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類風溼關節炎在女性中更為常見,通常於 40 ~ 60 歲開始發病。
  •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 類風溼關節炎無法治癒,但治療可以緩解症狀和控制疾病進展。
  • 類風溼關節炎需要終生治療,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和生活方式改變。

類風溼關節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可引起關節腫脹、僵硬和疼痛。隨著時間的推移,炎症可能會破壞關節組織,導致日常活動受限,走路和使用雙手時出現困難。

醫生會進行體格檢查,觀察有無關節腫脹或壓痛,也會詢問症狀和既往健康狀況。患者可能還需要進行血液檢查、X 線和其他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醫生是如何診斷類風溼關節炎的?

類風溼關節炎無法通過單一的實驗室檢查來確診。

醫生會檢查症狀和體徵,來排除其他引起類似症狀的疾病。醫生通常需要詢問病史和進行體格檢查,以找到關節疼痛的原因。關節症狀的模式和性質是最重要的診斷線索。

類風溼關節炎主要基於一套分類標準做出診斷,該標準包括以下檢查的結果:

  •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 CCP),有助於確診。
  • 類風溼因子,有助於確診。
  • C-反應蛋白,有助於評估疾病活動性。
  • 紅細胞沉降率,有助於評估疾病活動性。

其他用於監測和管理類風溼關節炎的檢查包括:

  • 抗核抗體檢測。
  • 骨密度檢測,以檢查是否存在骨質流失(骨質疏鬆)。
  • 全血細胞計數。
  • 眼科檢查。
  • 影像學檢查,如 MRI 或 X 線。
  • 關節液分析。
  • 腎功能檢查。
  • 肝和肌酶檢測。
  • 組織型檢測。

定期複查

隨著時間的推移,類風溼關節炎可導致嚴重的關節破壞和致殘,所以定期複查至關重要,有助於判斷疾病進展、治療效果和檢測藥物不良反應。

在生活中,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可以通過疲倦時及時休息、保護關節免受損傷、經常活動、合理飲食等措施來緩解症狀,防止疾病加重。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往往需要改變生活方式,以緩解症狀和防止疾病加重。患者還可為疾病症狀加重時做出計劃安排。

疲勞時要休息

類風溼關節炎本身就容易導致疲勞,應對疼痛和活動受限也會使患者感到疲憊。患者需要休息多久取決於症狀的嚴重程度。

  • 症狀嚴重時需要長時間的休息。可以通過平躺使關節獲得休息,每次 15 分鐘,每天數次。保持活動與休息之間的平衡。
  • 合理安排活動與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保護關節

患者需改變進行某些活動的方式,以免過度使用關節。可嘗試不同方式來緩解關節疼痛。

  • 通過熱療可改善關節疼痛和僵硬,如:
    • 久坐或睡眠後,用溫水洗澡或淋浴。
    • 將手關節浸泡在溫暖的蠟浴中。
    • 睡覺時注意保暖。
  • 使用輔助裝置減少關節的壓力,如特殊的廚房工具或門把手。
  • 選擇合腳且不會引起關節問題的鞋子。
  • 使用夾板、手杖或步行器來減輕關節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

保持活動

保持活動能促進肌肉強健、靈活和全身健康。

  • 醫生可能推薦患者進行物理治療。
  • 患者可以進行三種形式的運動:拉伸運動、力量運動和有氧運動。運動可以改善或維持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生活質量。應根據患者的關節問題選擇最合適的活動型別,例如:
    • 如果膝關節、踝關節或足部關節有問題,可以選擇游泳的活動方式。
    • 如果關節問題不累及腿或腳,可以選擇騎自行車、步行等活動。

避免吸菸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增加,吸菸會增加這種風險,還可能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吸菸的患者應當戒菸。

健康飲食

儘量攝入多種健康食物。為了確保獲得所需營養,可以在營養師的幫助下制定飲食計劃。

  • 攝入足夠的鈣和維生素 D,可以保護骨骼不發生骨質疏鬆。
  • 超重者應減重。
  •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發生心臟病的風險升高。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如運動和健康飲食)可以降低這種風險。

保護牙齒和牙齦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容易發生牙齦疾病。一些專家認為,通過口腔進入體內的感染可能使類風溼關節炎加重,不過該觀點尚未得到證實。

患有長期疾病的患者生活是艱難的,特別是活動能力受限的情況下。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感覺抑鬱是很常見的。情緒會影響患者的感受以及應對疼痛的能力。患者應尋求朋友和家人的幫助和支援,專業諮詢也會有所幫助。

類風溼關節炎需要終生治療,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運動和生活方式改變。及早治療可以控制病情,防止病情惡化。

如果患者接受藥物治療、運動和生活方式改變已達數年,仍無法緩解症狀或延緩疾病進展,則可能會考慮手術治療。

如何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運動和生活方式改變。儘管無法治癒,治療可以緩解症狀和控制疾病發展。

類風溼關節炎通常需要終生治療,但會因以下情況有所不同:

  • 疾病的階段(活躍期或緩解期)和嚴重程度。
  • 患者的治療史。
  • 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
  • 患者對治療方案的傾向,如費用、副作用或日程安排。

治療目標是幫助患者維持生活方式、減輕關節疼痛、減緩關節損壞和防止殘疾。

制定計劃

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應從患者教育開始,讓患者瞭解疾病、關節損傷和殘疾的可能性以及各種治療方案的利弊。患者應和醫生一起制定一個長期治療計劃。

藥物治療

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物 (DMARDs) 早期和持續治療類風溼關節炎,能夠減緩或預防關節破壞。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物可以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以患者症狀。

這些藥物包括:

  • 非甾體抗炎藥 (NSAIDs),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減輕腫脹,如布洛芬。
  • 用於早期治療的皮質類固醇,以控制疾病發作或幫助控制疾病。

注意安全用藥,閱讀並遵循標籤上的使用說明。

終生治療

類風溼關節炎通常需要終生治療。醫生需要密切監測患者的病情,定期對患者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症狀和治療情況,定期評估可每 1 ~ 3 個月進行一次。實驗室檢查的頻率可能更高一些。

在每次複診時,醫生將評估:

  • 關節活動度
  • 藥物不良反應
  • 疾病併發症

在有些患者中,疾病對前幾次足量的藥物治療沒有反應。發生這種情況時,可以使用更大劑量藥物或更改不同的藥物組合。

當關節(特別是髖、膝或腳部關節)被嚴重破壞變形並引起極度疼痛時,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包括全關節置換或其他技術,目的是改善關節功能。目前髖和膝的全關節置換術最為成功。

運動、物理治療和生活方式改變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

哪些藥物可用於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藥物是類風溼關節炎的主要治療方法。所使用藥物的型別取決於疾病嚴重程度、進展速度以及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如果症狀緩解,患者和醫生可以考慮是否減藥或停藥;如果症狀加重,則患者需要再次服藥。

藥物用於:

  • 緩解或減輕疼痛。
  • 改善日常功能。
  • 減輕關節炎症,關節炎的體徵包括腫脹、壓痛和活動範圍受限。
  • 預防或延遲嚴重的關節損傷和變形。
  • 預防永久性殘疾。
  • 提高生活質量。

改善病情的抗風溼藥 (DMARDs),也被稱為免疫抑制藥物或慢作用抗風溼藥 (SAARDs),能夠延緩或預防關節破壞。及早開始使用 DMARDs 治療可以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這些藥物通常需要大約 1 ~ 3 個月才能發揮療效。

DMARDs 可分為非生物性或生物性。DMARDs 有時與另一種同類藥物或其他藥物聯合使用。通過聯合用藥,可以降低單藥劑量,從而減少副作用的發生並增加療效。

有些類風溼關節炎藥物會出現生殖毒性,如精子活力下降、嬰兒致畸等。如果患者已妊娠或正在準備妊娠,請與醫生溝通用藥事宜。

用於延緩疾病的藥物

DMARDs 通常在患者確診後儘快使用,用於控制類風溼關節炎的疾病進展、預防關節損傷和殘疾。DMARDs 通常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

常用的非生物性 DMARDs 包括:

  • 抗瘧藥,如羥氯喹 (hydroxychloroquine) 或氯喹 (chloroquine)
  • 來氟米特 (leflunomide)
  •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 柳氮磺胺吡啶 (sulfasalazine)

不常用的非生物性 DMARDs 包括:

  • 硫唑嘌呤 (azathioprine)
  • 環磷醯胺 (cyclophosphamide)
  • 環孢素 (cyclosporine)
  • 金鹽 (gold salts)
  • 米諾環素 (minocycline)
  • 青黴胺 (penicillamine)

生物性 DMARDs 包括:

  • 阿巴西普 (abatacept)
  • 阿達木單抗 (adalimumab)
  • 阿那白滯素 (anakinra)
  • 賽妥珠單抗 (certolizumab)
  • 依那西普 (etanercept)
  • 戈利木單抗 (golimumab)
  • 英夫利昔單抗 (infliximab)
  • 利妥昔單抗 (rituximab)
  • 託珠單抗 (tocilizumab)

用於緩解症狀的藥物

  • 非甾體抗炎藥,如美洛昔康、雙氯芬酸鈉等,可用於控制疼痛和減輕炎症。這類藥物不能控制疾病或防止疾病加重,可與 DMARDs 聯合使用。
  • 皮質類固醇,如潑尼鬆。這類藥物用於降低疾病活動性和減輕關節炎症,但是長時間單純使用皮質類固醇並非最佳療法。皮質類固醇常用於控制關節炎的症狀和發作,直到 DMARDs 達到其全部效果。
  • 止痛藥,這類藥物不會減輕炎症,但可幫助控制疼痛。包括:
    • 非處方藥對乙醯氨基酚
    • 對乙醯氨基酚與可待因
    • 對乙醯氨基酚與氫可酮
    • 曲馬多

注意事項

  • 有些 DMARDs 可能需要長達 6 個月的時間才能起效。
  • 對有些患者,某種 DMARD 可能不起作用,需要使用另外一種 DMARD。
  • DMARDs 可能有一些副作用。患者需要定期進行血液和尿液檢查,以確定藥物對造血細胞、腎和肝的影響。
  • 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壓或高膽固醇),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服用藥物控制這些疾病。
  • 注意用藥安全,閱讀並遵循藥品標籤上的所有說明。

怎樣通過手術治療類風溼關節炎?

對於嚴重疼痛、關節嚴重變形的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如果藥物和物理治療無法緩解,可以通過手術治療來緩解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

目前髖關節和膝關節都可進行全關節置換術,手術相對成熟。

手術選擇

針對嚴重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手術包括:

  • 關節成形術,替換部分或全部關節,如髖或膝關節。
  • 關節鏡檢查,使用小型照明工具從關節中清除碎屑或發炎組織。
  • 腕管鬆解術,用於緩解對腕部正中神經的壓力。
  • 頸椎融合術,用於治療嚴重的頸部疼痛和神經問題。
  • 手指和手部手術,以矯正手部的關節問題。
  • 足部手術,如趾骨切除術。
  • 滑膜切除術,用於去除發炎的關節組織。

需要考慮的事項

  • 類風溼關節炎通常累及多個關節(特別是手指關節等較小的關節),這些關節是許多日常活動需要使用的。手術治療未必適合所有受累關節。
  • 關節手術或關節置換術可以減輕傷殘性疼痛,並使患者恢復到足以進行日常活動,但很少使關節恢復正常。

類風溼關節炎還有哪些其他治療方法?

幫助患者控制類風溼關節炎症狀的其他治療方法包括:

  • 物理治療,用於改善關節功能。物理治療包括運動、冷熱療法和按摩。
  • 職業治療,幫助患者學會日常活動時如何維持關節運動。
  • 輔助裝置,如家用輔助裝置或移動輔助裝置。
  • 行為矯正技術,用於減輕疼痛和壓力。包括生物反饋和放鬆治療,如呼吸訓練和肌肉放鬆。
  • 諮詢,可以幫助患者應對長期的疼痛和殘疾。

確切病因尚不清楚。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這意味著身體的自然防禦系統攻擊了關節組織。

什麼會導致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生?

目前類風溼關節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基因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專家們尚不明確具體是什麼作用。多數類風溼關節炎不在家族中遺傳,父母通常不會傳給子女。

在一個或多個基因的作用下,身體的免疫系統攻擊了關節組織。細菌、病毒或其他異物也可能觸發這種免疫反應。

哪些因素會增加類風溼關節炎發病風險?

可能增加類風溼關節炎患病風險的因素包括:

  • 女性:女性患類風溼關節炎的風險是男性的 2 ~ 3 倍。
  • 中年:類風溼關節炎可在任何年齡發病,但最常見於成年期發病。
  • 吸菸。
  • 職業:從事接觸粉塵等工作的人,患病風險更高。

類風溼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是手、手腕、肘、腳、腳踝、膝蓋或頸部的關節疼痛、僵硬和腫脹。它通常同時累及肢體兩側。此外,可能會累及關節外部位,如眼睛、肺、心臟、神經或血管。該病有時可在肘部、指關節、脊柱和小腿骨上形成隆起,稱為結節。

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有哪些?

類風溼關節炎的症狀通常是關節腫痛,在數週或數月內緩慢進展。早期症狀通常是疲勞和僵硬,也可能出現體重減輕和低熱。

關節症狀包括:

  • 關節疼痛、腫脹、觸痛和僵硬。通常累及肢體雙側的關節,特別是手、腕、肘、腳、踝、膝蓋或頸部的關節。
  • 晨僵。在長時間睡眠或久坐後出現關節僵硬,通常持續至少 1 小時,也可長達數小時。
  • 結節。類風溼因子濃度比較高的患者容易出現類風溼結節。結節通常出現在身體的受壓部位,如肘部、指關節、脊柱和小腿骨等處,大小在豌豆到衛生球之間。

除特異性關節症狀外,類風溼關節炎還可引起非特異的全身症狀,包括:

  • 疲勞
  • 食慾減退
  • 體重下降
  • 低熱

發生類風溼關節炎後,疾病會怎樣發展?

類風溼關節炎的病程很難預測。通常病程進展緩慢,可歷經數月或數年。在極少數病例中,症狀會在幾天內迅速出現。

症狀可反覆出現。生活中有時關節疼痛會自行消退一段時間,稱為緩解期。

隨著疾病進展,關節疼痛會限制簡單的活動(如抓握能力和爬樓梯等日常活動),這也是導致永久性殘疾的常見原因。不過早期治療可控制病情,並防止其加重。

出現以下情況時,類風溼關節炎更有可能加重,患者和醫生應加強關注:

  • 類風溼因子檢查呈現高濃度結果。
  • 環瓜氨酸肽 (CCP) 抗體檢查呈現高濃度結果。
  • 血沉、C-反應蛋白增高。
  • 出現全身症狀。
  • 疾病對治療無反應。
  • 迅速形成結節。
  • 很多關節受累伴有關節腫痛。
  • X 線顯示早期骨骼或軟骨流失。

關節損傷

類風溼關節炎引起的持續性炎症會累及關節組織,導致關節滑膜增生、軟骨分解、關節韌帶和肌腱鬆弛,所造成的關節破壞可導致關節變形。

類風溼關節炎導致的疼痛、僵硬、疲勞和全身症狀可能致殘。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病造成的關節變形可能導致日常活動困難。病程晚期還可發生特定的關節問題,例如手、腕及足部關節可能發生變形,手部是最常見的變形部位。

如果未經治療控制,膝關節炎症可能導致膝關節滑膜增生和軟骨受損,晚期可能還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術。

類風溼關節炎也可能損傷高位頸椎,進而限制患者頸部移動的靈活度和穩定性。在極少數情況下,損傷會壓迫神經或影響脊髓,引起手臂或腿部麻木、疼痛、無力或癱瘓。

其他問題

該病還會損害眼和肺等其他器官。眼部常見結膜炎,肺部常見肺間質病變。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似乎更早發生動脈斑塊沉積(動脈粥樣硬化),炎症對加速斑塊形成發揮一定作用。當心髒動脈形成斑塊時,稱為冠狀動脈疾病,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當頸部動脈形成斑塊時,會增加卒中的風險。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經常會出現抑鬱,可能與疼痛、進行性殘疾、對疾病不瞭解帶來的心理壓力有關。

何時應就醫?

對於尚未確診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如果出現單個或多個關節突發不明原因的腫脹和疼痛,應立即就醫。

對於這些尚未確診的情況,醫生可能採取觀察病情的方法來進行確診,這個階段需要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儘早發現疾病的演變。如果出現類似症狀,患者應及早看醫生,以確定是否患有類風溼關節炎。

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減輕關節疼痛,減緩關節破壞,減少永久性殘疾的風險。

對於已經確診是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如果出現下列情況,應儘快諮詢專科醫生,以避免疾病進一步發展:

  • 關節腫痛加劇。
  • 呈現全身症狀(如發熱等)。
  • 治療後症狀沒有改善。
  • 治療後出現不良反應,如腹痛、皮疹、牙齦出血等。

就診科室

  • 風溼免疫科

保持健康體重、避免吸菸可能有助於預防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