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附睪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慢性附睪炎是指急性附睪炎未經規範的抗菌治療,病情遷延不愈,病程超過 6 周甚至長達數月。
  • 在 1000 位男性中,每年約有 3~7 位會發生附睪炎。慢性附睪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的男性人群,好發於青壯年男性。
  • 本病是由病原體(侵入人體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感染引發的急性附睪炎未得到有效的抗菌治療,使病情遷延不愈而導致。青壯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的長期感染等是本病的危險因素。
  • 主要症狀為單側附睪、睪丸長期感覺疼痛、腫脹,周邊生殖系統的組織結構變得粗糙、堅硬。
  • 若已明確慢性附睪炎是由感染引發,一般應用抗生素治療,以徹底清除感染,降低復發風險。對於病情非常嚴重的患者,醫生會考慮切除部分梗死的附睪或睪丸。另有少數症狀輕微、未發現明確感染的患者無須藥物治療,密切監測隨訪即可。
  • 本病對男性的生育功能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並可能由此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引發焦慮和抑鬱。
  • 部分慢性附睪炎的病程較長,治療難度較大,可能最終不得不進行手術切除。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當患者發現睪丸部位長期存在疼痛、腫脹,自行服用抗生素無法緩解時,請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慢性附睪炎是由於急性期未得到及時診治,病情遷延進展而來,一般無該情況。

建議就診科室

  • 泌尿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慢性附睪炎?

當醫生懷疑是慢性附睪炎時,一般首先會詢問病史,包括患者既往病史和治療史,以及是否生育後代,隨後醫生將通過一系列檢查來鑑別病因,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最終得出確診結果。

具體相關檢查包括:

  • 身體檢查:檢查陰囊、睪丸、附睪、腹股溝等處是否存在腫塊、疼痛或壓痛;若醫生認為病情可疑,還可能進行直腸指檢。通過身體檢查,已經可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慢性附睪炎的典型症狀。
  • 血常規檢查:檢查各類血細胞的大小、形狀和數量、血紅蛋白濃度,其作用為判斷患者是否伴有貧血或感染。
  • 血生化檢測:測定各項生化指標,評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和炎症反應,腎功能是否正常。
  • 尿液檢查:鑑別是否存在血細胞、白細胞或病原體感染。
  • 中段尿培養/藥敏試驗:尋找病原體並測定其對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以便於制定抗感染用藥方案。
  • 影像學檢查:通過超聲觀察附睪與睪丸腫脹程度及炎症範圍,並檢查周邊的臟器是否受到影響。
  • 術後病理檢查:假如醫生施行手術切除部分附睪或睪丸,術後還會取樣進行病理檢查,以評估具體的病變性質。

醫生可能會問哪些問題?

  • 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症狀的?
  • 目前症狀嚴重到什麼程度了?
  • 在什麼情況下,症狀會減輕或加重?
  • 近期是否還發生過其他疾病?是否接受過治療?效果如何?
  • 是否已經結婚?是否生育後代?性生活有無特殊情況?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個症狀可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病情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
  • 是否還會出現其他嚴重的併發症?是否會影響生育?
  • 您推薦採用什麼治療方案?是否還有其他替代方案?
  • 需要服藥多久才能治癒?
  • 日常生活和飲食應注意哪些方面?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抗感染用藥注意事項:治療過程中必須遵醫囑,每天堅持足量服藥,不要漏服,更不要擅自減量用藥。短期抗生素治療一般不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如出現皮疹、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腸胃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生。
  • 複查:若用藥 5~7 天后未見明顯效果,有必要前往醫院複查,以便於醫生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生素用藥方案。此外,患者還有必要在抗生素療程結束後,去醫院複查,醫生通過影像學檢查和驗血、驗尿,評判體內炎症和感染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 飲食:確保均衡、充分的營養,每日補充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食譜中應包含水果、蔬菜、蛋類、魚類、瘦肉、乳製品、全穀物。服藥治療期間應多喝水,多排尿。
  • 運動:避免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當全身肌肉用力時可能造成疼痛加劇,患者在病癒之前最好休息靜養。在徹底治癒前,還應該限制性生活,既防止症狀加重,也防止病原體在性伴侶之間交叉傳播。
  • 其他:勤換內褲,保持尿道部位的清潔、乾燥,以免出現繼發性感染。使用陰囊託支撐,抬高睪丸位置或在陰囊部位進行冰敷或熱敷,可以緩解腫脹和疼痛。
  • 心理疏導:因患者的生育功能可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家人應多與其溝通交流,疏導焦慮情緒。

慢性附睪炎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目的是清除感染、降低復發風險;部分患者因藥物治療無效、反覆發作或已形成睪丸梗死,醫生會考慮切除部分附睪或睪丸;另有少數症狀輕微、未發現明確感染的患者無須藥物治療,密切監測隨訪即可。

藥物治療

  • 抗生素:如口服複方磺胺甲噁唑、喹諾酮類或四環素類抗生素,這些藥物可殺滅細菌及其他病原體,徹底清除感染。如果初始方案效果欠佳,醫生會根據尿培養的藥敏試驗結果調整用藥方案。
  • 鎮痛藥物:通常口服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此類藥物是為了緩解炎症反應引發的疼痛。如患者疼痛嚴重,醫生還可能會在陰囊部位區域性注射嗎啡、哌替啶等鎮痛劑。

手術治療

附睪或附睪/睪丸切除手術:此類手術的目的是去除已經梗死或感染難以控制的部分附睪或睪丸,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徹底緩解患者症狀。適用於部分藥物治療無效、反覆發作的難治性慢性附睪炎患者。

其他治療方法

密切監測:此項方案的目的在於監測病情變化趨勢,若有所加重可及時採取必要的治療措施。該方案適用於少數症狀輕微、未發現明確感染的患者。他們暫時無須藥物治療,只要密切觀察自身病情即可。通常會逐漸自行消退,不會造成健康危害。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如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附睪和睪丸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將逐步遭到破壞,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男性生育功能。
  • 部分慢性附睪炎的病程較長,治療難度較大,不適症狀明顯困擾生活,這類患者可能最終不得不進行手術切除。

本病是由病原體(侵入人體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感染引發的急性附睪炎未得到有效的抗菌治療,使病情遷延不愈而導致的。常見的病原體來源有沙眼衣原體等可引起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大腸桿菌等腸道細菌,以及肺炎支原體等可引起呼吸道、口腔等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的病原體,但結核桿菌感染較少見。

慢性附睪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病原體長期感染:絕大多數慢性附睪炎是由病原體長期感染所致,由於反覆的炎症和感染損傷,會造成周邊組織結構發生纖維化增生,質地變得粗糙、堅硬。一般認為病原體都是從其他泌尿生殖系統的感染部位蔓延而來,最常見的病原體包括沙眼衣原體、淋球菌等等可引起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和大腸桿菌等腸道細菌。
  • 非感染性因素:某些非感染性因素也可能引發慢性附睪炎。
    • 無菌性尿液反流:此類患者的尿路結構存在先天性缺陷,或由於尿道手術、精索、睪丸手術、留置導尿管等造成尿道損傷。
    • 輸精管結紮術:此類患者可能由於引流不暢,引發附睪炎症。
    • 自身免疫病:此類患者的免疫系統出現功能異常,會攻擊自身組織和細胞,如白塞病綜合徵、結節病等。

哪些人容易發生慢性附睪炎?

伴有如下不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慢性附睪炎:

  • 青壯年男性。

伴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慢性附睪炎:

  • 有長期的性病感染或尿路感染史;
  • 尿路結構存在先天性缺陷或曾經受到損傷。

患側附睪、睪丸長期疼痛、腫脹是慢性附睪炎患者最常見的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周邊生殖系統的組織結構由於反覆的炎症和感染損傷而變得粗糙、堅硬,失去原有的彈性和質地,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男性的生育功能。

慢性附睪炎會引起哪些症狀?

慢性附睪炎患者的典型症狀包括:

  • 疼痛:患側陰囊和附睪、睪丸長期感覺疼痛,並可能向腹股溝及腰部輻射;
  • 腫脹:附睪、睪丸出現腫脹、壓痛,並有墜脹感;
  • 周邊相關組織結構變得粗糙、堅硬,失去原有的彈性和質地;
  • 泌尿系統症狀:還可能引起其他泌尿系統症狀,如尿痛、尿頻、尿急等。

慢性附睪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慢性附睪炎是由於急性期未得到及時診治,病情遷延進展而來,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包括:

  • 影響男性生育功能:長期的感染和炎症可損害附睪管及周邊組織的形態結構,影響男性生育功能。
  • 男性不育症:假如雙側附睪均發生損害,則可能導致男性不育症。
  • 焦慮或抑鬱:患者長期感覺睪丸部位疼痛、不適,並擔心自身的生育功能,可能引起焦慮或抑鬱。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包括:

  • 規範日常行為,避免多性伴,避免高危性行為。
  • 男男同性性行為務必使用安全套,降低性接觸過程中的感染風險。
  •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上廁所前、後都要洗手。
  • 不要穿過於緊身的衣服,最好選擇寬鬆的棉質衣物,以利於通風透氣。
  • 勤洗澡、勤換內褲,保持尿道周圍清潔。
  • 泌尿生殖系統一旦發生感染務必及時就醫,切勿因諱疾忌醫而導致病菌蔓延。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預防或降低發病風險:

  • 每天堅持鍛鍊,可以選擇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強度有氧運動,每次運動時間總長至少要達到 30 分鐘,期間可適當休息。
  • 戒菸、限酒:吸菸、酗酒都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所以要拒絕吸菸、避免吸入二手菸的煙霧。每日飲酒不要超標(大致為 300 毫升啤酒或 100 毫升紅酒或 30 毫升白酒)。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