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是輪狀病毒感染胃腸道導致的炎症,是兒童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超過90%的輪狀病毒胃腸炎患兒≤3歲。輪狀病毒流行高峰發生在秋冬季(每年10月至次年2月)。

大便往往呈水樣便,量多,樣子有點像蛋花湯樣。故特別需要注意補充足夠的水分以避免脫水,即多次飲水;飲服口服補液鹽溶液可以較好的預防脫水,及治療輕中度脫水;患兒脫水較重時需接受靜脈補液治療。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可預防病毒性胃腸炎,並防止其傳播。嬰幼兒服用輪狀病毒疫苗可預防輪狀病毒引起的嚴重疾病。

  •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水樣腹瀉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 大多數兒童在5歲前會感染輪狀病毒。
  •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的症狀通常在感染後1 ~ 3天出現,可持續3 ~ 7天。
  •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脫水(身體丟失過多的水分,處於缺水狀態)。
  •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患兒可以飲用口服補液鹽溶液預防脫水,及治療輕中度脫水。
  • 目前尚無針對性的藥物殺滅輪狀病毒。
  • 飯前便後、更換嬰兒尿布或接觸汙物後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至少20秒)可避免患上及傳播輪狀病毒性胃腸炎。

就醫時,醫生根據病史、症狀和體格檢查即可做出診斷,通過大便檢查可明確是否為輪狀病毒感染。

何時應就醫?

患病後,若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就醫:

  • 嘔吐每天超過3次,及嘔吐2天甚至2天以上
  • 發熱≥38.5℃,或超過2天
  • 大便次數每天≥5次,或量很多
  • 大便中帶血
  • 有脫水症狀:口乾、淚少甚至無淚、小便減少甚至無尿、面板幹且彈性差、性格異常等
  • 有輕度脫水症狀,在自行治療後病情加重
  • 自行治療超過1周病情仍未好轉

就診科室

  • 兒科
  • 腸道門診

如何診斷輪狀病毒性胃腸炎?

一般情況下,醫生根據病史、症狀和體格檢查就可以診斷。為了確定是何種病毒感染,需要採集患兒的大便進行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兒或家長哪些問題?

  • 腹瀉/嘔吐持續了幾天?
  • 腹瀉/嘔吐每天大約幾次?
  • 發病前是否食用過不乾淨的食物?
  • 是否在上託兒所/幼兒園?
  • 近期是否接觸過腹瀉的患者?

患兒家長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症狀或疾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患兒是怎樣患上該病的?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最好的治療辦法是什麼?是否有其他治療方法?
  • 治療期間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傳染性會持續多久?怎麼確保其他家人不會被傳染?
  • 是否需要待在家裡休息?需要休息多久?
  • 以後還會再得這種病嗎?

以下措施有助於緩解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患兒的症狀並防止脫水:

  • 飲用口服補液鹽溶液,或次選食物清湯(尤其是含很少量鹽的蔬菜清湯)等液體,以預防或治療輕中度脫水。
  • 食物,可選米粥、清淡麵食(如清淡爛面、淡軟饅頭、清淡軟麵包等),土豆泥、少量瘦肉糜等不油膩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量多餐。
  • 嬰兒在口服補液鹽溶液的同時,仍可照常進行哺乳或使用全營養配方奶粉餵養。
  • 充分休息。

非兒童患者,尤其是有免疫功能低下,及老年患者也應飲用口服補液鹽溶液以防止脫水。

  • 目前尚無針對性的藥物殺滅輪狀病毒。
  • 患兒在患病初期往往會有嘔吐出現,但一般為起病的第1 ~ 2天,一般也不十分嚴重,應注意飲食攝入的種類與方式。
  • 患兒往往會有發熱出現,應服退熱藥。
  • 患兒往往會有腹痛,可以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撫摸腹部。
  • 大多數患兒雖有水樣腹瀉,但給予口服足夠水分,尤其是口服補液鹽溶液,一般無脫水出現,或僅為輕度脫水,或較輕的中度脫水。
  • 如為較重的中度脫水或重度脫水,需要在醫院補液治療,並觀察病情變化。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是由於輪狀病毒感染胃腸道引起的疾病,多見於嬰幼兒,秋冬季高發。輪狀病毒性胃腸炎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的病因是什麼?

輪狀病毒感染是導致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的原因,感染後輪狀病毒在小腸的表面大量增殖,最終導致腹瀉等症狀。輪狀病毒感染在6 ~ 24個月的嬰幼兒中最為常見。輪狀病毒性胃腸炎康復後並不能獲得持久的免疫力,未來仍有可能感染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輪狀病毒很容易在嬰幼兒間傳播。感染輪狀病毒的兒童在腹瀉症狀出現前即可傳播病毒,並且在症狀消失後數天仍可傳播病毒。病毒傳染性最強的時間段是開始發病到康復後的前3天。患病的兒童還可能將病毒傳播給家中的其他成員以及密切接觸者。

輪狀病毒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感染輪狀病毒兒童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兒童排便後或成人為嬰幼兒更換尿布後若未妥善處理糞便或充分洗手,可導致病毒的擴散。輪狀病毒可通過接觸以下受汙染的物品傳播:

  • 玩具、傢俱表面
  • 食物

哪些人容易患病毒性胃腸炎?

兒童是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的高危人群,存在以下情況的兒童感染輪狀病毒的危險更高:

  • 體質較弱的嬰幼兒
  • 託兒所、幼兒園的兒童

存在以下情況的老年人及成年人也有發生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的危險:

  • 照顧已感染輪狀病毒的兒童
  • 免疫功能較差
  • 在旅行途中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症狀是水樣腹瀉和嘔吐,並可能伴有發熱和腹痛。患兒會因腹瀉及嘔吐丟失體內的水分,如果不及時補充液體,會導致身體出現缺水的表現。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症狀有哪些?

  • 嘔吐
  • 水樣腹瀉
  • 發熱
  • 腹痛

嘔吐往往先於腹瀉,在疾病的第1 ~ 2天出現,隨後出現腹瀉(先吐後瀉)。腹瀉是該病的主要症狀,呈水樣便,量多,一般持續3 ~ 7天,是引起併發症(如脫水)的主要原因。發熱也往往在疾病的第1 ~ 3天出現,有中度發熱(<39℃),或高熱(≥39℃)。腹痛往往在大便前出現,不會言語的小兒往往用哭鬧錶達,便後腹痛往往消失。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的症狀與細菌性痢疾類似,但細菌性痢疾多發生於夏季,且每天腹瀉次數較多(≥5次)。細菌性痢疾患者的大便與輪狀病毒性胃腸炎的水樣便不同,往往帶有黏液或膿血。此外,細菌性痢疾患者有裡急後重的症狀,即有強烈的排便感,但僅排出少量的大便。如果懷疑患有細菌性痢疾需要儘快就醫。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有哪些併發症?

輪狀病毒腹瀉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脫水。當患兒喝水不足,無法補充因為腹瀉和嘔吐丟失的水分時,身體會出現脫水。脫水發生後,由於身體缺乏足夠的水分,無法保持體內的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嚴重時可導致精神異常(如小兒異常哭鬧,異常安靜)、昏睡、器官損傷、昏迷,甚至死亡。

極個別的患者,病毒感染會影響到心臟,肝臟等器官,造成這些器官的併發症出現。

嬰幼兒脫水的常見表現包括:

  • 口舌乾燥
  • 哭泣時淚少,甚至無淚
  • 眼窩、臉頰或囟門凹陷
  • 尿少,甚至無尿
  • 行為暴躁或昏睡

此外,脫水患兒的面板彈性減弱,在提起並鬆開後,無法迅速地恢復原樣。

通過以下措施可以預防輪狀病毒性胃腸炎並阻止其傳播:

  • 在輪狀病毒流行季節(一般在10月至次年2月),兒童,尤其是嬰幼兒,應注意預防感染。
  • 輪狀病毒高發季節,在輪狀病毒容易存在的區域,如醫院、近期發生過輪狀病毒感染的公共場所(如幼兒園的教室等),及公共的兒童活動場所(尤其是室內兒童遊樂場所等)應特別注意預防感染。
  •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患者應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直至症狀消失至少2 ~ 3天。
  • 使用消毒液清潔桌子、玩具等可能被輪狀病毒汙染的物品表面。
  • 飯前便後、更換尿布後,及接觸食物之前使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洗手(至少20秒)。
  • 沾染了糞便或嘔吐物的衣物應清洗徹底,手洗時應戴上橡膠手套,機洗時應選擇最長的洗滌時間。
  • 仔細清洗生食的蔬菜和水果。

此外,目前已有針對輪狀病毒的疫苗,可以使輪狀病毒引起的嚴重腹瀉減少90%以上。輪狀病毒疫苗採用口服的形式,適用於2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