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上皮性腫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卵巢腫瘤組織成分非常複雜,是全身各臟器原發腫瘤型別最多的器官,不同型別的組織學結構和生物學行為,存在很大的差異。

  • 是最常見的卵巢腫瘤組織學型別,佔原發性卵巢腫瘤 50%~70%,佔卵巢惡性腫瘤 85%~90%。多見於中老年婦女,很少發生在青春期前和嬰幼兒。
  • 該腫瘤目前病因不明。
  • 根據臨床病理和分子遺傳學特徵,卵巢上皮性腫瘤可分成 Ⅰ 型和 Ⅱ 型兩類。Ⅰ 型腫瘤生長緩慢,預後較好;Ⅱ 型腫瘤生長迅速,臨床上多表現為進展期,預後不良。
  • 組織學型別包括漿液性腫瘤、黏液性腫瘤、子宮內膜樣腫瘤。
  • 該腫瘤早期常無症狀,晚期以腹脹、腹腔積液、腹部腫塊及其他消化道症狀為主;部分有消瘦、貧血等惡病質表現,其它可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
  • 一經發現,一般需行手術治療。
  • 腫瘤易復發,應長期隨訪和監測。
  • 妊娠合併卵巢腫瘤較常見,但合併惡性腫瘤較少,如診斷或考慮為卵巢惡性腫瘤,應儘早手術,處理原則同非妊娠期。

若感覺腹脹、腹部腫塊、消瘦、貧血,或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或絕經後出血,請及時就診。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腹痛;
  • 左右下腹部包塊;
  • 陰道不規則出血;
  • 白帶色量異常(正常為白色)、量多、有異味;
  • 絕經後陰道出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劇烈腹痛伴噁心、嘔吐或發熱。

建議就診科室

  • 婦產科

醫生如何診斷卵巢上皮性腫瘤?

醫生根據病史、體徵,輔以必要的輔助檢查,即可確診。

相關檢查:

  • 影像學檢查:彩色多普勒超聲掃描可測定腫塊血流變化,有助於診斷。
  • 腫瘤標誌物:
    • 血清 AFP:對卵巢卵黃囊瘤有特異性診斷價值。
    • 血清 hCG:對非妊娠性絨癌有特異性。
  • 腹腔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腫塊外觀和盆腔、腹腔及橫膈等部位,在可疑部位進行多點活檢,抽取腹腔積液行細胞學檢查。
  • 細胞學檢查:抽取腹腔積液或腹腔沖洗液和胸腔積液,查詢癌細胞。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什麼症狀?出現多久了?
  • 是否有就診過?接受過哪些治療?是否有好轉?
  • 有家族史麼?
  • 生育孩子嗎?
  • 月經規律嗎?
  • 有無應用促排卵藥物等?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需要治療麼?
  • 治療效果好麼?
  • 有手術機會麼?
  • 術後有什麼併發症?
  • 會遺傳性麼?

卵巢腫瘤易於復發,應定期、長期隨訪和監測;包括臨床狀況、全身檢查及婦科檢查,各種輔助檢查,腫瘤標記物的測定。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如果患者做了手術,術後注意多活動、多翻身、多飲水,注意傷口敷料、引流管是否通暢等。
  • 放療/化療注意事項:接受放療/化療的患者, 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可能會出現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脫髮、噁心、嘔吐、口腔潰瘍、周身疼痛、腹脹等異常,患者可以根據醫生及護士的要求多飲水、多漱口、進食高蛋白飲食、保肝及升白細胞治療、對食蔬菜補充維生素,注意避免感冒。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 3~5 天覆查血常規、肝腎功能,一旦出現異常,需立即就醫患者。
  • 定期複查:惡性腫瘤易復發,應長期隨訪和監測。一般在治療後第 1 年,每 3 個月隨訪一次,第 2 年後每 4~6 個月一次,第 5 年後每年隨訪一次。包括病史、體格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測和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磁共振、PET-CT。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飲食,需排氣後改半流食,大便排出後才可進行普食。
    • 若為普通患者,多吃高蛋白飲食,進食各種蔬菜,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要臥床休息、床上活動,3 天可下床活動、活動度以患者感覺為準,不適減少運動量。
    • 若為非手術患者,是否可以運動,運動強度少量多次,次運動半小時,一週運動 3 次。
  • 其他:如衛生習慣、面板和其他器官的護理、戒菸、限酒等。

若為良性腫瘤,醫生一般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及對側卵巢情況,決定手術範圍;若為惡性腫瘤,初次治療一般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

藥物治療

以化學藥物治療為主,常用藥物有順鉑、卡鉑、紫杉醇、環磷醯胺、博來黴素、更生黴素、長春新鹼等。

手術治療

卵巢良性腫瘤、卵巢癌、交界性腫瘤都可採用手術治療,複發性癌手術治療的作用有限,需仔細、全面評估後實施。

  • 卵巢良性腫瘤:年輕、單側腫瘤,行患側卵巢腫瘤剔除或卵巢切除術,雙側腫瘤應行腫瘤剔除術,絕經後婦女可行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
  • 卵巢癌:早期患者應行全面手術分期:晚期患者行腫瘤細胞減滅術。
  • 交界性腫瘤:對於無生育要求的患者,手術方法基本參照卵巢癌,但臨床Ⅰ期的患者,經仔細探查後可不行後腹膜淋巴結切除術。

其他治療方法

  • 靶向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制劑(貝伐珠單抗),用於初次化療的聯合用藥和維持治療。
  • 放射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若未接受正規治療,腫瘤科通過多途徑轉移至其他部位。

預後主要與患者的年齡、分期、病理分級、殘餘腫瘤大小、對化療藥物的敏感程度以及一般情況等相關,最重要的因素是腫瘤的分期,期別越早,預後越好。Ⅰ 期 76%~93%、Ⅱ 期 60%~74%、Ⅲa 期 41%、Ⅲb 期 25%、Ⅲc 期 23%、Ⅳ 期 11%。

病因尚不明確。

卵巢上皮性腫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病因不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持續排卵學說,如未生育過的婦女發病較多;
  • 可能與某些基因的突變有關,癌基因啟用及抑癌基因失活有關。但具體機制還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哪些人容易患卵巢上皮性腫瘤?

已明確的危險因素:

  • 家族史:若家族中有女性患有卵巢上皮性腫瘤,其患病率高於正常人群。
  • BRCA1 抑癌基因突變。
  • 年齡:多見於中老年婦女。

可能的危險因素:

  • 接觸滑石粉。
  • 初潮年齡較早(早於 12 歲)。
  • 絕經年齡較晚(晚於 55 歲)。
  • 初次分娩年齡大於 35 歲。
  • 激素替代療法。
  • 不育。
  • 誘發排卵藥物,如克羅米芬等。
  • 未經過哺乳。
  • 社會環境,如大氣汙染、尾氣汙染、傢俱釋放甲醛等。

早期常無症狀,晚期常有消化道症狀,部分患者可有消瘦、貧血等惡病質表現。

卵巢上皮性腫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消化道症狀:噁心、嘔吐、腹脹、反胃、便祕等。
  • 消瘦:近 1 月內體重減輕 5 千克。
  • 貧血:表現為面板和黏膜蒼白、注意力不集中、頭髮乾枯脫落等。
  • 陰道異常流血:陰道非月經期流血。
  • 絕經後出血。

卵巢上皮性腫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蒂扭轉:好發於瘤蒂較長、中等大、活動度良好、重心偏於一側的腫瘤,典型症狀是運動導致的體位改變後,突然發生一側下腹劇痛,常伴噁心、嘔吐甚至休克。有時不全扭轉可自然復位,腹痛隨之緩解。
  • 腫瘤破裂:有自發性破裂和外傷性破裂,症狀輕重取決於破裂口大小、流入腹腔囊液的量和性質。
  • 感染:較少見,多繼發於蒂扭轉或破裂,也可來自鄰近器官感染灶的擴散,可有發熱、腹痛、腹部壓痛及反跳痛、腹肌緊張、腹部腫塊及白細胞升高等。
  • 惡變:腫瘤迅速生長尤其雙側性,應考慮有惡變的可能。

病因不明,目前還未有有效的預防辦法。對於高危患者,早期診斷早期篩查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預防。

  • 血清 CA125 檢測聯合盆腔超聲檢查。
  • 遺傳諮詢和相關基因檢測:對高風險人群的卵巢癌預防有一定意義。
  • 預防性輸卵管切除:請諮詢專業的醫生,在醫生建議下,實施保留卵巢的子宮切除術時,建議可同時切除雙側輸卵管,以降低卵巢癌的風險。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