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髖關節炎(hip osteoarthritis)又名髖關節骨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其特點是關節軟骨變性,並在軟骨下及關節周圍形成新骨。

髖關節炎可由原發性(肥胖、衰老等)和繼發性(創傷、感染等)原因引起。常見於 50 歲以上肥胖患者。

患者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進行性(逐漸)加重的髖關節疼痛、關節活動受限、僵硬、腫脹等症狀,經休息後無法明顯緩解。

如果出現髖關節疼痛,休息無法緩解,髖關節活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時,應及早就醫。

髖關節炎的治療原則為採用一般治療來緩解或解除髖關節疼痛、改善髖關節活動度及重建髖關節功能;一般治療無效時,及時選擇手術治療。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體重,避免關節受傷。糾正不良勞動姿勢,不要久蹲、久坐、衝動型鍛鍊、上下樓梯過於頻繁。同時,要補充高鈣、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肥胖、骨質疏鬆,存在外傷、髖臼發育不良等發病危險因素的中老年人,如果出現髖部疼痛、僵硬、髖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且經過休息、理療等保守治療無效,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髖關節炎?

臨床醫生根據患者年齡、體重、髖部外傷史、生活習慣及臨床表現、查體、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等結果,來確診髖關節炎。相關檢查包括:

  • X 線檢查:這是診斷髖關節炎的首選檢查,檢視骨盆正位及髖關節正斜位片。
  • CT 檢查:一般在存在嚴重骨缺損和關節畸形時做 CT 檢查,這是一項必要的術前檢查。
  • MRI(磁共振成像)檢查:MRI 在鑑別股骨頭壞死、結核與髖關節炎時有重要意義,在觀察軟組織和軟骨時也有明顯優勢。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體重多少?有哪些症狀?
  • 是否有髖部外傷史?是否接受過髖關節手術史?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疼痛的程度如何?有沒有靜息痛?
  • 活動是否受限?
  • 症狀持續加重還是維持穩定?
  • 是否自行用過藥?
  • 是否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髖關節炎?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髖關節炎患者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體重的控制,還要控制飲酒、適量運動、避免髖關節損傷。

  • 平時髖關節疼痛時,應及時休息,適當減少活動量,避免長時間站立;可以用關節熱敷或泡熱水澡來緩解疼痛;肥胖者應儘可能減輕體重,緩解病情。
  • 有症狀後應及時就醫,不要自行接受不正規的治療,尤其是關節腔內治療,若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會加重疾病。
  • 治療期間,應注重勞逸結合,不能拒絕活動,也不能過度運動。急性期應當以休息為主,慢性期和功能恢復期,應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和康復訓練。

髖關節炎一經診斷,應及時治療,先採用保守治療來緩解或解除髖關節疼痛、改善髖關節活動度及重建髖關節功能,保守治療無效時應及時選擇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 適當休息:這很重要,可以減輕症狀及延緩疾病進展。但患者一般不需臥床休息,只需要限制關節活動。
  • 減輕關節負重:建議患者使用手杖、拐、助行器行走,如使用單拐,應選擇健側手拄拐。減輕體重可以有效緩解髖關節負重,還應避免持續站立。
  • 正確的理療與體療:採用正規專業的理療與體療,可以有效減輕關節疼痛和肌肉痙攣,增強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以起到支撐作用,減輕症狀。

藥物治療

在一般治療的基礎上,使用鎮痛抗炎藥物可以有效緩解、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保持關節功能良好,預防關節畸形發生。目前一些軟骨保護劑對於髖關節炎也有所幫助。

  • 鎮痛藥
    • 阿司匹林具有鎮痛及抗炎作用,通常以採用中等劑量為宜。
    • 其他鎮痛藥物如:芬必得、布洛芬等均可。
    • 鎮痛消炎藥普遍對於胃腸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建議自行服用,請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使用。
  • 軟骨保護劑
    • 這是治療髖關節炎的新方法。
    • 透明質酸、氨基葡萄糖、硫痠軟骨素,能增加軟骨基質的合成並減少其降解,延緩關節炎的進展。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手術治療

如果髖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藥物治療無效且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時,患者就應該考慮手術。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保留髖關節的手術;另一類是髖關節成形手術。

  • 保留髖關節手術:這包括髖臼骨贅切除術、股骨近端截骨術、髖關節鬆解術等。通過手術將導致髖關節疼痛、畸形、活動受限的因素去除,達到減輕髖關節疼痛、穩定關節和改善畸形的效果,手術的適應證各不相同,需要專業醫生結合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和選擇。
  • 全髖關節置換術:對於 50 歲以上、藥物及其他非手術治療措施不能解除疼痛及活動受限的患者,應考慮做全髖關節置換術。

是否接受手術,決定權在患者自身,可以參照以下問題進行自測:

  • 您的關節每星期是否有一天或者幾天會感到疼痛?
  • 關節疼痛是否影響了您的睡眠?
  • 當您進行日常生活時是否感到關節疼痛?
  • 止痛藥是否不再有效?
  • 關節疼痛是否限制您參加您喜愛的活動?

如果對以上問題的回答有超過 3 個“是”,那麼可以考慮與骨科醫生討論關節置換及更多的針對性治療方案。

髖關節炎發展及轉歸

髖關節炎治療不及時或用藥不合理,會使髖關節炎加重,疼痛加劇、關節活動受限、關節畸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經正規手術治療後可痊癒。

髖關節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髖關節炎主要由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因素導致。

  • 原發性因素:髖關節炎是一種長期、慢性、逐步發展的病理過程,可能與肥胖、衰老、過度活動,軟骨營養、代謝異常,應力(抵抗外力的內力)平衡失調、累積性微小創傷有關,最終出現關節軟骨退行變性,多見於老年人。
  • 繼發性因素:在區域性原有病變基礎上發生的病理變化,這些病變包括: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創傷(髖臼骨折、髖關節脫位)、機械性磨損、感染(髖關節結核、化膿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後期股骨頭塌陷等,最終導致髖關節炎。

哪些人容易患髖關節炎?

  • 年齡、性別:50 歲以上,女性略多於男性;
  • 體重:肥胖,越胖發病風險越大,還會加重病情;體重下降則可以減少髖關節炎的發病;
  • 遺傳因素:存在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的人,髖關節缺少正常的生理結構,軟骨磨損嚴重,加快髖關節炎進展;
  • 外傷:髖部受過嚴重外傷,有過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等病史;
  • 股骨頭壞死:既往使用過糖皮質激素,有酗酒或過量飲酒史的人,往往易發生股骨頭壞死,導致髖關節炎。

髖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髖關節炎的主要症狀為患者髖關節疼痛、僵硬、腫脹和活動不便。

  • 疼痛
    • 這是髖關節炎的早期症狀,在受冷、潮溼後加重,常伴有跛行。
    • 疼痛多發生於臀部外側、腹股溝區域,可向大腿或膝關節前內側放射;也可發生於臀部和大轉子(股骨頸與體連線處)附近,向大腿後外側放射。
    • 疼痛的早期表現為活動後隱痛不適,間歇性發作,然後疼痛程度逐漸加重,出現頻率越來越高,直至成為持續性靜息痛(不活動也會疼痛)。
  • 僵硬
    • 患者在清晨起床後或白天某一時段,關節不活動時出現僵硬,持續時間短,一般不超過 15 分鐘。
    • 早期的僵硬不影響關節活動度,但隨著病情加重,患者常感覺行走、上下樓梯、站起、下蹲困難,晚期會出現關節僵直。
  • 腫脹
    • 腫脹是關節炎症加重的結果,多由關節滑液增多、軟組織炎症導致。
    • 炎症越嚴重,腫脹程度越強。
  • 活動受限
    • 最常見的表現是髖關節內旋(逆時針轉動)誘發疼痛。
    • 隨著病情發展,關節囊增生硬化、形成骨贅、關節軟骨磨損剝脫,患者髖關節活動範圍縮小,出現 4 字徵陽性(患者仰臥,一側下肢伸直,另側下肢以"4"字形狀放在伸直下肢近膝關節處,並一手按住膝關節,另一手按壓對側髂嵴上,兩手同時下壓。下壓時,骶髂關節出現痛者,或者曲側膝關節不能觸及床面為陽性)。
    • 患者晚期會出現髖關節屈曲、外旋和內收畸形。

髖關節炎的患者應控制體重,養成鍛鍊的習慣,但切忌“衝動型鍛鍊”,調整好正確的勞動姿勢和工作體位,避免慢性勞累性勞損。

  • 日常飲食中可適量進食高鈣食品,如牛奶、蛋類、豆製品等;多吃富含維生素 D 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等,幫助鈣質吸收。
  • 避免關節受寒與潮溼,冬天要新增衣物注重關節保暖;夏天開空調也要控制溫度,注意關節保護。
  • 老年人切忌為了鍛鍊而過度爬樓梯;如廁時儘量選擇坐便器,避免“蹲坑”;久坐後不要急於站起來,先坐著活動一下關節,活動開後再站起來。
  • 一旦出現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通過休息無法緩解,應儘早接受合理的治療,避免加重病情。
  • 疼痛無法忍受、日常生活嚴重受影響時,儘早手術治療,防止殘疾,改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