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脂貯積症Ⅱ型: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疾病定義:黏脂貯積症 Ⅱ 型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兒出生時就有明顯的外觀異常、反應遲鈍等症狀。
  • 患病情況如何?本病多見於嬰幼兒,一般在一歲以後發病。發病率極低,暫無具體資料。
  • 為什麼會得這種病?基因突變是該病的主要病因。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因此,家族中有該病患者的人群、近期結婚是危險因素。
  • 主要症狀是什麼?該病的突出症狀為患兒面部面板及骨骼異常(如前額高、面容醜陋、頭略大等),全身性的肌肉收縮與舒張困難,運動受限(如無法做翻滾、爬行等動作)。同時伴有肝臟增大等併發症,如果嚴重的話,可以看到肚子會鼓起來。
  • 如何治療?無特殊的療法。畸形嚴重者,需進行手術矯正。對感染和心力衰竭的患者,需進行對症處理。矯正畸形的同時,要避免併發症的發生,是該病的治療關鍵點和難點。
  • 有哪些危害?其主要危害是,該病可能導致患者發生感染和心力衰竭,最終造成患者在 2~8 歲時死亡。
  • 採取婚前檢查、遺傳諮詢、產前檢查等預防措施,並進行遺傳病的早期治療,可儘可能地避免此病發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小兒面部骨骼畸形,面部骨骼異常突出,或面部骨骼不對稱。
  • 運動困難、反應遲緩,難以做出翻滾和爬行的動作。
  • 小兒吸吮力低,吞嚥力低,具體表現為:小兒 1 歲後仍然只喝奶,吃飯時經常出現乾嘔、咽不下去的症狀,將食物吐出後停止乾嘔。
  • 小兒鼻涕增多,呼吸道疾病反覆發作,如: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 男孩的下腹壁和大腿之間有隆起,有疼痛感。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家長在男孩的下腹部與大腿之間的淺溝處,可摸到腫塊,孩子感到腫塊處疼痛,並大哭不止。
  • 小兒的關節運動受限,關節周圍肌肉出現痙攣,俗稱“抽筋”,小兒會感覺疼痛。

建議就診科室

  • 內分泌科
  • 風溼免疫科

醫生如何診斷黏脂貯積症 Ⅱ 型?

當醫生懷疑是黏脂貯積症 Ⅱ 型時,通常會通過視診、尿液檢查、實驗室細胞培養、X 線檢查、B 超檢查等,來確認是否患有黏脂貯積症 Ⅱ 型。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醫生一般會觀察患兒的面容及骨骼生長情況,詢問家屬的家族患病史,測試患兒運動能力,幫助醫生初步確診疾病。
  • 尿液檢查:實驗室進行尿液苯甲胺藍實驗,觀察尿液中酸性黏多糖含量,可幫助醫生區別該病與黏多糖貯積症。
  • 實驗室細胞培養:通過培養患兒面板細胞等細胞,可以看出患兒體內黏脂含量是否異常,可以幫助醫生更直觀、更準確判斷病情。
  • X 線檢查:通過此項檢查,醫生可以發現骨骼及心臟的形狀是否有異常等情況,從而輔助診斷。
  • B 超:該檢查通過觀察心臟及腹部臟器,如肝、脾等是否發生瀰漫性腫大,從而判斷患兒是否出現有關該疾病的併發症。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患兒出現面部、骨骼異常多久了?是否從出生起就是這樣?
  • 患兒是否運動受限,如難以在床上翻滾或爬行?是否發生頭部支撐不良的情況?
  • 家族中是否有患此病的患者?
  • 家族中是否有近親婚配的現象?
  • 父母在備孕時是否患嚴重的內臟疾病、傳染病等?
  • 患兒是否反覆發生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如何改善運動能力受限的情況?
  • 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
  • 此病治療週期大概多久?
  • 如何避免進一步感染?
  • 如何改善面部、骨骼異常?應做哪些治療?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服用抗生素,可能會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不良反應,家長要密切關注患兒的反應,出現後及時就醫。
  • 飲食方面:患兒飲食應規律、清淡,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如梨、橘子、香蕉等;少吃煎炸食品、高脂肪、糖含量高的食品,如油條、肥肉、奶茶等。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患兒應注意臥床休息;逐漸恢復後,可適當活動身體,如抬動胳膊、翻動身體等。避免劇烈運動,如跑步等。
  • 複查:由於此病難以根治,因此要定期複查,進行尿液檢查、實驗室細胞培養、X 線檢查、B 超等檢查,可觀察患兒術後的恢復情況,可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 運動:由於該病導致患兒運動能力低下,肌肉力量不足以支援身體活動,因此應積極開展復健運動,如:家長可以多鼓勵引導患兒走路。

黏脂貯積症 Ⅱ 型的患者稀少,目前無特殊療法,只能儘早發現,儘早醫治,儘量避免併發症發生。

藥物治療

  • 抗生素:如青黴素、頭孢菌素等。主要有抗菌、控制炎症的功效。由於該病易出現感染性併發症,所以應及時對症給予抗感染治療,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 醛固酮拮抗劑、血管擴張藥:例如螺內酯、依普利酮等。主要針對可能出現的心力衰竭併發症,避免病情進一步加深。

手術治療

  • 正畸手術:該病患兒由於常出現面部骨骼異常,應進行矯正手術。通過該手術治療,可以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
  • 心臟冠狀動脈搭橋術:如果患兒併發心力衰竭,則在必要時進行心臟冠狀動脈搭橋術,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其他治療方法

心衰治療:除藥物治療及心臟冠狀動脈搭橋術治療外,必要時還可進行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使心房、心室泵血功能同步,以防止其病情進一步惡化。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兒會出現面容醜陋、骨骼異常、發育遲緩、運動受限的症狀。嚴重的患兒,會出現呼吸道反覆感染、全身肌張力低下、(男性嬰兒)腹股溝疝、心力衰竭及肝脾腫大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可緩解患兒病痛,改善其生活質量,但治療效果較差,患兒難以完全康復。

黏脂貯積症 Ⅱ 型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基因突變:黏脂貯積症 Ⅱ 型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於基因突變,酶分子中某一部分結構異常,導致患兒體內水解酶不能正常地合成、分泌,不能順利被細胞表面識別,無法進行正常組合,不能發揮其正常功能。細胞內水解酶處於一種“罷工”狀態,造成過多中性、酸性黏多糖及黏脂沉積於組織細胞內而致病。

哪些人容易患黏脂貯積症 Ⅱ 型?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黏脂貯積症 Ⅱ 型:

  • 家族中有該病患者的人群:該疾病是具有遺傳性,因此家族中有人患病,子女患病概率高。
  • 家族中有近親婚配史的人群:該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近親結婚會增加子女基因突變的概率,從而增加子女患病的概率。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黏脂貯積症 Ⅱ 型:

  • 父母一方在孕前患有急性傳染病(流行性感冒、急性細菌性痢疾等)、結核病、泌尿道慢性炎症等,小孩患此病的概率會增大。
  • 父母日常或備孕時飲食上常攝入高油脂、高糖的食物,也會增加小孩的患病概率。

患兒出生時,即可被發現有許多異常。面容骨骼畸形是該病最直接的表現,同時也有運動受限、全身性肌張力低下等其他症狀。

黏脂貯積症 Ⅱ 型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黏脂貯積症 Ⅱ 型的常見症狀包括:

  • 面容骨骼畸形:這是該病的典型症狀,出生後即可觀察到:
    • 患兒面部前額特別高,特別飽滿,面容醜陋,眼神呆滯,頭略大;
    • 內眼角有多餘的面板皺褶,眼瞼肥厚,眼睛浮腫,看上去像眯眼或患兒會眯眼看東西;
    • 鼻樑扁平,鼻孔向外翻;
    • 齒齦增生,牙齦上有小球狀的突起,或有桑葚狀、乳頭狀的突起,質地堅硬,略有彈性,呈淡粉紅色,不易出血,不疼痛,牙齒排列不齊;
    • 面板繃緊、變厚,腹部鼓起。
  • 發育遲緩及畸形:
    • 患兒自出生起就發育遲緩、哭聲弱,到一歲七個月時仍不能獨立行走。
    • 一歲之後可出現脖子較短、小頭畸形。可表現為患兒的頭頂變得小而尖,頭圍最大不足 42 釐米。
    • 患兒兩歲時,上肢粗短,可發生明顯的胸腰部駝背,最終身高多在 80 釐米以下。
  • 運動受限、全身肌張力低下:出生 6 個月後,患兒身長可達到正常值,即 50 釐米左右,但全身肌張力低,關節運動受限,伴有抽筋收縮,速度遲緩。具體可表現為:患兒不能在床上滾動,頭部支撐不起來。嚴重時,可能伴有嚴重智力低下。
  • 呼吸性疾病:患兒鼻涕增多,可反覆發生呼吸道感染、肺炎。患兒可因咽喉疼痛而拒絕進食,不斷哭泣。嚴重時,還會出現發燒等症狀。

黏脂貯積症 Ⅱ 型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先天性髖關節障礙;
  • 男性嬰兒腹股溝疝:俗稱“疝氣”;
  • 肝脾腫大。

該病應積極預防,以避免此類患兒的出生。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若家族中有該病的患者群:男女雙方首先要進行婚前檢查(即婚姻保健),其重點是進行遺傳方面的調查,包括詳細詢問男女雙方家族患病史、治療情況、目前家庭人員健康狀況。尤其針對遺傳病史及近親婚配史,瞭解遺傳概率,儘早採取應對手段,降低遺傳病患病率。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飲食方面:保持膳食平衡。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如梨、香蕉、橘子。少吃高脂肪或用油煎炸過的食物,如肥肉、油條等。
  • 父母患急性傳染病、結核病等嚴重疾病:應積極治療,待痊癒或病情穩定後,在醫生指導下備孕。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