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是由腦膜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可引起顱內高壓、面板瘀點、淤斑、腦膜刺激徵陽性(脖子硬、特定檢查出現陽性反應)等臨床表現,嚴重者可導致敗血症休克和腦實質損害,危及生命。

  • 帶菌者和流腦患者是本病的傳染源,感染後細菌寄生於正常人鼻咽部,藉助飛沫由呼吸道直接傳播。本病遍佈全球,在溫帶地區可地方性流行。冬、春季高發,全年均有散發病例。
  • 典型表現分為前驅期、敗血症期、腦膜炎期和恢復期。潛伏期一般 1~7 天,多為 2~3 天。分為普通型、暴發型、輕型和慢型。
  • 有流行病學特徵,具典型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細菌學或流腦特異性血清免疫學陽性,可診斷本病。
  • 儘早、足量使用敏感的、且能透過血腦屏障的抗菌藥物,是治療的關鍵。
  • 普通型經及時診斷,合理治療預後好,併發症和後遺症少。暴發型病死率高,腦膜腦炎型及混合型預後差。
  • 有效隔離,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預防的重點。

在流感流行地區或季節,出現高熱、寒戰症狀,且有意識、精神障礙、劇烈頭痛、噴射樣嘔吐等表現,應及時就診。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在流腦流行地區或季節突發高熱、寒戰等中毒症狀,且伴有劇烈頭痛、噴射樣嘔吐,精神及意識障礙,面板黏膜出現瘀點、瘀斑,應及時就診。

就診科室

  • 感染疾病科
  • 神經內科
  • 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在冬、春季節,突發高熱、頭痛、嘔吐、面板有瘀點、瘀斑、腦膜刺激徵陽性者,臨床即可初步診斷。

  • 腦脊液檢查:確診的重要方法,腦脊液壓力增高,白細胞增多,蛋白增高。
  • 細菌學檢查:細菌學檢查非常重要,可以從血液、腦脊液、面板瘀點和瘀斑、滑膜液等部位通過塗片或培養查詢細菌。
  • 血清免疫學檢查:用於早期診斷,陽性率在 90%。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無發熱、噴射樣嘔吐?
  • 精神及意識狀態如何?有無頭痛?
  • 面板有無出血點、瘀斑?
  • 既往有無面板等處感染,或接受腰穿、手術等病史?
  • 既往有無慢性疾病?是否進行過治療?
  • 平時用什麼藥?

患者或家屬可能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怎麼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
  • 能治好嗎?有生命危險嗎?
  • 需要做哪些檢查?用哪些藥?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最適合的方法是什麼?
  • 需要怎樣調整飲食和其他生活?
  • 本病會傳染嗎?如何隔離和防護?

患者應進食流食,保證液體入量,必要時鼻飼,昏迷患者要定時翻身、拍背、吸痰。注意口腔、眼部及面板護理,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根據不同疾病型別,治療方式各有特點,及時診斷,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及時綜合治療是關鍵。

普通型

  • 病原治療:一旦高度懷疑流腦,應儘早給予抗菌藥物,藥物要足量,對細菌敏感,且能透過血腦屏障。首選青黴素,療程一般 5~7 天。懷疑存在耐藥菌的應在體溫正常後 3~5 天,症狀、體徵消失,複查腦脊液正常後停藥。
  • 一般對症治療:早期診斷,就地住院隔離,密切監護。保證足夠液體量、熱量、電解質,合理降溫、降顱高壓治療。

暴發型

  • 休克型:儘早聯合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迅速糾正休克、積極治療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毒血癥明顯者可以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同時保護重要臟器功能。
  • 腦膜腦炎型:儘早聯合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積極防治腦水腫、腦疝,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呼吸衰竭。

混合型

病情複雜,積極抗感染的同時,既要積極治療休克,又要注重腦水腫的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本病普通型如及時診斷、合理治療,多能治癒,併發症和後遺症少見。暴發型病死率高,小於 1 歲的嬰幼兒及老年人預後差。早期診斷,及時綜合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

造成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病原體是腦膜炎奈瑟菌,腦膜炎奈瑟菌是一種革蘭陰性菌,專性需氧,有莢膜,無芽孢,不活動。人類是該菌的唯一天然宿主。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腦膜炎奈瑟菌自鼻咽部侵入人體後,釋放內毒素,引發全身的施瓦茨曼反應,啟用補體,使炎症介質明顯增加,導致迴圈障礙和休克。內毒素還啟用凝血系統,較早引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繼發性纖溶亢進,進一步加重微迴圈障礙,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
  • 細菌侵犯腦膜,進入腦脊液,釋放內毒素引起腦膜和脊髓膜化膿性炎症及顱內壓增高,出現驚厥、昏迷等症狀。嚴重腦水腫時形成腦疝引發迅速死亡。

哪些人更易患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人群普遍易感,隱性感染率高,僅 1% 出現典型臨床表現。5 歲以下兒童尤其是 6 個月到 2 歲的嬰幼兒發病率最高。人感染後產生持久免疫力,各菌群間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

大眾對本病普遍易感,隱性感染率高。臨床表現不一,分為普通型、暴發型、輕型和慢性型。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有哪些症狀?

根據病情不同,臨床表現不同。潛伏期一般為 2~3 天,最短 1 天,最長 7 天。

  • 普通型:佔發病者的 90%,分為前驅期、敗血症期、腦膜炎期、恢復期。
    • 前驅期:主要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往往被忽視。
    • 敗血症期:表現為高熱、寒戰、全身中毒症狀,頭痛及全身痛,精神極度萎靡。幼兒可有哭鬧、拒食、煩躁不安、驚厥。70% 有面板黏膜瘀點,累及四肢、軟顎、眼結膜及臀部。一般持續 1~2 天。
    • 腦膜炎期:除敗血症期的症狀外,同時出現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煩躁不安、頸項強直及腦膜刺激徵陽性,重者可有譫妄、抽搐及意識障礙。一般持續 2~5 天。
    • 恢復期:經治療體溫逐漸下降至正常,意識及精神狀態改善,面板瘀點、瘀斑吸收或結痂癒合。神經系統檢查恢復正常。一般持續 1~3 周。
  • 暴發型:兒童多見,少數起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凶險。分為休克型、腦膜腦炎型、混合型。
    • 休克型:嚴重中毒症狀,急起高熱、寒戰。更嚴重者體溫不升,伴頭痛、嘔吐,短時間出現瘀點、瘀斑,繼而出現周圍迴圈衰竭症狀。
    • 腦膜腦炎型:表現為腦膜及腦實質損傷。常於 1~2 天內出現嚴重神經系統症狀,可以顱內壓增高,腦膜刺激徵陽性,驚厥、錐體束徵陽性,意識障礙、昏迷。
    • 混合型:可先後或同時出現休克型和腦膜腦炎型臨床表現。
  • 輕型:多見於流腦流行後期,病情輕微,以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可見少許出血點。腦脊液多無變化,咽拭子培養有腦膜炎奈瑟菌生長。
  • 慢性型:多見於成年患者,病程可遷延數週至數月。表現為間歇性發冷、發熱,每次發熱歷時 12 小時後緩解,相隔 1~4 天可再發作。每次發作有成批出現的皮疹,可出現瘀點,關節痛、脾大。

流腦是人群普遍易感的傳染病,做好傳染病的管理可以預防該病的傳播和流行。

  • 管理傳染源:早期發現患者就地住院隔離治療,隔離至症狀消失後 3 天,一般不少於病後 7 天。密切觀察接觸者,應醫學觀察 7 天。
  • 切斷傳播途徑: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室內通風。流行期間應避免大型集會或集體活動,外出應戴口罩,不要攜帶嬰兒到公共場所。
  • 保護易感人群:15 歲以下為疫苗預防的主要物件,新兵入伍及免疫缺陷均應注射。密切接觸者,除做醫學觀察外,可用磺胺類抗菌藥物、利福平、頭孢曲松等預防。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