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腹膜疝: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盆底腹膜疝,又稱道格拉斯陷凹疝或盆地腹膜膨出,是由於盆腔腹膜及腹腔臟器或組織,突入至直腸生殖陷凹而形成的一種臨床病症。
  • 在以往的報道中,本病好發於女性,不過目前並沒有系統的資料報道。
  • 盆底腹膜疝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盆底肌強度較差,盆底腹膜鬆弛以及陰道後壁上部筋膜支援結構的損傷。在此基礎上,長期增高的腹壓會使道格拉斯陷窩逐步加深,盆底腹膜擴充套件,最終突出到正常無腹膜覆蓋的直腸與陰道之間而形成的一種病症。其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肌肉及纖維組織退變,肥胖,反覆妊娠、分娩以及習慣性便祕、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
  • 該病按照盆底腹膜疝的位置可分為直腸型盆底腹膜疝、間隔型盆底腹膜疝和陰道型盆底腹膜疝;按照疝的內容物可分為腸疝、乙狀結腸疝飢餓子宮疝。
  • 該病以便祕為主要症狀,其他症狀主要包括心情煩躁、腹脹、腹痛、噁心厭食、腰部、骶尾部疼痛等。
  • 該病目前以非手術治療為首選方案,通過改變進食及排便習慣,提肛鍛鍊以及使用幫助通便的藥物等方法,以達到減輕和(或)消除慢性便祕的目的。
  • 該病可造成長期便祕,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患者的營養攝入等。
  • 由於盆底腹膜疝無典型的診斷依據,故在診斷時應注意與寒性膿腫、血腫、脂肪瘤、囊腫、陰道、直腸脫垂等的鑑別。

盆底腹膜疝的診斷無典型依據,診斷主要通過臨床觀察和體徵查體等。當你感覺自己長期便祕,排便困難,在下蹲時感覺腸內有飽脹感時,你就需要去看醫生了。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當患者出現長期便祕和(或)排便困難,心情煩躁、腹脹腹痛、噁心厭食、腰部、骶尾部疼痛等等症狀時請及時就醫,若出現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便排氣時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或立即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請及時就醫:

  • 長期便祕和(或)排便困難。
  • 有心情煩躁、腹脹腹痛、噁心厭食、腰部、骶尾部疼痛等。

如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

  • 腹痛;
  • 嘔吐;
  • 腹脹,停止排便、排氣。

建議就診科室

  • 普外科
  • 胃腸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盆底腹膜疝?

當醫生懷疑盆底腹膜疝時,可以通過詢問病史、查體、排便造影、盆底造影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詢問病史:詢問病人是否有便祕和(或)排便困難等情況及程度。
  • 查體:雙合診、三合診,醫生囑雙腿分開放在兩側的支架上。醫生消毒後,探入手指觸診,在直腸、陰道可觸及兩者間有疝內容物存在。
  • 排便造影:注入造影劑後,通過影像學,觀察大便瀦留情況,用以確診盆底腹膜疝。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了這些症狀?
  • 便祕和排便的情況如何,多久排便 1 次?
  • 妊娠過幾次,分娩了幾次?
  • 是否服用過藥物幫助排便?
  • 有沒有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等呼吸道疾患?
  • 是否會長期咳嗽?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病情嚴重嗎?需要做手術嗎?
  • 如果不治療會怎麼樣?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目前我應該採取何種治療方案?
  • 會復發嗎?
  • 日常生活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術後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保持傷口清潔乾燥,堅持換藥,避免傷口感染,避免腹壓增高,若患者因為既往呼吸道疾患,或因麻醉氣管插管導致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應行霧化吸入,並協助患者翻身、拍背、咳嗽等,並指導患者用手有效的保護傷口,尤其是咳嗽時。
  • 飲食:多食用膳食纖維,多飲水。
  • 運動:推薦進行提肛運動,即有規律地向上提收肛門,然後放鬆。每次做 50 次左右,持續 5~10 分鐘。提肛運動必須要用力,且行提肛運動後,最好馬上排便。
  • 其他:對於有便祕的患者,推薦使用坐便器,避免蹲便。對於有慢性呼吸道疾患的患者,因積極控制呼吸道疾病,同時,平時應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目前治療盆底腹膜疝以非手術治療為首選方案,通過改變進食及排便習慣,提肛鍛鍊以及使用幫助通便的藥物等方法,以達到減輕和/或消除慢性便祕的目的。

藥物治療

通便靈:目前沒有治療盆底腹膜疝特效藥物,只在必要時服用一些幫助排便的藥物,幫助通便,起到對症處理的作用。

手術治療

  • 經腹盆底腹膜疝修補術:從腹部入路,使疝及疝環暴露得更充分,有利於修補盆底缺損的筋膜,切除過長的乙狀結腸,以及懸掛和固定直腸。
  • 經陰道盆盆底腹膜疝修補術:經陰道入路進行手術,優點是損傷較小,但易汙染,手術操作難度較大,甚至影響手術效果,且不能同時處理可能存在的直腸內脫垂、直腸脫垂。當剪出陰道黏膜瓣過大時還可能造成陰道狹窄以及術後性較困難。目前臨床上較少使用本術式。
  • 腹會陰聯合盆底腹膜疝修補術:當疝囊不能還納腹腔並全部切除時,可選擇本術式,但目前較多學者並不推薦此術式,因為本術式損傷較大,且易造成手術區汙染。

其他治療方法

目前盆底腹膜疝的治療主要以非手術治療為主,通過改變進食及排便習慣,提肛鍛鍊等方法,以達到減輕和(或)消除慢性便祕的目的。

  • 飲食:增加膳食纖維的進食量,多飲水。
  • 排便: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排便。
  • 運動:提肛鍛鍊。

疾病發展和轉歸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長時間的便祕或排便困難會對患者的生活治療及營養狀況造成影響。經過正規治療後,大多數患者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達到減少或消除便祕等症狀的目的,不易復發。

盆底腹膜疝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盆底肌強度較差,盆底腹膜鬆弛以及陰道後壁上部筋膜支援結構的損傷。在此基礎上,長期增高的腹壓會使道格拉斯陷窩逐步加深,盆底腹膜擴充套件,最終突出到正常無腹膜覆蓋的直腸與陰道之間而形成的一種病症。

盆底腹膜疝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老齡、肌肉及纖維組織退變,肥胖:這些因素都會降低盆底肌的強度,提高盆底腹膜疝的發病率。
  • 反覆妊娠、分娩:會造成陰道後壁上部筋膜的一些損傷以及盆底筋膜鬆弛。
  • 習慣性便祕:會導致負壓增高,進而提高了盆底腹膜疝的發病率。
  •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會有咳嗽、咳痰等情況,導致腹壓升高等。

哪些人容易患盆底腹膜疝?

有以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患者容易罹患盆底腹膜疝

  • 習慣性便祕者:長期便祕者腹壓較高,容易發生盆底腹膜疝。
  •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具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長期咳嗽咳痰等,容易導致腹壓增高,提高盆底腹膜疝。

有以下不可改變危險因素的患者容易罹患盆底腹膜疝

  • 經產婦:妊娠和分娩可能造成陰道後壁上部筋膜的一些損傷以及盆底筋膜鬆弛,提高本病的發病率
  • 老年女性:老年人盆底肌肉強度減低,更易發生盆底腹膜疝,且目前的報道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

便祕是盆底腹膜疝的最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排便頻次降低或糞便排出困難,也有少部分病人同時具有兩者情況。其他症狀包括一些如煩躁、腹脹、腹痛、噁心厭食及腰、骶尾部疼痛等。

盆底腹膜疝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盆底腹膜疝的常見症狀包括

  • 便祕: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困難,部分患者可同時具有兩種症狀。
  • 其他症狀:包括心情煩躁、腹痛、腹脹、噁心厭食、腰部、骶尾部疼痛等。

盆底腹膜疝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盆底腹膜疝如果沒有及時治療,便祕的情況會逐漸加重,長期便祕將會導致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嚴重者出現中毒性休克,腸管缺血壞死等情況。

  • 會陰下降
  • 直腸黏膜內套疊
  • 直腸前膨出

盆底腹膜疝的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盆底肌肉強度下降,發病率將會提高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因素:

  • 進食:增加膳食纖維的進食量,多食用燕麥、水果、蔬菜、糙米等。
  • 排便: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定時排便。
  • 鍛鍊:推薦進行提肛運動,即有規律地向上提收肛門,然後放鬆。每次做 50 次左右,持續 5~10 分鐘。提肛運動必須要用力,且行提肛運動後,最好馬上排便。
  • 肥胖:肥胖患者,多伴有較高的腹壓,增加發病機會,故控制體重可預防本病。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

  • 高齡:隨著年齡的升高,本病的發病率會增加,故老年女性應每年複查 1 次腹部 B 超。
  • 反覆妊娠、分娩:妊娠和分娩可能造成陰道後壁上部的損傷,以及盆底筋膜鬆弛,容易發生盆底腹膜疝,故此類患者應每年檢查 1 次腹部 B 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