空腸彎曲菌腸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空腸彎曲菌腸炎是由空腸彎曲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以發熱、腹痛、血性便、糞便中有較多中性白細胞和紅細胞為特徵。

  • 空腸彎曲菌腸炎為人獸共患病,呈世界性分佈,可以散發,也可以呈暴發流行。存在於各種野生和家禽、家畜的腸道內,傳播途徑主要為糞-口途徑,本病全年均有發病,以夏季為多。平時可以散發,也可由於食物、牛奶及水被汙染造成暴發流行。
  • 典型的臨床表現:發熱、腹痛、腹瀉、水樣便。
  • 人普遍易感。兒童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成人2歲以後為高發,發展中國家5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患病後可存在一定免疫力,但持續時間較短。
  • 病因主要為食用被空腸彎曲菌汙染的雞、鴨等肉製品(生食或涼拌)和或飲用被汙染的水。

患者出現發熱、腹痛、腹瀉症狀時,症狀較輕時給予對症治療,當症狀進一步加重時,大便出現膿血便時,立即就醫,進行進一步治療。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熱,同時伴有腹痛、腹瀉時,症狀輕者,可於加重觀察,休息,注意飲食調整。
  • 發熱、高熱、出現驚厥、同時伴有腹痛、腹瀉時,病情進一步加重時。
  • 腹痛、疼痛劇烈時、腹瀉次數較多時。
  • 大便呈血便或膿血便時。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患者因腹瀉頻次較多,無法直立行走、無法正常活動時,伴隨有發熱、腹痛,家中無他人照顧。
  • 患者發熱、腹痛、腹瀉、大便呈膿血便,患者出現意識改變、經常睡覺、大聲呼喚才能叫醒的時候,病情影響神志改變。
  • 患者出現肢體無力、呼吸困難時可能出現併發症。
  • 嬰幼兒因為表述不清,病情不典型,如出現高熱、腹瀉、厭食、抽搐等症狀。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科
  • 感染科
  • 急診科(夜間及節假日)

醫生如何診斷空腸彎曲菌腸炎?

本病在發展中國家多見於嬰幼兒,而發達國家則以青年為主,且常有不潔食物史、喝生水及旅遊史,臨床症狀主要為發熱、腹痛、腹瀉、發熱多為 38℃ 左右,或無熱;腹痛為臍周及全腹痙攣性疼痛,多伴裡急後重;腹瀉次數一般不多,且可間歇性血便。確診有賴實驗室檢查。

醫師診斷空腸彎曲菌腸炎通常根據患者的主訴、現病史、查體、輔助檢查等情況綜合來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大便常規:外觀為稀水便,惡臭,或為膿血便,鏡檢有較多白細胞或紅細胞。
  • 細菌學檢查:進行細菌培養,及時採集患者的大便、咽試子等,細菌培養出空腸彎曲菌可確定診斷,若培養出其他細菌及病毒則考慮為其他細菌。
  • 血清學檢查:及時抽取患者血液,進行簡潔凝血實驗,抗體效價呈 4 倍或以上,可確定診斷。
  • 腹部 B 超:以便於鑑別診斷,並檢查有無其他腸道病變。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發熱出現的時間是何時?是否伴有其他症狀?有無腹痛、腹瀉?
  • 腹痛出現的時間、誘因、部位、性質如何?
  • 大便的性質是稀便還是水便?膿血便?粘液便?還是蛋花湯樣便?有無惡臭?有無白色黏膜?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得?
  • 怎樣避免再次感染?
  • 飲食應該注意什麼情況?
  • 如何防止傳染給其他人?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避免感染空腸彎曲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飲食習慣。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飲食中注意,購買正規肉製品、經過國家正常檢疫的食物,食用方式避免生食或涼拌,應正常烹飪,不購買渠道不正規的肉製品。
  • 飲水時,避免飲用生水,飲用高溫加熱以後的水,或購買正規廠家生產包裝完好的水製品。
  •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勤洗手,於他人接觸後洗手後再進食。

空腸彎曲菌腸炎多呈自限性,嬰幼兒、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一般病情較危重,應及時給予治療。

一般治療

  • 臥床休息,飲食清淡,食用容易消化的半流質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適當補液,避免劇烈運動。
  • 患者大便帶有空腸彎曲菌,故醫生會對患者進行消化道隔離,對患者排出的大便應立即消毒,同時及時化驗,直到大便培養提示空腸彎曲菌陰性時,方可結束隔離。

病原治療

  • 空腸彎曲菌對慶大黴素、紅黴素、氯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四環素族、林可黴素均敏感,對青黴素和頭孢菌素有耐藥性。
  • 可選紅黴素,成人每天 0.8~1.2 克,兒童每千克體重每天 40~50 毫克,口服,療程 2~3 日。
  • 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如氟哌酸等藥物,但 18 歲以下患者慎用,該藥會影響骨骼發育。
  • 發生細菌性心內膜炎者首選慶大黴素。腦膜炎患者首選氯黴素。重症感染者療程應延至 3~4 周,以免復發。 

疾病發展和轉歸

該病積極治療轉歸可,若不積極治療,重症者合併免疫力低下者,可遷延不愈,較少危及生命,但仍有出現可能。

病因主要為食用被空腸彎曲菌汙染的雞、鴨等肉製品(生食或涼拌)和或飲用被汙染的水。

哪些人容易患空腸彎曲菌腸炎?

  • 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人容易患病;
  • 嬰幼兒免疫力低下容易患病;
  • 老年患者體弱多病容易患病;
  • 免疫力低下如艾滋病患者容易患病。

空腸彎曲菌腸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潛伏期 1~10 天,平均 5 天。食物中毒型潛伏期可能僅 20 小時。典型的臨床表現:發熱、腹痛、腹瀉、水樣便。
  • 發熱:一般為低到中度發熱,體溫 38℃ 左右。個別可高熱達 40℃,伴有全身不適。兒童高熱可伴有驚厥。
  • 腹痛:為整個腹部或右下腹痙攣性疼痛,很少有反跳痛。
  • 腹瀉:最初可為水樣稀便,惡臭, 2~3 天后呈粘液或膿血便,有時候是明顯的血便。腹瀉頻次一般為 4~5 次,多者有 20 餘次。若病變侵及直腸或乙狀直腸,患者可以出現裡急後重感。
  • 可伴有頭痛、發熱、肌肉痠痛等前驅症狀,隨後出現腹瀉、噁心嘔吐。驟起者開始發熱、腹痛腹瀉。
  • 輕症患者每日腹瀉 3~4次,間有大便帶血;重症患者持續高熱伴有膿血便,或呈中毒性巨結腸炎,或有消化道大出血的變現,纖維結腸鏡檢查可提示全結腸炎。
  • 多數 1 周內自愈。輕者 24 小時即愈,不易和病毒性胃腸炎區別;20% 的患者病情遷延,間歇腹瀉持續 2~3 周,或愈後復發或呈重型。
  • 嬰兒彎曲菌腸炎多不典型,表現為:全身症狀輕微,精神和外表若似無病;多數無發熱和腹痛;僅有間斷性輕度腹瀉,間有血便,持續較久;少數因腹瀉而發育停滯。
  • 腸道外感染:彎曲菌也可引起腸道外感染,故有彎曲菌病之稱。腸道外感染多見於 35~70 歲的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見症狀是發熱、咽痛、乾咳、蕁麻疹、頸淋巴結腫大或肝脾腫大、黃疸及神經症狀。部分血行感染,發生敗血症、血栓性靜脈炎、心內膜炎、心包炎、肺炎、膿胸、肺膿腫、腹膜炎、肝膿腫、膽囊炎、關節炎及泌尿系感染。少數還可發生腦血管意外,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膜腦炎、腦膿腫、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
  • 孕婦感染者常見上呼吸道症狀、肺炎及菌血症。可引起早產、死胎或新生兒敗血症及新生兒腦膜炎。
  • 病死率不高,老年人偶可發生。 

常見併發症

  • 可引起神經性疾病發生,最常見的格林巴利綜合徵,出現格林巴利的發病原理可能與免疫反應有關。
  • 還會引起神經或神經肌肉機能紊亂、風溼病、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病、腎病等。

空腸彎曲病最重要的傳染源是動物,如何控制動物的感染、防止動物排洩物汙染水、食物至關重要。因此要做好三管,即管水、管糞、管食物,這是防止彎曲菌病傳播的有力措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