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癌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類癌綜合徵?想了解類癌綜合徵,就一定要知道什麼是“類癌”。類癌,是一種低度惡性腫瘤,可發生於多種器官。惡性類癌細胞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 5-羥色胺、組胺、緩激肽等。這些物質會引起面板潮紅、腹痛、腹瀉、支氣管痙攣和心瓣膜病變等多種複雜症狀。這些症狀即為類癌綜合徵。
  • 患病情況如何?在類癌患者中,發生類癌綜合徵的患者不到 10%。但目前暫無具體資料。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本病由惡性類癌細胞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引起。
  • 這個病有什麼症狀?本病的主要症狀包括面板潮紅;腹瀉;腹痛;支氣管痙攣,表現為喘息、氣急、呼吸困難;心瓣膜病變,表現為右上腹不適或疼痛、下肢水腫、頸部側邊血管充盈。
  • 這個病如何治療?該病的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除此之外,還有化學藥物等藥物治療方法。
  • 這個病有什麼危害?本病如果不經過治療,可能發生類癌危象,危及患者生命。手術切除後,大部分患者治療效果較好。
  • 其他:積極治療類癌是預防本病最有效的方法。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胸部以上的面板出現片狀潮紅,持續幾分鐘後,可自行消退;
  • 間歇出現水樣腹瀉;
  • 腹部絞痛;
  • 喘息、氣急;
  • 右上腹疼痛、下肢水腫、頸部側邊的血管充盈。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出現喘不上氣、心跳加速、滿頭大汗、臉色發紫等哮喘症狀,且不斷加重;
  • 呼吸困難;
  • 意識模糊、昏迷。

建議就診科室

  • 腫瘤科
  • 消化科

醫生如何診斷類癌綜合徵?

當醫生懷疑是該病時,將通常進行血液檢查、尿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液檢查:抽血檢查嗜鉻粒蛋白 A 和 5-羥基吲哚乙酸的含量,有助於判斷患者是否患有消化道類癌。
  • 尿液檢查:檢查尿液中 5-羥基吲哚乙酸的含量。5-羥基吲哚乙酸是 5-羥色胺的代謝產物,可以反應患者體內 5-羥色胺的水平。
  • 影像學檢查:包括 CT、MRI 等,可以清楚觀察到腫瘤的大小、是否發生擴散轉移等,可明確類癌的分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 放射性核素掃描:檢查前,需向患者靜脈內注射少量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會和類癌的組織結合,顯示出類癌原發病灶及擴散的具體位置。
  • 內窺鏡檢查:從患者的口中插入一根細軟管。這根軟管的頭部一般有一個攝像頭,通過顯示屏直接觀察胃腸道內的腫瘤,有助於早期識別和診斷髮生在胃腸道的類癌,有助於判斷患者是否為類癌綜合徵,和制定治療方案。
  • 結腸鏡檢查:與內窺鏡大致相似,從肛門插入一根軟管,幫助判斷患者結腸或直腸是否有腫瘤。
  • 組織病理學檢查:通過該檢查,可確診該病。需要從病變組織上取一小塊進行檢查,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症狀多久了?症狀是逐漸加重的嗎?
  • 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 家中是否有人患惡性腫瘤?
  • 做過檢查嗎?有沒有接受治療?效果怎麼樣?
  • 還有沒有其他不舒服?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得這個病的原因是什麼?
  • 這是癌症的一種嗎?能否治癒?
  • 需要做哪些檢查?需要長期吃藥嗎?
  • 這個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我適合用哪種?
  • 需要手術嗎?手術風險有多大?做了手術會復發嗎?
  • 我的生活習慣跟這個病有關嗎?
  • 這個病有傳染或者遺傳的可能嗎?我的家人需不需要做檢查?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化學藥物治療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皮疹、脫髮等不良反應,一般可以忍受。若實在難以忍受,請及時告知主管醫生。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術後,注意引流管是否通暢,手術部位是否紅腫、化膿等。若引流管堵塞、不通,或引流液體過多,或手術部位紅腫、化膿等,請及時告知醫生,進一步處理。
  • 用藥注意事項:服用奧曲肽治療時,可能會出現腹脹噁心、腹部不適、痙攣、稀便、胃腸脹氣等不適,大多數可在第 1 周內自行消退。若無法忍受或 1 周後尚未仍未消退,請及時就醫,進行相關調整。
  • 定期複查:遵醫囑到醫院複查,一般 6 個月至 1 年複查 1 次。主要複查 CT 等專案。
  • 飲食:若手術部位為胃腸道,術後一般需禁食 3 天,利用靜脈輸液給患者補充營養。3 天后,可食用米湯等流質食物。若無不適可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若手術部位為其他部位,術後遵醫囑進食,注意清淡飲食即可。
  • 運動: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要臥床休息數天,直至體力恢復後,可逐漸開始正常活動。若為非手術患者,正常活動即可。
  • 其他:戒菸、限酒。

該病的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除此之外,還有化學藥物等藥物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 化學藥物治療:可以殺死癌細胞,但效果較差。常用藥物有氟尿嘧啶、環磷醯胺、阿黴素等。
  • 生長抑素類似物:可抑制類癌分泌生物活性物質。常用的藥物有奧曲肽和蘭瑞肽。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通過手術切除相關的類癌組織,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方法。若發生轉移,一般會連同轉移病灶一起切除。

其他治療方法

  • 內窺鏡治療:對於發生在胃腸道的較小的類癌,可通過內窺鏡切除。
  • 介入治療:將化學藥物通過導管運送至肝臟,阻斷腫瘤的血液和營養供應。適用於類癌擴散至肝臟的患者。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者可能會發生多處轉移,病情可能會持續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壽命。
  • 若接受正規治療,大部分患者在手術切除後,治療效果較好。因支氣管類癌引起的本病患者,治療效果較差。

本病與類癌細胞分泌的物質有關。

類癌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本病是由惡性類癌細胞分泌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引起。這些生物活性物質為 5-羥色胺、組胺、緩激肽等。

  • 這些物質一般迴圈至肝內滅活。若超過肝臟的滅活能力,或者由於類癌轉移至肝臟,導致肝臟的工作能力異常,這些物質便會通過肝靜脈進入人體迴圈,導致血液中的此類物質濃度升高,引起該病。
  • 若類癌發生在支氣管,這些物質可直接進入機體迴圈。即使沒有發生轉移,也可引起該病。
  • 若類癌發生在肺和卵巢,這些物質也可通過門靜脈(指在肝門處,入肝的一條粗大靜脈)系統引起該病。

哪些人容易患類癌綜合徵?

患有類癌的人容易患類癌綜合徵。

本病的主要症狀包括面板潮紅、腹瀉、腹痛、支氣管痙攣和心瓣膜病變。

類癌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早期患者多無症狀,中晚期可出現以下症狀:

  • 面板潮紅:在本病最早期出現,也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90% 以上患者都會出現。主要表現為胸部以上的面板出現潮紅,呈片狀,多為頭面部、頸部、上胸部。面板潮紅的部位邊界清楚,一般持續 2~5 分鐘,可自行消退。1 天可發作多次。隨著病情進展,持續時間和發作次數也越來越多。
  • 腹瀉:多數患者會出現輕度的水樣腹瀉,間歇性出現(指一陣出現,一陣消失),多發生在清晨或餐後,嚴重時每天 20~30 次。
  • 腹痛:腹瀉的同時可伴有腹部絞痛。
  • 支氣管痙攣:主要表現為喘息、氣急、呼吸困難等。
  • 心瓣膜病變:多發生在右心,引起右心功能不全,主要表現為右上腹不適或疼痛、下肢水腫、頸部側邊血管充盈。

類癌綜合徵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類癌危象。

具體預防方法:患有類癌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接受相關治療,控制病情發展,以免引發其他疾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