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尾絲蟲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盤尾絲蟲病,由旋盤尾絲蟲寄生於眼部、皮下組織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
  • 99% 以上被感染者生活在 31 個非洲國家;拉丁美洲和葉門也有小塊流行區。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做出的估計,2017 年全球有 2090 萬例流行性盤尾絲蟲病感染,115 萬出現視力喪失。
  • 病因為盤尾絲蟲感染,主要通過受感染的黑蠅(蚋)叮咬傳播。
  • 主要症狀為面板損害,可表現為面板纖維結節、面板過敏反應如蕁麻疹、瘙癢、嚴重皮炎等。淋巴結病變,淋巴結可腫大,觸之堅實,無疼痛感。眼部損害,可引起虹膜、睫狀體、視網膜及脈絡膜炎症,或侵犯視神經,影響視力,可致失明。
  • 早期使用驅蟲藥物療效良好,如伊維菌素、乙胺嗪、舒拉明鈉等。皮下結節可用手術摘除,部分病例治療晚,已經發展至失明則難以恢復視力。
  • 盤尾絲蟲病對生命危害不大,被感染者可能出現奇癢和各種面板改變。有些被感染者出現眼睛病變,最終發展為視力受損,嚴重眼部病變常致失明。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疫區居住人群出現面板損害:出現纖維結節、面板過敏反應、嚴重皮炎等;
  • 淋巴結病變:淋巴結腫大,堅實而不痛;
  • 疫區居住人群出現眼部不適:如畏光、流淚等。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疫區居住人群突然出現視力下降,或失明;
  • 嚴重的過敏反應,如面板瘙癢、發紅等。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盤尾絲蟲病?

當醫生懷疑盤尾絲蟲病時,可以結合到過流行區、臨床表現及檢查等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詢問病史:患者如最近曾到過非洲或南美疫區,並出現不對稱的瘙癢、急性皮疹、肢體腫脹及視力改變等,應高度懷疑盤尾絲蟲病,並進行詳細的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查。
  • 視診及觸診:觀察和觸控面板,明確有無皮損和腫大的淋巴結等,可以為診斷該病提供一定的線索。
  • 外周血象改變:目的是觀察有無寄生蟲感染,如嗜酸性粒細胞數及 IgE 升高等,是感染性疾病入院後最常規的檢查之一,可協助診斷。
  • 組織液塗片檢查和病理學檢查:從腫物穿刺液、表皮、可檢見微絲蚴,或皮下結節中查見成蟲可確診。
  • 裂隙燈顯微鏡檢查:是眼科檢查眼球內部結構的常用方法,主要是為了明確眼內病變情況和尋找寄生於眼球內的微絲蚴。
  • 放射免疫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通過對特異性抗體測定,能夠對診斷起到一定的幫助。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發現有這些症狀的?
  • 有到過非洲或者中美地區嗎?
  • 有被蠅(蚋)叮咬嗎?
  • 視力怎麼樣呢?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
  • 會傳染嗎?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什麼治療方法最有效?
  • 這些症狀會一直影響我的生活嗎?
  • 在家可以做些什麼?
  • 有什麼不能做的?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在家服藥期間,如果出現痛、肌痛、發熱、厭食、失眠等不良反應,一般可以耐受,如果症狀嚴重請立即就醫。
  • 飲食
    • 手術患者,術後切忌辛辣刺激,可正常食用牛奶、雞蛋等高蛋白食品促進傷口恢復。
    • 若為普通患者,正常飲食即可。
  • 運動
    • 皮下結節切口部位避免過度活動,防止傷口裂開,直至切口癒合。
    • 若為普通患者,無特殊限制。
  • 其他:注意休息,避免蚋再次叮咬。

早期使用驅蟲藥物療效良好,如伊維菌素、乙胺嗪、舒拉明鈉等。皮下結節可用手術摘除。

藥物治療

  • 驅蟲藥物:可以殺傷蟲體,促進恢復,如伊維菌素、乙胺嗪及舒拉明鈉。
  • 抗過敏藥:當出現過敏反應時,可緩解過敏症狀,如西替利嗪、地塞米松等。但僅能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對蟲體無殺傷作用,要配合驅蟲藥物使用。

手術治療

  • 手術切除:當出現皮下結節時,可外科手術摘除,去除蟲體,消除其對人體的傷害。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侵犯眼部,而導致視力障礙,甚至失明,但病情進展緩慢,多數患者年齡超過 40 歲。
  • 經過正規治療後,一般驅蟲治療預後較好,對生命危害不大。

是由旋盤尾絲蟲寄生於眼部、皮下組織所致的寄生蟲病。

盤尾絲蟲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旋盤尾絲蟲感染:本病主要是由旋盤尾絲蟲感染引起的,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

哪些人容易患盤尾絲蟲病?

  • 凡是被受感染的黑蠅、黑蚋叮咬的人均有可能發病。
  • 到疾病流行區活動:容易受黑蠅(蚋)叮咬。
  • 衛生習慣差:居住地環境差,容易滋生黑蠅(蚋)。
  • 長期居住在疾病流行區:生存環境差,短期難以脫離該區域,易受黑蠅(蚋)叮咬。

感染旋盤尾絲蟲後,經 3~15 個月的潛伏期可出現面板損害、淋巴結病變及視力損害等症狀。成蟲和微絲蚴對人均有致病作用,尤以後者為重。

盤尾絲蟲病有哪些症狀?

盤尾絲蟲病的常見症狀包括:

  • 面板表現:可表現為皮下出現纖維結節,直徑約 2~25 毫米,不痛,質地較硬;面板過敏反應,如出現蕁麻疹,或者區域性皮膚髮紅伴瘙癢等;嚴重皮炎等。
  • 淋巴結病變:主要表現為淋巴結腫大,觸之堅硬,無疼痛感。
  • 眼部損害:可引起虹膜(白眼仁)、睫狀體、視網膜及脈絡膜炎,也可能侵犯視神經,影響視力,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盤尾絲蟲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侏儒症
  • 股疝
  • 青光眼
  • 視神經萎縮

避免到疾病流行區活動,防蚋叮咬,消滅傳播媒介蚋。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到疾病流行區活動,對短期入疫區者,可塗驅避劑,以防蚋叮咬。
  •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改善居住環境衛生,防止黑蠅(蚋)滋生。
  • 短期難以脫離疾病流行區者,用藥物消滅傳播媒介蚋,著長袖衣物避免黑蠅(蚋)叮咬。

感謝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室的鄧江博士生參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