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損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面神經損傷俗稱面癱。根據損傷的部位不同分為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面癱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不受年齡和性別的限制,多見於 20~40 歲人群,男性多於女性,不同的人群的年發病率為每 10 萬人中從 11.5 ~ 53.3 人不等。每年大概有 4 萬新發周圍性面癱患者,複發率 8%~12%[1]

  • 中樞性面癱的常見原因包括腦血管病、顱內腫瘤、炎症等;周圍性面癱大概佔面癱 70% 以上,最常見的原因是嗜神經的病毒感染,一般於受涼或上呼吸道感染後發病,其次還與面神經血管受壓、醫源性面神經損傷和創傷以及耳源性疾病有關。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妊娠、子癇前期、肥胖和高血壓等,其中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共發疾病[3]
  • 主要表現為患側面部表情肌癱瘓,口眼歪斜,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不能閉合或者閉合不全。中樞性面癱還可以伴有語言障礙、偏癱、偏身感覺障礙等症狀。
  • 急性期及早給予皮質醇類激素、B 族維生素營養神經,若考慮病毒感染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腦血管病或顱內腫瘤等引起的中樞性面癱需要進一步評估危險因素,積極治療原發病。
  • 周圍性面癱可導致部分或完全面部肌肉癱瘓,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暫時性不能閉合眼皮,導致潛在的結膜感染,甚至影響呼吸、言語功能,同時還會對受影響的病人造成嚴重的情緒傷害,導致社會孤立和抑鬱。
  • 特發性面神經麻痺患者經合理治療後約 70% 的患者預後較好,而 30% 的患者會留下後遺症,出現面肌痙攣、病理性面肌聯帶運動及鱷魚淚徵等後遺症,中樞性面癱往往預後較差,嚴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若出現面部表情肌癱瘓,口眼歪斜,額紋消失,不能皺額蹙眉,眼裂不能閉合或者閉合不全等症狀,均應及時就醫排查。

另外,出現以下情況也應及時就醫:

  • 口角出現下垂,鼻脣溝變淺,眼裂增大,不能完全閉合,額紋消失。
  • 乳突部疼痛或一側顳部、面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覺減退和外耳道、鼓膜皰疹。
  • 耳鳴、耳悶、聽力下降或過敏,舌尖味覺消失。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如果急性起病,表現為中樞性面癱,且合併言語含糊、偏身無力、偏身感覺減退、複視等症狀,考慮為腦血管病可能,儘早撥打 120 到神經內科急診就診。
  • 面癱持續不緩解,症狀持續加重,合併四肢遠端運動及感覺障礙,需要儘快神經內科門診就診。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門診。
  • 神經內科急診。

醫生如何診斷面神經損傷?

臨床醫生根據起病形式、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面部表情肌癱瘓)、神經系統查體(提示面神經完全性或部分性受累),確診面神經癱瘓並不難。

首先需要區分是周圍性面癱還是中樞性面癱,兩者的區別是上部面肌(額肌和眼輪匝肌)是否受累,周圍性面癱表現為額紋變淺或消失,不能完成皺眉、皺額、閉眼等動作,而中樞性面癱以上功能尚可。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CT 檢查:CT 不僅在測量面神經管方面有獨特優勢,同時還可以清晰顯示包括腦血管病、腫瘤、感染、炎症和先天性疾病等累及面神經的病變。
  • 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顯示面神經管道內段、迷路段、膝狀神經節和鼓室段,增強 MRI 掃描可發現原發性面神經麻痺患者的面神經存在的異常強化。
  • 肌電圖檢查:面神經傳導測定有助於判斷面神經暫時性傳導障礙或永久性失神經支配。如早期(發病 7 天內)完全性面癱者受累側誘發的肌電動作電位 M 波波幅為正常側的 30% 或以上,則在兩個月以內有可能完全恢復,如病後 10 天出現失神經電位,則恢復緩慢。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發病之前有沒有受涼、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有無頭痛、發熱、嘔吐?
  • 眼瞼是否有抽搐、腫脹?眼睛是否有流淚、乾澀、酸、脹的症狀?
  • 耳朵是否有耳鳴、耳悶、聽力下降或過敏?外耳道是否有分泌物?耳廓、外耳道感覺是否減退?外耳道、鼓膜是否有皰疹?
  • 舌尖感覺是否消失?
  • 能不能完成皺眉、皺額、閉眼等動作?
  • 是否有慢性頭痛、言語含糊、偏身無力、偏身感覺減退、眩暈、複視等症狀?
  • 既往有無糖尿病、卒中、外傷、腫瘤以及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觸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面神經損傷?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保證患者充分休息,指導患者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睡眠差者,採用睡眠輔助方法,如背部按摩、熱水泡腳等,提供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做好心理護理,消除顧慮,以利於睡眠。
  • 發病初期,患者進食時,食物很容易瀦留在癱瘓側的頰部,因此,指導患者從健側進食。味覺與咀嚼功能的減退直接影響到患者的食慾,故鼓勵患者選擇富有營養、易消化半流質或軟食,飲食宜清淡,避免乾硬、粗糙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 忌辛辣生冷刺激食物。
  • 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眼瞼不能閉合者予以眼罩、眼鏡遮擋及滴眼藥等保護;患者外出時可戴口罩、系圍巾防止面部受涼。

包括分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原則為: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促進區域性炎症、水腫及早消退,並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藥物治療

  • 皮質類固醇:急性期儘早使用皮質類固醇。常用的藥物為潑尼鬆 30~60 毫克/每天(mg/d),每日一次頓服,連用 5 天,之後於 7 天內逐漸減量至停用。
  • B 族維生素:維生素 B1 100 毫克(mg),維生素 B12 500 微克(µg)肌肉注射,每日 1 次,促進神經髓鞘恢復。
  • 阿昔洛韋:如為病毒感染可用抗病毒,口服阿昔洛韋 0.2~0.4 克(g),每日 3~5 次,或者靜脈點滴,連用 7~10 日。
  • 對於中樞性面癱,針對不同的病因給予相應的治療。

手術治療

  • 面神經減壓術:目前手術減壓的時機、適應症、風險及獲益尚未不明確,無充分的證據支援有效。
  • 在保守治療 3 個月後面神經麻痺仍未恢復,測定面神經傳導速度及面肌肌電圖檢查均無反應,即無電位活動者,可採用外科手術矯正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 按摩,用手按摩面癱面肌,每日數次,每次 5~10 分鐘;
  • 物理療法,常用的有超短波、低中頻電療、鐳射、藥物匯入等;
  • 中醫療法:鍼灸、推拿及中藥治療;
  • 護眼:由於長時間不能閉眼瞬目使角膜暴露和乾燥,容易導致感染,可戴眼罩防護,或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預防感染,保護角膜;
  • 神經康復治療:儘早開展面部肌肉康復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大部分患者可以在數週或者 12 月內恢復,不完全性面癱 12 月內可以完全恢復,完全性面癱患者一般需要 28 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恢復。約 25% 的中至重度面部不對稱患者可能持續存在,經常損害患者的生活質量。

兒童、年輕患者預後好,老年患者合併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預後較差。中樞性面癱可往往預後較差,常遺留局灶性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嚴重的可以危及生命。

引起面神經麻痺的病因有多種,臨床上根據損害發生部位可分為中樞性面神經癱瘓和周圍性面神經癱瘓兩種。

面神經損傷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中樞性面神經癱瘓病變位於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之間的皮質延髓束,通常由腦血管病、顱內腫瘤、腦外傷、炎症等引起。
  • 周圍性面神經癱瘓發生於面神經核和面神經。常見病因為:
    • 感染性病變,多由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的病毒被啟用引起,常見的病毒有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EB 病毒等;
    •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
    • 自身免疫反應;
    • 腫瘤;
    • 神經源性;
    • 創傷性;
    • 中毒,如酒精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
    • 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
    • 血管機能不全;
    • 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

哪些人容易患面神經損傷?

  • 受寒、受涼與面癱關係密切。
  • 有前驅病毒感染容易出現面癱,而單純皰疹病毒感染與周圍性面癱最密切。
  • 疲勞、焦慮和壓力等精神心理因素與神經系統、免疫系統有著重要的聯絡,多因素的聯合作用最終誘發周圍性面癱。
  • 中老年人,如果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危險因素,有吸菸、酗酒等不良嗜好,容易患腦血管病,出現中樞性面癱。

面神經損傷的常見症狀包括面部表情肌癱瘓,根據受累的部位與原因不同可伴有相應的臨床特徵。

面神經損傷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面神經損傷的常見症狀包括:

  • 面部表情肌癱瘓: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脣溝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齒動作時,口角下墜及面部歪斜更為明顯。病側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鼓腮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脣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於病側的齒頰間隙內,並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
  • 部分患者發病前 1~2 天可出現患側耳後持續性疼痛和乳突部壓痛。
  • 鼓索以上面神經受累可出現同側舌前 2/3 味覺消失;鐙骨肌神經以上部位受損則出現舌前 2/3 味覺消失及聽覺過敏;膝狀神經受累時,除周圍性面癱、舌前 2/3 味覺消失及聽覺過敏外,患者還可以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外耳道感覺減退和外耳道、鼓膜皰疹,也稱為 Ramsay-Hunt 綜合徵。
  • 如果合併言語含糊、偏身無力、麻木即考慮中樞性面癱,腦血管病往往急性發病。
  • 若合併雙側面神經癱瘓則需考慮是否為吉蘭-巴雷綜合徵(是以周圍神經和神經根的脫髓鞘病變,及小血管炎性細胞浸潤為病理特點的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病,臨床表現為急性對稱性弛緩性肢體癱瘓)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面神經損傷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角膜感染:由於眼裂閉合不全或不能完全閉合,瞬目無力或動作緩慢,導致異物容易進入眼部,淚液分泌減少,造成眼睛乾澀,使得角膜損傷和感染的風險增高。
  • 癱瘓肌的萎縮:其臨床表現為健側鼻脣溝加深、口角反牽向患側、眼裂縮小;但若讓患者做主動運動如露齒時,即可發現萎縮的面肌並不收縮,而健側面肌收縮正常,健側眼裂更小。
  • 癱瘓肌的聯帶運動、抽搐及痙攣:癱瘓肌的聯帶運動是指患者瞬目時即發生患側上脣輕微震顫,露齒時患側眼睛不自主閉合;試圖閉目時患側額肌收縮。
  • 鱷魚淚綜合徵: 由於面神經受累後,影響了面神經的副交感纖維,從而使淚腺、頜下腺及舌下腺的功能失職,所以進食咀嚼時,患側流淚伴顳部面板潮紅、局部發熱及汗液分泌等。
  • 焦慮、抑鬱狀態:由於影響容貌,患者感到羞恥,對其造成惡性情緒,甚至導致焦慮和抑鬱。

預防面癱最好的辦法就是患者平時注意正常規律作息,杜絕不良嗜好,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並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受涼和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具體措施:要有健康快樂的心態並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年紀輕的患者,可根據病情及個人體質,選擇有氧運動如跑步、爬山登高、跳健身操等運動,年紀較大的患者可選擇散步、打太極、作瑜伽等運動增強體質。
  • 合理飲食,作息規律;飲食上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補充身體維生素,對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 心理因素也是引發面神經麻痺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避免疲勞、焦慮和壓力可有效降低面癱發病率。
  • 夏季天氣炎熱時,患者應注意,如果空調溫度太低或空調風長時間對著面部直吹,則可能引起面癱;寒冷季節注意顏面及耳後部位保暖,避免頭朝風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發病或復發;面癱患者應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臉,避免直接吹風,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新增衣物,防止感冒。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