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間神經痛: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肋間神經是胸部的主要神經。它從胸段脊髓向兩側發出,出胸椎的椎間孔後,經過肋間到達胸前,負責胸壁大部分割槽域的感覺和肋間肌的運動[7]。肋間神經痛(intercostal neuralgia)就是肋間神經支配區域的疼痛。

  • 常由帶狀皰疹、胸椎或肋骨外傷、肺癌、胸椎退變、結核、腫瘤等引起[1],也可能找不到原因[1]
  • 疼痛沿著一個或幾個肋間分佈,性質主要是持續性的刺痛、灼痛,呈放射樣。呼吸、咳嗽和打噴嚏時疼痛加重[1]
  • 檢查時可以發現,肋間的面板感覺過敏和肋骨壓痛[1]
  • 主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例如切除腫瘤、抗感染、抗病毒治療等[1]。對症治療可以採用止痛藥、鎮靜劑、B 族維生素、區域性封閉、微創介入治療和理療等[1][2]。手術治療包括交感神經切斷術等,但必須嚴格把握適應證。
  • 日常應按照醫囑規律服藥,並定期進行隨訪。
  • 接種疫苗可預防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發的肋間神經痛。

何時應就診?

如果有以下情況,應考慮就診[1]

  • 疼痛沿著一個或幾個肋間分佈,表現為持續性刺痛、灼痛,在呼吸、咳嗽和打噴嚏時疼痛加重[1]
  • 出現帶狀皰疹時,即使沒有疼痛,也應該立刻就診。如果在出現皰疹後的 72 小時內應用抗病毒藥物,能夠降低發生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風險[1][4]
  • 有糖尿病、胸膜炎、肺炎、胸椎或肋骨外傷、腫瘤等病史[1]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疼痛科
  • 骨科
  • 面板科

醫生是如何診斷肋間神經痛的?

肋間神經痛的評估和診斷包括: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3]

  • 採集病史:醫生會詢問疼痛的特點,包括性質、時間、有沒有其他伴隨的表現[3]
  • 體格檢查:醫生會按壓肋骨周圍或讓患者深呼吸。如果任何一種情況引起疼痛,都提示可能患有肋間神經痛。一些患者需要接受神經系統檢查[3]
  • 影像學檢查:包括 X 線檢查、超聲、CT 掃描、核磁共振成像(MRI),主要是為了觀察有沒有受傷[3]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

  • 有哪些異常的症狀?
  • 首次出現這些症狀是什麼時候?
  • 這些症狀對你有什麼影響?
  • 哪些情況能改善這些症狀?
  • 呼吸、咳嗽和打噴嚏時疼痛是否加重?
  • 是否有帶狀皰疹感染、胸椎或肋骨外傷、胸膜炎、肺炎、腫瘤等病史?
  • 是否去其他醫院就診過,做了哪些檢查,檢查結果是什麼?
  • 服用過哪些藥物,效果怎麼樣?

需要諮詢醫生的問題?

  • 我的這些症狀是什麼引起的?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我的病情嚴重嗎,會不會越來越差?
  • 都有什麼治療方法,各有什麼利弊?
  • 您推薦怎麼治療?
  • 這些治療會出現什麼副作用?
  • 治療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項?
  • 如果治療沒有效果,我該怎麼辦?

日常應按照醫囑,規律服藥,並定期進行隨訪。

  • 需要進行規律隨訪,評估患者的疼痛緩解情況、副反應、對治療的滿意程度和日常生活的情況[6]
  • 對於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者,鼓勵儘可能早地重新進行正常體力活動和社交活動。如果疼痛症狀影響了關節功能,可以採取物理治療,另外應早期進行關節活動[6]

治療上,主要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例如切除腫瘤、抗感染、抗病毒治療等。對症治療可以採用止痛藥、鎮靜劑、B族維生素、區域性封閉、手術和理療等[1]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怎麼治療?

治療目的是儘早有效控制疼痛、改善疼痛引起的睡眠障礙,提高生活質量[2]

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微創介入治療、其他治療。

藥物治療是鎮痛的基礎,微創介入治療與藥物聯合應用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減少鎮痛藥物用量,減少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2]

藥物治療[2]

  • 首選的止痛藥物包括鈣離子通道調節劑(普瑞巴林和加巴噴丁)、三環類抗抑鬱藥物(阿米替林)或 5% 利多卡因貼劑。
    • 普瑞巴林不僅能夠減輕疼痛,還能改善睡眠;
    • 加巴噴丁能夠減輕疼痛,如果有腎功能不全,需要減少加巴噴丁的劑量;
    • 阿米替林能夠幫助緩解疼痛,缺點是起效比較慢;
    • 利多卡因貼劑優點是起效快,通常 4 小時以內起效。
  • 其他止痛藥物包括阿片類藥物和曲馬多。
    • 阿片類藥物可以有效治療燒灼痛、針刺痛,常用藥物有嗎啡、羥考酮和芬太尼,一般使用不超過 8 周。有些人在用藥後 1~2 周內可能發生對藥物的耐受,出現鎮痛療效的下降。
    • 曲馬多可以明顯緩解燒灼痛、針刺痛,不良反應與劑量有關,包括噁心、嘔吐、頭暈、尿瀦留、嗜睡等。
  • 如果一種藥物不能很好地緩解疼痛,則需要聯合用藥。

微創介入治療[2]

是在影像檢查的引導下,以最小的創傷把器具或藥物放置到病變的部位。

用於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微創介入治療主要包括:神經阻滯、選擇性神經毀損、鞘內藥物輸注治療、脈衝射頻治療和神經電刺激。

  • 神經阻滯:治療時,醫生會在病變神經所在部位注入局麻藥和糖皮質激素等藥物,通過藥物短暫地阻斷神經傳導,減輕疼痛。這種方法既有治療作用,又不會對神經造成損傷。
  • 選擇性神經毀損:原理是通過手術切斷、化學方法(乙醇和阿黴素)或物理方法(射頻熱凝和冷凍等),阻斷神經傳導。這種方法屬於不可逆的治療,可能導致神經支配的區域出現感覺麻木、肌肉力量下降等併發症,因此醫生會嚴格掌握適應證。
  • 鞘內藥物輸注治療:通過埋藏在患者體內的藥物輸注泵,把泵內的藥物輸注到脊髓的蛛網膜下腔內,讓藥物可以直接作用於脊髓或神經中樞,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常用的藥物包括:阿片類藥物、局麻藥,其中嗎啡應用最廣。
  • 射頻脈衝治療:通過脈衝式射頻電流進行治療,可以起到阻斷痛覺傳導的作用。這種方法不會破壞神經纖維,能夠改善疼痛,提高生活質量。治療後也很少發生感覺減退、痠痛、灼痛和運動神經損傷,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治療方法。
  • 神經電刺激:把電極放置到脊柱椎管內的硬膜外腔,電極產生的電流直接作用到涉及疼痛傳導的結構,可以有效緩解疼痛,減少鎮痛藥物用量。

肋間神經痛的發病原因是什麼[1]

大多數情況下,由於某種疾病或外傷,導致肋間神經受到刺激、發生炎症或受到壓迫,就會引起肋間神經痛。這類情況被稱為繼發性肋間神經痛[1]。原因包括:

  • 帶狀皰疹:是一種常見的原因。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後,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內,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潛伏的病毒就會大量複製,引起帶狀皰疹和疼痛(稱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1][2]
  • 胸椎或肋骨外傷退變或結核。
  • 腫瘤:如肺癌、胸椎腫瘤等。

還有一些肋間神經痛是找不出確切誘因的,被稱為原發性肋間神經痛[3]

肋間神經痛有哪些危險因素[2]

帶狀皰疹導致的肋間神經痛,可能有下列危險因素:

  • 年齡: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 性別:女性比男性更易發生。
  • 皰疹出現前就有明顯疼痛:這類人發展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可能性增大。
  • 皰疹期的疼痛和面板病變情況:皰疹期疼痛程度越嚴重,發展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可能性越大;水皰持續時間越長、水皰越多、面板病變的範圍越廣、面板病變區域的溫度越高、感覺異常越明顯,越容易發生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 特殊部位的皰疹:比如,皰疹出現在面部的三叉神經分佈區(尤其是眼部)或會陰部,就更容易發生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 其他因素:例如手術、創傷、應用免疫抑制劑、惡性腫瘤、感染、結核、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及免疫功能障礙等。

肋間神經痛有哪些症狀?

  • 疼痛沿著肋間分佈,主要位於肋骨周圍、上胸部、上背部[1][3]
  • 疼痛性質為持續性刺痛、灼痛等[1]
  • 呼吸、咳嗽和打噴嚏時疼痛加重[1]
  • 部分患者出現面板麻木感、不自主的肌肉顫動等[3]

什麼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2]

  •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是指在帶狀皰疹的皮疹已經癒合後,持續 1 個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併發症。
  • 大約 9%~34% 的帶狀皰疹患者會發生帶狀皰疹後神經痛。
  • 隨著年齡增加,帶狀皰疹神經痛發病率升高。60 歲及以上的帶狀皰疹患者,大約 65% 會發生帶狀皰疹後神經痛,75 歲及以上的患者可以達到 75%。糖尿病患者多見。
  • 據估計,我國大約有 400 萬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患者。
  • 可以表現為持續性疼痛,也可以緩解一段時間後再次出現疼痛。

肋間神經痛有哪些危害?

如果慢性肋間神經痛不積極治療的話,可以引起一系列併發症,包括:[3]

  • 失眠;
  • 食慾下降;
  • 焦慮;
  • 抑鬱。

接種疫苗可預防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發的肋間神經痛,一般建議 50 歲及以上的健康成年人接種帶狀皰疹疫苗[5]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