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Ovarian Endometriotic Cysts)又名卵巢巧克力樣囊腫(Endometriomas),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生在卵巢的一種病變形式。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生長在女性子宮腔內,受激素調控,每月脫落一次,形成月經。如果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以外的部位,則形成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異位內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以卵巢最為常見。該病屬於激素依賴性,因此 25 歲~45 歲的育齡期是高發年齡段,生育時間晚、少生的女性人群發病率明顯高於生育早、多生者。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良性疾病,極少發生癌變,但臨床表現卻呈現一定程度的惡性病變行為,例如增生、浸潤、轉移及復發等。

  •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具體致病機制未知,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子宮內膜細胞異位種植;具有分化潛能的細胞受到誘導,分化為子宮內膜細胞;免疫系統功能紊亂,無法識別、消除定植於子宮外的子宮內膜細胞。
  • 位於卵巢的子宮內膜組織形成異位囊腫後,仍然受激素調控,隨同月經週期反覆脫落出血,並不斷生長,形成內含陳舊性積血的囊腫型病變。
  •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的主要症狀包括痛經、性交疼痛、月經失調,以及消化和泌尿系統症狀。
  • 最主要的併發症是不孕,此外如果囊腫破裂導致內容物流入腹腔可出現突發性的劇烈腹痛,並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
  • 如果發生了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相關症狀,患者應該及早前往醫院就診,儘快明確病情,對症治療。
  • 臨床醫生需要開展一系列的檢查,才能得出診斷結果,腹腔鏡檢查是目前國際公認診斷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最佳方法。
  • 症狀不明顯或非常輕微的患者可採用觀察等待的居家治療策略。臨床常規治療方案通常包括藥物或手術,如何決策取決於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以及生育意願。
  • 目前,除根治性手術外,其他治療方案都有相當高的複發率。
  •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保守治療的重點在於緩解疼痛症狀,積極控制病情。
  • 由於具體發病機制未知,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預防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發生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相關症狀,患者應該及早前往醫院就診,儘快明確病情。

  • 其他疾病也可能表現為類似症狀,因此必須及時確診,以免貽誤治療時機。
  • 假如患者由於囊腫破裂突發劇烈腹痛,應立刻前往醫院救治。

就診科室

  • 婦科

醫生如何診斷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臨床症狀與其他多種疾病相似。臨床醫生需要開展一系列的檢查,才能得出診斷結果。主要檢查專案包括:

  • 首先需要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症狀、家族史。
  • 婦科檢查:可發現與子宮或其他周邊組織粘連的囊性腫塊,有輕度觸痛,活動度差。
  • 影像學檢查:B 超是診斷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重要方法。可確定異位囊腫的位置、體積和形狀,通常囊腫呈圓形或橢圓形,與周圍組織粘連。
  • 血清 CA125 測定:重度患者血清 CA125 檢測值可能升高較為明顯,但一般均為輕度升高。此項指標不具備臨床特異性,需要結合其他檢測結果綜合評估。
  • 腹腔鏡檢查:這是目前國際公認診斷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最佳方法。通過腹腔鏡進行檢查,能夠精確的找到病變位置,對其作出明確診斷,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後續的治療方案。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症狀發作的頻率是怎樣的?是否與月經週期有關?
  • 各項症狀的程度有多嚴重?
  • 有什麼情況會導致疼痛加重?
  • 在什麼情況下,感覺疼痛有所好轉?
  • 是否生過小孩?
  • 短期內是否有生育計劃?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造成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症狀會不會持續存在?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治療過程中會有什麼風險?
  • 是否可以進行手術(或藥物)治療?
  • 治療後會不會復發?
  • 會不會影響生育功能?(或能否恢復生育功能?)
  • 日常應注意哪些事項?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居家治療的重點在於緩解疼痛症狀,積極控制病情。

  • 溫水浴和熱敷可以幫助放鬆盆腔肌肉,緩解疼痛和痙攣。
  • 進行適當的鍛鍊也可以緩解身體的不適症狀。
  • 遵醫囑用藥,積極控制病情。
  • 定期隨訪監測,與醫生保持溝通交流。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一般的治療療方案通常包括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及有無生育意願,針對個體進行治療方案的選擇。目前,除根治性手術外,其他治療方案在絕經前,都有一定的複發率。

如何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 l治療的目的在於縮小或清除病灶,緩解症狀,儘可能保留生育能力,降低複發率。臨床如何決策取決於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以及生育意願。
  • 症狀不明顯或非常輕微的患者,醫生一般會採用觀察等待或儘快懷孕的居家治療策略。
    • 觀察等待:短期內無生育計劃者,可定期隨訪,輕微痛經則使用非處方止痛藥: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
    • 儘快懷孕:有生育意願者,可儘快懷孕。一旦懷孕,異位內膜病灶就會壞死萎縮,待分娩後症狀即可緩解,並有望治癒。
  • 臨近絕經期(約 50 歲)的輕度患者,是否用藥需要根據患者意願決定,因為絕經期之後症狀就會逐步消失。
  • 有生育要求的輕度患者,明確診斷後醫生一般會先行藥物治療:
    • 非處方止痛藥和避孕藥;
    • 若上述藥物方案效果不明顯,則需要採用更為強效的激素療法。
  • 年輕有生育要求的重度患者,醫生一般選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術:
    • 保留子宮和單側或部分卵巢,但複發率較高(約 40%),術後應儘早懷孕或使用藥物以降低複發率。
  • 年輕(<45 歲)無生育要求的重症患者,醫生一般選擇可行保留卵巢功能手術,並輔以激素治療:
    • 保留單側或部分卵巢,複發率約 5%。
  • 45 歲以上無生育要求的重症患者,醫生一般會選擇行根治性手術,切除子宮、卵巢和所有病灶:
    • 切除卵巢後即使盆腔內有殘留異位內膜病灶,也會逐漸自行萎縮退化。

有哪些手術方案可用於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 腹腔鏡手術:目前認為以腹腔鏡確診、手術聯合藥物治療是臨床金標準。優點在於創傷小,患者恢復快。不過,腹腔鏡手術也不是適用於所有患者,其效果很大程度取決於裝置、器械和手術醫生的經驗、技巧,以及患者的病情狀況。
  • 開腹手術:可用於不具備腹腔鏡條件或行復雜手術的患者,如嚴重粘連和有多次手術史者。開腹手術的缺點在於創傷較大,住院時間較長。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具體致病機制未知,目前的主要臨床觀點包括:

  • 逆行月經異位種植:在月經期間,含有子宮內膜細胞的經血發生逆流,經輸卵管進入盆腔,粘附在卵巢表面,並不斷生長、蔓延。
  • 淋巴或血行性播散:子宮內膜細胞通過血管或淋巴系統,播散至身體的其他部位。
  • 腹腔上皮細胞化生:腹腔內的上皮細胞受到激素,或炎症因子的反覆刺激,可能轉化為子宮內膜細胞。
  • 胚胎來源細胞分化:雌激素在青春期,可以誘導體內具有高度分化潛能的胚胎來源細胞,分化為子宮內膜樣組織。
  • 免疫系統紊亂:免疫系統功能出現問題,無法識別和消除在子宮外種植、生長的子宮內膜組織。

位於卵巢的子宮內膜形成異位囊腫後,仍然受激素調控,隨同月經週期反覆脫落出血,並不斷生長,形成單個或多個典型的囊腫型病變。囊腫大小不一,多在 5 釐米左右,內含深褐色、陳舊性積血,粘稠如糊狀巧克力,所以臨床上又形象的稱為“巧克力囊腫”。

當囊腫體積逐漸增大,在月經期內出血增多,腔內壓力加大,有時會在經期或經後發生破裂,併發生區域性炎症反應和組織纖維化,還可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

發生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育齡女性:25 歲~45 歲,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發病風險消失;
  • 家族病史:可能與基因缺陷有關,患者的臨床症狀可能較為嚴重;
  • 月經初潮早於 12 歲;
  • 月經週期少於 28 天;
  • 未曾生育;
  • 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
  • 子宮、子宮頸或陰道結構異常,阻礙或減緩月經流出。

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發生在卵巢,除形成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外,多同時伴有盆腔腹膜子宮內膜異位症。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有哪些症狀?

部分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臨床患者的常見症狀主要包括:

  • 盆腔疼痛,通常與月經週期有關;
  • 痛經,甚至可發生痙攣;
  • 月經期出現下背部疼痛;
  • 性交疼痛或伴有少量出血;
  • 排便或排尿疼痛;
  • 月經失調或出血量大;
  • 大便或尿液中帶血;
  • 腹瀉、便祕、腹脹或噁心。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不孕;

囊腫破裂內容物流入腹腔可出現突發性的劇烈腹痛,如果反覆發生區域性炎症反應和組織纖維化,就會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

由於具體發病機制未知,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預防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