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缺血性疾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腦缺血性疾病?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大腦、小腦、腦幹區域性或者是多部位供血不足,引發的頭暈、走路不穩、偏癱、意識模糊等神經系統症狀。腦缺血性疾病包括短暫缺血發作、腦梗塞、煙霧病等各類腦血管疾病。
  • 該病發病率高嗎?腦血管疾病是造成人類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美國,腦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數佔排在總死亡人數的第 3 位,在日本排到第 2 位,在中國則高居人口死亡的第 1 位。而腦缺血性造成的腦組織壞死,佔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的 75%~90%。腦缺血性疾病男性明顯要高於女性,發病年齡有提前的趨勢,高發年齡有向後推遲的趨勢, 50 歲以上的人群患病概率高且死亡率高。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腦缺血性疾病的病因有很多,且很複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病因。
    • 腦動脈狹窄或閉塞:人的大腦是由頸內動脈以及椎動脈供血,當動脈出現內徑狹窄,甚至是閉塞的情況,就會引發腦供血不足,出現腦缺血癥狀。
    • 腦動脈栓塞:腦動脈產生粥樣硬化斑塊(血管內脂肪堆積形成的斑塊),斑塊上會逐漸長出阻塞血液流通的栓子,造成腦供血不足,引發腦缺血性疾病。除此之外,風溼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手術等形成的栓子,隨著血液流到腦部形成栓塞,也會引發腦缺血性疾病。
    • 血流動力學因素:在腦血管狹窄導致血量不足的情況下,輕度的血壓降低就會導致腦內缺血。此外,短暫的高血壓也會導致突然性的腦功能障礙,引發腦缺血性疾病。
    • 血液學原因:避孕藥、妊娠、手術後、血小板增多症等會引起血液高凝狀態(體內的血液相比正常情況下更容易凝固的狀態),易引發腦缺血性疾病。紅細胞增多症、鐮狀細胞貧血等會增加患者血液粘稠度,也易引發腦缺血性疾病。
  • 該病有哪些型別?按照病變範圍可分為局灶性腦缺血性疾病、瀰漫性腦缺血性疾病;還可以分為永久性(慢性)腦缺血性疾病、暫時性(急性)腦缺血性疾病。
  • 該病有哪些症狀?該病根據引發的疾病不同,其表現的症狀也不同。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型別症狀:
    • 暫時性腦缺血癥狀:即暫時的且反覆發作的腦區域性供血不足,可分為頸內動脈系統暫時性腦缺血、椎基動脈系統暫時性腦缺血。主要症狀有頭痛、暈眩、複視(兩眼看一物體時出現重影)、單眼失明、黑蒙(眼睛看不清東西,一片漆黑)、面癱等。
    • 腦梗死症狀:主要症狀為突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語及智力障礙等。
    • 高血壓腦病症狀:主要症狀為頭痛、嘔吐、黑蒙等。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言語功能障礙、偏癱等嚴重症狀,甚至出現癲癇發作,危及患者生命。
  • 得了這個病該如何治療?
    • 該病的治療原則是緩解缺血癥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型別。
      • 血液溶栓療法:通過向患者及時注射溶栓劑,消除腦部血管內的血栓,從而緩解症狀。一般在發病 3~4 小時效果佳,有高血壓或在妊娠期的患者不宜使用此治療方法。
      • 手術治療:對於超早期的患者(發病在 6 小時以內)可以採用放射區域性血管溶栓治療,消除腦血管內栓塞症狀。對於腦動脈嚴重狹窄的患者,可採取動脈內膜剝離、動脈搭橋、動脈支架等手術進行治療,增加腦血管血流量,緩解腦部缺血癥狀。
      • 日常治療:對於已經出現的不可逆的腦損傷患者,主要以保護缺血的腦組織、防止栓塞進一步擴大、預防併發症(腦水腫、腦疝等)為主。患者要保持鎮靜,不能慌張失措,時刻注意身體體徵的變化,及早就醫治療,防止病情惡化;對於慢性腦缺血性疾病患者,應注意日常治療,要堅持鍛鍊身體,每天堅持慢跑、做操等運動,增強自身抵抗力。
    • 該病的治療關鍵點是及早發現造成腦缺血的病因,根據病因及早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越早發現,治療效果愈加。治療難點在於,有的患者會出現突發性腦缺血,出現意識模糊、癲癇發作等嚴重症狀,甚至造成死亡,治療難度極大。
  • 該病有哪些危害?如不及時治療,患者會出現頭痛、嘔吐、暈眩、耳鳴等症狀。嚴重的患者會出現面癱、言語功能障礙、偏癱等症狀,甚至會出現意識模糊、癲癇發作,甚至造成死亡。
  • 其他還需要注意什麼?
    • 患者應當有積極健康的心態,切勿緊張焦躁,積極治療引發腦出血的相關病症,主動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 在日常飲食中也要注意,以低鹽、低糖、易消化、易排出為原則。多吃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蔬菜、水果等食物。
    • 同時,患者日常還要經常運動,增強體魄,減少發病概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