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麻風?麻風是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且傳染性較低的疾病。
  • 患病情況如何?麻風主要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麻風患者是麻風的唯一傳染源,尤其是瘤型和界線類偏瘤型麻風患者。傳播途徑主要為長期密切接觸麻風患者或經呼吸道傳播。多數人被感染後均不發病而成為無症狀感染者。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主要病因是麻風分枝桿菌感染引起的。危險因素為長期密切接觸麻風患者、機體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 麻風有什麼型別?麻風共分 6 型,包括結核樣型麻風、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風、中間界線類麻風、界線類偏瘤型麻風、瘤型麻風和未定類麻風。
  • 麻風有什麼症狀?早期症狀為非特異低熱、全身不適、肌肉痠痛、面板有異樣感覺等。麻風的基本表現為各種面板損害和外周神經受累症狀。面板損害包括斑疹、丘疹、結節、皰疹和繼發性的面板萎縮、瘢痕、鱗屑和潰瘍。神經受累可引起肌肉萎縮、運動障礙、畸形。
  • 麻風如何治療?既往主要為隔離患者和氨苯碸單一藥物長程化療。現在主張以家庭聯合化療為主的治療方案。
  • 麻風有什麼危害?麻風可能導致畸殘。
  • 麻風分枝桿菌致病力不強,多數健康人對其有抵抗力,所以受染者多而發病者少。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與麻風患者有接觸後,有全身不適,肌肉和關節痠痛,四肢感覺異常等全身症狀。
  • 面板損害:皮損具有不同形態和數量,包括原發性的斑疹、丘疹、結節、皰疹和繼發性的面板萎縮、瘢痕、鱗屑和潰瘍。
  • 外周神經受累症狀:如肢體遠端對稱性感覺、運動障礙等周圍神經炎症狀。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麻風?

當醫生懷疑是麻風時,可進一步通過特殊的臨床皮疹、外周神經腫大及感覺障礙表現、面板刮片找抗酸桿菌、組織病理檢查、確切的麻風接觸史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活檢組織病理檢查:面板中查見麻風桿菌為最可靠的依據。
  • 酶聯免疫法(ELISA):檢測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 Ⅰ 抗體 IgM,對於監測多菌性患者治療有價值,但少菌型患者抗體檢出率很低。
  • 人神經元抗體測定:對各型麻風的早期診斷有參考價值。
  • 應用血清胃蛋白酶原 Ⅰ 單抗:檢測患者病理切片中的特異性抗原,有可能成為新的特異性診斷方法。
  • 面板刮片:查詢抗酸菌。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過與麻風患者接觸史嗎?
  • 出現症狀有多久了?
  • 曾到別的醫院就診了嗎?治療了嗎?療效如何?
  • 自己買藥治療了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病因是什麼?
  • 需要做哪些檢察?
  • 病情嚴重嗎?
  • 需要治療嗎?
  • 如何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
  • 會復發嗎?
  • 生活中要注意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化療注意事項:接受化療的患者, 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可能會出現貧血、皮疹、肝功能損傷、消化道反應、腎功能損傷、精神性疾病等異常,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患者需及時就醫,接受專科治療。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藥物不良反應,若出現乏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皮疹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 定期複查:用藥期間根據具體病情 1~2 個月複查 1 次,主要複查血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精神心理評估等專案。
  • 飲食:清淡飲食,補充優質蛋白質,如牛奶、雞蛋等;少食油膩的食物。
  • 運動:可每日進行中等強度的鍛鍊,避免過度勞累。
  • 其他:足底慢性潰瘍者,注意區域性清潔,防止感染,適當休息,必要時須擴創或植皮。畸形者,加強鍛鍊、理療、鍼灸,必要時作矯形手術。

既往治療麻風主要為隔離患者和氨苯碸單一藥物長程化療;現在主張以家庭聯合化療為主的治療方案。

藥物治療

  • 氨苯碸:作用是殺死體內活的麻風分枝桿菌。該藥具有價格低廉、耐受性好、服用方便、毒副作用少等特點,為治療麻風的首選藥物。對已有貧血、肝腎疾病、磺胺藥過敏史及精神病史者,應禁用本藥。
  • 利福平:作用是殺死麻風分枝桿菌。該藥具有殺菌作用強的特點,故為聯合化療中首選的必須藥物。有明顯肝、腎功能障礙者禁用此藥。
  • 氯法齊明:作用是殺死麻風分枝桿菌。適用於有 Ⅱ 型麻風反應(麻風結節紅斑反應)的患者。有明顯消化道症狀或肝、腎功能損害者禁用。
  • 丙硫異煙胺:作用是殺死麻風分枝桿菌。該藥具有體內排洩較快、肝臟損害較為顯著的特點。一般作為氯法齊明的替代藥物。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禁用。
  • 喹諾酮類、米諾環素、氨苯碸和利福平的衍生物:是抗麻風的新藥。
  • 沙利度胺:作用是抑制免疫功能。主要用於急性麻風結節紅斑反應(Ⅱ 型麻風反應)。孕婦禁用。
  • 腎上腺皮質激素:作用是抗炎、抗過敏及免疫抑制。主要用於 Ⅰ 型麻風反應引起的明顯神經損害和較嚴重的 Ⅱ 型麻風反應。對於有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的患者應禁用。
  • 雷公藤及昆明山海棠:作用是抑制免疫功能。具有對臨床對 Ⅰ 型和 Ⅱ 型麻風反應均有療效的特點。適用於麻風反應的輔助治療。雷公藤皮及葉均有劇毒,切忌誤用。
  • 可的鬆滴眼液:作用是治療麻風性虹膜睫狀體炎。
  • 氨苯碸、利福平、氯法齊明及丙硫異煙胺四聯藥物化療:作用是治療多重耐藥菌或非耐藥菌引起的麻風復發。有肝、腎功能損害的患者禁用。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雖然死亡率不高,但會造成較多的畸殘。
  • 經過正規治療後,可以有效中止和改善瘤型類麻風的程序,明顯改善麻風病的治療效果。

麻風主要病因為麻風分枝桿菌感染。

麻風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麻風分枝桿菌感染:多數健康人對麻風分枝桿菌有抵抗力,但細胞免疫功能極低的人群缺乏免疫反應,出現廣泛的面板損害並含有大量的麻風分枝桿菌。一般麻風患者的體液免疫基本正常,能產生麻風抗體,但不具有抗感染作用。

哪些人容易患麻風?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疾病:

  • 長期密切接觸麻風患者。
  • 麻風患者家庭成員。
  • 免疫力低下的人。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疾病:

  • 年齡越小,對麻風越易感。
  • 男性。

麻風最早出現的症狀是低熱、全身不適、肌肉痠痛、面板有異樣感覺等。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各種面板損害和外周神經受累等症狀。

麻風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各型麻風的常見症狀包括:

  • 結核樣型麻風:面板損害有斑疹和斑塊,數目常為 1~2 塊,邊緣整齊、清楚、有淺感覺障礙(面板、黏膜的痛覺、溫覺和觸覺減退),分佈不對稱,損害處寒毛脫落等症狀。
  • 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風:症狀為斑疹和斑塊,顏色淡紅、紫紅或褐黃。部分邊界整齊清楚,有的斑塊中央出現“空白區”或“打洞區”,形成內外邊緣都清楚的環狀損害,洞區以內的面板似乎正常。
  • 中間界線類麻風:疹型有斑疹、斑塊、浸潤等。顏色有葡萄酒色、枯黃色、棕黃色、紅色、棕褐色等。有時在一塊皮損上呈現兩種顏色。損害的形態有帶狀、蛇形或不規則形,若為條片狀,則一側清楚,一側浸潤不清。
  • 界線類偏瘤型麻風:本型面板損害有斑疹、丘疹、結節、斑塊和瀰漫性浸潤等。損害大多似瘤型損害,數目較多,形態較小,邊界不清,表面光亮,顏色為紅或橘紅色。分佈較廣泛,有對稱的傾向。
  • 瘤型麻風:面板損害的特點是數目多,分佈廣泛而對稱,邊緣模糊不清,傾向融合,表面油膩光滑。面板的顏色除淺色斑外,大多由紅色向紅黃色、棕黃色發展。感覺障礙很輕。
  • 未定類麻風:本類為麻風的早期表現,是原發的,性質不穩定,可自行消退或向其他型別轉變,可自愈。皮損單純,上有淡紅斑或淺色斑,表面平無浸潤,不萎縮。

麻風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麻風的進展過程,可能出現的危害和結局包括各種面板損害和外周神經受累(受累神經所支配的區域出現觸覺、溫度覺障礙,閉汗,疼痛;神經營養障礙出現區域性肌肉萎縮而致臨床的畸殘;面癱和手足功能障礙形成的“爪手”“猿手”“垂腕”等)。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足底的慢性潰瘍
  • 瘤型麻風可併發虹膜睫狀體炎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加強流行區人群的宣傳教育,包括對麻風傳播知識、早期臨床表現,以及麻風是完全可以通過聯合化療治癒等方面的知識普及,對防止麻風流行極為重要。
  • 避免與麻風患者長時間接觸。
  • 在家庭有密切接觸史的可疑麻風患者,尤其是 16 歲以下的兒童,應採及時就醫。

感謝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 吳鳳萍醫生 參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