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嘔吐(vomiting)是一種胃的反射性強力收縮,通過胃、食管、口腔、膈肌和腹肌等部位的協同作用,能迫使胃內容物由胃、食管經口腔急速排出體外。

  • 引起噁心、嘔吐的病因很廣泛,包括多方面因素,幾乎涉及各個系統。大多數是由消化系統疾病引起。
  • 嘔吐是一系列複雜的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噁心、乾嘔與嘔吐。頻繁和劇烈的嘔吐,可引起失水、電解質紊亂和營養障礙。
  • 無論任何時候劇烈嘔吐不緩解,都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患者或家屬應注意觀察嘔吐物顏色、性狀和量,必要時採取標本送檢。
  • 醫生會通過治療嘔吐的病因來治療嘔吐。若嘔吐並非由嚴重疾病導致,嘔吐程度不嚴重並可自行緩解,無電解質紊亂,可正常進食,則無需特殊治療。在未明確病因之前,不應盲目應用作用於嘔吐中樞的強鎮吐藥物,否則會殆誤病情。
  • 妊娠嘔吐者,建議孕婦少食多餐;精神因素或條件反射引起嘔吐者,應儘量避免引起嘔吐因素。嘔吐較輕者,可進食清淡食物,鼓勵口服補液;嘔吐劇烈者,宜禁食,並臥床休息。避免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如咖啡,濃茶,以及過冷、過熱、油炸、辛辣等食物。

何時就醫

無論任何時候劇烈嘔吐不緩解,都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如出現腦炎、腦膜炎、腦出血等,建議到神經內科就診。
  • 內分泌科:如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建議到內分泌科就診。
  • 心內科:如出現心肌梗死、高血壓,建議到心內科就診。
  • 呼吸內科:如出現肺梗死,建議到呼吸內科就診
  • 腎內科:如出現尿毒症,建議到腎內科就診。
  • 婦產科:如出現妊娠嘔吐,建議到婦產科就診。
  • 耳鼻喉科:如出現暈動症,建議到耳鼻喉科就診。
  • 消化內科、急診內科:出現除以上情況以外的其他情況。

就醫前準備

就醫前,請準備好既往病史資料及用藥資訊,並認真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這些資訊有助醫生準確、快速的判斷病情:

  • 症狀開始時間、嘔吐次數、嘔吐物顏色、嘔吐物量、是否伴隨疼痛發熱等其他表現。
  • 是否第一次出現此症狀,如果不是,是否曾經接受過診治(包括服用的藥物和接受的手術),家族中是否有成員有消化系統或腫瘤病史。
  • 近期及長期服用的藥物和保健品。

常用檢查

醫生可能會採取下列檢查以明確診斷: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症狀以及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體格檢查:醫生通常會用聽診器對患者腹部進行聽診,聽診腸鳴音是否正常,觸診患者腹部,檢查有肌緊張、無壓痛、反跳痛。
  • 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與炎症、內分泌代謝及水鹽電解質代謝紊亂等有關的實驗室檢查。

醫生還可能進行下列檢查以判斷導致嘔吐的原因:

  • 腹部B超
  • 胃鏡
  • 腹部CT
  • 磁共振

治療原則/方法

醫生會通過治療嘔吐的病因來治療嘔吐。在未明確病因之前不應盲目應用作用於嘔吐中樞的強鎮吐藥物,否則會殆誤病情。只有在明確了導致嘔吐的病因之後,在積極治療病因的基礎上,才能行必要的對症治療。

具體治療方法請參見相關疾病:

  • 急性胃腸炎
  • 胃癌
  • 胰腺炎
  • 膽石症
  • 腸梗阻
  • 低鈉血癥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尿毒症
  • 腦炎
  • 腦膜炎
  • 腦出血
  • 高血壓
  • 急性心肌梗死
  • 暈動症
  • 中毒

常見原因

引起噁心、嘔吐的病因很廣泛,包括多方面因素,幾乎涉及各個系統。

引起該症狀的常見原因包括:

  • 感染:病毒性急性胃腸炎、細菌性急性胃腸炎、急性病毒性肝炎、闌尾炎、膽囊炎、腹膜炎、急性輸卵管炎、盆腔炎等。
  • 腹腔其他臟器疾病:
    • 臟器疼痛:胰腺炎、膽石症、腎結石、腸缺血、卵巢囊腫蒂扭轉。
    • 胃腸道梗阻:幽門梗阻(潰瘍病、胃癌、腔外腫物壓迫)、十二指腸梗阻(十二指腸癌、胰腺癌)、腸粘連、腸套疊、絞窄疝、克羅恩病、腸結核、腸道腫瘤、腸蛔蟲、腸扭轉、腸繫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徵、輸出襻綜合徵、胃腸動力障礙(糖尿病胃輕癱、非糖尿病胃輕癱)、假性腸梗阻(結締組織病、糖尿病性腸神經病、腫瘤性腸神經病、澱粉樣變等)。
  • 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低鈉血癥、代謝性酸中毒、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症、糖尿病酸中毒、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垂體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低下,各種內分泌危象、尿毒症等。
  • 神經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腦炎、腦膜炎)、腦腫瘤、腦供血不足、腦出血、顱腦外傷、腦寄生蟲病等。
  • 藥物等理化因素:麻醉劑、洋地黃類、化療藥物、抗生素、多巴胺受體激動藥、非甾體抗炎藥、茶鹼、酒精、放射線等。
  • 精神性嘔吐:神經性多食、神經性厭食。
  • 前庭疾病:暈動症、梅尼埃病、內耳迷路炎。
  • 妊娠嘔吐:妊娠劇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 其他:心肺疾患(心肌梗死、肺梗死、高血壓、急性肺部感染、肺心病)、泌尿系疾患(急性腎炎、急性腎盂腎炎、尿毒症)、週期性嘔吐、術後噁心嘔吐、青光眼。

發生機制

嘔吐是一系列複雜的反射動作,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噁心、乾嘔與嘔吐。嘔吐的發生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噁心發生時,唾液分泌增加,胃蠕動減弱或者消失、排空延緩,十二指腸及近端空腸緊張性增加,出現逆蠕動,導致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至胃內。
  • 乾嘔時胃上部放鬆而胃竇部短暫收縮。
  • 嘔吐時胃竇部持續收縮,下食管括約肌鬆弛,腹肌收縮,膈肌下降,腹壓增加,迫使胃內容物急速而猛烈地從胃反流,經食管、口腔而排出體外。

危險因素/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嘔吐:

  • 慢性胃炎
  • 膽石症
  • 胃癌
  • 消化性潰瘍
  • 慢性腎臟病
  • 暈動症
  • 化療

臨床表現

嘔吐指通過胃、食管、口腔、膈肌和腹肌等部位的協同作用,迫使胃內容物由胃、食管經口腔急速排出體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嘔吐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作用,它可把對機體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但實際上很多嘔吐並非攝入有害物質引起,而且頻繁和劇烈的嘔吐,可引起失水、電解質紊亂和營養障礙。

伴隨症狀

通常可能伴有一些其他症狀,不同的伴隨症狀可能提示不同的疾病:

  • 嘔吐伴發熱者,須注意急性感染性疾病。
  • 嘔吐伴有不潔飲食或同食者集體發病者,應考慮食物或藥物中毒。
  • 嘔吐伴胸痛,常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肺梗死等。
  • 嘔吐伴有腹痛者,常見於腹腔臟器炎症、梗阻和破裂。
  • 腹痛於嘔吐後暫時緩解者,提示消化性潰瘍、急性胃炎及腸道梗阻性疾病。
  • 嘔吐伴頭痛,除考慮顱內高壓的疾患外,還應考慮偏頭痛、鼻炎、青光眼及屈光不正等疾病。
  • 嘔吐伴眩暈,應考慮前庭、迷路疾病、基底椎動脈供血不足、小腦後下動脈供血不足及某些藥物(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引起的腦神經損傷。

日常護理

  • 妊娠嘔吐者,建議孕婦少食多餐;精神因素或條件反射引起嘔吐者,應儘量避免引起嘔吐因素。嘔吐較輕者,可進食清淡食物,鼓勵口服補液;嘔吐劇烈者,宜禁食,並臥床休息。避免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如咖啡,濃茶,以及過冷、過熱、油炸、辛辣等食物。
  • 患者嘔吐時,家屬可給予身體支援和心理安撫。對於意識清醒者,扶住患者的前額或給予身體支撐,防止因頭暈、乏力、虛弱等發生跌倒;對於意識障礙者,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誤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 患者或家屬應注意觀察嘔吐物顏色、性狀和量,必要時採取標本送檢。 
  • 患者嘔吐後,家屬可及時幫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潔和舒適。更換因嘔吐汙染的衣、被,整理周圍環境,避免不良刺激。頻繁嘔吐者,需防止嘔吐物汙染衣、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