嗆奶: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嗆奶是指嬰兒吃奶過程中,奶汁誤吸入氣道。嬰兒,尤其是新生兒,通常在吃奶的過程中容易吐奶,如果嬰兒吐出的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喉咽部,並且在其吸氣的過程中誤入氣道,即會發生“嗆奶”。

  • 嗆奶容易導致嬰兒出現吸入性肺炎,嗆奶嚴重的嬰兒甚至可能發生窒息,危及生命安全。
  • 常見的造成嬰兒嗆奶的原因有:吞嚥能力不足、奶量過大、餵養姿勢不對。除此之外,胃食道反流、消化道畸形、食物過敏、神經系統疾病也可能造成嬰兒發生吐奶,並在吸氣的時候誤入氣道,從而造成嗆奶。
  • 當嬰兒出現輕度嗆奶時,可無需治療,家長可採用恰當的手段來緩解,如在餵奶後豎起嬰兒,輕輕拍嬰兒背部,幫助嬰兒打嗝,睡覺時將嬰兒上半身抬高,保持半臥、向右側臥的狀態,幫助嬰兒將胃中的空氣排出。若嬰兒出現嚴重嗆奶時,可能由於奶水吸入了肺中,從而導致了吸入性肺炎,此時需及時就醫進行治療。
  • 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餵奶(例如,避免在嬰兒哭鬧或者歡笑時餵奶)、保持正確的餵奶姿勢體位(嬰兒斜躺在母親懷裡,不要平躺)、控制餵奶速度不要過快、注意觀察嬰兒面部表情、幫助嬰兒排除胃內的氣體等措施,有助預防嬰兒嗆奶的發生。

何時就醫?

若嬰兒只是輕微的吐奶、溢奶,並且哭聲洪亮,面色紅潤,則表示一時並沒有大礙,無需治療。當嬰兒發生嚴重嗆奶時,表現為口脣青紫、哭聲微弱、呼吸困難等,需在採取急救措施的同時,儘快將嬰兒送往醫院診治。

就診科室

  • 兒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嗆奶發生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孩子多大了,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嗆奶,偶爾出現嗆奶還是經常性的嗆奶。
  • 孩子在嗆奶的時候有什麼樣的表現。
  • 平時給嬰兒餵奶採用什麼姿勢,嬰兒母親的奶水是否分泌過足,是否使用了孔洞較大的奶嘴。
  • 孩子以前有沒有得過什麼疾病。
  • 孩子有沒有定期做體檢,有沒有檢查到什麼異常。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對嗆奶進行診斷並明確發生嗆奶的原因。

  • 問診:家長應告知醫生嬰兒的既往病史、家族的遺傳病史,嬰兒是否存在維生素 A 缺乏的情況,以及嬰兒在出生後有沒有做全面的檢查,有沒有檢查出什麼異常。
  • X 線檢查:檢查是否存在嗆奶而導致的吸入性肺炎。
  • 血常規檢查:若嬰兒存在嗆奶所導致肺炎時,通常血常規檢查中白細胞的含量會超出正常值,可輔助診斷。
  • 彩超檢查:當懷疑嬰兒存在消化道畸形時,可進行彩超檢查進行診斷。

治療原則

當嬰兒出現輕度嗆奶時,可無需治療,家長可採用恰當的手段來緩解,如在餵奶後豎起嬰兒,輕輕拍嬰兒背部,幫助嬰兒打嗝,睡覺時將嬰兒上半身抬高,保持半臥、向右側臥的狀態,幫助嬰兒將胃中的空氣排出。

若嬰兒出現嚴重嗆奶時,可能由於奶水吸入了肺中,從而導致了吸入性肺炎,此時需及時就醫進行治療。主要有如下的治療手段:

  • 使用抗生素進行消炎、抗感染治療,如頭孢類藥物。
  • 採用支氣管鏡進行吸引治療。
  • 嚴重的患者可採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

家庭急救

若在餵奶的過程中,嬰兒發生了嗆奶,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急救措施:

  • 採用正確體位進行引流:若嬰兒嗆奶程度較輕(嬰兒出現咳嗽,但是沒有面色發紫的表現),可將嬰兒的臉側向一邊,用空掌心輕輕拍打嬰兒的後背。若發生嚴重嗆奶(有面色發紫的表現),要讓嬰兒俯臥在大人腿上,上身前傾 45~60 度,並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左右即可,這樣有利於將氣管內的奶引流出來。
  • 清理嬰兒的口咽:完成上一步之後,家長應該用乾淨的手帕或毛巾,將其纏繞在手指上,伸入嬰兒口腔,甚至咽喉部,將奶水、奶沫等清理出來。
  • 刺激嬰兒哭叫咳嗽:家長可以用力拍打嬰兒的背部,或拍嬰兒足底,刺激嬰兒咳嗽啼哭,促使其呼吸道中的異物徹底咳出,保持氣道通暢。
  • 輔助嬰兒進行呼氣:呼氣是嗆奶窒息急救的重點。家長可以用雙手從嬰兒上腹部向上擠壓,藉助嬰兒體內膈肌抬高和胸廓縮小的衝擊力,從而將呼吸道中的異物噴出。這樣反覆多次,可以使窒息的情況得到緩解。

對於嚴重嗆奶的嬰兒,家長在急救的同時,應儘快將孩子送往醫院接受診治。

常見原因

造成嬰兒嗆奶的常見原因有:

  • 吞嚥能力不足:嗆奶在新生兒中屬於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嬰兒的吞嚥能力、神經協調力均尚未完善,反射較為薄弱。在吃奶的過程中,嬰兒的咽、喉等部位,不能夠及時對大腦發出的吞嚥訊號做出反應,並且,嬰兒的喉軟骨也沒有發育完善,在吃奶時可能滑入食道,從而阻礙奶水流下,引發嗆奶。
  • 奶量過大:如果嬰兒母親的奶量過大,奶水分泌較足,在給嬰兒餵奶的過程中,奶水流進嬰兒口中的速度過快,超過了嬰兒吞嚥的速度,這種情況也會造成嗆奶。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嬰兒母親可用手對乳頭進行輕微的控制,降低奶水的流出速度和奶水的流出量。在使用奶粉時,應選擇奶嘴大小適宜的奶瓶,對於新生兒,應使用最小型號的奶嘴。若奶嘴的孔洞較大,如十字洞的奶嘴,奶流量和流出速度較大,也容易造成嗆奶。
  • 餵養姿勢不正確:若母親在給嬰兒餵奶時,採用不正確的姿勢,也容易造成嬰兒發生嗆奶現象。比如一些母親習慣躺著給嬰兒餵奶,如果使用這種姿勢,容易導致嬰兒的胃部不能“收納”流進來的奶水,奶水會順著食道,逆流到喉咽部,在嬰兒吸氣時誤入氣管,而導致嗆奶。
  • 維生素 A 缺乏:嬰兒發生嗆奶和維生素 A 缺乏有密切的關係。若嬰兒缺乏維生素 A,會導致會厭(咽喉部起到類似“活塞”作用的部位)部不能正常發育,在嬰兒進行吞嚥時,會厭不能夠充分閉合蓋住氣管,導致奶水誤入氣道,從而造成嗆奶。
  • 胃食道反流、消化道畸形、食物過敏、神經系統疾病等:若嬰兒存在這些情況時,可能會出現吐奶的現象,奶水倒湧,順著食道逆流的咽喉部,在嬰兒吸氣的過程中,又誤吸入氣道,從而造成嗆奶。

臨床表現

當嬰兒發生嗆奶時,可有如下表現:

  • 輕度嗆奶:新生兒出現嗆奶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嬰兒出現輕度嗆奶時,會出現咳嗽、短暫的呼吸頻率加快、吐出奶液或泡沫等表現。
  • 嚴重嗆奶:當嬰兒發生嚴重嗆奶時,可有口脣青紫、哭聲微弱、呼吸困難等表現。此時,應立即將嬰兒送到醫院進行處理。

當嬰兒發生嗆奶時,如果奶水誤吸入氣管,並進入肺部,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很多嬰兒在剛吸入的時候沒有特別明顯的表現,但在幾個小時後可出現呼吸困難,患兒的體溫也會隨之上升,嬰兒可有劇烈的咳嗽,並在吃奶的時候會出現氣急、咳嗽的情況。嗆奶導致的肺炎常會出現反覆性的高熱,甚至出現呼吸衰竭。

當嬰兒經常出現嗆奶時,家長應該注意觀察,如果出現類似吸入性肺炎的表現,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若確診,則及早進行治療,避免病情加重,並減輕患兒的痛苦。

預防措施

  • 在適當的時機給嬰兒餵奶:在嬰兒哭鬧,或者歡笑時,不能進行餵奶,這樣容易導致奶水誤吸入氣道,從而發生嗆奶。並且,不要等嬰兒已經非常餓了再餵奶,這種情況下,嬰兒容易吃得太急發生嗆、咳。在嬰兒已經吃飽了的情況下,不可再勉強進行餵奶,強行給嬰兒餵奶的話容易出現意外。
  • 給嬰兒餵奶時,使用正確的體位姿勢:母親在給嬰兒餵奶時,嬰兒應斜躺在母親懷裡( 上半身成 30 ~ 45 度) ,不要平躺在床上餵奶。用奶瓶衝奶粉餵養嬰兒時,更不能讓嬰兒平躺,最好採用斜臥的體位,同時要保持瓶底高於奶嘴,這樣可以防止吸入空氣。
  • 給嬰兒餵奶時,要注意控制速度:當嬰兒母親的奶水分泌較為充足,奶量過多時,在餵奶的過程中,可用手指輕輕按壓乳暈,減緩奶水的流出速度。或者,可以在嬰兒吃一段時間後,拔出乳頭,過一段時間後再繼續餵養。使用奶瓶餵養嬰兒時,奶嘴的孔不能太大,檢驗的標準是,當奶瓶倒過來時,奶水應成滴而不是成線流出。
  • 餵奶時注意觀察嬰兒的反應:給嬰兒餵奶時,要注意觀察嬰兒的反應。母親的乳房不能堵住嬰兒的鼻孔,餵奶過程中注意觀察嬰兒的臉色和表情,如果嬰兒的嘴角溢位奶水,或者口、鼻周圍呈現青紫狀表現,此時應立即停止餵奶。尤其是對於發生過嗆咳的嬰兒、早產兒,在餵奶過程中應嚴密觀察。
  • 餵奶後,幫助嬰兒排除胃內的氣體:再給嬰兒喂完奶後,可以將嬰兒直立抱在肩頭,輕輕拍打嬰兒的背部,這樣可以幫助嬰兒排出胃內的氣體,最好能聽到嬰兒打嗝的聲音,然後將嬰兒放在床上,床頭最好高 15 度,右側臥 30 分鐘,然後平臥,不可讓孩子趴著睡,避免發生窒息而導致嬰兒猝死。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