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內膜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老年人心內膜炎,是由細菌、病毒、衣原體等外部病原體感染造成心內膜損傷,從而導致心臟異常,並進而引起多器官感染和血栓的疾病。
  • 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患病率為 0.49%。平均患病年齡達 55~57 歲(65% 老年人)。60 歲以上男女的患病比例可高達 5∶1。
  • 該疾病主要由外部病原體入侵人體造成感染所致,感染途徑多樣,主要包括器械檢查帶來的菌血症、老年退行性心臟病以及注射和手術感染(瓣膜病變需做換瓣手術)等。本身有器質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既往有心內膜炎病史等為本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 老年人心內膜炎基本分型包括直接感染和間接感染。直接感染主要是在進行心臟相關手術,如換瓣手術等的過程中感染;間接感染是指由於患者心臟內部基礎病變導致內膜損傷,而血液中的致病微生物流入內膜,造成感染。
  • 主要症狀是發熱、貧血、心臟衰竭、腦栓塞引起的神經綜合徵、腎栓塞導致的腎臟損害以至於腎衰竭、外周血管損害以及其他臟器栓塞和骨骼系統症狀等。
  • 主要是通過抗生素類藥物治療,治療原則是根據症狀與感染源種類選擇抗生素,藥量要充足,用藥時間要足夠長。此外,當出現持續性膿毒血癥、主動脈瓣膜病引起的心衰、真菌感染、反覆發作的全身栓塞、修復瓣膜導致的感染性內膜炎以及贅生物栓塞引起的心臟傳導障礙及心肌缺血等症狀時,需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 老年人心內膜炎會導致患者體內臟器衰竭、栓塞、嚴重的會導致致死率極高的心肌梗死,此外還可導致腦栓塞,引起腦血管病損,同樣致死率極高。
  • 老年人心內膜炎病死率隨年齡增大而增加,預防要大於治療,有疑似症狀時要及時就醫,越早發現治癒率越高。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熱超過 38.4 度。
  • 出現短暫或持久的神經綜合徵,如神志不清、偏癱或昏迷等。
  • 斑塊、淤血。
  • 血尿,腎部不適。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昏迷。
  • 神志不清、精神錯亂。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心血管內科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老年人心內膜炎?

當醫生懷疑是老年人心內膜炎時,會對患者進行血培養,該方法具有確診價值。此外,還會對患者進行超聲心動圖、核素檢查等輔助手段,以便確診病因。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培養:抽血檢查,是心內膜炎最重要的診斷手段,目的是確定患者是被何種病原體感染的,從而確診病因,對制定後續治療方案有最重要的意義。
  • 超聲心動圖:無輻射影響,是確診心內膜炎的另一個重要手段,通過超聲心動圖,可以直觀發現內膜贅生物,從而確診病因。此外還可檢查到瓣膜損害、血流動力學改變及其他複雜併發症的資訊。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超聲心動圖正常不可以作為排除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證據。
  • 核素檢查:有輻射影響,通過將核素,如鎵 67(67Ga)和鎝 99(99mTc)標記到特定的細胞體上(可以在感染性心內膜炎感染灶中濃聚),通過檢測標記細胞體的聚集情況,從而進一步提高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率。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有發熱症狀?一般什麼時候發熱?達到多少度?
  • 精神狀態如何?是否發生過昏厥?
  • 進行過哪些外科手術?特別是心臟瓣膜相關的手術?
  • 是否使用過抗生素,是否有過敏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感染是由哪種病原體引起的?
  • 如何使用抗生素和其他類藥物?
  • 是否需要手術?
  •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 何時複查?
  • 出現什麼樣的症狀需要儘快入院治療?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本病症主要採用抗生素治療,屬於處方藥,對人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必須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隨意增減變更用藥,用藥過程中,如果出現任何不適,要及時就醫。
  • 避免重複感染:該疾病主要病因就是病原體侵入感染,患者無論在治療期間或是愈後都要儘可能避免重複感染,比如必須禁止去黑診所和非正規醫院接受任何治療。
  • 定期複查:遵醫囑定期複查,心內膜炎會導致心衰等致死率極高的併發症,切忌自我感覺變好後不去複查。
  • 飲食:多攝入易消化吸收的高蛋白食物,儘快恢復體能和抵抗力;忌辛辣生髮容易致敏的食物,此外由於不同患者症狀不同、用藥不同,請遵醫囑。
  • 運動:絕對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量,避免增加心臟負擔,激化栓塞形成。不排除一些患者需要一定的康復運動,原則是必須諮詢醫生,遵醫囑。
  • 心態:心內膜炎是一種較難治癒的嚴重疾病,患者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治療。同時,該疾病也並不是不治之症,患者還應該保持樂觀心態,不應喪失信心。

老年人心內膜炎屬於一種嚴重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以抗生素類藥物治療為主,原則是在確診感染源型別的基礎上,用藥量要足,治療時間要足夠長。此外,根據不同患者病情與病灶發展情況不同,還可能需要早期的外科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主要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為主。

  • 青黴素、頭孢曲松:用於治療鏈球菌引發的感染。
  • 慶大黴素、萬古黴素:用於治療葡萄球菌引發的感染。
  • 氨苄青黴素、四環素等:用於治療其他混雜病原體引發的感染。

手術治療

  • 瓣膜置換術:將損壞或異常的心臟瓣膜,替換為由合成材料製成的人工機械瓣膜或用生物組織製成的人工生物瓣膜,從而恢復心臟瓣膜功能的手術,主要適用於瓣膜損壞嚴重的患者。
  • 瓣膜修復術:也叫瓣膜成形術,即對損害或異常的瓣膜進行修復處理,摘除感染贅生物,以使其恢復功能的手術,主要適用於瓣膜損傷較輕的病例。

其他治療方法

  • 免疫力提升療法: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對患者免疫力會造成一定損害,因此,需要有針對性的加強患者免疫力方面的提升,避免治療之後由於免疫力低下再次發生感染。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很容易發生心肌梗塞進而誘發心力衰竭,導致死亡。此外,還會誘發腦血栓,造成腦膿腫、腦炎等神經系統損害,致死率很高;還會造成腎臟損害以至於腎衰竭;全身性多臟器栓塞以及轉移性感染等。
  • 經過正規治療後,該病是可以被治癒的,但心內膜病灶處愈後產生的瘢痕極易造成嚴重的瓣膜變形和腱索增粗縮短,導致瓣口狹窄和慢性心瓣膜病。此外,瓣膜上的疣贅物容易誘發動脈性栓塞。因此,治癒之後也要經常複查,密切關注病情走向,避免其他併發症以及病情復發,不可掉以輕心。

老年人心內膜炎的主要致病原因是外界病原體感染。此外,老年人心臟基礎病變以及免疫系統能力下降是導致感染的內在誘因。大多數患者都是以上兩種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

老年人心內膜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細菌感染:如鏈球菌和葡萄球菌。
  • 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如有大腸埃希菌、腸克雷白桿菌、假單胞菌屬以及沙雷菌屬。
  • 非腸道革蘭陰性桿菌:如“HACEK”組引起的感染。
  • 其他致病微生物:如真菌、厭氧菌、立克次體、衣原體、螺旋體和病毒等。
  • 感染途徑:醫學器械檢查和外科手術造成的菌血症是病原體感染的主要途徑。
  • 老年人自身免疫系統功能低下,加之由於自身器質性原因需要進行各種外科手術,也是極大地增加了感染致病微生物的概率。

哪些人容易患老年人心內膜炎?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老年人心內膜炎:

  • 需要進行如人工瓣膜植入、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等外科手術的老年心臟病患者。
  • 以前患過心內膜炎的患者。
  •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心臟瓣膜對細菌等外來致病因素可能存在先天抵抗力不足的情況,易感染此病。
  • 做過器官移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 此外已經或曾經患有肥厚性心肌病、風溼性心臟病等心臟疾病的患者也是高危人群。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老年人心內膜炎:

  • 生活習慣不好,作息不規律,導致身體機能下降,抵抗力變弱的老年人。
  • 去不正規診所進行醫學檢查,由於消毒不徹底而導致感染的人群。
  • 不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接觸病原體聚集物品(如垃圾、廢物等)的人群。

老年人感染性心內膜炎(IE)的主要症狀是發熱、貧血、心臟衰竭、腦栓塞引起的神經綜合徵、腎栓塞導致的腎臟損害以至於腎衰竭、外周血管損害以及其他臟器栓塞和骨骼系統症狀等。

老年人心內膜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發熱:患者發熱症狀不規則,但體溫一般低於 39.5 度。
  • 神經系統綜合徵:由血栓、栓塞等引發,包括但不僅限於語言障礙,神志恍惚,精神錯亂,偏癱或昏迷。有些患者會出現腦炎、腦膿腫、腦膜炎等其他形式的腦血管病損。
  • 腎臟損害:血栓會導致腎臟損害,偶發腎動脈血栓會導致腎臟缺血性壞死,引發急性腎衰竭,危及生命。
  • 外周血管損害:常見瘀點、線狀出血、各種結節(Roth 結節、Janeway 結節、Osler 氏結節)和杵狀指。
  • 骨骼肌系統症狀:較為常見也容易被誤診為風溼病的關節痛、背痛、下肢瀰漫性肌痛等。
  • 貧血:大部分患者為輕、中度貧血,晚期可出現重度貧血,伴隨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患者可能會感覺到比既往更容易出現疲倦、頭暈,甚至發現面板面色蒼白、眼瞼或甲床蒼白等現象。主要原因是病原體感染導致骨髓造血機能被抑制。

老年人心內膜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栓塞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選擇正規醫院治療:正規的大醫院,裝置先進,醫生水平較高,經驗豐富,可以大概率上避免在治療其他疾病過程中感染心內膜炎。
  • 定期複查:遵照醫生要求定期複查,監控病情發展,有助於早期發現心內膜炎,越早治療,預後效果越好。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病原體感染的危險。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去病原體聚集或衛生檢疫不達標的場合。
  • 增強對該疾病的瞭解,預防起來就更有針對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