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腦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Type B),簡稱乙腦,是經蚊蟲叮咬傳播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乙腦最初被日本人注意到,病原體也最早於日本被分離出,所以又叫日本腦炎。

  • 流行性乙型腦炎多發於夏秋季節,且多見於兒童[1],是流行於東亞地區的傳染病,也是我國夏季主要流行的傳染病之一,在所有病毒性腦炎中,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情最重。
  •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通常經蚊蟲叮咬傳播[3]
  • 患者常急性起病,初期大部分無明顯症狀,僅少數患者會出現頭痛、精神倦怠、食慾差等症狀;發病 2~5 天內,初期症狀逐漸加重,最突出的表現為發熱、抽搐、癱瘓等,嚴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恢復期病情輕者症狀可逐日好轉,重症患者或治療不及時,可出現支氣管肺炎、尿路感染、肺不張等併發症。
  • 目前尚無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特效藥,治療重點在於對症治療,醫生會採取抗病毒、抗感染、降溫、脫水、降顱壓、吸痰、鎮靜等治療。患者在恢復期需進行合理鍛鍊,加強語言和肢體功能恢復。
  • 精心日常照護可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防止或減輕後遺症。家屬要密切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如儘量不要搬動患者、勤翻身、拍背等,讓患者早日康復。
  •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危害極大的傳染病,做好預防工作是杜絕乙腦最有效的途徑。在蚊蟲還未出現以前,即每年 3~4 月,需要接種的人群應接種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免疫,尤其是 6 個月~ 10 歲兒童。此外,夜間睡覺防止蚊蟲叮咬,可用蚊帳和驅蚊劑等,不提倡露宿。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突然出現發熱、頭痛、嘔吐呈噴射狀,頸項輕度活動受限,嗜睡或精神倦怠。
  • 體溫持續上升,出現驚厥、抽搐、癱瘓。
  • 發生呼吸衰竭,表現為呼吸節律不規則、呼吸暫停等。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神經科
  • 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流行性乙型腦炎[1][2][4]

醫生會了解患者病史、結合症狀、體格檢查等做出初步判斷,必要時增加以下檢查,進一步確診。

  • 抽血檢查:主要檢視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指標。
  • 腦脊液檢查:患者需接受腰穿檢查,醫生對抽取的腦脊液進行檢驗,以判斷病情。
  • 免疫學檢查:主要是檢測有無血清乙型腦炎病毒特異性 IgM 抗體。
  • 影像學檢查:CT 可出現腦水腫等表現,MRI 可確診腦炎病變改變。
  • 血氣分析:對重症患者可作血氣分析,檢測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等指標,以便及早發現呼吸功能衰竭等。
  • 病原學檢查:乙腦病毒主要存在於腦組織中,可通過免疫熒光等檢查方法在腦組織中找到病毒抗原,一般是採集患者的血液或腦脊液進行檢測,這有助於乙腦的早期快速診斷與鑑別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哪些問題?

  • 症狀是突然發生的嗎?從開始到現在多久了?
  • 最近有沒有去蚊蟲較多的地方?
  • 最近體溫如何?有持續上升的現象嗎?
  • 家中有養家畜嗎,比如豬和牛?
  • 居住周邊有森林或稻田嗎?
  • 家庭成員有出現類似症狀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是流行性乙型腦炎?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會影響智力發育嗎?
  • 病情很嚴重嗎?
  • 怎麼治療?需要住院治療嗎?能治好嗎?
  • 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 會傳染嗎?需要隔離嗎?隔離多久?
  • 康復訓練需要多長時間?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精心的日常照護,可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防止或減輕後遺症。家屬要密切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讓患者早日康復。

  • 臥床休息,儘量不要搬動患者。
  • 時刻關注患者的呼吸是否通暢,勤翻身、拍背。
  • 驚厥患者應時刻使用床檔,家屬專人看護[5]
  • 保持面板和口腔清潔,可用生理鹽水於飯後、睡前漱口。
  • 患病初期準備流質清湯,如綠豆湯、菜湯、牛奶等;病情允許時,家屬可給患者準備適當的高熱量、高營養食物;對不能經口進食的患者,可按照醫生要求,採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或留置胃管進行營養支援。
  • 康復期注意增加營養、防止繼發感染。積極進行康復訓練,家人協助按摩患者肢體,積極鍛鍊,防止肌肉萎縮,可適當採用理療等方式調理,以降低後遺症的發生率。定期到醫院複查。

如何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

目前尚無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特效藥,治療重點在於對症治療,醫生會採取抗病毒、抗感染、降溫、脫水、降顱壓、吸痰、鎮靜等治療。患者在恢復期需進行合理鍛鍊,加強語言和肢體功能恢復。

對症治療[1]

  • 發熱:高熱患者以物理降溫為主(如冰敷、酒精擦浴等),藥物降溫為輔。
  • 抗炎:對早期確診和重症患者,醫生會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主要起抗炎、退熱、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水腫等作用。
  • 驚厥、抽搐:醫生在確定導致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病因後,會使用鎮靜、止痛藥物,如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妥英鈉等。
  • 腦水腫:主要以脫水為主,如使用 20% 甘露醇。
  • 呼吸障礙、呼吸衰竭:主要以吸痰、給氧為主,或使用呼吸興奮劑,如尼可剎米、哌甲酯、二甲弗林等藥物,保證患者能正常呼吸。必要時醫生會切開患者氣管,使用加壓人工呼吸器輔助呼吸。
  • 心力衰竭:使用強心藥物,如西地蘭等。

恢復期治療[1]

待患者病情恢復後,醫生會定期進行語言、吞嚥以及肢體功能鍛鍊,必要時配合理療、高壓氧療等治療方法,加強患者語言、肢體功能的恢復。

其他治療

  • 隔離:患者住院時要隔離,病房內設有防蚊和降溫設施。
  • 保持口腔清潔:醫務人員會定期清潔患者口腔、定期翻身、拍背、吸痰,防止肺部感染。
  • 安全措施:醫生會對抽搐患者採取一些措施,防止舌頭咬傷。
  • 營養措施:高熱、昏迷、驚厥患者會補充充足水分;昏迷患者可通過鼻導管將營養物質送入胃內(鼻飼):重度患者給予輸液,以維持體內水及電解質平衡。
  • 其他:對合並感染者,醫生會積極採取抗感染治療。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1]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通常經蚊蟲叮咬傳播。病毒先在蚊蟲體內繁殖,再轉移到蚊蟲唾液增殖,接著通過蚊蟲傳染給家禽(主要是豬和馬),最後進入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腦部病變。

當人被攜帶乙腦病毒的蚊蟲叮咬後,免疫力強的人群,病毒很快被消滅,一般不會有症狀出現或出現輕度症狀,被感染者還可獲得較持久的免疫力;如果人體免疫力低,病毒會在人體內繁殖,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腦部病變。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危險因素有哪些[3]

  • 年齡:主要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
  • 居住環境:如農村地區、臨近稻田、深林等多蚊蟲地區;家庭居住擁擠、房屋質量差、家中有成員患乙腦病、家中有養殖家畜(豬、牛等)。

流行性乙型腦炎有哪些症狀[1]

患者常急性起病,初期大部分無明顯症狀,僅少數患者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的相關症狀。發病 2~5 天內,初期症狀逐漸加重,最突出的表現為發熱、抽搐、癱瘓等,嚴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恢復期病情輕者症狀可逐日好轉。

初期(發病 1~2 天)

  • 發熱:體溫常在 37~38 攝氏度,部分患者體溫可急劇上升至 39~40 攝氏度,體溫越高,持續時間越長,患者病情越重。
  • 頭痛、噁心、嘔吐、嗜睡或精神倦怠、驚厥等
  • 定向力障礙:如不知道自己處於何處。
  • 頸項輕度活動受限

進展期(發病 2~5 天內)

  • 體溫:體溫持續上升,可達 40 攝氏度以上。
  • 抽搐:起初為面部、口脣等部位小抽搐,隨後出現肢體痙攣性抽搐,重者全身抽搐。
  • 嬰兒囟門(頭頂部菱形間隙)隆起
  • 癱瘓
  • 呼吸衰竭:嚴重者可發生呼吸衰竭最後死亡。表現為呼吸節律不規則、嘆息樣呼吸、呼吸暫停等,最後呼吸停止。

恢復期

  • 輕症患者:體溫逐漸下降,精神、神經系統症狀逐日好轉。
  • 重症患者:患者仍神志遲鈍、痴呆、無法言語、吞嚥困難、顏面癱瘓、四肢痙攣等。少數患者也可有四肢癱軟無力。少數重症患者 6 個月後仍有精神神經症狀,如意識障礙、痴呆、無法言語、肢體癱瘓、癲癇等。

流行性乙型腦炎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重症患者或治療不及時,可出現支氣管肺炎、尿路感染、肺不張等併發症。

如何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危害極大的傳染病,做好預防工作是杜絕乙腦最有效的途徑。

接種疫苗[1][6]

  • 接種人群:在蚊蟲還未出現以前,即每年 3~4 月,需要接種的人群應接種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免疫,尤其是 6 個月~ 10 歲兒童。若家中有家禽類或剛出生的動物,也應進行疫苗接種。
  • 接種時間:首次接種疫苗一般在 3~4 月份,間隔 7~10  天后複種 1 次,以後每年加強注射 1 次。通常疫苗在接種 2~3 周後,體內會產生保護性抗體,一般維持 4~6 個月。

防蚊和滅蚊[1]

  • 若家中有飼養家禽,如豬、羊、雞等,需要對飼養家畜的地方,清理溝渠,防止積水,定期噴灑有效殺蟲劑、清除場內各種雜草,場內的糞尿和汙水,減少蚊蟲的繁殖生長基地。保證每週場內消毒 2~3 次。
  • 夜間睡覺防止蚊蟲叮咬,可用蚊帳和驅蚊劑等,不提倡露宿。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