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襻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是指由於各種小腸病變或手術後導致腸腔盲襻內容物淤積和細菌繁殖所引起的吸收不良綜合徵。主要表現以腹瀉、營養不良、體重下降、貧血等症狀為主要特徵,病情嚴重者可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症狀。
  • 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易發生於老年患者及既往腹部手術病史患者,特別是小腸及胃大部手術史患者,但目前尚無權威的統計資料。
  • 病因是正常生理結構的改變,包括消化道本身疾病或腹部手術導致腸腔盲襻內容物淤積和細菌繁殖。
  • 本病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小腸出現盲襻或憩室而引起感染、消化不良為最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其次為貧血症狀,表現為乏力、耐力下降等;部分患者可出現嚴重水電解質紊亂,表現為乏力、消瘦、頭暈、心悸、口渴、胸悶等;少數患者可以感染性腹瀉為首發表現。
  • 本病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診斷困難。一旦確診需要行抗感染治療;若因憩室、腸襻、梗阻等引起,需行手術治療。
  • 患者反覆腹瀉、消化不良、便血及腸瘻等可引起患者消瘦及嚴重腹腔感染,甚至惡病質;易導致或加重腸腔狹窄出現不全性腸梗阻,甚至完全性腸梗阻;少數患者可出現消化道出血及感染性休克。
  • 由於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臨床診斷該疾病困難,容易誤診。

當患者出現腹痛、嘔吐、肛門停止排便、排氣、便血及水樣便等症狀時,請及時就醫,當患者發生大量嘔吐、劇烈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狀時,應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或立即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腸梗阻相關症狀:腹痛、嘔吐、明顯腹脹;
  • 消化不良:腹部不適、腹脹、腹瀉;
  • 貧血症狀:乏力、消瘦、心累、氣促。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腹瀉:大量水樣或淡紅色;
  • 劇烈腹痛、腹部緊張;
  • 嘔血、解黑便、便血。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科
  • 胃腸外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盲襻綜合徵?

當醫生懷疑是盲襻綜合徵時,將通常進行詢問既往是否有過腹部手術病史,特別是胃大部切除病史及相關症狀,腹部查體,在有初步結果後,需要進行腹部影像學、消化內鏡等檢查,必要時行腹腔鏡檢查或開腹探查。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實驗室檢查:完成血常規、肝腎功能、超敏 C 反應蛋白、血沉、痰或大便細菌塗片,有助於診斷。
  • 結核菌素試驗:又稱 PPD 試驗,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觀察面板注射部位的情況。該試驗對結核病的診斷有參考意義。
  • X 線檢查:對可疑有盲襻綜合徵患者可進行胸部 X 線檢查,部分患者可發現氣液平及梗阻糞塊,有助於診斷;同時可進行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即口服鋇餐造影劑後進行 X 線檢查,可發現腸道病變,如腸腔狹窄、腸道梗阻等。
  • CT 檢查:胸部 CT 可進一步明確腸道病變,部位、性質等,對腸道腫瘤的診斷很有幫助;腹腔 CT 檢查也可發現腸腔管壁增厚、腸腔狹窄,腹腔增大淋巴結及腹腔腫塊等。
  • 胃鏡檢查:胃鏡可直觀地看到胃及腸道病變情、病變部位等,同時可進行內鏡下活檢,取出病變組織行病理檢查及免疫組化,評估病變性質及指導進一步處理。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
  • 腹痛的部位、特點與進食、嘔吐的關係?嘔吐後是否緩解?進食是否加重?
  • 伴有其他症狀嗎?比如便祕、低熱、盜汗、體重下降等。
  • 有嘔血、解黑便嗎?
  • 既往有腹部手術病史嗎?
  • 既往患過腸結核、炎症性腸病等其他腸道疾病嗎?
  • 家裡面有人患者胃腸道腫瘤嗎?
  • 從事什麼工作?
  • 去其他醫院治療過嗎?治療效果好嗎?
  • 最近體重減輕了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患的什麼病?我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
  • 確診困難嗎?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會不會是腫瘤,會不會危及生命?
  • 需要手術治療嗎?手術成功率有多大?
  • 治療效果好嗎?費用高嗎?需要治療多久?
  • 藥物副作用大嗎?有哪些危害?
  • 與我平時的飲食習慣有什麼關係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手術患者,傷口疼痛是正常現象,主要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滲液、感染;術後注意腹腔引流管是否通暢;注意什麼時候排氣等。
  • 使用藥物治療注意事項:少部分患者對頭孢類抗生素可能過敏,使用前需完成頭孢皮試,既往有過敏史的患者需要及時告訴醫生。
  • 術後、用藥複查:每週需要到醫院複查血常規、血沉、超敏 C 反應蛋白、大便常規、肝腎功能等;注意消化道症狀如腹脹、腹痛等有無緩解或加重;初期每 3 個月複查胃腸鏡,以後定期複查,明確腸道病變有無好轉。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禁食、禁水,肛門排氣後,無出血可進食流質和無渣飲食,如稀飯、牛奶、安素粉、小百肽、要素營養製劑。以後逐漸加量,過渡到正常飲食。注意有無血便、黑便等。
    • 若為普通患者,多吃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肉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色蔬菜、水果等;少吃魚類、豆製品、海鮮等。
  • 運動:手術患者,術後需要臥床休息,如無特殊不適,3 天后適當在床邊活動。非手術患者,可適當運動,每週運動至少 3 次,30~60 分鐘為宜。
  • 其他:腹瀉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等。

本病缺乏特異表現,早期難以診斷。一旦確診,對於無併發症且非外科情況引起的盲襻綜合徵患者,可行抗感染治療;對於有不全性腸梗阻患者可行胃腸減壓及對症支援治療;對有完全性腸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穿孔腸瘻時需行手術治療。治療目的是緩解症狀、解除梗阻、消除感染誘因、防止併發症。

藥物治療

  • 抗感染藥物:一般使用頭孢類(如頭孢唑林鈉)及硝基咪唑類藥物(如甲硝唑)行抗感染治療,一般無明顯副作用,服藥後出現皮疹及瘙癢者考慮過敏可能,應及時告訴醫生。
  • 維生素和電解質補充:可根據具體情況補充相應的維生素 B、C、D、K 等,鈣片和鐵劑等。
  • 輸血治療:對於大出血或長期慢性失血導致嚴重貧血的患者可輸注紅細胞懸液治療,糾正貧血。

手術治療

病變切除術或消化道重建:對於有完全性腸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穿孔、腸瘻時,可通過開腹手術將病變的腸段切除,並進行吻合,達到治療的目的,如梗阻病變不能切除,可行造瘻術,使腸內容物不再向梗阻部位通過。術後常規抗感染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胃腸減壓:對於有腸梗阻的患者,可進行胃腸減壓,緩解腸梗阻。即從鼻腔中插入胃管,把胃腸道的消化物及分泌物引流出來。

疾病發展和轉歸

該疾病臨床表現不具有特異性,因此診斷困難,但一般出現相關需要治療症狀時及時就醫,不會明顯影響生存及生活質量。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者可出現明顯消瘦、乏力,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若進一步發展,可出現腸梗阻、腸穿孔等併發症。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能夠治癒,改善生活質量,複發率較低。

正常消化道具有自我保護作用,比如幽門防止小腸內容物進入胃,迴盲瓣防止大腸內容物入小腸,盲襻綜合徵在病理及手術等相關情況下破壞了相關結構而引起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常見病因有動力性、解剖結構改變、其他腸道疾病等。

盲襻綜合徵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胃大部手術切除後腸腔狹窄及反流;
  • 腸道手術;
  • 本身腸道結構改變,如腫瘤,憩室、結核等導致腸腔狹窄。

哪些人容易患盲襻綜合徵?

  • 胃腸道手術病史患者;
  • 抵抗力、免疫力低;
  • 炎性腸病患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
  • 腸結核;
  • 胃腸道的憩室等。

腹瀉為最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大便是未完全消化食物如蔬菜殘渣、脂肪等;其次為腸道不通、乏力症狀,表現為上腹不適、腹脹等;部分患者可表現為嚴重貧血症狀,表現為乏力、心悸、頭暈、多汗等;少數患者可以消化道出血或感染性休克為首發表現。

盲襻綜合徵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盲襻綜合徵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腹瀉(脂肪瀉):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常由於正常的消化道結構改變,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相關消化所需物質或其輔助功能成分減少或消失。輕者僅有輕度腹瀉,重者則有嚴重水瀉、脂肪痢。
  • 腸梗阻相關症狀:患者可出現腸梗阻相關症狀,如腹痛、腹脹等,與真正腸梗阻不同之處在於患者仍能進食,同時伴有排便次數增多,大便常含有食物殘渣。
  • 消化不良:表現為腹部不適,容易出現腹脹,進食後加重,解大便後減輕,且服用改善消化的藥物後無效。
  • 腸瘻、上消化道出血:少數患者可以腸瘻、上消化道出血為首發表現,表現為腹痛、腹肌緊張,偶爾出現血便,或褐色嘔吐物;也可表現為黑色大便、柏油樣大便。
  • 上腹部腫塊:少部分患者可觸及上腹部腫塊,容易誤診為腫瘤。

盲襻綜合徵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在腸盲襻或腸憩室所致的盲襻綜合徵中,由於淤積膨脹,細菌感染,可引起腸黏膜多發潰瘍、炎症出血,甚或穿孔、腸瘻等。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腸梗阻;
  • 消瘦、惡病質;
  • 腸出血、穿孔;
  • 腸瘻。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多食富含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 增強自身抵抗力;
  • 戒菸、限酒;
  • 早期篩查胃腸道功能及器質病變;
  • 儘量避免進食生硬冷涼辛辣食物及涼拌食品;
  • 積極治療腸道原有疾病如腸結核、炎症性腸病等;
  • 老年人消瘦、便祕、大便帶血等應進行篩查,可行胃腸鏡檢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