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內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髖內翻(Coxa Vara,CV)是指由多種原因引起股骨頸內側部份軟骨內成骨的缺陷,導致股骨近端畸形。頸幹角小於 110°~120 ° 即可診斷為髖內翻。主要表現為無痛的跛行步態,髖關節外展、內旋受限。

  • 發病率低,約為 1/2.5 萬。男女發病率 1∶1,左右側發病率 1∶1。30%~50% 為雙側發病[1]
  • 發病確切原因不明,但股骨頸內側部份軟骨內成骨的缺陷,導致股骨近端畸形引起頸幹角減小的理論被學者普遍接受。
  • 髖內翻可分為先天性,發育性及獲得性髖內翻。先天性:生後即存在髖內翻,多由胚胎時期肢體發育異常導致;發育性:單純股骨近端發育異常引起的髖內翻;獲得性:由外傷、感染、股骨近端骨骺滑脫、代謝性疾病等引起的髖內翻。
  • 早期主要表現為無痛性跛行步態,雙側髖內翻可表現為蹣跚步態(鴨步)、腰椎前凸。查體可發現雙下肢不等長(單側),大轉子較正常側突出,髖關節外展及內旋明顯受限。
  • 目前無明確有效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對較嚴重患者,股骨近端外翻截骨手術有很好的效果。
  • 預防困難。對嚴重患者,早期診斷及適時手術治療,能明顯改善預後。

嬰幼兒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無痛性跛行步態,即需警惕髖內翻,建議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在學步後出現進行性加重的跛行或蹣跚步態,此時需要到專業的小兒骨科醫師處就診。

就診科室

  • 小兒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髖內翻?

  • 病史:學步後跛行,並進行性加重,一般為無痛性跛行,部分大齡兒童可在運動後出現臀部肌肉疼痛。
  • 體檢:大轉子高位,Trendelenburg 徵陽性。在正常情況下,用單足站立時,髖外展肌收縮,對側骨盆抬起,才能保持身體平衡,如果站立側髖外展肌鬆弛,對側骨盆不但不能抬起,反而下降,即為 Trendelenburg 徵陽性。另外由於大轉子高位及股骨前傾角減小,髖關節外展內旋受限。
  • 輔助檢查:主要是典型的 X 線表現:股骨頸幹角減小(小於 110°~ 120 °可診斷);大轉子高位;生長板變垂直;股骨頸下方三角形骨塊;股骨頸短縮。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走路姿勢異常隨年齡增加有沒有好轉還是加重?
  • 是否有過外傷,感染或者全身代謝性疾病?
  • 有無做過檢查和治療?何種治療?
  • 有沒有直系親屬也有類似疾病?

患者可能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患髖內翻?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除了手術,吃藥或者戴支具能不能治好?
  • 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什麼?會影響以後運動嗎?
  • 會遺傳嗎?我的家人是不是需要篩查?

髖內翻患者由於股骨頸生長板與股骨幹幾乎平行,垂直於股骨頸,破壞了股骨頸的力學結構,過多的體育活動容易導致應力性骨折及後期退行性關節炎的發生。

對獲得性髖內翻患者,首先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對先天性或發育性髖內翻,則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決定治療方式。

保守治療

對獲得性髖內翻患者,首先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對先天性或發育性髖內翻,H-E 角小於 45°,無疼痛等明顯症狀者,可以保守治療,隨訪髖內翻進展情況,直到骨骼發育成熟。臥床休息,髖關節制動及牽引等,並不能改善疾病的自然程序。H-E 角 45°~60°者,臨床密切隨訪,一旦出現畸形加重或有明顯臨床症狀,需及時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對 H-E 角大於 60° 者,或頸幹角小於 90°~100°,或隨訪期間髖內翻症狀進行性加重的患者應及時進行股骨近端外翻截骨手術。術後股骨近端結構接近正常解剖,減輕了負重時對生長板的剪下力,使股骨近端能向正常方向進行重塑,同時能增加髖外展肌肌力,改善步態。

早期診斷,適當時間的手術可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但對於手術年齡的掌握還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越早越好,年齡越小,症狀相對輕,患兒骨骼塑形能力也越強,術後恢復越好。目前認為需等到 5~6 歲再手術較多,年齡太小,患兒股骨近端骨骼發育未成熟,截骨後固定不可靠,也容易導致畸形復發。

  • Y 型截骨術:適用於嬰幼兒及小兒童,頸幹角在 80°~100° 之間者。術後外展石膏固定 6~8 周。手術消除了股骨近端生長板的剪下力,是防止復發的力學基礎,截骨後股骨短縮,可隨生長髮育逐漸獲得等長。
  • Borden 截骨術:適用於年齡較大兒童,且股骨頸幹角小於 80° 患者。術後外展石膏固定 8 周。
  • 大轉子下移術:對大齡兒童殘餘髖內翻者,可通過此術式增加髖外展肌肌力,改善步態。

疾病發展和轉歸

對 H-E 角小於 45° 者,隨訪期間髖內翻可不加重。H-E 角大於 60° 者若未治療,髖內翻可逐漸加重,最終導致股骨頸應力性骨折、退行性髖關節炎。而對於 H-E 角在 45°~60° 之間者,需密切隨訪,若無進行性加重,也需隨訪至骨骼發育成熟;若期間出現症狀或體徵加重,需及時手術治療。早期診斷,適當時機合理有效的治療,可獲得良好的臨床結果。

髖內翻確切的發病原因不明,但股骨頸內側部份軟骨內成骨的缺陷,導致股骨近端畸形引起頸幹角減小的理論被學者廣泛接受。

髖內翻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先天性髖內翻多由胚胎時期肢體發育異常導致,股骨近端發育畸形是整體發育異常的一部分;發育性髖內翻的股骨近端發育異常常單獨存在,無其他畸形;外傷,感染,腫瘤性病變,全身性病變,如佝僂病、糖尿病等導致股骨近端骨骺早閉、股骨頭壞死等是獲得性髖內翻的發病原因。

哪些人更易患髖內翻?

先天性、發育性髖內翻有一定遺傳傾向,獲得性髖內翻常由股骨近端或髖關節感染、外傷,區域性病變或全身代謝性疾病引起。

  • 家族史。
  • 股骨頸骨折、股骨近端骨髓炎、股骨近端骨骺滑脫、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成骨不全、骨纖維結構發育不良、佝僂病、糖尿病等。有以上影響股骨頸、股骨近端骨骺生長髮育的疾病史,需警惕髖內翻。

主要表現為無痛性跛行,雙下肢不等長,大轉子高位,髖關節外展內旋受限。雙側發病者可表現為蹣跚步態(鴨步),腰椎前凸。未經治療的患者髖內翻可進一步加重,最終引起股骨頸應力性骨折、退行性關節炎。

髖內翻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步態異常:由大轉子高位引起髖外展肌無力以及肢體不等長所致。單側發病時表現為跛行;雙側發病表現為蹣跚步態,即鴨步,同時會有腰椎前凸。長期肢體不等長可引起代償性骨盆傾斜、脊柱側彎。
  • 大轉子高位:股骨頸發育異常,頸幹角減少所致。
  • 髖關節外展內旋受限:外展時高位的大轉子與骨盆外側相撞擊引起髖外展受限;髖內翻同時伴有的股骨頸前傾角減小,引起髖內旋受限。

髖內翻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髖內翻的股骨頸生長板與股骨幹幾乎平行,垂直於股骨頸,破壞了股骨頸的力學結構。當負重時,該處承受嚴重的剪下力,使股骨頸幹角進一步減小,加重髖內翻。未經治療的髖內翻最終可能導致以下併發症:

  • 股骨頸應力性骨折。
  • 退行性髖關節炎。

髖內翻目前尚沒有有效預防措施,高危人群應該加強優生優育諮詢。早期診斷、合理有效的治療,能明顯改善預後。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