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卵黃囊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卵黃囊瘤?卵巢卵黃囊瘤是一種卵巢的高度惡性腫瘤。該腫瘤來源於胚胎期名為卵黃囊的結構,因其組織結構與大鼠胎盤內胚竇結構很相似,又名內胚竇瘤。卵巢卵黃囊瘤多發於單側卵巢中,一般為圓形或卵圓形組織,有出血表現,壞死部位常呈現灰黃色且容易破裂。
  • 發病情況如何?多在年輕婦女和青少年中出現,發病的平均年齡為 19 歲。卵巢卵黃囊瘤佔卵巢惡性腫瘤的 1%,佔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的 22%。研究結果表明,約 80%~90% 的患者在發病的兩年內死亡。具體發病率暫無資料統計。
  • 病因是什麼?卵巢卵黃囊瘤的病因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予以證實。
  • 分型是什麼?卵巢卵黃囊瘤可根據病理型別,分為網狀型、微囊狀型、乳頭狀型、迷路狀型、腺管狀型。本病可分為 4 期:Ⅰ 期、Ⅱ 期、Ⅲ 期、Ⅳ 期,數字越大,病情越重。
  • 有什麼樣的症狀?發熱、腹部腫塊、腹脹、腹痛及腹腔積液等。
  • 怎麼治?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治療,術後常聯合化療、放療。
  • 危害是什麼?能治好嗎?採用手術結合化療方案治癒率較高,但本病也有極高的複發率,因此想要根治極其困難。該腫瘤的惡性程度高、生長迅速,易早期轉移,病情發展快,患者的最終結果比較差。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熱。
  • 自己摸到腹部有腫塊、腹脹、腹痛、腹部增大。
  • 短期閉經或月經稀少。
  • 胸悶憋氣。
  • 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
  • 便祕、尿頻。
  • 陰道不規則流血。

建議就診科室

  • 婦科
  • 腫瘤科

醫生如何診斷卵巢卵黃囊瘤?

當醫生懷疑是卵巢卵黃囊瘤時將通常進行視診及觸診、血常規、B 超、CT、腫瘤標誌物、磁共振成像等幫助診斷,確診有賴於病理檢查。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及觸診:通過觀察、觸控腹部的腫塊,可明確腫塊的大小、質地、是否按壓時出現、是否可移動,從而對病情有初步的判斷。
  • 血常規檢查:可測定與分析血液中相關成分的比例,幫助找出患者發熱的原因。
  • B 超:可幫助判斷腫瘤的質地並明確其大小、形狀、影響範圍。
  • CT 檢查:是一種重要的診斷方法。可觀察腫瘤的密度、大小、邊緣、形態、有無淋巴結轉移。
  • 腫瘤標誌物檢查:該檢查可方便用於腫瘤的輔助診斷、療效觀察以及對病情監測。可通過檢測腫瘤特定的標誌物,對腫瘤發生位置、是否復發做出初步判斷,常用於腫瘤患者的術後複查。
  • 病理檢查:明確該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便於後期的治療,是診斷的金標準。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最近月經來潮正常嗎?有沒有閉經?月經量怎麼樣?
  • 什麼時候發現腹部有包塊的?此症狀持續了多久?
  • 曾接受哪些檢查?結果如何?
  • 曾接受哪些治療?療效如何?
  • 以前有無類似的症狀發生?
  • 最近大小便正常嗎?小便頻繁嗎?解大便困難嗎?
  • 還有哪些不適?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此疾病治療費用高嗎?哪些治療費用在醫保報銷範圍內?
  • 此疾病可治癒嗎?如果痊癒大約需要多長時間?
  • 此疾病複發率如何?會有哪些併發症和後遺症?
  • 目前該病最佳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我適合何種治療方法?
  • 此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
  • 如果手術不成功,會有什麼後果?
  • 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 如果現在不能及時治療,會危及生命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如果患者接受了手術,術後注意紗布等敷料一天應更換兩次,保證衛生;妥善固定引流管,不要擠壓引流管,保持其暢通;妥善固定導尿管於床邊,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的大小;術後患者應拿走枕頭平臥 8 小時,頭偏向一側。
  • 放療和(或)化療後或期間的注意事項:接受放療和(或)化療的患者,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不適,若症狀嚴重需及時就診。
  • 術後、用藥複查:患者出院後 1 周需要到醫院複查 1 次,主要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等專案,目的是檢查恢復情況。此後複查頻率和複查專案請遵循醫囑,主要評估腫瘤有無復發跡象和化療效果等。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 1~3 天需流質飲食(如牛奶、米湯),而後逐漸轉為半流質飲食(如粥、餛飩)。若患者沒有覺得不舒服,大約 1 周後可恢復正常飲食。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如雞肉、魚、牛肉等)。
    • 若為普通患者,應多吃食營養豐富的食物。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要臥床休息。術後 3 天可下床活動,但活動度要小,切忌不可劇烈運動。
    • 為非手術患者,可以進行強度適中的運動,每次運動 30 分鐘左右,一週運動 1~3 次即可。
  • 其他:戒菸、限制飲酒量。

目前,卵巢卵黃囊瘤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術後輔以放療、化療。

藥物治療

  • 化療:常用的藥物有環磷醯胺、氟尿嘧啶等。治療目的殺死腫瘤細胞,但治療效果一般。

手術治療

  • 手術切除腫瘤:將腫瘤徹底清除,若腫瘤已經向盆、腹腔內轉移,也應一併切除轉移的腫瘤。

其他治療方法

  • 放療:該方法是通過利用放射線高能量、高破壞的特點,直接對腫瘤組織進行破壞。該治療方法常作為術後輔助療法。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由於本病是惡性腫瘤,很快會向身體其他臟器轉移。大幅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嚴重時直接導致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治癒率尚可,但容易出現復發和轉移。若腫瘤復發或轉移,生活質量會受影響,也會對壽命有影響。據資料統計,本病手術 5 年生存率為 69.2%,如果進行術後輔助化療,5 年生存率則會上升至 82.4%。5 年生存率是指患者接受治療 5 年以後,依然存活的患者比例,是評價腫瘤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予以證實。

哪些人容易患卵巢卵黃囊瘤?

  • 年輕婦女和青少年女性,本病多發於這兩個階段。

患者常出現發熱、腹部腫塊、腹脹、腹痛及腹腔積液等是卵巢卵黃囊瘤最常見的症狀。

卵巢卵黃囊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發熱:持續低燒,服用退燒藥可緩解,但停藥後症狀再次發生。
  • 腹部腫塊、腹脹、腹痛:由於卵巢卵黃囊瘤體積一般較大,可引起腹部脹大。腫瘤還會壓迫其他器官,導致腹痛、腹脹等。
  • 陰道不規則流血:非經期或絕經後陰道出血,量多少不定。
  • 腹腔積液:多表現為腹脹、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脹痛等。
  • 短期閉經或月經稀少。
  • 胸悶憋氣:患者日常感覺胸部有東西壓著,常常呼吸不暢。
  • 尿頻:每天排尿超過 6 次,這是由於腫瘤壓迫膀胱所致。

卵巢卵黃囊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淋巴結轉移:腫瘤惡化程度極高,可向全身各處轉移。其中包括淋巴結,表現為淋巴結腫大。
  • 肝、肺轉移:表現為胸悶氣短、胸腹部有壓迫感、腹痛、食慾不振等。
  • 盆腔轉移:表現為腹脹、腹痛、陰道出血等。
  • 腹腔、腹膜種植轉移:指從腫瘤上脫落的癌細胞在腹腔內重新生長,表現腹脹、腹痛等。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目前暫無有效的預防方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