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不暢: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排尿不暢(difficulty urinating)是指患者有尿意,卻無法將尿液順暢排出。

  • 排尿不暢的病因複雜多樣,大部分由泌尿系統本身的疾病引起,而全身性疾病及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也可引起排尿不暢。
  • 患者的排尿過程無法順利進行,常表現為尿無力、尿線細、排尿中斷、排尿困難等。
  • 無論任何時候發現有排尿不暢,都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醫生會在明確病史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檢測尿液、病變組織或分泌物樣本,測定各項尿動力學指標,並通過影像學技術和內鏡技術觀察體內病變的具體位置和嚴重程度,必要時還可能對病變部位進行活檢,從而明確病因。
  • 醫生會針對引發排尿不暢的潛在病因制定相應的治療措施。例如尿路感染患者需要及時接受相應的抗感染治療;否則病情反覆發作,會形成慢性損傷,進一步影響排尿功能,甚至損害生育能力。若患者伴有尿道狹窄、較為嚴重的前列腺病變,以及泌尿系統腫瘤,則有必要及時實施相應的外科治療手段,否則病情可能進一步惡化。
  • 預防排尿不暢的重點在於改善生活方式,堅持每天開展適量鍛鍊,保持健康體重。日常應多飲水,最好能做到每2~3小時排尿1次。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部位的面板清潔,穿著棉質透氣的內褲。排尿不暢患者應積極遵醫囑治療,日常以清淡飲食為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何時就醫

無論任何時候發現有排尿不暢,都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

就診科室

  • 泌尿外科
  • 婦科
  • 腫瘤外科
  • 肛腸外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排尿不暢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症狀開始時間、持續時間、尿色、尿量,以及是否伴隨尿路感染、疼痛,全身乏力、發熱等其他不適。
  • 是否第一次出現此症狀;如果不是,是否曾經接受過診治(包括服用的藥物和接受的手術)。
  • 近期及長期服用的藥物和保健品,包括各類可能產生神經系統不良反應的藥物,例如阿托品、麻醉藥物等。
  • 日常生活習慣,例如是否長期吸菸、酗酒、吸毒。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診斷排尿不暢並明確排尿不暢的原因。

  • 病史: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症狀以及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體格檢查:
    • 醫生會觀察患者的營養狀況,有無貧血,肝、脾以及全身淺表淋巴結是否腫大。
    • 檢查膀胱和腎臟區域是否有腫塊、疼痛或壓痛等異常情況。
    • 對男性還可能會進行直腸指檢,以查詢是否發生前列腺病變。
    • 如果女性伴有婦科疾病,還需要婦科醫生會診,通過陰道指診或陰道鏡觀察病變的具體部位和嚴重程度。
  • 尿樣檢查:
    • 尋找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細胞、癌細胞或病原體感染。
    • 若患者伴有明顯的感染症狀,還需要對尿樣進行體外培養,以利於鑑別具體的病原菌,並進行藥敏試驗評估最有效的抗生素藥物。
  • 血樣檢查:
    • 評估感染、炎症、血糖水平,以及肝腎功能等各項指標。
    • 測定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可作為前列腺發生病變(例如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的參考依據。
  • 大便隱血檢查:此專案作為直腸癌普查初篩的常規檢查。
  • 尿動力學檢查:對前列腺增生的診斷有重要意義。根據所測得的尿流率、逼尿肌壓力、尿道壓力曲線,以及括約肌肌電圖等項資料,可評定尿流梗阻的水平,分析前列腺症狀的具體病因,瞭解病情的嚴重程度。
  • B超檢查:簡單,經濟,無創傷,可作為諸多病因初診和篩選的首選方法。
  • CT掃描和磁共振成像(MRI):有助於判斷泌尿系統的組織器官,如膀胱、前列腺、尿道等,是否發生異常。
  • 尿道造影:有利於醫生更加清晰的觀察尿道狹窄的具體部位、程度、範圍,以及是否存在各種併發症。
  • 膀胱鏡檢查:可發現尿道和膀胱內的腫瘤、梗阻、結石、囊腫、感染和外傷等情況,並對可疑病變進行取樣檢測。
  • 腸鏡檢查:醫生可以直接觀察結直腸部位的病變情況,並對可疑的病變組織進行取樣化驗。
  • 組織活檢:若有必要,醫生會獲取少量病變組織,通過顯微鏡觀察是否存在病原菌或寄生蟲,以及是否有癌變跡象。

治療原則

醫生會根據排尿不暢的具體病因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以下是針對一些常見病因的治療:

  • 尿路感染:此類患者都需要及時接受相應的抗感染治療。只有遵醫囑足量、足療程用藥,才能有效清除病原體,確保實現最終治癒。否則,病情反覆發作,會形成慢性損傷,進一步影響排尿功能,甚至損害生育能力。
  • 尿路結石或尿道狹窄:對於引發排尿不暢的尿路結石或尿道狹窄,有必要及時接受外科治療。病情嚴重者需要儘快實施外科手術,以免尿道損傷、排尿受阻的情況更加惡化。
  • 前列腺增生:若患者出現較為嚴重的排尿梗阻症狀、殘餘尿>50 ml,或反覆出現併發症,藥物治療不佳且能耐受手術的患者,應採取外科手術治療。
  • 泌尿系統腫瘤:醫生會針對不同程度的病變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總的治療原則以手術切除為主,放化療結合為輔。手術可選擇徹底切除的根治術,也可以選擇保留區域性組織的部分切除術,具體手術方式視情況而定。
  • 由於神經損傷引發尿路症狀的患者,首先要去除或控制病因。例如戒除不良嗜好:戒菸戒酒、遠離毒品;糖尿病患者則需要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實現病情緩解。

常見原因

排尿不暢的病因複雜多樣,大部分由泌尿系統本身的疾病引起,而全身性疾病及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也可引起排尿不暢。一些常見病因如下:

  • 泌尿系統疾病
    • 尿路感染或炎症: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等,因炎症、粘連、疼痛等損害了膀胱、尿道的正常結構或功能,導致患者排尿不暢。
    •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組織中的細胞增殖和細胞凋亡失去平衡,細胞過度增殖導致前列腺體積增大,不再侷限於正常的位置,而是向外壓迫其他鄰近組織,例如尿道、膀胱頸,從而形成排尿不暢的症狀。
    • 泌尿生殖系統腫瘤:腫瘤體積較大或是位於膀胱頸部位,以及癌變部位出血形成血凝塊均會引起排尿不暢的現象,甚至出現尿瀦留。
    • 輸尿管畸形或病變:輸尿管由於先天性畸形或發生病變,導致其結構和功能異常,患者可表現為排尿不暢、尿流中斷及尿瀦留。
    • 尿道畸形或囊腫:尿道存在先天性畸形或形成囊腫,都會阻礙尿流正常通過,引起排尿不暢。
    • 淋病: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泌尿生殖系統化膿性感染,尤其是慢性淋病可因長期損傷造成的瘢痕組織攣縮而形成尿道管腔狹窄或結構異常,可能表現為排尿不暢、尿失禁等。
    • 其他:排尿不暢亦可見於尿道狹窄、尿道結石、尿道異物、陰莖包皮嵌頓、陰莖異常勃起、膀胱頸硬化症等。
  • 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疾病
    • 肛乳頭肥大:肛乳頭因便祕和慢性炎症的長期刺激而增大變硬,可壓迫膀胱引起排尿不暢甚至尿瀦留。
    • 周圍癌變組織浸潤:例如直腸癌、宮頸癌、陰道癌,當癌細胞侵犯膀胱時,可引起泌尿系統症狀,如排尿不暢、尿頻、尿痛或血尿,甚至形成膀胱陰道瘻或膀胱直腸瘻。
    • 子宮肌瘤:當腫瘤體積增大至一定程度時,可壓迫周圍器官導致異常症狀,影響膀胱者可產生尿頻、尿急、排尿不暢,甚至尿瀦留。
  • 全身性疾病累及泌尿系統
    • 糖尿病神經病變:高血糖可引起全身性的血管和神經病變,若累及泌尿生殖系統則可能表現為排尿不盡、排尿不暢、尿頻、尿急、尿失禁和反覆尿路感染等。
    • 脊髓或脊柱損傷:例如頸椎退行性病變或脊髓神經損傷,除了導致下肢無力、步態不穩,還可能出現排尿不暢。
    • 急性全自主神經失調症: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自限性疾病,在泌尿生殖系統可表現為排尿不暢、尿瀦留、陽痿等。
  • 此外,健康人因長時間保持坐姿對尿道管腔形成擠壓,以及進食辛辣食物、飲酒等引起前列腺充血水腫也可以引起排尿不暢。此類情況多見於青年男性,通常短時間內即可改善,並自行恢復至正常狀態。
  • 也有部分患者即使經過全面、細緻的檢查仍無法明確排尿不暢的確切原因。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排尿不暢:

  • 伴有泌尿生殖系統結構的先天性缺陷,例如尿道、輸尿管結構或功能異常;
  • 伴有前列腺疾病;
  • 伴有較為嚴重的糖尿病,且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
  • 老年男性,尤其是身體機能出現明顯衰退者;
  • 圍絕經期女性;
  • 不注意個人衛生或生活條件較為惡劣,間隔很長時間才洗澡;
  • 多性伴或有不潔性生活史;
  • 曾經發生過泌尿生殖系統的創傷或接受過手術治療;
  • 泌尿生殖系統或鄰近的器官組織出現組織增生或發生惡性癌變;
  • 伴有脊柱、脊髓損傷;
  • 曾經服用作用於神經系統的藥物,例如麻醉鎮靜劑等;
  • 長期酗酒、大量吸菸或吸毒者。

臨床表現

  • 患者的排尿過程無法順利進行,常表現為尿無力、尿線細、排尿中斷、排尿困難等。

伴隨症狀

不同原因的排尿不暢會伴有相應的其他臨床症狀:

  • 排尿不暢伴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尿道口有分泌物,並可能出現發燒、乏力等全身性症狀:可見於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或各種型別的性病感染等。
  • 排尿不暢伴下腹部疼痛、不適,以及發燒、乏力等全身性症狀:可見於膀胱炎、尿路結石、泌尿系統腫瘤等。
  • 排尿不暢伴尿線細,甚至發生排尿中斷:可見於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尿道狹窄,也可見於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統的腫瘤或囊腫等。
  • 排尿不暢伴尿無力、肢體運動或感覺功能異常:可見於脊髓或脊柱損傷、糖尿病神經病變等。
  • 預防排尿不暢的重點在於改善生活方式:
    • 每天膳食結構中應確保有水果和蔬菜,低鹽、低糖、低脂飲食,儘量減少外賣餐食和罐裝食品的比例。
    • 堅持每天開展適量運動(每天慢跑或球類運動30分鐘)可有助於促進血液迴圈,增強機體抵抗力,保持健康體重。
    • 日常應多飲水,最好能做到每2~3小時排尿1次。
    • 務必注意個人衛生,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部位,以減少病原菌繁殖或尿液、汗液的刺激;但要注意水溫不宜過高,也不要用強刺激性的沐浴液或洗液。
  • 排尿不暢患者日常應注意以下事項:
    • 勤換內褲,最好穿著質地柔軟、寬鬆、利於排汗的棉質內褲。
    • 戒菸戒酒,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排尿不暢會令患者焦慮煩躁,需要家屬的關懷和支援,幫助安撫情緒,並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