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軟組織腫塊: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淺表軟組織腫塊是指位於面板、面板附屬器、皮下組織等的體表腫塊。包括非真性腫瘤的腫瘤樣腫塊和來源於面板、面板附屬器、皮下組織等淺表軟組織的腫瘤。常見疾病有脂肪瘤、血管瘤、皮脂腺囊腫、皮樣囊腫、纖維瘤及纖維瘤樣病變、神經纖維瘤、黑素瘤、面板癌、瘢痕組織。淋巴管瘤、外傷後或注射後脂肪壞死、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周圍靜脈疾病)等少見。

檢查

常見有X線檢查、CT檢查、B超檢查、生化檢查、病理檢查等。

診斷

淺表軟組織腫塊需根據每種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等明確診斷。

淺表軟組織腫塊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原發病灶,其他治療如藥物治療、化療、放療等需根據病情制定。

1. 面板乳頭狀瘤:面板乳頭狀瘤是因表皮乳頭樣結構的上皮增生所致,而且向表皮下乳頭狀伸延,易惡變為面板癌。

2. 脂肪瘤:脂肪瘤是發生在脂肪組織的良性腫瘤,可見於全身,飲食因素、壓力因素、不良生活習慣都可以引發脂肪瘤。

3. 脂肪肉瘤:脂肪肉瘤是成脂肪細胞的惡性腫瘤。通常發生於深部肌肉間軟組織,表現為一大腫塊,邊緣不清。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確。

4. 纖維瘤:纖維瘤是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的良性腫瘤,腫塊可以在體內任何部位發生,目前病因尚不明確。

5. 皮脂腺囊腫:皮脂腺囊腫俗稱粉瘤,呈單發或多發,好發於頭、面、臀等部位。本病為皮脂腺管被堵塞、皮脂淤積而成。

6. 表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是由移位的面板表皮細胞生成的,一般認為與外傷有關,特別是當刺傷時,表皮落屑隨創道植入皮下,日後繼續增殖發育成為囊壁,並逐漸形成囊腫。因此,表皮樣囊腫還稱為外傷性囊腫。

7. 皮樣囊腫:皮樣囊腫屬於錯構瘤,通常位於真皮或皮下組織內的先天性囊腫,或有竇道通向皮面,偶見於黏膜下或體內器官。

8. 血管瘤:血管瘤是一類由新生的血管所組成的良性腫瘤,多發生於嬰兒及兒童,多為先天性。

9. 神經纖維瘤和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纖維瘤和神經纖維瘤病為發生於神經鞘膜的施萬細胞和神經束膜細胞的腫瘤,其發生和遺傳因素有關。

10. 黑痣與黑色素瘤:一般認為痣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和紫外線為主的環境因素有關。黑色素瘤常見原因有種族和遺傳因素,慢性創傷與刺激,過度的紫外線照射。

11. 面板癌:面板癌常見為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多見於頭面部及下肢。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面板癌可能與長期日晒、X線過量照射、紅斑狼瘡損傷、長期服用砷劑、經久不愈的慢性潰瘍和瘻管以及瘢痕疙瘩、著色性幹皮病等有關。

12.淋巴管瘤:淋巴管瘤見於身體任何組織內,多為先天畸形。

臨床表現

淺表軟組織腫塊種類較多,臨床表現各不相同,主要區別在於腫瘤的組成成分、位置、發病年齡、腫瘤大小、數量、生長速度以及對身體器官的影響。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