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面板轉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廣義的口腔癌包括脣癌、口內癌和口咽癌;狹義的口腔癌是指口內癌,其範圍以脣內內側黏膜為其前界,後界為咽環,即以硬顎、軟顎的分界線為上緣,沿兩側舌顎弓向下,並以舌的輪廓乳頭線為下緣所形成的環形入口,其中包含頰黏膜、上下頜牙齦、舌活動部、口底以及磨牙後區。口腔癌面板轉移是口腔癌區域性晚期的表現之一。
  • 全球口腔癌的每年新發病例數約為 274000 例,約佔惡性腫瘤的 2.5%,約佔頭頸部惡性腫瘤的 24%,國內尚缺乏發病率的有效統計資料。90% 的口腔癌於 45 歲後發病,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其中鱗癌性別差異最明顯(男女比例約為 3~4∶1),腺癌差異最小(男女比例約為 1.02∶1)。
  • 口腔癌面板轉移途徑包括直接侵犯轉移、淋巴管轉移和血行轉移。口腔癌面板轉移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酗酒,長期食用檳榔,人乳頭狀瘤病毒,口腔中殘根、殘冠及不良修復體對口腔黏膜長期刺激以及診治延誤等。
  • 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根據腫瘤大小、侵襲深度、區域淋巴結及有無遠處轉移將口腔癌分為 0~Ⅳ 期,其中,面部面板受侵襲屬於中等區域性晚期及以上分期。
  • 口腔癌早期表現為口腔黏膜破潰或腫塊,累積面板後會出現面板破潰、感染、出血等症狀。
  • 對於適宜手術的患者,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對於不適宜手術(如患者身體條件不允許、患者拒絕手術以及因腫瘤體積或範圍過大而無法切除)的患者需要接受化療聯合放療。治療關鍵在於完全徹底切除腫瘤原發灶及頸部淋巴結,同時對術後缺損的組織進行修復。口腔癌面板轉移的 5 年生存率為 20%~60%。
  • 本病可通過戒菸限酒、不吃檳榔、保持口腔衛生等方式進行預防。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在常規的牙科檢查時進行篩查,儘可能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不易癒合或反覆的口腔潰瘍;
  • 口腔腫物;
  • 牙齦周圍腫物及出血;
  • 頸部淋巴結腫大;
  • 牙關緊閉、張口困難;
  • 面部面板破潰、感染及出血。

建議就診科室

  • 口腔頜面外科或頭頸外科
  • 腫瘤科
  • 放療科

醫生如何診斷口腔癌面板轉移?

當醫生懷疑是口腔癌面板轉移時,會通過 CT 或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來輔助診斷,並通過腫塊活檢的病理結果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CT 或 PET-CT 檢查:可評估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情況,為口腔癌的分期及治療決策提供依據。
  • 病理活檢:病理活檢是診斷口腔癌面板轉移最準確的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您有什麼不舒服?
  • 口腔潰瘍或腫物發現多長時間了?有沒變化?
  • 有沒有張口困難、流口水、牙出血、牙齒鬆動的症狀?
  • 做過什麼檢查嗎?
  • 有吸菸、酗酒、食用檳榔習慣嗎?
  • 口腔中有無牙齒殘根、殘冠及不良修復體?
  • 平時挑不挑食?喜歡吃蔬菜水果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該病怎麼治療?效果怎麼樣?
  • 手術切除後還需要接受其他治療嗎?
  • 手術有什麼併發症嗎?手術會影響外觀嗎?
  • 治療費用高嗎?哪些費用在醫保範疇內?
  • 飲食及生活習慣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

術後需要定期複查隨訪,有症狀時要及時就診,警惕復發。無法手術的患者需要定期進行療效評估,監測治療的不良反應,同時要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應注意手術傷口敷料衛生,避免創口感染。如傷口有滲出,應及時請醫護人員更換敷料,不可自行換藥;傷口敷料不要沾水;不能自行移去傷口敷料檢視傷口。
  • 飲食(術後版):術後 1 周內以流食為主,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清淡飲食為主,減輕對口腔黏膜刺激。當手術創面大而無法進食時,醫生可能會給予靜脈營養,在恢復正常進食後,飲食要注意多攝入優質動物蛋白質(如豬瘦肉、牛羊肉)、補充維生素(如蔬菜、水果),這有助於術後身體恢復和傷口癒合。
  • 飲食(非手術版):放化療期間容易出現噁心、嘔吐,飲食以清淡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以免加重噁心、嘔吐反應。
  • 定期複查:
    • 術後第 1~2 年內每 2~4 個月進行口腔檢查、原發灶及頸部的影像學檢查(超聲、CT),對於頸部放療的患者,每 6~12 個月複查甲狀腺功能;第 3~5 年每 3~6 個月進行以上檢查;5 年以上每年進行以上檢查。
    • 針對吸菸患者,每年複查胸部 CT。
    • 有症狀要及時醫院就診,懷疑腫瘤復發轉移的患者要進行 PET-CT 檢查。
    • 不適宜手術的晚期患者常規每 2 個治療週期(約 2 個月)進行治療效果評估,醫生會根據治療效果及耐受程度調整治療方案。
  • 生活習慣:戒菸限酒、停止食用檳榔、注重口腔衛生及護理(修補或拔除殘根、殘冠及不良修復體)等。

目前,手術切除腫瘤是本病最主要的治療手段,不適宜手術的患者需要接受化療聯合放療。

藥物治療

  • 化學藥物治療:對於不適宜手術的患者,放療聯合順鉑化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模式,用以控制晚期腫瘤的生長。
  • 靶向治療:對於復發轉移的口腔癌患者,靶向藥西妥昔單抗聯合化療藥順鉑的治療有效率優於單純化療藥。

手術治療

  • 根治性切除:手術是治療口腔癌的主要治療手段,除完整切除腫瘤病灶外,必要時還應切除頸部淋巴結。
  • 口腔癌術後的修復手術:通過修復、關閉手術切除的軟組織(指人體的面板、皮下組織、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滑膜囊,神經、血管等)的創面,為手術後功能及外觀的恢復提供一定條件。

其他治療方法

  • 放射治療:對於不宜使用順鉑或高齡(年齡>70 歲)的患者,可給予單純放療,可減輕區域性症狀,改善生活質量。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及時接受治療,隨著病情發展,腫瘤逐漸增大,甚至出現區域性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失去手術的機會。口腔癌面板轉移的 5 年生存率 20%~60%。
  • 若接受正規治療,可減輕症狀,改善生活質量。

口腔癌面板轉移途徑包括直接侵犯轉移、淋巴管轉移和血行轉移。口腔癌面板轉移的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酗酒、長期食用檳榔、人乳頭狀瘤病毒、口腔中殘根、殘冠及不良修復體對口腔黏膜長期刺激及診治延誤等。

口腔癌面板轉移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直接侵犯轉移:這是口腔癌面部面板轉移最常見的方式,頰黏膜癌最常見,頰黏膜癌可穿透頰肌,向面部面板轉移,造成面板破潰穿孔。
  • 淋巴管轉移和血行轉移:這些是其他腫瘤面板轉移常見的途徑,口腔癌中少見,晚期口腔癌可沿淋巴系統轉移到頸部淋巴結,多個淋巴結融合成巨大的頸部腫塊,可侵犯區域性面板,出現破潰、感染、出血等症狀。

哪些人容易患口腔癌面板轉移?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病:

  • 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如煙霧繚繞的環境)在口腔癌的發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 遺傳易感性:口腔癌與遺傳因素(如 TBX5 基因)相關。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病:

  • 菸草:吸菸者(包括長期吸鼻菸者)患口腔癌的危險增加。
  • 酒精:嚴重酗酒者(乙醇 100 克/天)患口腔癌的危險增加,甚至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液也會增加患口腔癌的危險。
  • 檳榔:長期食用檳榔者患口腔癌的危險性增加。
  • 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HPV)與口腔癌的發病有關,口腔癌患者中 HPV 檢測陽性率高達 31%,HPV 有致癌作用。
  • 口腔殘根、殘冠和不良修復體:由於長期刺激口腔黏膜,引起創傷性潰瘍,可發生惡變。
  • 營養:缺乏鐵、維生素 A、維生素 C、維生素 E 會導致口腔癌發病風險增加。
  • 診療延誤:口腔癌早期易誤診為口腔潰瘍、牙周炎,診療延誤導致口腔癌病情進展,出現面板轉移。

口腔癌早期表現為口腔黏膜破潰或腫塊,累及面板後會出現面板破潰、感染、出血等症狀。

口腔癌面板轉移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口腔癌面板轉移的常見症狀包括:

  • 口腔黏膜潰瘍:口腔黏膜潰瘍可在白斑或紅斑等基礎上出現,潰瘍增大後中央壞死形成凹陷,邊緣隆起如菜花樣,並伴有出血、感染。
  • 腫塊:口腔癌早期可以表現為口腔黏膜的小硬塊,隨著疾病發展,小硬塊逐漸增大,常合併潰瘍。
  • 面部面板受累:出現面板破潰、感染、出血。
  • 頸部淋巴結腫大:頸部可觸控到腫大的淋巴結,極少數口腔癌以頸部淋巴結腫大為首要表現。

口腔癌面板轉移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舌肌受累:腫瘤侵及舌深部肌肉,會出現流涎、口臭、說話及吞嚥困難。
  • 牙齦受累:出現牙齦腫塊、潰瘍,易引起牙出血、牙齒鬆動,易被誤診為牙周炎而延誤早期治療。
  • 骨、肌肉組織受累:出現骨痛,甚至病理性骨折(在某些疾病如腫瘤的基礎上出現的骨折),以及張口受限、牙關緊閉等肌肉功能障礙。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戒菸及避免二手菸(又稱被動吸菸,是指吸入由吸菸者撥出的菸草煙霧所形成的混合煙霧)吸入;
  • 戒酒及避免使用酒精含量高的漱口水等用品;
  • 不吃檳榔;
  • 注重口腔衛生及護理(修補或拔除殘根、殘冠及不良修復體);
  • 多吃蔬菜及水果,補充維生素。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