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利什曼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內臟利什曼病,也稱為黑熱病,由利什曼原蟲屬的寄生蟲引起的臟器病變為主的病變。
  •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發生 5~9 萬新發病例,其中只有 25~45%報告給世界衛生組織。2017 年,向世衛組織報告的新病例中,95%以上發生在以下 10 個國家:孟加拉國、巴西、中國、衣索比亞、印度、肯亞、尼泊爾、索馬利亞、南蘇丹和蘇丹。
  • 內臟利什曼病的病因是利什曼原蟲感染。危險因素有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或者本身有心臟病、高血壓、慢性肺氣腫等基礎疾病。
  • 該病主要症狀為不規則的發熱、消瘦、貧血、肝脾腫大。
  • 治療主要採用葡萄糖酸銻鈉、巴龍黴素、米替福新等藥物治療。治療難點是早期發現和治療。
  • 該病的進展快,即使恢復,仍可發生嚴重的繼發性疾病,即黑熱病前後面板利什曼病。該病首先表現為顏面部、小塊的、類似麻疹的面板病變,而後逐漸增大並擴散到軀幹上。最終,病變可能進展成麻風病般的腫脹結構,如若擴散到眼睛,可能會導致失明。
  • 內臟利什曼病的預防主要在於在進行戶外工作時避免白蛉叮咬。一旦被白蛉叮咬,應及時就醫。早發現、早診斷有利於儘早治癒疾病,避免疾病發展為肝脾腫大。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白蛉叮咬後出現發燒
  • 脾臟腫大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昏迷
  • 嚴重肺炎引起的呼吸困難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內臟利什曼病?

當醫生懷疑是內臟利什曼病時,通過將臨床症狀與寄生蟲學或血清學測試(例如快速診斷測試)相結合來進行診斷。在面板和粘膜面板利什曼病中,血清學試驗的價值有限,臨床表現與寄生蟲學試驗證實了診斷。脾臟抽吸物或骨髓抽吸物中發現無鞭毛體。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脾臟穿刺或骨髓穿刺:該檢查目的是證實利士曼原蟲感染。脾臟抽吸物或骨髓抽吸物中發現無鞭毛體。骨髓、淋巴結和脾臟穿刺液鏡檢仍是內臟利什曼病最可靠的確診實驗。
  • rK39 免疫層析試驗:該檢查目的是可用於流行區的內臟利什曼病的診斷和篩選。與傳統診斷內臟利什曼病方法相比較,rK39 更快速、操作簡便、敏感和特異性高以及低損傷。
  • 乳膠凝集試驗:目的是輔助判斷利什曼原蟲感染,通常檢測尿中的原蟲。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無白蛉叮咬史?
  • 是否戶外工作者?
  • 有哪些症狀?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我的病能治好嗎?
  • 會不會留後遺症呢?
  • 這種病會傳染或者遺傳嗎?
  • 該怎麼做才有利於疾病恢復?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咳嗽、噁心、嚴重皮疹、嘔吐、眩暈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用藥複查:每半年需要到醫院複查 1 次,主要複查糞便寄生蟲檢查、肝腎功等專案。
  • 飲食:清淡飲食。建議不吃過於油膩、甜膩,以及味道過重的食物,少油、少糖、少鹽。
  • 運動:適當鍛鍊,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場地、器材和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運動專案,運動負荷不應超過人體的承受能力,在運動後感覺舒服,不疲勞,不會造成過度疲勞或者氣喘。

該疾病首選治療藥物是葡萄糖酸銻鈉,其他藥物包括葡萄糖酸琥珀酸鈉、巴龍黴素、米替福新等。

藥物治療

  • 葡萄糖酸琥珀酸鈉和葡甲胺銻酸鹽:作用是殺死病原蟲。首選藥物為葡萄糖酸銻鈉。副反應有咳嗽、噁心、鼻出血、腹痛、腹瀉、腿痛等,嚴重心、肝、腎臟病患者禁用。
  • 巴龍黴素:作用是抑菌或殺菌。又稱為巴母黴素、巴羅姆黴素。本品為氨基糖甙類廣譜抗生素,不良反應:過敏、皮疹、具有肝腎毒性。
  • 米替福新:藥物作用:作用是治療內臟、面板和黏膜利士曼病。可以進入細胞膜,阻礙細胞進一步生長。最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腹瀉、頭痛、食慾減退、眩暈、腹痛、瘙癢、昏睡和轉氨酶水平升高,孕婦禁服。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絕大多數患者死於繼發感染。可發展為肝硬化、脾腫大,對患者生活質量有極大影響,甚至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以治癒。但該病的治療需要免疫功能正常的系統支援,因為藥物不會從體內清除寄生蟲。因此如果發生免疫抑制,則會有復發的風險。如果徹底治癒,生活質量基本不會影響生活質量或壽命。

內臟利什曼病主要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蟲引起的。

內臟利什曼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杜氏利什曼原蟲:由白蛉叮咬傳播給人類。當杜氏利什曼原蟲前鞭毛體自白蛉喙部進入人體後,即為宿主的吞噬細胞所吞噬,前鞭毛體轉變為無鞭毛體,並在巨噬細胞內繁殖,直至將吞噬細胞脹破,無鞭毛體又為其他吞噬細胞所吞噬,並繼續繁殖。網狀內皮系統大量增生,導致淋巴結腫大和肝、脾腫大等各種症狀。

哪些人容易患內臟利什曼病?

  • 戶外工作者。
  • 被白蛉叮咬過的人。
  • 抵抗力較差的人,如老年人、長期大量服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群等。

內臟利什曼病的主要症狀是不規則的發熱、消瘦、貧血、肝脾腫大。

內臟利什曼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內臟利什曼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不規則的發熱:指發熱時體溫波動的範圍極不規則,持續時間也不一定,體溫曲線毫無規律。體溫常在 38 攝氏度左右或波動於 37~40 攝氏度之間。
  • 消瘦:體重下降。
  • 頭暈、乏力、睏倦貧血、面色蒼白:該疾病導致貧血時的常見表現。
  • 肝脾腫大:指肝臟和脾臟均增大。肝脾一般在肋下不能觸及,當內臟下垂或橫膈下降或深吸氣時,肝脾才能被觸及,但不超過肋下 1 釐米,且質地較軟。

內臟利什曼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內臟利什曼病的進展過程,可能出現肺炎、急性粒細胞缺乏症、走馬疳等。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肺炎:肺部感染,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等。
  • 急性粒細胞缺乏症粒細胞嚴重減少,絕對值<0.5×109/升。
  • 走馬疳:是指以牙齦腫爛,口氣臭穢,潮熱,進食困難,齒縫出血,牙齒鬆動,齒色紫黑。
  • 壞死性口腔炎:齦緣及齦乳頭壞死並呈灰黑色,齦易出血,口臭。
  • 黑熱病後面板利什曼病:黑熱病後真皮利什曼病通常是內臟利什曼病的後遺症,通常在面部,上臂,軀幹和身體其他部位出現黃斑,丘疹或結節狀皮疹。

尚無疫苗或預防性藥物,預防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防止白蛉叮咬。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普查普治患者
  • 消滅病犬
  • 噴灑殺蟲劑消滅白蛉
  • 消滅野生白蛉媒介
  • 提高個體抵抗力

感謝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楊穎醫生參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