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尖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眶尖綜合徵(Orbit apex syndrome),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組複雜疾病,臨床上定義為由於某種病變侵犯眶尖,從而引起一系列眶尖組織功能損傷的臨床表現的總稱,包括動眼神經(Ⅲ)、 滑車神經(Ⅳ)、外展神經(Ⅵ)、三叉神經第一支(Ⅴ)的損傷同時伴視功能的障礙[1][2]

  • 眶尖綜合徵病因多樣,常見於顱骨或眶骨骨折傷及眶上裂、視神經,眶內腫瘤、眶內外傷或手術後出血、血腫,或各種炎症波及眶上裂、視神經孔傷及第Ⅰ、Ⅲ、Ⅳ、Ⅵ腦神經及第Ⅴ腦神經的眼支。
  • 眶尖綜合徵臨床上可分為三型:眉弓外側受力(外側型)、顴骨受力(顴骨型)、眉弓和顴骨同時受力(混合型)。
  • 主要表現為眶壓增高引起的突眼、視力減退或喪失,眼瞼下垂,眼球運動障礙或固定、眼部感覺障礙、角膜反射消失等。
  • 該病病因複雜,可通過血液檢查、腦脊液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胸片及 B 超等確定具體原因。
  • 治療上予以營養神經藥物及根據病因選擇相應治療,越早治療,預後越好。

眶尖綜合徵是一組累及神經系統的疾病,當出現症狀時,往往情況不容小覷,儘早就醫,預後也會相對更好些。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眶尖綜合徵病情較輕時,患者可能只是單純複視、眼球轉動不靈活或五官輕微疼痛,這時患者應關注自己病情進展,當出現眼痛難忍、視力急劇下降、眼瞼下垂、眼球突出明顯時,特別是受到外傷後出現上述情況,應記錄出現症狀的時間及程度,並儘快前往五官科等相關門診就醫,預防病情加重,影響預後。

就診科室

  • 眼科
  • 神經內科
  • 神經外科
  • 耳鼻喉科

醫生如何診斷?

臨床醫生首先會根據患者年齡、外傷史、腫瘤史、全身疾病史、傳染病史及臨床表現初步判斷患者疾病型別,再根據臨床經驗及輔助檢查確定疾病型別,確診疾病並不簡單,因為眶尖綜合徵臨床上並不多見,往往是多種原因綜合導致該疾病的發生,需要大量輔助檢查排除其他疾病。

  • 血尿常規檢查異常無特異性,但是專項檢查特異性較高例如真菌葡聚糖檢查提示真菌感染,血液風溼指標檢測可提示免疫性疾病等。
  • 腦脊液檢查如發現蛋白及白細胞同時明顯增高,多提示佔位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
  • 神經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確診疾病或排除其他疾病。CT 檢查對於外傷性患者或有著明顯磁共振禁忌症的患者是必需的,CT 檢查可清楚顯示眶尖部有無骨折及體內有無異物殘留,磁共振檢查可顯示顱內、眶內有無佔位性病變,磁共振血流檢查及全腦血流檢查可用於鑑別有無血液性疾病。胸片及 B 超可檢查是否胸部腫瘤引起副腫瘤綜合徵累及眶尖導致眶尖綜合徵[3]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什麼職業?
  • 是否受過外傷?什麼時候?有東西入眼嗎?受傷後有無就醫?
  • 有什麼症狀?什麼時候出現症狀?症狀有無加重?加重是什麼時候?
  • 有無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是否用藥控制?
  • 有無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否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
  • 有無腫瘤病史?如有,是否已痊癒或正在治療?什麼治療方式?
  • 最近身體狀況如何?有無發燒、感冒?有無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叫眶尖綜合徵?
  • 什麼原因引起的?
  • 需要做哪些檢查才能確診?
  • 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 有什麼治療方法?需要治療的時間?能不能治癒?容易復發嗎?
  • 預後如何?有無併發症和後遺症?
  • 治療期間應注意哪些事項?
  • 當出現外傷時,要及時就醫,切勿諱疾忌醫,完善相關檢查,聽從醫生的指導治療。
  • 保持心情舒暢,相信醫生,嚴格執行醫囑,切勿胡亂猜忌。
  • 治療期間,如發現病情反覆或出現其他症狀,需及時就診,並將實際情況詳細完整告知醫生,以便醫生做出相應診斷。
  • 治療過程中,切忌隨意停藥,按療程治療,若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會加重病情發展,影響預後。

治療需查明原發病,根據原發病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在未確定病因前,多采用抗炎、降眼壓、促神經修復等支援治療。

  • 非特異性炎症多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如效果欠佳或病情反覆,可加入免疫抑制劑治療。糖皮質激素治療一般需要 3 個月,停藥容易復發,使用激素期間要注意身體變化,如出現胃部不適、身體乏力、嗜睡等情況,需及時諮詢醫生。
  • 感染性疾病只要確定了病原菌,主要為抗炎、抗真菌、抗病毒等對症治療,輔以營養神經等。若急性真菌感染侵襲鼻腔致鼻-鼻竇-腦感染,需手術去除鼻竇及鼻腔內真菌病原及壞死組織。
  • 佔位性病變,如確定為腫瘤,需儘早前往相應科室行手術治療或放化療。
  • 外傷性疾病 如有明確外傷史,CT 顯示眶骨骨折或體內異物時,需行手術治療。
  • 血管性疾病,多需行手術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起病後如果及時就診、早期診斷、病情相對較輕,累及的神經尚處於可逆性損傷,比較容易恢復,當早期治療解除病因,神經功能恢復較好,預後相對較好;如果不能早期診斷,病情相對較重,當受累的神經出現不可逆的轉變時,即使解除病因,神經也難以恢復,預後也相對較差。

眶尖綜合徵致病原因多種多樣,致病的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大致可分為非特異性炎症、感染性疾病、佔位性疾病、外傷性疾病、血液性疾病等。

常見原因有哪些?

  • 非特異性炎症:眶尖部的非特異性炎症包括 Wegener 肉芽腫、Tolosa—Hunt 綜合徵、系統性紅斑狼瘡、變應性肉芽腫性脈管炎、肉樣瘤病和鉅細胞動脈炎。眶尖的非特異性炎症會出現病側眼痛性肌麻痺,伴或不伴有視神經病變[3][4]
  • 感染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副鼻竇、眶周炎症導致的眶尖綜合徵,多見於真菌感染及帶狀皰疹病毒感染等,易患病群體多為免疫力低下或缺陷患者。
  • 佔位性疾病:原發於眼內、眶內的腫瘤,副鼻竇腫物和中樞神經系統佔位性病變都可以波及眶尖。臨床上垂體腺瘤、腦膜瘤、神經鞘瘤、鼻咽癌、視神經膠質瘤等較多見。
  • 外傷性疾病:有明確外傷史的患者,多見於眶骨骨折、眼球鈍挫傷、眼球穿通傷等,眼內穿通傷合併眶尖綜合徵都提示有球內異物。
  • 血液性疾病:海綿竇段頸動脈瘤、頸動脈-海綿竇漏,此類疾病可出現搏動性眼球突出,嚴重球結膜充血等症狀。

哪些人容易患病?

眶尖綜合徵的致病因素不同,其危險因素多種多樣,具有下列危險因素的人,更易出現眶尖綜合徵。

  •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器官移植、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糖皮質激素、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身體抵抗力低下,容易引起感染性疾病,並且感染不容易控制。
  • 明確腫瘤史患者:年齡較大且有明確腫瘤史的患者,化療或放療會影響其身體機能,使難以對抗腫瘤及病原菌的侵襲。
  • 免疫性疾病患者:非特異性炎症引起的眶尖綜合徵情況並不少見,應警惕出現眼部病變的情況。
  • 青壯年男性:該群體更易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出現外傷等情況,異物入眼的情況較其他群體更常見。

患者一般都會先後出現視力下降、複視、眼瞼下垂等症狀,但首發症狀各不相同。根據患病原因,首發症狀可出現視力下降、頭痛、眼痛、牙痛、鼻塞、突眼等。

常見症狀有哪些?

  • 視力下降:視神經纖維受壓所致,視野可出現中心性暗點合併周邊視野障礙。
  • 眼瞼下垂、眼球固定:病灶累及眶上裂,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導致眼肌癱瘓,眼球不能自主轉動。
  • 複視:由於眼肌癱瘓,導致病眼不能與健眼協調,物像不能落在兩眼視網膜對應點。
  • 突眼:眼靜脈受壓,迴流障礙,眼後組織水腫,組織液淤滯,造成眼球突出。

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發生眶尖綜合徵時,若不盡早治療,可能出現一系列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 視神經萎縮:長期高眼壓以及外傷致視神經水腫,會進一步影響視神經功能,最終導致視神經萎縮,完全喪失視力。
  • 暴露性角膜炎:眶內高壓致眼球突出,且眶尖綜合徵累及三叉神經第一支,導致角膜知覺障礙以及眼球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影響角膜防禦功能,易導致暴露性角膜炎。
  • 全身感染:部分真菌及病毒感染如病變較重、感染灶較深、發現較晚,有可能引起顱內或全身感染,危及生命。
  • 工作時需佩戴安全眼鏡,以免出現異物入眼。孩子玩耍時,需注意周邊環境,以防出現外傷。
  • 平時保持好心情,少發脾氣,避免與他人因無謂的紛爭傷害自己。
  • 當自覺身體出現不適時,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 應注意補充營養,多食一些富含胡蘿蔔素的蔬果和深海魚類,例如胡蘿蔔、柚子、三文魚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