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青黴病?青黴病是指,由青黴感染造成的疾病即青黴病。青黴廣泛分佈於自然界,大部分不引起人類疾病。免疫缺陷人群容易感染。
  • 這個病得的人多嗎?隨著社會發展,青黴病的發病率上升,全球有約 1400 名患者。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一般是由青黴感染導致的,如橘青黴、產黃青黴、擴充套件青黴、斜臥青黴和軟毛青黴,均為機會致病菌。馬爾尼菲青黴是唯一原發致病菌,其感染又稱為馬爾尼菲青黴病。
  • 青黴病有什麼症狀?感染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不同,發熱、消瘦、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是最常見的症狀。
  • 青黴病怎麼治?一般採用廣譜抗真菌抗生素,如兩性黴素 B,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治療關鍵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本病患者常常有免疫缺陷,因此併發症的治療為治療難點。
  • 青黴病有什麼危害?如果感染心、肺、腦等重要器官可致命。
  • 本病多見於免疫缺陷人群,如艾滋病、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放化療術後、移植術後患者等。若出現不明發熱、咳嗽、咳痰等感染表現,抗生素治療無效時應考慮真菌感染。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不明原因的發熱、消瘦;
  • 出現咳嗽、咳痰和咯血;
  • 胸痛、出現心臟雜音;
  • 腎痛、腰痛、血尿或尿中有絮狀團塊;
  • 頭痛、噁心、嘔吐、視物模糊等;
  • 甲增厚、變色、脫屑;
  • 眼痛、畏光、流淚、充血等。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高熱(溫度高於 39℃)
  • 嚴重咯血
  • 呼吸困難
  • 難以忍受的疼痛

建議就診科室

  • 呼吸內科
  • 感染科
  • 面板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青黴病?

當醫生懷疑青黴病時,將通過真菌直接鏡檢、真菌培養和組織病理學診斷等方法等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真菌直接鏡檢:取少量分泌物或組織(如痰液、血液或皮屑)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真菌菌絲。若發現真菌菌絲、孢子等可以確定真菌感染。
  • 真菌培養:將患者體表採集的真菌,接種在培養基上培養 1~3 周,觀察真菌的形態、反應等來鑑定真菌的型別。若為青黴,可以確診併為後續治療提供依據。
  • 組織病理學:切取少量面板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若發現有真菌菌絲、孢子,可以確定真菌感染。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出現症狀多久了?
  • 有沒有免疫缺陷方面的疾病?
  • 有沒有傳染病?
  • 是否有長期使用抗生素?
  • 是否有同性性行為?
  • 有沒有心肺方面的不適?
  • 有沒有腰痛、小便異常?
  • 有沒有頭痛、噁心、嘔吐等不適?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本病的病因是什麼?
  • 本病的治療方案有哪些?
  • 療效如何?
  • 有沒有後遺症?
  • 是否會傳染?
  • 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如果患者做了手術,術後需要及時更換敷料,每日至少 1 次,觀察切口是否有分泌物,是否有異味等特殊變化,如有需要及時告知醫生。
  • 用藥注意事項: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皮疹、紅斑、水皰、瘙癢等症狀,應及時告知醫生。如果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或尿色加深等情況,應立即停藥並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 複查:患者應每個月到醫院複查 1 次,主要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和真菌病原體檢查。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 1~3 天需流質飲食(如米湯、牛奶、稀粥等),而後逐漸轉為半流質飲食(如麵條、餛飩、湯飯等),若患者無不適,大約 2 周後可正常飲食。
    • 若為普通患者,日常要注意多吃優質蛋白食物,如雞蛋、豆類、瘦肉等,有助於面板修復。嚴格控制或者不吃動物內臟、油炸、燒烤以及油膩食物。
  • 運動:
    • 術後患者:術後第 1 天患者應臥床休息,儘量避免下床走動;術後 3 天患者可適量在床邊活動;術後 2 周可恢復正常活動。
    • 非手術患者:日常患者應加強鍛鍊,選擇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強度有氧運動。每次運動需大於 30 分鐘,每週運動 3~5 次。
  •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乾燥或排便困難,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軟化大便藥物。

本病為真菌感染所致,一般選用廣譜抗真菌抗生素治療。

藥物治療

  • 廣譜真菌抗生素:目的是抑制真菌的生長繁殖,代表藥物包括兩性黴素 B、伊曲康唑及酮康唑等。
  • 糖皮質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抗過敏、抗細胞毒性作用,酌情可以與抗真菌抗生素聯用,改善病情。常用藥物包括地塞米松、強的鬆等。

手術治療

  • 心瓣膜贅生物切除術:當出現心內膜炎時,患者心臟瓣膜可能會有贅生物增生,需要進行手術切除,防止贅生物脫落引起血管栓塞。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如果不及時治療,患者會出現多種併發症,甚至還會出現心、腦、肺等重要器官感染的風險,可致命。
  • 若經過正規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痊癒。因免疫缺陷引起本病的患者,再次接觸青黴菌時,有復發的風險。

青黴廣泛分佈於自然界,大部分不引起人類疾病。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部分青黴可引起感染致病。馬爾尼菲青黴是唯一原發致病菌,其餘多為繼發致病菌。

青黴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橘青黴感染:廣泛分佈於空氣和土壤。
  • 產黃青黴感染:分佈於土壤、空氣和有機腐敗物如廢木屑。
  • 擴充套件青黴感染:分佈於土壤、植物等。
  • 斜臥青黴感染:廣泛分佈於土壤、空氣中。
  • 軟毛青黴感染:分佈於空氣、土壤。

哪些人容易患青黴病?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青黴病:

  • 繼發性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患者、血液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
  • 激素: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強的鬆、地塞米松等。
  • 放化療術後及抗腫瘤治療:該人群免疫功能下降,患病概率增高。
  • 長期使用抗生素:長期應用抗生素可以導致體內菌群失調,真菌感染概率上升。
  • 裝置人工瓣膜或移植術後:需要服用抗凝劑、免疫抑制劑等,可增加真菌感染概率。
  • 外傷:如面板外傷、眼外傷可使真菌暴露風險增加。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青黴病:

  • 中青年:雖然各個年齡段可能發生,但該病更多見於中青年(18~50 歲)患者。
  •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如原發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症、胸腺發育不良等。

根據感染部位有不同臨床表現。發熱、消瘦、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難是最常見的症狀。

青黴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肺部感染徵象:咳嗽、咳痰、咯血和呼吸困難;
  • 腦感染徵象:頭痛、噁心、嘔吐、視物模糊、癲癇、昏迷等;
  • 心臟感染徵象:胸痛、心臟雜音(醫生用聽診器可以聽到,病情嚴重時患者自己可以聽到);
  • 泌尿系統感染徵象:腎絞痛、血尿、尿液中有絮狀團塊等;
  • 眼部感染徵象:眼部疼痛、視物模糊、畏光、流淚等;
  • 甲感染徵象:甲增厚、變色、產生碎屑等;
  • 發熱;
  • 消瘦。

青黴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肺部感染
  • 心內膜炎
  • 心包炎
  • 腦感染
  • 腎感染
  • 角膜炎
  • 結膜炎
  • 甲真菌病
  • 真菌性菌血症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繼發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血液病、糖尿病患者等,應每隔 3~6 個月檢查一次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查血),來監測機體免疫功能,並積極治療原發疾病。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消瘦、咳嗽、咳痰等應及時就診。
  • 服用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強的鬆的患者:如果非必須使用,應及時停藥;如果必須使用,當面板出現感染時應及時就診。
  • 放化療術後及抗腫瘤治療的人群應多吃蔬菜水果、優質蛋白質,加強鍛鍊等來增加免疫力。
  • 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療程足夠後應及時停藥。
  • 裝置人工瓣膜或移植術後的人群,若出現指甲變厚或發熱、咳嗽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 外傷後及時用生理鹽水清洗傷口,碘伏消毒。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青中年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患者應注意面板的護理和衛生。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消瘦、咳嗽、咳痰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