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是由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4歲以上的兒童較容易感染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發病具有季節性,以夏季為主[1][2]。有資料顯示,在所有細菌性腹瀉病中,我國城市人群中EIEC的檢出率為0.45%,農村人群中的檢出率為0.97%[3]。
EIEC會侵犯腸黏膜上皮細胞,細菌經口進入小腸、空腸、迴腸上段生長,可黏附於腸上皮細胞,形成炎症、壞死和潰瘍,引起腹瀉。其致病毒力和侵襲力極強,只要10~100個細菌即可發病,汙染水和食物可引起某一區域的暴發流行;但多數情況表現為不同區域的零散發病,常因接觸了感染EIEC的患者或被EIEC汙染的物品所致[4]。
症狀包括髮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粘液膿血便、嘔吐等[1]。
本病潛伏期約2~7天,有自愈的傾向,症狀明顯時需採用多休息、口服、靜脈補液的對症治療,同時應用氟喹諾酮類或磺胺類抗菌藥物治療[5]。
該病屬於傳染性疾病,能夠在人群中造成暴發,需對患病人群隔離治療。對於腹瀉嚴重的患者,若治療不及時可危及生命。
以下患者病情常較重,需重點關注:年老體弱、嬰幼兒、免疫功能低下者;未能及時治療、用藥不規範者;對多種抗菌藥物耐藥者[5]。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起病急,病程潛伏期短(2~7天),4歲以上兒童一旦出現高熱、嘔吐、腹痛、裡急後重、粘液膿血便,需考慮到該病並儘快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突發高熱
- 多次嘔吐
- 嚴重腹痛
- 有持續地裡急後重感
- 粘液膿血便
建議就診科室
- 感染內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
根據不潔飲食或腹瀉病人接觸史、發熱、腹瀉、腹痛、裡急後重、膿血便等症狀,不難判斷為腸炎,難點在於本病與細菌性痢疾的鑑別,確診需滿足EIEC血清凝集試驗陽性,同時大便培養所得的大腸桿菌作豚鼠角膜試驗也要陽性[4]。
- 血清凝集試驗:主要用於鑑定菌種及菌型,從而判斷是否屬於EIEC。
- 豚鼠角膜試驗:將侵襲性大腸桿菌接種到豚鼠眼結膜能在短時間內引起豚鼠的眼結膜炎,稱為豚鼠角膜試驗陽性,這是診斷侵襲性大腸桿菌的特異性試驗。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腹瀉的具體表現有哪些?是否有想排洩卻排不出來的感覺?大便的形狀怎麼樣?每天拉幾次?
- 肚子痛不痛?具體是哪個位置痛?疼痛多久才緩解?
- 有沒有乏力、無精打采、煩躁不安的感覺?
- 有沒有服用過抗生素或其他藥物?用了幾天?效果如何?
- 近期有沒有吃不衛生的食物、喝不衛生的水?
- 有沒有跟有發熱、腹瀉等症狀的人接觸?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來明確診斷?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 如果不是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我還可能得哪些病?
- 我需要服用哪些藥物來治療,具體用法用量是怎樣的?
- 我在日常飲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該病傳染性強不強?我怎麼樣做才能避免將該病傳染給家人?
患者日常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儘量避免在人群聚集場所逗留,應接受隔離和治療。
-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病從口入[5]。
- 避免在人群聚集場所逗留,應接受隔離和治療,以免造成疾病暴發[5]。
- 多飲水、補充電解質,來補充嘔吐、腹瀉等造成的水分丟失。
總體來說,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的治療與細菌性痢疾類似。對於症狀明顯的患者首先要對症治療,包括休息、營養支援、維持電解質平衡等。目前主要通過應用抗菌藥物來達到治癒的目的。
藥物治療
- 抗菌藥物:建議選用氟喹諾酮類或磺胺類藥物口服,通常療程為3-5天[5]。可能會出現細菌耐藥,可輪換敏感的抗菌藥來防止耐藥。
- 微生態療法:目的是恢復腸道正常菌群,常用製劑包括益生菌和益生元,前者包括雙歧桿菌、乳酸菌等,後者包括乳果糖、果寡糖等[5]。口服活菌製劑應與抗菌藥物的應用間隔2小時左右,以免活菌被滅殺。
疾病發展和轉歸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在多數情況下有自愈的傾向,對於病情持續加重的患者,採用上述積極治療的手段通常能夠獲得治癒,整體預後良好。但若治療不及時,病情迅速發展可危及生命。出現多重耐藥也會導致治療效果欠佳、治療時間延長。
主要是由於腸道感染了侵襲性大腸桿菌,細菌經口進入小腸、空腸、迴腸上段生長,可黏附於腸上皮細胞,破壞腸粘膜上皮細胞形成炎症和潰瘍,引起腹瀉以及其他相關症狀。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EIEC會侵犯腸黏膜上皮細胞,破壞細胞形成炎症、壞死和潰瘍,引發腹瀉等症狀。
- EIEC致病毒力和侵襲力都極強,只要10~100個細菌即可發病[4]。
- EIEC汙染水和食物可在某一區域人群中引起暴發流行,但多數情況表現為不同區域的零散發病,常因接觸了感染EIEC的患者或被EIEC汙染的物品所致[4]。
哪些人容易患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危險因素)
-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多見於年齡大於4歲的兒童[1]。
- 嬰幼兒、年老體弱者也相對容易感染侵襲性大腸桿菌[5]。
- 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患上各種感染性疾病,故也是該病危險因素[5]。
主要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膿血便、嘔吐等,腹瀉嚴重者可造成多器官衰竭、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起病急,潛伏期短(約2~7天),常見症狀包括[1]:
- 發熱
- 嘔吐
- 裡急後重
- 腹痛
- 粘液膿血便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若不及時治療,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患者持續大量腹瀉可能導致脫水、水電解質紊亂、多器官衰竭;細菌大量繁殖可能引發菌血症,嚴重時危及生命。
常見併發症(及時診治一般不會出現)包括[5]:
- 水電解質紊亂
- 嚴重脫水
- 溶血性尿毒綜合徵:通常發生於腹瀉開始後的1-2周,主要表現有:發熱、血小板減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部分患者有頭痛、嗜睡、幻覺表現,病情發展可出現痙攣、昏睡症狀
- 菌血症
- 感染性休克
- 其他:腸穿孔、中毒性腸麻痺、反應性關節炎、腦水腫、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是一種腸道傳染病,要常規採取傳染病預防的措施,包括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從不同環節做好預防[5]。
- 管理傳染源:設定腸道專科門診,早期發現病人並對部分感染性腹瀉患者隔離和治療。
- 切斷傳播途徑:主要包括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加強飲食飲水衛生管理,處理好汙物、汙水等。
- 保護易感人群:預防接種相關疫苗是一種控制疾病暴發和流行的方法,目前疫苗正在研發中。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