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阿絲蟲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羅阿絲蟲病?是由羅阿絲蟲感染所引起的慢性結締組織寄生蟲病。
  • 患病情況如何?本病廣泛流行於非洲的西非及非洲中部地區,我國在援外人員及留學生中曾有多次病例報道。傳染源為患者,傳播媒介及中間宿主主要為斑虻屬。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羅阿絲蟲感染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夏秋季節;有基礎疾病、機體免疫力較低的患者;在水田、沼澤地、葦坑等地方工作的人群;赴非洲等疫區工作或旅遊等。
  • 羅阿絲蟲病有什麼症狀?主要症狀是皮下結締組織遊走性多發轉移性腫塊,以及絲蟲性結膜炎、關節疼痛等,伴全身瘙癢、蕁麻疹、蟻行感等。
  • 羅阿絲蟲病如何治療?乙胺嗪對微絲蚴療效好,但對成蟲殺滅作用差。在治療開始頭 2~3 天,可同時服抗組胺藥或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減輕乙胺嗪殺死微絲蚴後引起的過敏反應。
  • 羅阿絲蟲病有什麼危害?絲蟲病一般對生命威脅不大,但反覆發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和晚期象皮腫影響勞動力。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

  • 被斑虻叮咬;
  • 出現皮下結締組織的遊走性腫塊;
  • 絲蟲性結膜炎:結膜充血、水腫、畏光及流淚,伴有癢感及異物感,分泌物較少;
  • 關節疼痛;
  • 全身瘙癢、蕁麻疹:具體表現為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少數患者會有水腫性紅斑;
  • 面板感覺異常:蟻行感,就好像螞蟻在身上爬。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羅阿絲蟲病?

當醫生懷疑羅阿絲蟲病時,將通常進行血常規檢查、病原學檢查、面板組織活檢等檢查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檢查有助於判斷是否為寄生蟲感染。外周血象多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可高達 60%~90%。
  • 病原學檢查:血塗片檢查或微絲蚴培養法尋找活動於紅細胞之間的微絲蚴,可確診。
  • 面板組織活檢:找出蟲體,可確診。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症狀有多久了?
  • 有到過非洲中部剛果河流域各國與地區嗎?
  • 有被斑虻叮咬嗎?
  • 眼睛有無不適?
  • 曾到別的醫院就診了嗎?治療了嗎?療效如何?
  • 自己買藥治療了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病因是什麼?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病情嚴重嗎?
  • 需要治療嗎?
  • 如何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
  • 會復發嗎?
  • 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乙胺嗪殺死微絲蚴後引起的過敏反應,若出現面板紅腫、蕁麻疹等不良反應症狀,應及時就醫。
  • 術後注意事項:皮下或眼部腫物中的蟲體經手術取出後,需注意傷口的保護,做好護理,定期換藥,避免感染。
  • 定期複查:治療期間嚴格遵照醫囑進行復查,主要複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病原體等專案。
  • 飲食:多食優質高蛋白食物如瘦肉、牛奶、雞蛋;儘量不吃或少吃油炸、燒烤類食物。
  • 運動:平時可以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參加一些體育運動(如慢跑、登山、游泳等),提高自身抵抗力。
  • 其他:戒菸、戒酒等。

羅阿絲蟲病目前主要採用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

  • 乙胺嗪:對微絲蚴療效好,但對成蟲殺滅作用差,因此常需幾個療程治療。該藥可以抑制肌肉活動,使蟲體固定不動;也可以改變微絲蚴體表膜,使之更易遭受宿主防禦功能的攻擊和破壞。
  • 抗組胺藥或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時應注意乙胺嗪殺死微絲蚴後引起過敏反應,在治療開始 2~3 日,可同時服抗組胺藥或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減輕反應。
  • 伊維菌素:具有殺滅羅阿絲蟲微絲蚴作用,但副作用較重。如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皮疹,頭暈,嗜睡,眩暈等。

手術治療

手術摘除:眼部和皮下腫物中的蟲體可採用手術摘除。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發展為反覆發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和晚期象皮腫,影響勞動力。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治療效果良好,一般對生命威脅不大。

羅阿絲蟲病主要或常見病因為羅阿絲蟲感染。

羅阿絲蟲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羅阿絲蟲感染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當中間宿主斑虻叮咬人體吸血時,微絲蚴可被吸入並在斑虻體內發育為感染期幼蟲,當虻再次吸血時,感染期幼蟲便進入人體內併發育成熟而致病。

哪些人容易患羅阿絲蟲病?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疾病:

  • 被感染羅阿絲蟲的斑虻叮咬的人。
  • 有基礎疾病,機體免疫力較低的患者。
  • 在水田、沼澤地、葦坑等地方工作的人群。

如有以下不可變因素,容易患該疾病:

  • 居住在流行區的人群,如非洲等。
  • 夏、秋季。

皮下結締組織的遊走性腫塊以及絲蟲性結膜炎、關節疼痛等症狀是羅阿絲蟲病最典型的症狀。

羅阿絲蟲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羅阿絲蟲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面板症狀:成蟲移行於皮下結締組織,其代謝產物可引起變態反應,從而在區域性形成腫塊又稱遊走性腫塊。腫塊直徑 5~10 釐米,但境界不清,可伴全身發熱、區域性劇痛、面板瘙癢。腫塊多見於面部、前臂、手指間、大魚際肌部及大腿、腓腸肌部、腰部等處,腹股溝部、陰囊部也可出現,持續 2~3 天后消退。
  • 眼部症狀:成蟲常侵犯眼球前房,並在結膜下移行,引起不同程度的絲蟲性結膜炎。患者眼結膜充血水腫,畏光及流淚,並有癢感及異物感,分泌物少,無嚴重危害。偶有累及腦和周圍神經者,出現嗜睡、昏迷、意識不清、面部或受累區域性麻木等。
  • 部分患者可表現四肢近端關節痛,有的區域性腫脹,活動障礙。

羅阿絲蟲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腦膜腦炎;
  • 持續性昏迷;
  • 心功能不全、心包炎、心肌炎、心內膜炎;
  • 熱帶性肺嗜酸細胞浸潤症;
  • 蛋白尿、血尿等。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因素,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到斑虻多的地方活動。
  • 在進入林區時,可以穿防護衣等。
  • 面板上塗驅避劑(如鄰苯二甲酸二甲酯)以防斑虻叮刺亦有必要。
  • 在羅阿絲蟲流行的地區,夏季時使用殺蟲劑消滅虻幼蟲滋生。

感謝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 吳鳳萍醫生 參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