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髮育不良: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皮膚髮育不全是先天性的,即患兒出生時即存在一個或幾個區域內表皮、真皮或者直到皮下組織的先天性缺損。
  • 本病是一種罕見的新生兒疾病,發病率約為 0.5/10000 至 1/10000 活產兒,男女比例約 7∶5。
  • 目前國內外對該病的病因均無定論,本病的發生可能與母親懷孕期間服用某些藥物或者宮內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 2 型感染)、母親懷孕期間羊膜黏連及子宮內壓力較高、胎兒在子宮內受到損傷等因素有關。近年來,隨著不少家族發病的病例報道,說明本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 根據 Frieden 分類法,將皮膚髮育不良分為 9 型:
    • 1 型為單純性頭皮先天性面板缺損;
    • 2 型為頭皮先天性缺損伴短肢畸形;
    • 3 型為頭皮先天性面板缺損伴表皮痣;
    • 4 型為先天性面板缺損伴皮膚髮育不良;
    • 5 型為先天性面板缺損伴紙樣胎兒;
    • 6 型為先天性面板缺損並大皰表皮鬆解;
    • 7 型為致畸因子引起的先天性面板缺損;
    • 8 型為宮內感染致先天性面板缺損;
    • 9 型為伴先天性面板缺損畸形綜合徵。
  • 患兒出生時面板呈侷限性或廣泛性缺失,缺損程度深度不一,境界清楚。可以僅有表皮缺失,也可以有真皮及皮下組織部分或全部缺失。大部分患兒的面板損害發生在頭皮,通常在頭頂部,以矢狀縫附近居多,部分患兒出現在四肢,少部分患兒累及軀幹。面板缺損面積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
  • 在嬰幼兒時期應仔細護理和控制繼發感染,後期可由整形外科進行手術植皮。
  • 個別型別伴有肢體畸形可影響患兒日常生活,少數可合併腦積水、消化道畸形、顱骨缺失等,可繼發腦膜炎、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情況,危及患兒生命。
  • 開展優生優育、產前診斷和治療,可減少本病的發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嬰幼兒出生時即出現面板缺損。
  • 面板損害面積較大。
  • 面板缺損部位在頭部、軀幹等重要臟器所在位置。
  • 伴發肢體、面部等其他畸形。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面板缺損數目多,且面積較大,可能出現嚴重的面板感染。
  • 若面板缺損位於頭部,伴顱骨缺失或腦膨出,需謹防出現腦出血或腦膜炎等。
  • 若伴發消化道畸形可出現消化道出血,危及生命,需立即就醫。

建議就診科室

  • 面板科
  • 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皮膚髮育不良?

當醫生懷疑皮膚髮育不良時,將通過視診、觸診、B 超、CT、核磁共振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及觸診:醫生可通過觀察面板缺損的情況來判斷面板缺損的程度。患兒需要暴露面板缺損部位。醫生在行雙手消毒後,以手指或掌面觸診,在此患者可能會感到輕微的不適,但要儘量放鬆,配合醫生操作。
  • B 超檢查:用於檢查皮損大小、深度以及深層組織有無缺損。患者需要平躺,暴露面板缺損部位,用超聲探頭接觸面板損害區域。
  • CT 和核磁共振:用於檢查有無顱內畸形,以及面板、顱骨缺損和矢狀竇之間的關係。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面板損害是如何出現的?
  • 面板損害出現多久了?
  • 家裡其他人是否有類似情況?
  • 母親懷孕期間有吃什麼藥?
  • 母親懷孕期間是否出現宮內感染?
  • 分娩期間,孩子有沒有產傷?
  • 母親分娩時有沒有使用產鉗?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本病嚴重嗎?會不會遺傳?
  • 有沒有其他的後遺症?
  • 應該怎麼治療?有哪些治療方式?
  • 治療費用如何?
  • 後續應該怎麼護理?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日常注意事項:保持面板缺損部位乾燥,清潔,每日可用碘伏消毒預防面板感染。避免面板損害區域受到外傷。
  • 植皮術後注意事項:術後可能出現面板紅腫、水泡等不良反應,一般在治療開始後 1 周內出現,如不良反應嚴重(如面板紅腫、水泡、移植皮片顏色改變等),應及時告知醫生。
  • 複查:植皮術後,患者應每個月到醫院複查一次,主要複查植皮皮瓣的生長情況。
  • 飲食:
    • 植皮術後:術後 1~3 天需流質飲食(如米湯、牛奶、稀粥等),而後逐漸轉為半流質飲食(如麵條、餛飩、湯飯等),若患者無不適,大約 2 周後可正常飲食。
    • 非手術治療者:日常要注意多吃優質蛋白食物,如雞蛋、豆類、瘦肉等,有助於面板修復。限制動物內臟、油炸、燒烤以及油膩食物。

在嬰兒期應仔細護理和控制繼發面板感染,後期可由整形外科手術植皮。

手術治療

  • 植皮手術:在自身健康面板處取下一部分面板,用來覆蓋面板缺損的區域,手術後,面板缺損部位周邊會有縫合的印記,取皮的部位會留有瘢痕。
  • 顱骨修補術:目的是使面板閉合,避免感染、出血等風險。若是嚴重的顱骨缺失、矢狀竇暴露,神經外科醫生會評估缺損情況,選擇合理的處理方式。

其他治療方法

  • 暴露治療:即使面板缺損區域暴露,不用任何治療。缺損面積較小時可採用這種方式。面板缺損可自行癒合。
  • 包紮治療:日常使用抗菌敷料包紮治療,保持傷口充分溼潤,早期每天換藥一次,後期定期換藥直到傷口癒合。可以輔以溼潤燒傷膏包紮,促進傷口癒合。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接受正規治療,如面板損害小且無其他併發症,患兒可痊癒;若患兒伴隨嚴重發育畸形,治療難度大。
  • 患兒如果不及時治療,生活質量會大大下降,甚至還會出現面板反覆感染的風險。合併其他嚴重發育畸形的患兒,若不治療可危及生命。

皮膚髮育不良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與遺傳、母親孕期接觸某些藥物、宮內感染、宮內區域性壓力性壞死、高齡產婦、宮內創傷等因素有關。

皮膚髮育不良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遺傳因素:25% 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還有少數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 母親孕期接觸某些藥物:如可卡因、海洛因、甲巰咪唑、米索前列醇、甲氨蝶呤、他巴唑、丙戊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可能導致胎兒畸形的藥物。
  • 宮內區域性壓力性壞死:母親懷孕期間發生羊膜粘連、子宮內壓力較高,導致胎兒面板區域性壓力過大,出現壞死。
  • 高齡產婦:大齡孕婦出現胎兒畸形的比例會升高。
  • 宮內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 2 型感染,可能導致胎兒出現畸形。
  • 宮內創傷:胎兒在子宮內受到創傷,導致面板出現缺損。

哪些人容易患皮膚髮育不良?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皮膚髮育不良:

  • 男性:雖然男性患兒和女性患兒都可能發生,但該病更多見於男性患兒。
  • 母親為高齡產婦。
  • 遺傳性家族史:如家族中有其他人患有該疾病,則出現本病可能性較大。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皮膚髮育不良:

  • 母親孕期接觸某些藥物:如甲巰咪唑、米索前列醇、甲氨蝶呤、他巴唑、丙戊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
  • 母親孕期出現宮內感染:如單純皰疹病毒 2 型感染。
  • 母親孕期劇烈運動:母親孕期經常參加一些極為劇烈的運動,可能導致胎兒出現宮內創傷,發病風險增高。
  • 母親宮內壓高:羊水過多、妊娠期高血壓。
  • 母親非法使用毒品:如可卡因、海洛因。
  • 母親懷孕期間未進行產前檢查。

皮膚髮育不良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患兒出生時即出現的邊界清楚的面板缺損,是本病的最典型表現。
  • 面板缺損部位紅色腫塊,底部粗糙。
  • 底部為紅色的厚壁大皰。
  • 面板缺損的形狀不規則,可呈圓形,也可呈細長、三角或星形的面板區域性或全層缺失。
  • 面板傷口癒合緩慢、反覆結痂。
  • 頭皮異常擴張的血管。
  • 大面積剝脫的表皮。
  • 其他的發育異常:如肢體的環狀攣縮,先天性缺肢。

皮膚髮育不良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面板感染
  • 繼發性腦膜炎
  • 繼發性腦出血
  • 繼發性營養不良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孕期避免接觸致畸藥物,如甲巰咪唑、米索前列醇、甲氨蝶呤、他巴唑、丙戊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
  • 孕期避免接觸可能致畸的病原體,如單純皰疹病毒 2 型。
  • 孕期避免劇烈運動。
  • 孕期監測血壓。孕期正常血壓範圍是收縮壓(高壓)在 90~140 mmHg 之間,舒張壓(低壓)在 60~90 mmHg 之間。
  • 孕期避免接觸毒品。
  • 孕期完善產前檢查。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優生優育,避免高齡生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