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功能亢進: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脾功能亢進(hypersplenism)簡稱脾亢,由於脾臟功能增強過度,造成一種或多種血細胞被過度隔離破壞,導致血細胞減少,骨髓造血細胞增生而導致的一系列臨床表現。

原發性脾亢很少見,病因不明;繼發性脾亢較常見,常見病因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患者臨床表現為脾臟增大、貧血、感染、容易出血等。

該病重點在於基礎疾病的治療。脾切除術後,症狀多數能緩解或恢復正常。預防主要是,積極治療導致脾功能亢進的基礎疾病,減少門靜脈高壓症的發生。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體檢時發現血細胞減少、脾大。
  • 出現貧血症狀。
  • 容易反覆感染。
  • 牙齦或鼻腔容易出血。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 消化內科
  • 血液科
  • 普通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脾功能亢進?

初診時,進行肝腎功能、血、尿、便常規和肝炎病毒等指標檢查,還有腹部超聲、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這些都有助於發現基礎的肝病,可以進行綜合確診。常用的指標可能包括:

  • 血常規:白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
  • 谷丙轉氨酶。
  • 穀草轉氨酶。
  • 總膽紅素。
  • 直接膽紅素。
  •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抗 HCV)。
  •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或乙肝五項。
  • 甲型肝炎病毒抗體(抗 HAV)。
  • 戊型肝炎病毒抗體(抗 HEV)。
  • 尿素氮。
  • 肌酐。
  • 鹼性磷酸酶。
  • γ-谷氨醯轉肽酶。
  • 白蛋白。
  • 膽鹼酯酶。
  • 凝血功能。
  • 糞便檢查:糞便常規、糞便隱血。
  • 腫瘤標誌物。
  • 腹部超聲:可以瞭解脾臟的大小、形態;可以瞭解有沒有肝硬化、腹水;有沒有胃底、食管下段靜脈曲張、腹腔靜脈曲張等。
  • 腹部增強磁共振成像檢查:進一步明確有無肝硬化或惡性腫瘤。
  • 心電圖和胸片檢查:可瞭解患者有無心臟和肺部基礎疾病。
  • 電子胃鏡檢查:明確是否有門脈高壓性胃病,以及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程度。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身體各個部位不明原因的出血、比如刷牙時牙齦出血、血便、血尿、面板出現不明原因瘀血,關節肌肉疼痛、虛弱無力等不適?
  • 有沒有稍微活動就出現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眼瞼、面板、甲床、口腔、牙齦蒼白,乏力等不適?
  • 有沒有容易有沒有發燒,燒到多少度?有沒有出現小傷口容易化膿、腫脹、發紅的表現,近期有沒有發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感染表現?
  • 以前是否患過肝病?有沒有和肝炎患者密切接觸史?
  • 家中有人患肝病、遺傳病、血液病嗎?
  • 有沒有靜脈藥癮史?
  • 有沒有血液製品輸注史?
  • 平時抽菸、喝酒嗎?
  • 有沒有到過血吸蟲病疫區?
  • 在服用哪些藥?

患者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是脾功能亢進?
  • 我是怎麼患上脾功能亢進的? 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要吃哪些藥?醫保能報銷嗎?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要吃哪些藥改善這種狀況?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
  • 這個病遺傳嗎?傳染嗎?
  • 我需要住院治療嗎?需要手術治療嗎?醫保能給報銷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 國內哪些醫院治療這個疾病的經驗最好?

日常應注意以下事項:

  • 宜食富含蛋白、糖類、維生素的食物,進食低脂肪、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魚、蛋、蔬菜、水果等。
  • 對於有肝血氨升高或肝昏迷者,應當低蛋白飲食,保持大便通暢。浮腫較重或伴有腹水者,應低鹽飲食。
  • 預防感染,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口腔清潔,防治牙齦岀血與鼻出血。
  • 注意休息。
  • 避免外力撞擊腹部。
  • 戒菸酒。

原發性脾亢

  • 血液病所致的原發性脾亢,可通過治療原發病緩解,一般不需切除脾。尤其是骨髓纖維化,脾腫大是脾臟髓外造血所致,如果脾臟被誤切,可能會造成致命的影響。
  • 對於 4 歲以內的兒童,原則上不切脾,因為兒童期切除脾臟,被認為會增加術後感染的風險,可能招致脾切除術後凶險性感染。
  • 經過病因治療無效的原發性脾亢,還要進一步爭取非手術治療的機會,如丙種球蛋白,對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較好的療效。

繼發性脾亢

治療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原發病。如最常見的充血性脾亢,首先要明確引起脾臟淤血的原因,針對病因治療。

  • 肝硬化門脈高壓時,應積極治療肝病、抗纖維化,阻斷病情進展,降低門脈壓力;
  • 胰源性門靜脈高壓症、門靜脈脾靜脈血栓形成等,則應考慮在切脾的同時,判斷是否需要處理胰腺、血管疾病;
  •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引起的脾臟充血,除了肝移植或分流手術外,部分患者可以行脾切除加斷流手術;
  • 布-加綜合徵引起的脾亢,可以採用球囊擴張、支架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治療。

對於脾功能明顯亢進或巨脾,血細胞明顯降低,影響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且經過原發病的積極治療仍無效,可以行脾切除。

脾切除的一般適應證

  • 肝硬化門脈高壓,並伴有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岀血,在內科治療、胃鏡下止血等無效、或無條件的情況下,可行脾切除加斷流術。一般不建議做預防性脾切除。
  • 晚期血吸蟲病伴門靜脈栓塞、嚴重脾大合併明顯脾功能亢進者,可選擇單純性脾切除。
  • 脾外傷破裂、脾佔位性病變及一些血液病者,如脾膿腫、脾腫瘤、脾梗死、結核等脾佔位性病變,還有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多毛細胞白血病、何傑金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液病。

藥物治療

  • 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療。
  • 保肝抗炎藥物:可以抑制肝纖維化進展,降低門脈壓,進行綜合治療。
  • 血吸蟲肝病的患者,接受抗血吸蟲藥物治療,如吡喹酮,對血吸蟲的各個發育階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殺蟲作用。
  • 避免用傷肝藥,預防肝小靜脈阻塞綜合徵,以及藥物性肝硬化的發生。
  • 提升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的藥物:如地榆升白片、利可君片、銀耳孢糖、養血飲等,粒細胞刺激因子、促血小板生成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

生活習慣調整

  • 控制體重、控制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徵,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引起的肝硬化、脾亢。
  • 戒酒,積極治療酒精性肝病。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引起脾功能亢進的原發病如果得到控制,血細胞減少會相應改善。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脾功能亢進會進行性加重,導致脾大,影響免疫功能,容易發生感染、貧血,並導致凝血機制差(自發性出血、小傷口出血不止)、消化吸收不良、全身狀況差。
  • 大部分患者在切除脾臟以後,外周血細胞得以改善和修復。

脾功能亢進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原發性脾亢較為少見,原因不明。如原發性脾增生、血液系統疾病等,都可引起脾功能亢進。常見的血液系統疾病有先天性溶血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原發性脾源性粒細胞減少症等。
  • 繼發性脾亢主要原因是脾臟淤血,最常見的原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症,此外還有脾靜脈梗阻、布加綜合徵、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其次是慢性感染,如瘧疾、結核、惡性腫瘤等,而常見的惡性腫瘤有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等。

哪些人更易患脾功能亢進?

  • 慢性乙肝和乙肝肝硬化患者,失代償期。
  • 慢性丙肝和丙肝肝硬化患者,失代償期。
  • 血吸蟲性肝病患者。
  • 血液病患者:溶血性貧血、各類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等。
  • 心衰患者。
  • 酒精性肝病患者。
  •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
  • 遺傳代謝性肝病患者。
  • 藥物性肝損害患者。
  • 脾疾病。脾淋巴瘤、脾囊腫及脾血管等。

脾功能亢進有哪些症狀?

  • 脾大:多為輕至中度增大,少數可為巨脾。
  • 貧血:紅細胞減少。
  • 感染:脾功能亢進時血細胞減少,尤其白細胞計數減少,患者易招致感染。
  • 出血傾向:脾功能亢進時血小板減少,導致出血傾向,如牙齦自發性出血、較小的傷口流血不止等。

該疾病目前無有效預防措施,重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