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黏液性水腫: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全身黏液性水腫?是一種代謝障礙性疾病,由甲狀腺功能不全引起,以面板散在或瀰漫性黏蛋白沉積、顯微鏡下膠原破碎為特徵。
  • 這個病得的人多嗎?目前,本病成年女性發病率約為 1.4%,男性約為 0.1%,男女發病比為 1∶10。多數在 30~60 歲發病。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全身黏液性水腫的病因是甲狀腺功能不全,可由甲狀腺、垂體或下丘腦(都是腦內的結構)異常導致。危險因素是服用某些甲狀腺疾病治療用藥,如放射性碘、抗甲狀腺劑、鋰、對氨基水楊酸,頸部放療、甲狀腺切除術也可能是危險因素。
  • 有什麼症狀?主要是機體低代謝症狀,如出汗減少、怕冷、體重增加、體溫低等;其次是四肢和軀體水腫,首先是面頰及眼瞼(俗稱“眼皮”)水腫,逐漸蔓延至手、臂、大腿部位,出現明顯水腫。
  • 如何治療?患者的甲狀腺功能不足,需要補充甲狀腺素。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服用甲狀腺粉(片)、左甲狀腺素鈉(L-甲狀腺素)等進行治療,可緩解患者水腫情況。治療的關鍵點在於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至恰當的劑量,同時需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治療難點在於,要根據患者病情及時調整用量。
  • 有什麼危害?患者早期症狀較輕,主要是出汗減少、怕冷、疲睏、胃口欠佳、體重增加、面部表情淡漠、面頰及眼瞼水腫,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情會逐漸加重,出現貧血、指甲生長緩慢易脆並見縱橫條紋、牙齒稀疏易碎的症狀。嚴重可出現肌肉鬆弛無力、心動過緩、心臟擴大、心包積液,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
  • 就醫注意事項:當出現早期症狀,如怕冷、體重增加、體溫低時,需警惕該疾病。出現併發症時,要及時送入醫院進行規範化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不明原因的怕冷、低體溫、體重異常增加。
  • 面頰、眼瞼(俗稱“眼皮”)出現腫脹,用手指按壓後可見明顯凹陷。
  • 雙腿出現水腫,表現為雙腿面板清亮、透明並伴有腫脹,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不會立即出現明顯凹陷。
  • 胸悶、呼吸困難,運動後喘不上氣。
  • 渾身無力、容易疲勞。
  • 噁心、嘔吐、沒有食慾。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胸悶嚴重,感覺胸口像“被石頭壓著”一樣。
  • 胸悶,且伴有胸痛。
  • 呼吸困難嚴重,進行穿衣、談話等簡單活動就會感到喘不上氣。
  • 昏迷。

建議就診科室

  • 內分泌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全身黏液性水腫?

當醫生懷疑是全身黏液性水腫時,可通過問診,詢問患者是否有怕冷、低體溫、體重升高等症狀,並進行基礎代謝率及外周血檢查,檢查甲狀腺激素功能。進行甲狀腺超聲檢查、心電圖檢查、胸片、面板活檢輔助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如下:

  • 基礎代謝率檢查:通過檢查患者的氧消耗率,判斷患者甲狀腺功能是否減退。
  • 蛋白結合碘以及碘吸收率:通過檢查含碘的指標是否降低,來判斷患者是否患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 甲狀腺超聲檢查:通過觀察甲狀腺外形結構縮小,提示可能是橋本甲狀腺炎繼發甲狀腺功能減低。
  • 心電圖檢查:若心電圖出現異常,可進一步輔助診斷。
  • 胸片:若出現心影增大,可進一步輔助診斷。
  • 面板活檢:面板黏液性水腫的原因,主要是黏蛋白在真皮積聚。如果在血管和毛囊附近檢出少量黏蛋白,常提示面板黏性水腫。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有甲狀腺功能不全病史或家族史?
  • 是否有垂體或甲狀腺切除手術史?
  • 近期有沒有得過橋本甲狀腺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個病嚴重嗎?
  • 我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 這病會遺傳嗎?
  • 病治好後還會不會復發?
  • 這個病能徹底治癒嗎?
  • 藥物治療是否有效?
  • 需要做手術嗎?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呢?
  • 會不會產生併發症?
  • 日常生活中為了避免復發,我要注意些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服用甲狀腺粉(片)、左甲狀腺素鈉、碘塞羅寧等進行治療時,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噁心、嘔吐、腹瀉、腹脹、腹痛、心慌、心絞痛、心跳明顯增快等症狀,應及時就醫諮詢,調整所用藥品及用藥劑量。
  • 定期複查:經常關注自身體重,當體重出現異常變化時,及時到醫院進行復查,主要複查基礎代謝率。
  • 飲食:患者恢復期飲食最好清淡,少吃熱量高的食物,如穀物、全麥麵包、巧克力、肥肉等,同時在飲食上要多吃些含碘的食物,比如海帶、紫菜、海苔、帶魚等。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牛肉、魚類等。對於患有全身黏液性水腫的幼兒,可以採用食物補碘的方法進行輔助治療,如食用加碘奶粉、海帶等。
  • 睡眠:建立健康的生活作息習慣,避免水腫加重,每天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不熬夜。
  • 運動:日常加強鍛鍊,選擇游泳、慢跑、羽毛球等中強度有氧運動,每次運動需大於 30 分鐘,每個星期安排 2~3 次運動。

全身黏液性水腫是可以治療的,但是不排除復發的可能性。目前最主要的藥物替代治療是甲狀腺素補充治療,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治療。及時干預,可以預防心衰、肌肉鬆弛無力等併發症。

藥物治療

  • 甲狀腺粉(片):全身黏液性水腫最主要的病因是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粉(片)可以補充甲狀腺素,從而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功能不足。甲狀腺素分泌正常後,全身黏液性水腫症狀減輕,但使用過量則會引起心動過速、心慌、心絞痛、心律失常,因此心絞痛、冠心病和快速型心律失常者禁用。
  • 左甲狀腺素鈉(L-甲狀腺素):是人工合成的四碘甲狀腺原氨酸鈉鹽,治療目的是作為甲狀腺激素缺乏的替代治療,可以補充甲狀腺素,糾正甲狀腺素不足,從而使全身黏液性水腫症狀得到緩解。長期過量會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表現,如心悸、手震顫、失眠,老年和心臟病患者可發生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因此老年患者和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 人工合成的三碘甲狀腺原氨酸鈉:如碘塞羅寧,作用與甲狀腺素相似,主要作用是補充甲狀腺素,糾正甲狀腺素分泌不足,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使用過量會引起心動過速、心慌、心絞痛、心律失常,老年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對甲狀腺激素較敏感,因此老年患者和心血管疾病者慎用。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治療,患者早期會出現基礎代謝率降低的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逐漸出現表情淡漠、貧血、眼瞼水腫,隨後出現手、臂、大腿明顯水腫,最終可出現肌肉鬆弛無力、心動過緩、心臟擴大、心包積液,嚴重者可致昏迷。
  • 若患者在疾病的早期接受正規治療,並儘早補充甲狀腺素粉(片),症狀可快速得到緩解。如果患者接受治療過晚,已經出現併發症,治療效果可能不佳。

全身黏液性水腫的病因,是各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

全身黏液性水腫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全身黏液性水腫的常見原因包括:

  • 先天性甲狀腺發育異常。
  • 甲狀腺切除術後,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
  • 服用甲狀腺疾病治療藥物,如放射性碘、抗甲狀腺劑、鋰、對氨基水楊酸。
  • 橋本甲狀腺炎,會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
  • 先天性甲狀腺激素合成障礙。
  • 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神經系統中重要的一段結構)反應異常。
  • 母親服用抗甲狀腺藥物或接觸碘化合物,通過胎盤將其傳給胎兒。
  • 產後垂體壞死:即產後大出血引起的垂體壞死,可導致垂體功能快速減退,使甲狀腺激素分泌明顯減少。

哪些人容易患全身黏液性水腫?

有如下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病:

  • 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惡性腫瘤等甲狀腺相關疾病,採取過如下治療的人群:垂體或甲狀腺切除術;服用某些甲狀腺疾病治療用藥,如放射性碘、抗甲狀腺劑、鋰、對氨基水楊酸等;頸部放療。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該病:

  • 既往患甲狀腺、垂體或下丘腦異常,導致甲狀腺功能不全者,如患有垂體腫瘤、產後垂體壞死的人群。

主要症狀是機體低代謝症狀,如出汗減少、怕冷、體重增加、體溫低等。其次是機體水腫,首先是面頰及眼瞼水腫,逐漸蔓延至手、臂、大腿,表現為明顯的非凹陷黏液水腫。嚴重時,可出現肌肉鬆弛無力、心動過緩、心臟擴大、心包積液等表現。

全身黏液性水腫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全身黏液性水腫的常見症狀包括:

  • 怕冷,體溫低:這是該疾病早期主要症狀之一。相較患病前,患者更易感到寒冷,同時患者的體溫也會下降。
  • 體重增加:體重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加。
  • 面頰及眼瞼水腫:這是該疾病早期主要的症狀之一,在組織疏鬆部位即面頰和眼瞼首先出現腫脹,用手指按壓後可見明顯的、較深的凹陷。
  • 大腿非凹陷黏液水腫:疾病發展後期,雙下肢出現水腫,表現為雙腿部位面板清亮、透明並伴有腫脹,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不會立即出現明顯凹陷。

全身黏液性水腫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貧血
  • 心包積液
  • 心衰

針對可變因素:

  • 有頸部手術病史者:定期複查甲狀腺功能。
  • 有下丘腦或垂體病變者:及早處理原發病,防止全身黏液性水腫的發生。
  • 缺碘:注意及時補充,如食用加碘鹽、海帶、紫菜、帶魚等食物。
  • 母親服用抗甲狀腺等藥物:建議就醫諮詢,以確定是否繼續服用及服用藥量。

針對不可變因素:

  • 遺傳:在生育之前,注意確認是否有疾病史,若有疾病史,在懷孕時應注意早期篩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