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動脈慢性閉塞: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內臟動脈慢性閉塞是因為胃腸道的營養動脈發生慢性閉塞而形成的一種病症。營養血管閉塞後可建立側支迴圈,然而若該迴圈只能維持腸管活力卻不足以支援進食時的生理需要,則會出現進食後腸管疼痛。腸管缺血而不梗死,稱為內臟動脈慢性閉塞。
  • 以高齡患者多見,女性約佔 60%。
  • 內臟動脈慢性閉塞主要是因為胃腸道營養血管發生閉塞,而未能形成足夠的側支迴圈引起的;高齡、吸菸、高血壓等易引起粥樣硬化症的因素會促進本病發生。
  • 本病主要表現為消化道相關的症狀及體徵,出現餐後上腹部或中腹部疼痛;部分患者會有噁心、嘔吐、排便異常等情況。由於進食疼痛,較多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體重減輕。部分患者由於主動脈或其他狹窄的內臟動脈可出現上腹部雜音。
  • 對於有症狀的患者推薦行血管重建手術,糾正腸絞痛的同時,還能停止或逆轉體重減輕,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常用的血管重建方式主要包括內臟動脈內膜剝脫術和病變段血管切除後重建術。
  • 內臟動脈慢性閉塞的主要危害在於餐後腹痛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並可能造成的體重減輕。此外,若進展為腸梗死,則可能引起更嚴重的情況,危及生命。
  • 由於內臟動脈慢性閉塞的臨床症狀與其他的消化道病症引起的腹痛類似,故診斷時需要與消化性潰瘍、膽囊炎、胰腺炎和腹部腫塊相鑑別,同時也要與腸繫膜動脈栓塞及血栓形成等疾病相鑑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