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性癲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難治性癲癇是指癲癇頻繁發作,每月至少 4 次以上,應用適當的一線抗癲癇藥物正規治療,且血藥濃度在有效範圍內,至少觀察 2 年,仍不能控制發作且影響日常生活,無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佔位性病變的疾病。

  • 目前,我國癲癇發病率為 28.8/10 萬,約有癲癇患者 900 萬人,25%~30% 患者藥物治療無效,發展為難治性癲癇[1]
  • 其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比較明確的病因包括癲癇型別(不同癲癇型別轉變為難治性癲癇的概率不一樣)、腦部病理性損害(如海馬硬化、腦部外傷、腦腫瘤、結節性硬化等)、腦記憶體在多耐藥基因等。
  • 多由難治性癲癇綜合徵、症狀性癲癇、特發性癲癇發展成為難治性癲癇。
  • 可表現為一般癲癇的症狀,如抽搐、口吐白沫、意識喪失、眼角上翻、大小便失禁等,以及包括各種型別癲癇的發作表現。
  • 通過合理且正確運用抗癲癇藥物、生酮飲食(是一種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的飲食方案)、外科手術、迷走神經刺激等方法,對患者的治療有一定療效。往往藥物治療單藥無效,需要聯合用藥,用藥前還需要考慮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 該病不僅會造成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嚴重者還可造成腦功能障礙,危及生命。
  • 應積極尋找發病原因,對病因進行干預,可延緩並病情發展。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大多數患者可以通過服藥可以控制,只需定期隨診就行,但部分患者癲癇反覆發作、發作頻率或持續時間增加、藥物難以控制時,都應及時就診。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發作頻率較以前增加時;
  • 當每次癲癇的發作時間較以前增加時;
  • 所服抗癲癇藥的血藥濃度達標,仍發作每月 4 次以上時;
  • 當癲癇發作型別出現變化,有新的發作表現時。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當癲癇發作時,出現單次發作不能停止、持續 5 分鐘以上或發作停止但人不能恢復意識時;
  • 當癲癇發作時,導致外傷;
  • 當癲癇發作,且合併發熱、意識障礙等症狀時。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神經外科
  • 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難治性癲癇?

醫生會通過詢問患者或者目擊者相關患者的病史、發作時的表現、治療中的用藥情況,可以確診癲癇,明確發作型別和監測血藥濃度。但是難治性癲癇病因較多,需排外假性發作及假性難治,其確診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

常用的相關檢查如下:

  • 血藥濃度:監測患者目前所用的抗癲癇藥物的藥物濃度,從而排除醫源性難治性癲癇;
  • 腦電圖:可用於難治性癲癇的確診,典型的癲癇會有特殊的腦電圖表現,但是 35% 的難治性癲癇腦電圖也會表現為正常;
  • CT、MRI(磁共振成像)、PET-CT 等檢查:主要是為了癲癇的定位,確定引起癲癇的原因;
  • 血、尿生化檢查:可以瞭解有無內分泌及代謝因素;
  • 腦脊液壓力成分及壓力分析:瞭解有無慢性感染性疾病。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或患者家屬哪些問題?

  • 有什麼症狀?嚴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續多長時間?第一次發作時什麼時候?
  • 多久發作一次?
  • 目前用什麼藥物控制,服用量及服用時間多久?服藥是否規律?
  • 曾用過什麼藥物控制發作?服用量及服用時間多久?服藥是否規律?
  • 哪些情況下症狀會緩解或加重?
  • 曾針對疾病做過什麼檢查?
  • 有沒有腦腫瘤、腦外傷、肝腎疾病、內分泌系統等病史?
  • 有沒有家族病史?
  • 月經及妊娠病史?生長髮育史?
  • 平時壓力大嗎?作息是否規律?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患上癲癇的?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要吃哪些藥?醫保能報銷嗎?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
  • 我是否需要調整某些生活習慣?
  • 這個病有傳染或遺傳的可能嗎?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篩查嗎?
  • 用藥後什麼時候可以減藥?怎麼減?什麼時候可以停藥?

積極控制病因,是治療難治性癲癇的基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根據醫囑,規律服藥;
  • 規律鍛鍊;
  • 戒菸、戒酒;
  • 合理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或過於飢餓,難治性癲癇兒童應給與生酮飲食(生酮飲食禁忌症除外);
  • 管理好誘發因素:如儘量避免強光、聲音的刺激,保證充足的睡眠等;
  • 做一些放鬆練習,如瑜伽和深呼吸,幫助自己緩解壓力。

首先要改善生活方式,如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強光及聲音的刺激、及時緩解壓力等,兒童可以給予生酮飲食,積極處理可能導致難治性癲癇的因素,並尋找病因。合理正規的使用抗癲癇藥物治療,同時可以給予輔助性藥物,必要時可行迷走神經刺激、丘腦底核高頻電刺激、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傳統抗癲癇藥:包括苯巴比妥、苯妥英鈉、丙戊酸鈉、卡馬西平等。傳統的抗癲癇藥使用時間長,療效確定,治療費用低,但部分藥物治療副作用大,部分患者不能耐受。癲癇發作時,因根據癲癇的型別,選擇正確的藥物進行治療。

當單一藥物控制癲癇時,如果已調至藥物的最大耐受劑量,仍不能控制發作,可考慮聯合用藥。聯合用藥時要遵循一般癲癇用藥的原則,避免同一機制、相同作用或者藥代動力學有相互作用的藥物聯用,一般兩種藥物聯用,最好不要超過三種。

  • 新型抗癲癇藥:包括加巴噴丁、奧卡西平、拉莫三嗪、託吡酯、左乙拉西坦等。與傳統的抗癲癇藥相比,具有毒副作用小、耐受性好、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少、一般不需要血藥濃度檢測的特點,但是價格昂貴,而且在藥物的治療劑量、治療範圍、以及特殊人群中的使用,仍有待進一步評估。對於傳統的抗癲癇藥物,已使用最大耐受劑量、或者不適用於使用傳統抗癲癇藥物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新型抗癲癇藥物治療。

幾乎所有的抗癲癇藥物,均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涉及神經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包括頭暈、乏力、精神症狀、噁心、嘔吐、白細胞減少、代謝性骨病、皮疹等不良反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用,並積極處理。

  • 氟桂利嗪:抑制鈣離子內流,防止神經元過度興奮。
  • 乙醯唑胺:非競爭性抑制腦膠質細胞和脈絡叢碳酸酐酶,使細胞內 CO2(二氧化碳)含量增高,鈉離子減少,細胞膜穩定性增加。
  • 維生素 E:自由基清除劑,有穩定細胞膜作用。
  • 別嘌呤醇:降低腦組織的超氧自由基,保護神經元的功能和生物酶的活性。
  • 金剛烷胺:該藥物與抗癲癇藥物聯合使用,對治療難治性肌陣攣及失神發作,療效較好。
  • 甲狀腺素:嬰兒痙攣症可用。
  • 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

手術治療

  • 治癒性手術:包括腦葉切除術、腦皮質切除術、大腦皮質切除術,治癒性手術主要是切除致癇灶,當藥物及物理方法無法控制癲癇發作時,可以選擇;
  • 姑息性手術:是指切除癲癇發作的神經傳導通路,來控制癲癇發作。該手術包括胼胝體切除術、多處軟膜下橫切術。胼胝體切除術主要適用於 Lennox-Gastaut 綜合徵、嬰兒痙攣症、跌倒發作、失張力發作的患者;多處軟膜下橫切術,適用於癲癇病灶位於大腦的功能區域患者,通過切除橫行排列的皮質神經纖維,來終止癲癇放電擴散,保留垂直纖維,該纖維可以影響大腦皮質的功能,故對大腦功能影響較小。

放射照射治療

在癲癇病灶定位後,進行立體定向介導的放射治療,一般根據病情,來毀損一個結構或兩個以上的靶點,從而達到控制癲癇發作。

電刺激治療

  • 迷走神經刺激術:利用植入神經控制輔助裝置,對左側迷走神經進行慢性、間斷的刺激,較適用於藥物治療無效、又不適合開顱手術的難治性癲癇患者。迷走神經刺激術治療癲癇的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增加腦內抑制性的神經遞質,和改變區域性腦血流抑制癲癇發作有關[2]
  • 丘腦底核高頻電刺激:丘腦是連線大腦皮層和皮層下的一箇中繼站,同時是癲癇發作及擴散要通過的路徑。在癲癇發作時,高頻電刺激可以阻斷其發作[3]。該治療適用於嚴重的藥物難治性癲癇、尤其部分癲癇大發作者,對 Lennox-Gastaut 綜合徵也適用,但顳葉癲癇及顱內有佔位性病變的除外。

飲食治療

  • 生酮飲食:是由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適量蛋白質按一定比例搭配的飲食方法,一般食物中,高脂肪與糖水化合物+蛋白質的比例為 4:1,比較適用於兒童難治性癲癇[4]。在治療前,進行臨床及營養狀況評估,排除生酮飲食的禁忌症,生酮飲食因脂肪含量較高,可引起厭食、噁心、腹瀉、便祕、高脂血症、酮症等副作用,故因定期隨訪,監測副作用,根據情況調整。生酮飲食治療無效時,可通過逐漸降低比例到恢復正常飲食,如果有效,可以維持 2~3 年,部分患者還可延長治療時間。

 疾病發展和轉歸

難治性癲癇患者,部分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因為難治性癲癇是個慢性病程,早期積極治療,並尋找病因,加以干預,都可以改善其結局,並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病因較多,部分未明。需確定的是醫源性難治性癲癇,還是真性難治性癲癇。醫源性難治性癲癇一般與發作分型不確切、用藥量不足、病人依從性差等有關,這類難治性癲癇,只要糾正相應因素就可解決;而真性難治性癲癇,則可能與先天性遺傳變異、腦部病理損害、耐藥基因、誘發癲癇的因素持續存在等有關。

難治性癲癇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醫源性難治性癲癇

  • 發作分型不確切:癲癇發作的型別多種多樣,而藥物治療的有效性與癲癇型別關係密切,所以,發作分型是正確選藥的基礎;
  • 用藥量不足:患者因擔心藥物的不良反應或不按時服藥,導致藥物不能達到有效血藥濃度;
  • 病人依從性差:患者日常生活無規律、長期熬夜、缺乏睡眠、過度疲勞、酗酒等,可導致該病的發作,並難以控制。

真性難治性癲癇

  • 先天性遺傳變異:與基因異常有部分聯絡,一些基因發生突變,可導致大腦皮質發育不良,從而引起發病,如嬰兒痙攣症。
  • 腦部原發性的結構異常或者病理損害:如先天性腦皮質發育不良、多腦回等,繼發性腦損害主要有海馬硬化,並伴或不伴有海馬以外結構病理性損害。
  • 腦記憶體在多耐藥基因
    • 難治性癲癇的一個普遍特徵,是對於不同作用機制的抗癲癇藥,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藥性。這涉及的機制主要與兩種假說有關。
    • 一種是目標假說,即藥物作用靶點改變,靶點的結構、功能、位置等改變,都可以引起抗癲癇藥的結合或者敏感異常,靶點的變化可以是先天性遺傳基因的作用,也可以是癲癇發作或者藥物治療後獲得。
    • 第二種假說是多藥物轉運體假說,抗癲癇藥物必須通過血腦屏障(大腦的保護屏障)才能發揮作用,在癲癇患者中,血腦屏障可以產生較多的多藥物轉運體,可以阻止抗癲癇藥物進入或者將藥物泵出血腦屏障,從而減低抗癲癇藥物的濃度,導致耐藥。
  • 誘發癲癇的因素持續存在:如焦慮等社會心理障礙。

哪些人更易患難治性癲癇?

  • 年齡依賴性癲癇性腦病的患者:該患者存在複雜部分性發作、嬰兒痙攣症、及 Lennox-Gastaut 綜合徵等;
  • 發作頻繁,每次發作症狀重和持續時間長的患者;
  • 1 歲內發生癲癇的嬰兒;
  • 發病年齡晚或用藥不當、遷徙日久不能控制癲癇發作的患者;
  • 伴智力及精神障礙的患者;
  • 不適當的多種藥物合併運用的患者;
  • 對合並的精神心理因素認識不足,長期持續心理緊張患者;
  • 有明確的病因患者:尤其是先天性代謝異常、顱內發育異常及腦外傷等。

由於異常放電的起始部位和傳遞方式的不同,癲癇發作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

難治性癲癇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難治性癲癇可以表現為各種型別的癲癇症狀。兒童以 Lennox-Gastaut 綜合徵為主;嬰兒以痙攣症為主;成人以常見的複雜部分性發作為主。

  • Lennox-Gastaut 綜合徵:是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癲癇綜合徵,常在幼兒時期起病,發作形式多樣,智力發育受影響,最常見的發作型別為強直髮作、不典型失神發作和失張力發作。也可見到肌陣攣發作、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和部分性發作。
    • 肌陣攣發作:面部、肢體或軀幹突然抽搐,發作時,不伴有意識喪失;
    • 無張力性發作:肢體突然失去張力,不能維持姿勢,可表現為倒地;
    • 強直性發作:肌肉強直性收縮,維持一個姿勢,意識喪失,發作期間,可出現遺尿、眼球翻動等;
    • 不典型失神發作:表現為片刻的發呆、發怔、兩眼失神、動作停止、跌倒、突然張口、流涎等。
  • 嬰兒痙攣症:主要為嬰兒期起病,又稱嬰兒點頭痙攣,伴有智力低下。
    • 鞠躬樣痙攣;
    • 點頭樣痙攣;
    • 閃電樣痙攣:可表現為突然頭向一側或一側肢體抽搐、眼球上翻、頭向後仰、伸腳、角弓反張。
  • 複雜部分性發作
    • 特殊感覺性發作:如幻嗅(鉤回發作)、幻視(視物變大、變小、變遠、變近和失真感)、幻聽及幻味等;
    • 內臟感覺性發作:如胸腹熱氣上湧感、心悸、腹痛、便急感等;
    • 記憶障礙發作:如陌生感、熟悉感(似曾相識、舊地重遊等);
    • 情感障礙發作:如恐懼、焦慮、欣快、憤怒等;
    • 思維障礙發作:如強迫思維、妄想等;
    • 自動症:簡單的自動症表現行為自動症、口咽自動症;複雜的自動症表現夜遊症和漫遊症等。

難治性癲癇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癲癇持續狀態:較普通癲癇,難治性癲癇更容易發展為癲癇持續狀態。而癲癇持續狀態可導致不可逆腦損傷,致殘率和死亡率很高;
  • 抑鬱症:難治性癲癇長期反覆發作,影響日常生活,極易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出現抑鬱、焦慮情緒,嚴重時,有自殺傾向或自殺行為;
  • 外傷:癲癇難以控制,且頻繁發作,極易導致跌倒,發生外傷;
  • 智力發育遲滯:尤其對兒童難治性癲癇來說,長期反覆發作,嚴重影響腦功能;
  • 猝死:控制差的癲癇發作,易伴發肺水腫、發作中窒息、自主神經性發作導致心律失常、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等情況,均可能導致發作中或發作後的突然死亡。

除了年齡和家族病史之外,多數病因是可以控制的。做到以下幾點,可以預防難治性癲癇的發生,並延緩病情進展:

  • 規律鍛鍊;
  • 健康飲食;
  • 戒菸、戒酒;
  • 積極治療原發病;
  • 定期監測藥物濃度;
  • 保證充足睡眠,並及時緩解壓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