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遠端骨折: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橈骨遠端骨折是因外傷(多為摔倒)、間接暴力所引起的,發生於前臂橈骨遠端(近手掌)2~3 cm 的骨折,分為 Colles 骨折、Smith 骨折和 Barton 骨折三種類型。橈骨遠端是鬆質骨與密質骨交界處,骨質較為薄弱,是骨折的好發部位。橈骨遠端骨折的發生率較高,大約為 17%[1],多發於老年人以及 7~14 歲的兒童。如果失治誤治,容易使兒童骨骺閉合,手腕生長畸形;老年人則容易產生曼德隆樣畸形等併發症,嚴重影響腕關節的功能,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

  • 主要由間接暴力所引起,如跌倒是手腕背伸、手掌或手揹著地;
  • 表現為腕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呈餐叉樣或其他樣畸形;
  • 外傷後出現了前臂橈骨遠端及腕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表現時,應及時就醫,醫生依靠 X 光片幫助診斷,CT 診斷效果更理想;
  • 治療原則為使橈腕關節達到解剖復位,恢復腕關節面平整,保證骨斷端穩定性並能進行早期功能訓練;
  • 治療後需要進行功能鍛鍊,避免劇烈運動,定期複查;
  • 預防骨折的最佳方法為預防外傷。對於骨質疏鬆明顯的老年人,應注意避免摔倒,平時注意飲食及藥物補鈣,改善骨質。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外傷後,出現了前臂橈骨遠端及腕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表現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這些表現可以包括:

  • 腕關節疼痛、明顯腫脹、活動受限;
  • 前臂短縮、旋轉、成角畸形,出現餐叉樣或刺槍樣畸形;
  • 受傷側手掌、感覺減退,手指麻木,活動受限;
  • 患側前臂乃至肩膀疼痛不適。

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是如何診斷橈骨遠端骨折的?[1]

  • 病史:一般為外傷史,通常醫生需瞭解受傷的時間,受傷的型別,例如是直接暴力損傷,抑或間接暴力損傷等;
  • 體格檢查:包括患側肢體區域性壓痛、活動度檢查,是否有骨擦音,以及前臂、手掌感覺、活動度等尺神經、正中神經神經查體等;
  • 影像學檢查:前臂X線攝片可很好的幫助醫生明確診斷,以及確定骨折等分型;與 X 線平片相比,CT技術的診斷效果更理想。利用 CT 斷層掃描技術進行檢查,能夠及時瞭解到患者塌陷、半脫位、分離的具體部位與病變程度,為醫師的診斷提供更多資訊。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

  • 受傷過了多久?
  • 手臂哪個位置疼痛?
  • 手腕能否活動,活動時有沒有不適?
  • 是否有手掌、手指感覺的異常?
  • 哪些情況能改善這些症狀?
  • 哪些情況會惡化這些症狀?
  • 是否去其他醫院就診過,做了哪些檢查,檢查結果是什麼?

可以詢問醫生的問題?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都有什麼治療方法,各有什麼利弊?
  • 您推薦怎麼治療?
  • 這些治療會出現什麼不良預後?
  • 治療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 如需手術,手術後需要如何康復?
  • 如果治療後骨折沒有癒合,我該怎麼辦?
  • 如果保守治療後或已經出現畸形癒合,下一步需要如何處理?
  • 多久需要回來複查?

通過系統的臨床治療,一般可有效恢復骨折位置的生理功能,但如果在治療期間,如鍛鍊過度或早期鍛鍊不及時等,都會延緩患者的康復,甚至影響患者的骨折癒合效果,對患者的自理能力產生影響[6]

  • 按照醫囑,在家加強功能鍛鍊;
  • 骨折治療後早期應避免劇烈運動;
  • 如果患者接受了外科手術,應定期至醫院複查前臂及腕關節 X 線攝片,必要時複查磁 CT 掃描;
  • 如果患者接受了保守治療,出院後需定期返院調整石膏、甲板等支具的鬆緊,並定期嚴密複查 X 線片以觀察骨折對位及癒合情況;
  • 如果出現任何不適的症狀,如手指麻木、活動受限等,需要立即去醫院就診;
  • 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如牛奶、肉類、蝦皮等以促進骨折癒合;
  • 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菸、健康飲食、規律鍛鍊並保持健康的體重。

橈骨遠端骨折治療原則為使橈腕關節達到解剖復位,恢復腕關節面平整,保證骨斷端穩定性並能進行早期功能訓練[4]。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包括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無論何種方法,其治療的終極目的均是獲得良好的腕關節功能,活動時無疼痛。

如何治療橈骨遠端骨折?[5]

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為非手術治療。在手法整復的基礎上,採用小夾板及石膏等,維持手法整復後骨折斷端的位置,從而使骨折癒合。主要用於無明顯移位的穩定骨折,或對功能要求不高及不耐受手術的患者。

  • 先行骨折牽引,以解除骨折斷端嵌插;
  • 根據骨折型別,用手法進行整復;
  • 整復結束後進行骨折固定,並調整鬆緊。

手術治療

主要針對不穩定的橈骨遠端骨折,尤其是移位明顯的關節內骨折,在無法取得良好復位和有效固定的情況下,易發生復位丟失。

  • 經皮克氏針固定:常用於關節外不穩定骨折,或一些簡單關節內骨折。該法屬於一種微創治療方法,術式簡單,克氏針易取出,對骨折周圍環境影響小。
  • 外固定支架固定:多用於橈骨遠端骨折呈粉碎性或伴有開放性創口,橈骨長度明顯改變時。
  • 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常應用於陳舊性骨折、複雜性的關節內骨折、移位明顯的不穩定骨折以及合併下尺橈關節脫位的等穩定性較差的骨折。
  • 髓內釘:目前應用較少,有切口小、內固定物不突出於骨面、軟組織損傷小、術後可行腕關節全負荷鍛鍊等優點。
  • 內外聯合:對於一些複雜型別的橈骨遠端骨折,骨折端極不穩定,復位及固定均存在難度,可用兩種或以上的固定方法來治療。
  • 其他方法:其它還有如腕關節置換以及腕關節鏡治療方法等,但在臨床上較少運用。

不同型別的橈骨遠端骨折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 Colles 骨折:最為常見,多由間接暴力損傷引起。跌倒時,手腕背伸,前臂旋前位、手掌著地,暴力集中於橈骨遠端鬆質骨處而引起骨折;
  • Smith 骨折:較少見,多由間接暴力損傷引起。與 Colles 骨折相反,由於跌倒時手揹著地所形成的,骨折遠端向手掌側移位的骨折。
  • Barton  骨折:可由間接暴力損傷引起。跌倒時手掌或手揹著地,暴力向上傳遞,通過腕骨的撞擊引起橈骨關節面骨折,導致腕關節脫位或半脫位。

橈骨遠端骨折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 青少年:劇烈運動時不慎造成高能量損傷,如墜落、交通傷,多見關節內骨折;
  • 中老年女性:處於絕經期的女性,體內的激素水平產生變化,致使其患骨質疏鬆概率增加,從而更易在外傷後出現骨折;
  • 老年人:骨質疏鬆嚴重者,較小暴力即可導致粉碎性骨折。

橈骨遠端骨折有哪些臨床症狀?

Colles 骨折:

  • 腕部疼痛並迅速腫脹;
  • 骨折移位嚴重,可出現餐叉狀畸形;
  • 腕關節、前臂旋轉動作,以及手指活動疼痛且受限。

Smith 骨折:

  • 腕部區域性疼痛、腫脹、活動受限;
  • 橈骨遠端連同腕骨向掌側移位腕部畸形與Colles骨折的典型畸形相反。

Barton 骨折:

  • 背側型可出現骨折向手背側移位,伴腕關節半脫位;
  • 掌側型可出現骨折向手掌側移位;
  • 均可出現明顯的手腕活動受限及區域性腫脹、壓痛。

橈骨遠端骨折的併發症有哪些?

  • 腕部神經損傷
  • 拇長伸肌腱斷裂
  • Sudeck 骨萎縮
  • 肩手綜合徵
  • 骨折畸形癒合
  • 橈腕關節不穩定
  • 擠壓綜合症
  • 脂肪栓塞
  • 關節功能障礙
  • 腕管綜合徵
  • 肌腱損傷
  • 感染
  • 預防骨折:本病多跌倒損傷引起,預防骨折的最佳方法為預防外傷。對於骨質疏鬆明顯的老年人,應注意避免摔倒,平時注意飲食及藥物補鈣,改善骨質,並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采取有針對性的抗骨質疏鬆治療;
  • 預防關節功能障礙: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早期正確的功能鍛鍊;
  • 預防治療後出現的腕管綜合徵:及時返院複查,調整固定支具的鬆緊度,必要時行切開減壓術;
  • 預防傷口感染:定期至醫院換藥清洗傷口。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