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表性胃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淺表性胃炎(superficial gastritis ),也稱淺表性胃炎伴糜爛(superficial gastritis with erosion)或非萎縮性胃炎,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淺層炎症性病變,可無任何明顯症狀,或出現噯氣、泛酸、燒心、飽脹感等消化道症狀。

胃鏡檢測顯示,淺表性胃炎佔慢性胃炎的 50%~80% ,發病高峰年齡為 30~50 歲,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淺表性胃炎的病因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以及酗酒、刺激性(高鹽、辛辣、粗糙等)飲食、長期缺乏營養和情緒高度緊張等原因,均可以引起淺表性胃炎的發生。

70%~80% 患者多無明顯症狀,出現症狀者多數以不規律性上腹部疼痛為主,並且伴有食慾不振、噯氣、反酸、噁心等症狀。

淺表性胃炎治療的關鍵在於明確發病原因,根據引起淺表性胃炎病因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兩個治療方向:對於症狀不明顯的淺表性胃炎患者,予以飲食及生活指導;而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則在生活飲食習慣的指導上加入藥物治療。

淺表性胃炎起病緩慢,反覆發作且經久不愈。淺表性胃炎伴糜爛可以出現消化道出血,部分淺表性胃炎可以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發胃潰瘍,嚴重時可以引發胃穿孔,而胃潰瘍可以演變為胃癌。

良好的情緒和規律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預防淺表性胃炎的發生。

淺表性胃炎早期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患者大多沒有什麼特別感覺,僅偶爾覺得胃部不適,導致疾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最終可能發展為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嚴重疾病。淺表性胃炎的診斷以胃鏡檢查結果為準。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淺表性胃炎,病情輕微時沒有症狀,若是日常生活中存在飲食無規律、酗酒、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的患病高危情況,應自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期接受幽門螺桿菌檢測和胃鏡檢查。

在日常生活中有高危情況的基礎上,出現反覆發作的以下情況,請立即就醫:

  • 胃部不適
  • 上腹部痛
  • 反酸
  • 噯氣
  • 噁心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淺表性胃炎?

具體檢查如下:

  • 病史體徵:醫生詢問患者病史、飲食習慣和症狀,若是長期出現上腹隱痛飽脹、噯氣、泛酸等症狀,即會考慮淺表性胃炎的可能。
  • 幽門螺桿菌檢查:可通過碳13或碳14尿素呼氣試驗進行非侵入性檢查,或通過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進行侵入性檢查,來確定患者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 胃鏡檢查:臨床診斷淺表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正常的胃黏膜及其皺襞表面光滑、柔軟、富有光澤,呈橘黃色(胃竇)或橘紅色(胃體),淺表性胃炎的內鏡下主要可以觀察到以下表現:
    • 胃黏膜水腫:內鏡下見病變處胃黏膜顏色發白,對光的發射增強,明顯比周圍正常胃黏膜組織腫脹。
    • 胃黏膜花斑:在正常顯示橙黃色的黏膜區域出現紅色片狀、條狀或彌散性的的充血區,與周圍組織呈現花斑或紅白相間樣,以紅為主。
    • 胃黏膜滲出:病變處胃黏膜上有黏液滲出,內鏡下不易沖洗乾淨,黏液下為紅色黏膜或糜爛灶。
    • 胃黏膜糜爛:黏膜質地脆弱,內鏡觸碰可引起出血點或出血斑,黏膜上皮部分缺失,缺失處常有白苔附著。
  • 活體組織檢查:對病變處胃黏膜進行活檢,病理檢查證實存在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出現的頻率?是否與進食有明顯的相關性?每次症狀出現會持續多久?是否自行緩解?
  • 日常飲食習慣如何?有無不潔飲食?有無暴飲暴食、三餐無規律等?是否喜愛重口味食物如辛辣、醃漬食物?
  • 是否長期吸菸?是否長期飲用大量烈酒?
  • 近期是否服用藥物?如有,服用哪些藥物?
  • 近期情緒是否良好?學習、生活或工作的壓力大嗎?

患者可能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患上淺表性胃炎?
  • 這種疾病嚴重嗎?
  • 我需要進行何種治療?需要服用什麼藥物嗎?
  • 治療疾病需要多久?會復發嗎?
  • 以後我要怎麼預防這種疾病呢?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呢?

淺表性胃炎的治療重在日常對胃的保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所在,及時的檢查和對症治療也是治癒疾病不可或缺的。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定時定量:三餐規律且避免暴飲暴食。
  • 戒菸限酒:避免長期抽菸酗酒、濃茶及咖啡(尤其是空腹時),避免對胃黏膜的刺激。
  • 健康生活:適當鍛鍊,培養個人興趣及業餘愛好,學會轉移注意力和紓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 少吃刺激性食物:不吃辛辣、過熱、過冷、過硬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造成胃黏膜的損傷。
  • 注意飲食衛生:在外吃飯應講究飲食衛生,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
  • 注意藥物作用:監控藥物不良反應和繼發疾病,一有不適立刻就醫。

臨床對於症狀不明顯的淺表性胃炎患者,予以飲食及生活指導;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應在生活飲食習慣的指導上加入藥物對症治療。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是治療淺表性胃炎的關鍵所在,適當鍛鍊、保持良好的情緒都有助於淺表性胃炎的治療。

如何治療表淺性胃炎?

生活飲食指導

對於症狀輕微、無幽門螺桿菌感染和黏膜糜爛的患者,飲食及生活指導原則如下:

  • 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三餐規律,定時吃飯,不暴飲暴食。
  • 少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清淡飲食, 避免辛辣、過熱、粗糙或質地過硬的食物。
  • 避免長期飲用刺激性飲品:如烈酒、濃茶和濃咖啡。
  • 保持良好的情緒:疏導和排解日常壓力。
  •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適當鍛鍊和戒菸。

藥物對症治療

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醫生會在生活飲食習慣的指導上加入藥物對症治療。

  • 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根除幽門螺桿菌採用四聯藥物治療法,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生素+鉍劑,療程共 10~14 天,其中抗生素推薦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環素、克拉黴素、左氧氟沙星。
  • 胃酸分泌過多者:存在泛酸、胃灼熱、胃黏膜糜爛等症狀的患者,根據症狀的輕重,可以使用 H2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和胃黏膜保護劑。
  • 膽汁反流或上腹飽脹的患者:使用胃動力促進劑,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託必利等藥物進行治療。
  • 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且不能停藥的患者:使用米索前列醇、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進行治療。
  • 胃黏膜損害嚴重的患者:服用膠體鉍、硫糖鋁、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藥物進行治療。
  • 情緒緊張、抑鬱、焦慮的患者:使用抗抑鬱、鎮靜藥物進行治療。

其他治療

  • 服用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C、維生素 E、微量元素硒等有助於預防胃癌的發生。
  • 中藥與西藥聯合使用。

疾病發展和轉歸

輕度的淺表性胃炎不需要藥物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可以有效緩解疾病的發生。早期有效的檢查和對症治療可以完全治癒淺表性胃炎。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疾病將進一步發展為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嚴重時可能引發胃潰瘍穿孔甚至胃癌。

淺表性胃炎是各種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淺層的慢性炎症性病變,主要病因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液反流、長期食用刺激性食物和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酗酒、大量吸菸等。由於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狀,因而容易被忽視,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的慢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的發生原因有哪些?

胃黏膜上皮細胞頂端和相鄰細胞之間緊密貼合形成了胃黏膜屏障,可以有效防止胃腔內有害因素向胃黏膜上皮細胞內擴散。

當受到有害因子的攻擊或胃黏膜血液供應不足時,胃黏膜屏障被破壞,發生水腫和以淋巴細胞、漿細胞為主的炎症細胞浸潤。早期這種損傷僅侵犯胃淺層的黏膜,引起胃黏膜花斑狀或紅白相間樣改變,常附著灰白色黏液斑,胃黏膜表面可以伴有侷限性糜爛灶和出血點。

淺表性胃炎的常見病因如下:

  • 幽門螺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感染引起的胃炎,這是淺表性胃炎的最常見原因,定植在胃部的幽門螺旋桿菌產生大量毒素和酶等有害物質,誘發炎症反應並直接損傷胃黏膜上皮細胞。
  • 藥物治療繼發:因為接受其他疾病的藥物治療,而造成長期反覆的胃黏膜損傷,形成難以癒合的炎症,常見藥物包括吲哚美辛、布洛芬、阿司匹林、萘丁美酮、萘普生、美洛昔康、尼美舒利、依託度酸、塞來昔布、洛索洛芬鈉等。
  • 情緒高度緊張: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調,引起胃功能紊亂,導致胃黏膜血流不足,胃黏膜保護功能降低而受到損害。
  • 吸菸酗酒:喝酒吸菸會引發胃酸分泌過多,促進胃部的血管收縮,破壞胃黏膜屏障。
  • 刺激性飲食:長期食用辛辣、高鹽、粗糙、煙燻的食物。
  • 長期缺乏營養:過飢、過飽或無規律的飲食方式。

哪些人容易得淺表性胃炎?

  • 被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
  • 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
  • 長期刺激性飲食的人群
  • 長期吸菸飲酒的人群
  • 精神緊張焦慮的人群

淺表性胃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早期病情較輕,患者多無典型症狀,因此常被忽視。長期慢性的胃部炎症會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胃黏膜損傷加重。

非特異性消化不良

胃黏膜淺層受到較輕的損害,多以非特異性消化不良為主要表現,容易被認為是胃動力不足或胃酸分泌過多,表現症狀如下:

  • 上腹飽脹不適。
  • 噁心感。
  • 食慾不振。
  • 反酸、燒心。
  • 噯氣:俗稱打嗝,即胃內氣體增多,經食管排出,排出後上腹部飽脹感可得到暫時的緩解。

胃部疼痛不適

胃黏膜損傷持續加重時,進食刺激性食物、情緒緊張、受涼、飽食後會加重胃部不適,表現症狀如下:

  • 上腹部輕壓痛。
  • 瀰漫性上腹部疼痛,疼痛感覺以灼痛、隱痛、脹痛為主。
  • 疼痛一般無規律性,進食前後均可以加重或減輕疼痛。
  • 情緒緊張、煩躁、焦慮時疼痛可加重。

胃部少量出血

當淺表性胃炎合併胃黏膜水腫、糜爛時,胃黏膜在受到有害刺激時可出現反覆小量的出血,可見到的症狀如下:

  • 反覆發作的持續性胃疼痛。
  • 黑便。
  • 嘔血。
  • 貧血。

惡性貧血

當長期慢性胃糜爛出血時可以引起惡性貧血,患者常伴有乏力、舌炎和輕微黃疸等表現。

如何預防淺表性胃炎?

大部分的淺表性胃炎是一種“吃出來”的疾病,不合理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是該疾病的導火索,因此學會“如何健康的吃”是預防淺表性胃炎的核心。

做好以下幾點可以有效地預防淺表性胃炎的發生 :

  • 戒菸戒酒
  • 規律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
  • 養成運動的習慣:適當鍛鍊。
  • 定時定量的吃飯:制訂三餐計劃,定時定點吃飯,不暴飲暴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 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過熱、過冷、過硬的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 抒發情緒和壓力:學會交流和溝通,合理調節情緒,緩解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壓力。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