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中耳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粘性中耳炎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中耳傳音結構之間及其與鼓室壁纖維化,形成粘連,從而引起中耳的傳音結構系統障礙,進而導致傳導性聾。粘連性中耳炎可與多種疾病並存,診斷相對比較複雜。但如果聽力明顯下降,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 粘連性中耳炎可見於任何年齡,兒童期即可發生。雙耳可同時發病。
  • 該病的病因暫不明確,主要與中耳疾病及中耳周圍組織或結構功能異常相關。
  • 粘連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為聽力下降,大多數表現為傳導性聾, 當中耳炎症透過圓窗膜進入內耳,可形成混合性聾。常有耳鳴,偶有眩暈,這可能與咽鼓管狹窄或阻塞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
  • 粘連性中耳炎的主要危害是損害聽力,導致聽力下降。同時,由於炎症蔓延到內耳引起耳蝸神經區域性缺血缺氧,出現耳鳴,當病變侵犯前庭或半規管時,會出現眩暈感,引起患者強烈的不適感。
  • 該病是一種進行性疾病,早、中期根據病因及時治療,去除病因,可一定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營養、生活作息規律和適度鍛鍊,勞逸結合。還要注意避免可能誘發誘發粘連性中耳炎的因素,例如中耳反覆感染、外傷等。

何時就醫?

雖然大部分的粘連性中耳炎並不致命,但可能提示中耳反覆炎症、咽鼓管功能不良或阻塞。

出現下列情況應引起警惕,建議及時就醫查明原因:

  • 緩慢進行性的聽力下降。
  • 耳鳴。
  • 眩暈。
  • 耳閉塞感。

就診科室

  •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出現緩慢的聽力下降、耳鳴,提示聽力受損,須及時於耳鼻喉科就醫諮詢。
  • 神經內科:如首先出現眩暈,並伴有聽力下降及耳鳴症狀,可同時去神經內科檢查排除腦部問題。
  • 小兒科:反覆的分泌性中耳炎發作,鼓膜內陷,提示腺樣體肥大或咽鼓管功能不良,需及時排除這些疾病。

就醫前準備

就診前,患者可事先準備好下列問題的回答,從而幫助醫生快速而準確的判斷疾病:

  • 什麼時候出現聽力下降?有多長時間了?
  • 有沒有耳鳴、耳閉塞感、或眩暈感?
  • 以前有沒有患過中耳疾病?
  • 從事什麼職業?
  • 這些症狀在什麼情況下會緩解或加重?
  • 用了哪些藥? 效果如何?
  • 家族有沒有類似疾病?
  • 小時候有沒有患過腺樣體肥大?

常用檢查

根據患者的病史及體格檢查,醫生可能會採取下列檢查以明確診斷:

  • 耳鏡檢查:可見鼓膜不同程度的增厚、渾濁、萎縮、瘢痕或鈣化。錘骨短突突出,鼓膜內陷粘連,活動度受限,該檢查可以直觀的觀察鼓膜的情況,為診斷提供初步的證據。
  • 純音測聽:可表現為傳導性耳聾或混合性耳聾,為聽力下降提供客觀的證據。
  • 鼓室圖:患該病時,鼓室圖平坦,沒有明顯的波峰,可作為該病的鑑別手段之一。
  • 鼓室探查:為診斷該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直觀的觀察鼓膜及鼓室的情況。
  • 咽鼓管吹張實驗:判斷是否存在咽鼓管功能不良或是咽鼓管阻塞,為診斷提供依據。
  • 顳骨 CT:可判斷鼓室的情況,鼓室是否存在中耳炎, 鼓膜有沒有內陷或變厚,中耳結構有沒有發生變化。

治療原則

由於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對於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尚無特別的治療方法,且由於發生再粘連的可能,所以在治療粘連性中耳炎存在一定困難。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在疾病的早期、病變活動期積極治療;在疾病的後期,應根據不同的病因、聽力情況、是否有其他病變進行靈活處理。

主要的藥物治療有:

  • 改善內耳微迴圈藥物,如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可改善患者內耳缺血缺氧,保護現有聽力。
  • 營養神經類藥物,如甲鈷胺,可保護內耳神經。
  • 對於中耳存在炎症的患者,可酌情使用耳內區域性使用抗生素(泰利必妥滴耳劑);對於感染非常嚴重的患者,可全身使用抗生素,如拜覆樂,可快速進入內耳起到控制中耳炎症。

對於以下情況,可根據個人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 對於聽力損失較輕的,不影響生活的患者,醫生可能會不做特別處理,定期複查聽力。
  • 老人及治療困難的患者可以佩戴助聽器。
  • 聽力損失嚴重的年輕患者可採用手術治療,如軟骨或筋膜重建鼓膜。

家庭治療

如果醫生為粘連性中耳炎開了處方,一定要遵照醫囑服用。但輕微的聽力下降、耳鳴症狀可能無需治療,可以在家採取下列措施進行緩解,可嘗試下列方法:

  • 按摩耳輪:用拇、食指沿著耳輪上下來回按壓、揉捏耳輪,使之發熱發燙,然後再向外拉耳朵,反覆 15~20 次。
  • 按摩耳垂:先用拇指和食指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再向下拉耳垂 15~20 次。
  • 儘量避免吸菸、飲酒

注意事項:如聽力減退加重,或出現其他併發症,需及時就醫。

常見原因

該病病因不明,但可能跟以下幾個因素有關,包括:

  • 咽鼓管狹窄、阻塞或功能障礙。
  • 鼓岬阻塞。
  • 中耳黏膜炎性反應。
  • 鼓膜彈性喪失。
  • 乳突氣化不良。
  • 外傷。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粘連性中耳炎症狀:

  • 既往有反覆發作的中耳炎病史。
  • 咽鼓管狹窄、阻塞或功能障礙。
  • 乳突氣化不良的人群。
  • 鼓膜渾濁。
  • 耳部外傷患者。

臨床表現

粘連性中耳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常於兒童期即開始發病,早期無典型的症狀;聽力下降為該病的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常表現為雙側發病。

  • 疾病進展:多為緩慢的聽力下降,表現為傳導性耳聾,隨著疾病的加重損傷內耳時,可能會出現混合型聾。到了晚期,可導致患耳全聾,治療效果較差。
  • 危害及預後:中耳反覆感染、鼓膜增厚、咽鼓管阻塞會加重該病。減少感染、治療原發病、及時去除病因可緩解該病的程序。

伴隨症狀

粘連性中耳炎通常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狀,不同的伴隨症狀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 粘連性中耳炎伴傳導性耳聾: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耳硬化症。
  • 粘連性中耳炎伴耳鳴:常見於感音神經性耳聾、鼓室硬化、慢性中耳炎。
  • 粘連性中耳炎伴眩暈:多見於慢性中耳炎、迷路炎。
  • 粘連性中耳炎伴耳閉塞感:多見於咽鼓管功能不良、腺樣體肥大。

日常護理

  • 清淡少鹽飲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注意營養均衡。
  • 睡眠充足,設定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這有助於身體適應規律的睡眠時間。
  • 避免勞累,勞逸結合,工作之餘可活動筋骨。
  • 定期鍛鍊,多出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也可騎自行車、慢跑。
  • 如果經常使用電話,考慮使用耳機或揚聲器。儘量減少貼著耳朵接電話。

預防措施

  • 避免接觸噪音。
  • 避免從事噪音多的行業。
  • 佩戴合適的助聽器。
  • 積極治療原發病,如中耳炎。
  • 避免使用耳毒性藥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