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翼樣震顫: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撲翼樣震顫是以手和手腕的運動,類似於翅膀的拍打為特徵的一種震顫或運動障礙。這種震顫是非自願的,不能由個人控制。

  • 可以在任何代謝性腦病中看到,例如慢性肝腎功能衰竭,嚴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和常見的失代償性肝衰竭等。
  • 當手腕伸展時,撲翼樣震顫是手的震顫,有時可描述為一隻扇動翅膀的鳥。這種運動障礙的特徵在於患者不能保持位置。
  • 獲得詳細的病史,然後進行臨床檢查可有助於診斷。
  • 治療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肝臟、腎臟、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損傷程度。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任何特徵性的顫抖震顫,或者有任何上述危險因素。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撲翼樣震顫?

由經驗豐富的醫生診斷撲翼樣震顫。它通常涉及獲得詳細的病史,然後進行臨床檢查。使患者伸展雙臂,伸展手指,彎曲手腕並觀察任何異常的抽搐或震顫。另一種方法涉及使患者在仰臥位時放鬆雙腿,膝蓋彎曲並且腳平放在桌子上。在陽性情況下,當腿部落到兩側時,可以注意到腿和髖關節的拍打。

可以基於潛在病症進行諸如血液檢查,以查詢血液中化學物質或礦物質的堆積物。尿液分析,CT掃描,磁共振成像(MRI),肌電圖(EMG),神經傳導研究等的調查研究,並確定潛在疾病的程度。

常用的輔助檢查包括:

  • 血液檢查:查詢血液中化學物質或礦物質的堆積物。
  • 尿液分析。
  • CT 掃描。
  • MRI 。
  • EMG 。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肝腎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史?
  • 有沒有服用過抗驚厥藥物?
  • 是否吸菸、是否喜歡大量飲酒?
  • 直系親屬有沒有動脈粥樣硬化?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症狀持續加重還是維持穩定?
  • 是否自行用過藥?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撲翼樣震顫?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心理護理:給予患者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會支援。
  • 指導患者按醫囑規定的劑量、用法服藥。
  • 需要特別護理的患者,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 記錄 24 小時進出量。
  • 飲食調理:低蛋白、高維生素飲食或進行靜脈營養支援。

病因治療

  • 伴肝病時,醫生會注意患者有無併發出血等早期表現,如煩躁不安、心動過速、面板溼冷(有無黃疸,檢查口腔黏膜及瞼結膜有無蒼白)。患者出血晚期表現為血壓下降、少尿、嘔血、黑便。應建立靜脈通路行輸液及血液置換,使患者平臥位,下肢抬高 20 度,持續吸氧。
  • 伴腎病時,醫生會檢查患者有無高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心動過速、嘔吐、腹瀉、腹部絞痛、肌無力、反射亢進、Kussmaul 呼吸(各種酸中毒所導致的深長規則大呼吸)等症狀,相應地給予碳酸氫鈉、葡萄糖酸鈣、胰島素、聚苯乙烯磺酸鈉等藥物治療。
  • 伴肺病時,根據患者有無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輔助呼吸機應用、發紺等表現,決定是否給予鼻導管、面罩吸氧、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等輔助通氣。

對症治療

  • 適當休息以減輕乏力;抬高頭部以減輕呼吸困難和端坐呼吸等症狀。
  • 用油擦洗面板緩解黃疸和尿毒症引起的面板瘙癢(避免應用肥皂)。
  • 給予患者及家屬精神支援。
  • 若患者意識不清,應給予胃腸外營養,監測血清及尿液以評估靜脈給營養情況。
  • 每 2 小時翻身一次避免引起壓瘡。

撲翼樣震顫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肝性腦病:肝臟的主要功能是過濾體內毒素,但是當肝臟因其他原因受損時,導致無法有效地清除毒素。因此,毒素可以在血液中積聚並進入大腦,從而破壞大腦功能。
  • 代謝性腦病:肝腎疾病的併發症是代謝性腦病。當某些維生素或礦物質(例如氨)過多或過少地穿過血腦屏障時會發生這種情況,導致神經系統錯誤。
  • 藥物腦病:某些藥物,如抗驚厥藥(用於治療癲癇)和巴比妥類藥物(用於鎮靜)的使用,可以影響大腦反應。
  • 心腦病:當心髒沒有足夠的氧氣泵入全身時,大腦就會受到影響。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腦內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硬膜下血腫等問題。

撲翼樣震顫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無法保持中立手腕位置或固定位置。
  • 手顫抖、肌肉收縮中斷導致姿勢失誤(頻率為 3~5 赫茲)。
  • 抽搐。
  • 雙手不規則的“拍打”。
  • 不自主運動。
  • 手疼痛和不適。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積極治療肝腎疾病、呼吸疾病、心臟疾病。
  • 健康飲食:少吃高膽固醇、高蛋白的食物。
  • 適當減重,規律鍛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