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脫落: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口腔黏膜脫落(Exfoliation of oral mucosa)是指發生或反映在口腔黏膜組織上的疾病導致口腔黏膜不正常脫落的症狀。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疾病使黏膜造成表淺缺損、黏膜脫落,如皰性疾病、過敏性口炎、藥物性口炎、放射性口炎、多形性紅斑等;另一種是疾病在黏膜上形成一層假膜,假膜脫落,如白色念珠菌感染等。

  • 口腔黏膜脫落的共同症狀是口腔廣泛性糜爛,包括頰、舌、顎、牙齦、口底、舌腹、咽喉、小舌頭、上下脣。患者先出現口腔滲血,繼有黃色的假膜,滲出太多時,會形成膠凍狀團塊而影響口腔的活動,張口不能吃飯,閉口不能咽水。   
  • 醫生會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病理檢查來確診。並針對不同的疾病採取相應治療。例如,念珠菌病可能需要區域性及全身抗真菌治療;藥物過敏性口炎需要停用可疑藥物,並進行脫敏治療等;放療患者可在放療前採取藥物預防,或使用旋轉調強放療以減少口腔粘膜照射劑量。
  • 患者要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少吸菸,少喝酒,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避免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各種因素。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少吃酸、麻、辣、澀、燙和油炸的食品。

何時就醫

出現下列情況時需及時就醫:

  • 出現口腔黏膜充血糜爛、粘膜紅腫或黃白色假膜夢,口角炎、味覺異常或灰白色斑塊或紅色結節,可伴口乾和輕微疼痛;
  • 常有明確的用藥史或藥物過敏史,口腔黏膜可見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水皰,水皰破潰後口腔黏膜脫落,形成糜爛或潰瘍。
  • 可伴面板紅斑、水皰等損害;黏膜糜爛、潰瘍,覆蓋白色假膜,易破潰、脫落、出血,觸痛明顯,有口乾、口臭等;
  • 合併進食困難等功能障礙和頭暈、失眠、脫髮等全身症狀時。

就診科室

  • 口腔內科
  • 口腔黏膜病科
  • 面板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使醫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病情,患者在就醫前準備好如下資訊:

  • 症狀開始時間、持續時間、疼痛的性質、疼痛的程度、疼痛時伴隨的其他症狀、是否有面板等全身病損和其他相關的全身疾病。
  • 是否第一次出現這種症狀,是否接受過相應的診治(診療過程、診療時用藥及效果)、是否自行用藥及效果以及義齒佩戴情況。
  • 家族史、遺傳史、住院史、輸血史、外傷史、吸菸酗酒史、系統性疾病、藥物過敏史(尤其是發病前數小時或數日的用藥情況、抗菌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用藥史)等。

常用檢查

  • 體格檢查:觀察口腔黏膜色澤、外形是否正常,有無水腫、糜爛、潰瘍、腫物、假膜等;牙齦是否充血腫脹;全身面板有無紅斑、丘疹、水皰等。劃痕、皮內或被動轉移實驗有助於診斷藥物過敏性口炎。探針無阻力地伸入到上皮下方或鄰近的粘膜表層下方,尼式徵陽性,或揭皮試驗陽性對皰類疾病診斷有益。
  • 實驗室檢查:對於懷疑病原體感染的患者可以做病原體鏡檢和病原體培養,以明確病原體種類及感染程度,有助於病原體所致感染性口炎,如念珠菌性感染的診斷。
  • 病理檢查:觀察細胞和組織的形態結構變化,有助於明確病變性質,發現早期病變,對口腔黏膜疾病診斷具有一定價值。

治療原則

念珠菌病的治療

1.去除各種刺激因素:如去除牙垢牙石,保持口腔衛生,

2.區域性治療:

(1)注意清潔義齒等;

(2)區域性抑/抗真菌藥物治療。

3.全身治療:

(1)抗真菌治療;

(2)調整機體免疫力:免疫力低下或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者;

(3)相關疾病治療。

4.中醫中藥治療。

5.手術治療:增殖型口腔念珠菌病經抗真菌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考慮行手術治療。

藥物過敏性口炎的治療

治療原則為:

1、停用可疑藥物。

2、脫敏治療。

3、維生素類藥物。

4、增強免疫功能。

5、防止繼發感染。

6、區域性止痛。

放射性口炎的治療

  • 放療技術、放療劑量、放療分割方式、放療部位也會影響放射性口炎的發生率和嚴重度。旋轉調強放療(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能減少口腔黏膜的照射劑量,與常規放療(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相比能降低放射性口腔炎的嚴重程度。
  • 接受放療的患者使用毛果芸香鹼可以保留唾液腺功能,使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有助增強口腔粘膜防禦機制。磷汀對唾液腺具有顯著的放射保護作用,並且對術後放療聯合卡鉑導致的口腔黏膜有預防作用。

多形性紅斑的治療

  • 內用療法:尋找病因,停用可疑藥物;使用抗組織胺製劑,鈣劑,維生素C及硫代硫酸鈉;嚴重病例可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抗生素和支援療法。
  • 外用療法:紅斑、丘疹可使用爐甘石洗劑;糜爛、滲出可進行溼敷;區域性破潰可使用抗生素軟膏;
  • 口腔黏膜損傷:注意防止真菌感染。

皰類疾病的治療

天皰瘡治療:

1、支援療法:高蛋白 、高維生素飲食、水電解質平衡、輸血。

2、皮質激素: 首選方法。加用免疫抑制劑可減少激素用量 、加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需注意禁忌證和不良反應。

類天皰瘡治療:

1、區域性:抗炎、抗粘連。

2、全身:激素、紅黴素。

大皰類天皰瘡治療:

1、激素

2、氨苯碸、四環素、煙醯胺聯合

家庭治療

  • 防護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少吸菸,少喝酒,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要避免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各種因素;
  • 改掉喜歡咬脣、咬舌等習慣,避免造成口腔黏膜創傷;
  •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少吃酸、麻、辣、澀、燙和油炸的食品。

常見原因

口腔黏膜脫落的主要原因包括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等。此外,藥物或食物過敏、皰性黏膜病、黏膜慢性創傷以及腫瘤放射治療後的併發症等也可引起口腔黏膜脫落。 

一、口腔念珠菌病

1、急性假膜型念珠菌病:又稱雪口病、鵝口瘡,多見於嬰兒。

2、急性紅斑型念珠菌病:又稱抗生素口炎。

3、慢性紅斑型念珠菌病:又稱義齒性口炎。

4、慢性肥厚型念珠菌病:本型又稱增殖型念珠菌口炎。

5、念珠菌性脣炎與口角炎:念珠菌性脣炎多發生在50歲以上,下脣多見,可伴發口角炎。

6、慢性粘膜面板念珠菌病:此為一組較少見的綜合徵群總稱,主要發病原因由於全身因素引起。免疫功能降低可使真菌毒性增強,致宿主易感染白色念珠菌病。血清鐵、鋅代謝異常對白色念珠菌感染也有一定關係。維生素A缺乏也可感染白色念珠菌病。

二、藥物過敏性口炎

口腔對某種藥物的變態反應,以口腔黏膜損害為主而發生的口腔黏膜急性炎症。致敏藥物可單獨在口腔發疹,也可同時伴有皮疹,有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應。

三、放射性口炎

1、直接作用:放射線會引起細胞DNA鏈及染色體斷裂等細胞損傷,進而導致細胞週期中斷及細胞凋亡。

2、放射線產生活性氧導致細胞凋亡:

3、介導作用:放射線能啟用抑癌基因NF-kB,NF-kB的啟用能引發促炎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ɑ等生成,這些促炎細胞因子能引發間質細胞和上皮細胞之間的訊號傳遞,減少上皮細胞的氧合作用,最終導致上皮基底細胞的損傷和死亡。

4、病原微生物的傷害:放療後口腔黏膜脆性增加,容易破潰,同時唾液腺受到放射線損傷,導致唾液分泌量減少,口腔自潔作用降低,促進了細菌、真菌和病毒在受損粘膜上增殖,從而加重口腔黏膜反應。

四、多形性紅斑

又名多形滲出性紅斑,是一種以靶形或虹膜狀紅斑為典型皮損的急性炎症性面板病,常伴黏膜損害,易復發。病因複雜。本病可能是由於面板的小血管對某些致敏物質的過敏反應所引起的,如慢性病灶感染、食物、藥物、惡性腫瘤等。

五、皰類疾病

病毒、細菌感染代謝障礙、內分泌變化、自身免疫病因的刺激,使棘層鬆解,棘細胞層間的粘合物質成為自身抗原而誘發自身免疫反應。

高危人群 

  • 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的人群易感口腔念珠菌病;
  • 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的患者易感放射性口炎;
  • 多形性紅斑春秋季好發,男性略多於女性,以10-30歲發病率最高,20%為青少年。

臨床表現

口腔黏膜脫落疾病的共同症狀,是口腔黏膜的廣泛性糜爛,包括頰、舌、顎、牙齦、口底、上下脣。患者先出現口腔滲血,繼有黃色的假膜,滲出太多時,會形成膠凍狀團塊而影響口腔的活動,張口不能吃飯,閉口不能咽水。部分病人還會發生眼或外陰等其他黏膜的急性炎症、水皰、紅斑和糜爛。

患者一定要當心口腔內其他疾病引發口腔粘膜脫落。如由於齲病破壞牙體後出現的殘根、殘冠留在口腔內,長期摩擦會造成黏膜的創傷性潰瘍。另外,假牙不合適或假牙年久失修,也會引起口腔粘膜脫落。

不同疾病還有一些其他的臨床表現:

口腔念珠菌

  • 急性假膜型口腔念珠菌病表現為口腔黏膜有散在的色白如雪的柔軟小斑點,不久融合成片可被揭去,顯露鮮紅色糜爛面;
  • 急性萎縮型多有抗生素應用史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表現為黏膜充血糜爛及舌背乳頭團塊萎縮,周圍舌苔增厚,可有假膜、口角炎和味覺異常;
  • 慢性肥厚型黏膜有灰白色斑塊或紅色結節,可伴口乾和輕微疼痛;
  • 慢性萎縮型與連續性裝戴義齒有關,表現為上頜義齒顎側面、齦黏膜紅腫或黃白色假膜。

藥物過敏性口炎

常有明確的用藥史或藥物過敏史,口腔黏膜可見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水皰,水皰破潰後口腔黏膜脫落,形成糜爛或潰瘍,邊緣多比較整齊,表面有黃白色滲出物,疼痛明顯。可伴面板紅斑、水皰等損害。

放射性口炎

放射治療常見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 急性放射性口炎表現為黏膜糜爛、潰瘍,覆蓋白色假膜,易破潰、脫落、出血,觸痛明顯,有口乾、口臭等;
  • 慢性放射性口炎表現為口乾、味覺異常,舌背乳頭萎縮,可繼發念珠菌感染。
  • 可合併進食困難等功能障礙和頭暈、失眠、脫髮等全身症狀。

多形性紅斑   

  • 丘疹—紅斑型:發病輕,全身症狀不重;好發手背,足背,四肢伸側,口腔;皮損為紅斑,虹膜樣損害,初起為紅斑,1-2日後,中心色暗,併發水皰,血皰,邊緣呈鮮紅色環。
  • 水皰—大皰型:由紅斑—丘疹型發展來,有全身症狀;黏膜,面板均可累及;皮損常發展為漿液性水皰,大皰,周圍有暗紅色暈。

皰類疾病

  • 天皰瘡:
    • 尋常型:口腔損害最早、最重。
    • 增殖型:皰底肉芽組織增殖。
    • 葉型:皮損為主、鬆弛大皰 、鱗屑痂邊翹如葉。
    • 紅斑型:皮損為主、 面部對稱紅斑、鱗屑痂。
  • 瘢痕性類天皰瘡:自身免疫性疾病。
  • 大皰性類天皰瘡:
    • 口腔:少見、皰小、不易破、尼氏徵(-)、頰部多見。
    • 面板:外觀正常,面板或紅斑的基礎上起大皰、尼氏徵(-)。
  • 其他大皰性疾病:如類天皰瘡樣扁平苔蘚
    • 口腔:緊張性大皰+網狀白條紋。
    • 面板:與大皰性類天皰瘡相似、尼氏徵(-)。

伴隨症狀

有時可伴有口乾、口臭、味覺異常等症狀,還可能伴隨進食困難等功能障礙和頭暈、失眠、脫髮等全身症狀等。

  • 念珠菌病:新生兒避免產道交叉感染;奶具或餐具清潔與消毒;長期應用抗菌藥物和免疫抑制劑者應當警惕和預防。
  • 放射性口炎:建議放療前進行口腔科全面檢查、改善口腔衛生。推薦患者每天飯後和睡前都要用軟牙刷和氟化牙膏刷牙,每月更換一次牙刷。所有牙齒表面必須刷,舌頭應該輕輕刷,以幫助清除食物殘渣和細菌。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此外,應避免菸酒和酒精類漱口水。
  • 治療皰類疾病時注意: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消化道潰瘍、各種感染、孕婦等人群禁用激素類藥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