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肺膿腫: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老年人肺膿腫?化膿性細菌是一種統稱,指的是一類能夠感染人體,並引起化膿性的炎症的細菌。老年人肺膿腫是一種可由多種化膿性細菌引起的,肺部中央含有空腔的、侷限膿性及壞死性的疾病。
- 患病的人多嗎?本病的患病人數不多,好發於老年男性,佔所有患者總數的 80% 以上。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抵抗力變差,更容易感染各種化膿性細菌、發生支氣管病變,因此也就更容易得病。
- 老年人肺膿腫如何分類?根據不同的感染途徑可以把本病分為三型。
- 第 1 型是吸入性肺膿腫,主要通過口腔和鼻腔吸入細菌造成的。
- 第 2 型是血源性肺膿腫,主要是因為老年人身體內部,特別是血液中的化膿性細菌感染進入肺部造成的。
- 第 3 型是繼發性肺膿腫,比如一些因為細菌引起的肺炎,導致後續形成的肺膿腫。
- 有什麼症狀?老年人最主要症狀是怕冷、發熱、體溫可達到 39~40 攝氏度。同時還會有咳嗽、胸痛並伴有大量臭味膿痰。嚴重時會有咳血。
- 如何治療?抗生素藥物治療、引流治療、手術治療等。引流治療是緩解症狀的最重要手段,症狀嚴重時需要進行手術。
- 這個病會有什麼危害嗎?能治好嗎?如果不及時接受正規治療,本病會繼續加重,可能會發生咯血、感染性休克、窒息等併發症,威脅患者生命。如果經過正規治療,大部分患者都能痊癒。
- 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老年人平時應注意口腔和鼻腔衛生,多做運動提高抵抗力,如果出現持續發熱、咳嗽、咳膿臭味痰時,應及時就醫。
出現哪些情況應及時就醫?
出現下列情況,請及時就醫:
- 老人不停地咳嗽,咳出的膿痰有惡臭的氣味。
- 老人身體總感到寒冷。
- 老人斷斷續續發燒。
出現下列情況請立刻就醫:
- 老人高燒 39 攝氏度以上。
- 老人感到胸口疼痛,呼吸時痛感加重。
- 老人呼吸困難,需要大口呼吸才能維持。
- 老人咳出的痰裡有血絲,或大量咳血。
建議就診科室
- 胸外科
- 呼吸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老年人肺膿腫?
當醫生懷疑是老年人肺膿腫時,將通過視診、體溫檢查、血常規檢查、細菌學檢查、胸部 X 線檢查、CT 檢查等方式,來診斷患者是否患有老年人肺膿腫及患病程度。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觀察患者呼吸是不是急促,大口吸氣,來判斷是否有呼吸困難的症狀。
- 體溫檢查:診斷患者是否發燒。醫生藉助傳統體溫計,或體溫測量儀檢測患者體溫。
- 血常規檢查:檢查患者是否發生感染。
- 細菌學檢查:判斷患者受何種細菌感染。對痰和胸腔積液進行化驗檢查,進行抗生素敏感試驗,有助於確定病原體和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 胸部 X 線檢查:是主要的診斷方法,檢查肺部有沒有感染,面積多大,炎症是什麼樣的性質,來判斷是否有肺膿腫。
- CT 檢查:比 X 線檢查解析度更高,可以更好地瞭解病變的部位、範圍和內部情況,協助診斷本病。可進一步發現肺部出現的小膿腔。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發燒,體溫多少?
- 有沒有咳嗽、咳痰?痰量多嗎?痰液什麼顏色?有臭味嗎?
- 有沒有口腔炎、牙周炎病史?
- 肺部有沒有過往病史?
- 有沒有藥物過敏?特別是對青黴素有沒有過敏?
病人可以問醫生什麼問題?
- 病情怎麼樣?嚴重嗎?
- 需要做哪些檢查和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症狀多久可以消失?
- 不及時治療或者治療效果不明顯,會有什麼併發症?
- 平時需要注意些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
- 怎麼做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患者應遵醫囑用藥,不可隨意增減劑量。老人每次服藥時,應讓家人幫助,避免服錯藥或弄錯劑量。老人服藥過程中一旦有頭暈、四肢無力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 引流後注意事項:引流後不要久臥在床上,不要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否則患者容易卡痰。要經常令家人輕拍後背,有助於排痰。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三週應當臥床靜養。在此過程中患者要時常翻身、清潔後背,尤其是老人。老人身體本身就比較脆弱,若長時間不翻身很容易長褥瘡。
- 注意衛生:注意口腔和鼻腔衛生,每天刷牙、漱口,自身若有炎症應積極治療,防止再次吸入病菌。
- 合理飲食:接受治療後,不能吃老人難以消化的油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肥肉等。多吃優質植物蛋白,如黃豆、黑豆等豆類以及豆製品。不要盲目服用各種保健產品,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 定期複查:治療後至少 2 周複查 1 次,做血常規、X 線檢查,觀察膿腫是否消失。
- 加強鍛鍊:增強自身體質為防止疾病復發的重要一環,對老人來說,應每天早上散步半小時,對身體大有益處。應當注意的是,運動量要在身體可承受範圍內,不可過於疲勞。
- 戒菸:不要吸菸,最好是戒菸,否則極易引起該病復發。
老年人肺膿腫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抗生素藥物治療、引流治療、手術治療等。
藥物治療
- 抗生素:醫生會根據細菌學檢查結果,為患者選擇敏感的抗生素。
- 吸入性肺膿腫多合併厭氧菌感染,大多數對青黴素敏感,所以在治療時主要用青黴素治療,有不錯的療效,使用的藥劑需要根據病情的嚴重情況決定。
- 血源性肺膿腫多是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造成的,可選用苯唑西林、頭孢唑啉等來控制感染。
手術治療
切除手術:適用於病情嚴重的患者。如患者發生藥物無法控制的繼發性感染、併發其他肺部疾病以及大咯血時,需要對病變的肺部進行切除。
其他治療
- 引流治療:引流是緩解症狀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患者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將肺部痰液引流出來。
- 體位引流:症狀較輕、咳痰順利的患者,可以通過不同體位引流痰液。具體原理就像裝了水的瓶,要讓瓶口朝下,瓶底朝上,水才能流出來。體位引流的目標就是將肺膿腫的膿腔處於較高位置,讓引流的支氣管處於相對低的位置,這樣痰液才能通過支氣管流出來。
- 支氣管鏡引流治療:有明顯痰液阻塞的患者,則需要通過纖維支氣管鏡進入肺部,進入膿腔後進行沖洗並吸引痰液與膿液,效果較好。
- 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經纖維支氣管鏡進入肺部的膿腔,不僅可以將膿液與痰液引流出來,還可以將藥物注入到膿腔內進行灌洗。這樣可以將藥物快速送達病灶,控制病情。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會出現併發症,如咯血、感染性休克、窒息,進而危及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一般急性老年人肺膿腫在使用藥物和膿液引流後,大多數能夠痊癒。
細菌感染是老年人肺膿腫的主要病因,主要包括吸入性感染、繼發性感染以及血源性感染。此外,肺器官病變也是引起老年人肺膿腫的常見原因。
老年人肺膿腫常見病因有哪些?
- 吸入性感染:主要是由於細菌從口、鼻、咽喉等部位進入人的呼吸系統,老年人本身身體機能下降、抵抗力不足,致病菌最終侵入肺部,導致肺部感染,引起肺膿腫。
- 繼發性感染:由於患者有支氣管囊腫、支氣管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易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等細菌入侵肺部,引起繼發性肺部感染,導致肺部組織壞死,出現肺膿腫。另外,肺部鄰近器官的化膿性感染,如腎周圍膿腫、膈下膿腫、脊柱膿腫等,感染波及到肺部時,可能引發肺膿腫。
- 血源性肺膿腫:由於面板外傷感染、中耳炎或骨髓炎等疾病導致菌血症,隨著血液迴圈到達肺部,引起肺部炎症,最終誘發肺膿腫。
- 自身肺器官原有的病變:支氣管因為先天異常產生的堵塞、異物產生的堵塞,支氣管擴張等,這些異常使肺的功能受損,容易感染病菌,繼而產生膿腫。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肺膿腫?
- 老年人:老年人因年齡較大,身體各個器官機能逐漸下降,肺部較年輕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 吸菸人群:吸菸會導致各類肺部疾病,男性吸菸人群數量遠高於女性,這也是該病常見於男性的原因。
- 肺部先天性異常:肺部先天支氣管狹窄的人群,容易感染細菌,引起該病。
- 患有感染類疾病:如口腔感染、牙周炎、鼻竇炎等,細菌很容易通過口腔、鼻腔侵入肺部,造成肺部感染。或者膈下膿腫等肺部鄰近器官的化膿性感染,感染波及到肺部時,可能引發本病。
- 免疫力差:免疫力差的人群,身體抵抗細菌的能力不足,肺部容易受到感染。
- 患有肺部疾病:已患有支氣管腫瘤、肺炎、支氣管炎等肺部疾病,病情容易惡化,引起該病。
老年人肺膿腫的患病人數不多,症狀表現多樣,一般會有發高燒、怕冷、胸痛、咳嗽、咳痰,可咳出大量有臭味的膿痰,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呼吸困難以及咯血。
老年人肺膿腫常見症狀有哪些?
- 咳嗽、咳痰:這是老年人肺膿腫最常見的症狀。患者會感覺喉嚨發癢、有痰。用力咳嗽時會有痰咳出來,痰液呈黃色或綠色塊狀,痰質地黏稠,並且有臭味。
- 發熱:有的患者發病很急,體溫會突然升高。而有的患者可能會有不規律的持續發熱。體溫都會高達 39~40 攝氏度。
- 咯血:多數患者在咳嗽時,會發現痰中有少量血絲或血塊,極個別病情嚴重的患者,有大口的咳血的情況發生。
- 胸痛:有些患者感到胸部疼痛,尤其是呼吸的時候疼痛感會加重,越用力呼吸疼痛感越嚴重。
- 其他症狀:不想吃東西、日漸消瘦、經常感覺累,甚至會出現頭暈等貧血症狀。
老年人肺膿腫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膿胸
- 膿氣胸
- 支氣管胸膜瘻
- 大咯血
- 休克
- 窒息
注意口腔和鼻腔衛生,防止吸入病菌。
- 老年人應隨時關心自身身體狀況,如出現不明原因的咳嗽、發燒,應當立即就醫,早做診斷。
- 注意口腔衛生,平時注意刷牙、漱口。出現牙周炎等炎症情況,及時治療,控制感染。
- 老人可以在早晨散步半小時,多吃綠色蔬菜和豆製品,提高抵抗力,以對抗感染。
- 對於居住環境較差的人,避免吸入有毒濃煙、有害粉塵。少去汙染嚴重的地方,比如工廠、垃圾焚燒場等。養成出門戴口罩的習慣。
- 抵制不良習慣,吸菸的人群應把煙戒掉。
- 積極遵醫囑治療原發病,如口腔感染、牙周炎、鼻竇炎、支氣管腫瘤、肺炎、支氣管炎等,並遵醫囑定期複查。
- 對於支氣管先天狹窄或者發病後引起的狹窄,要注意呼吸是否順暢,一旦有呼吸不暢的症狀,應立即就醫。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