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神經感覺支卡壓: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橈神經感覺支卡壓?各種原因導致橈神經感覺支反覆摩擦、牽拉,出現水腫、纖維化,合併或不合並肌腱周膜的增厚、水腫,致使橈神經淺支出現卡壓。
  • 患病情況如何?紡織工和修理工為該病的高危職業。尚無該病發病率的其他相關資料。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各種原因使得腕關節長期反覆活動,橈神經感覺支可能在肌肉、筋膜和韌帶形成的管道中長期受到反覆牽拉、摩擦,造成慢性損傷。區域性外傷、扭傷,可使橈神經感覺支兩旁肌腱及深層筋膜的粘連、瘢痕加重,也可壓迫和卡壓橈神經感覺支。該病的危險因素是,橈神經感覺支的解剖出現異常。
  • 這個病有哪些症狀?該病主要症狀是腕部痠痛,或手背橈側麻木、感覺減退,活動時加重。在前臂橈側遠、中 l / 3 交界處有壓痛,和患側手握力較以往下降是該病最主要的表現。
  • 如何治療這個病?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早期發現、及時休息、對症處理是治療本病的關鍵。但症狀較重或經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需採用顯微外科手術治療。
  • 這個病有哪些危害?該病在臨床上較為少見,常被誤診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腕關節背側韌帶損傷,進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嚴重者,可失去勞動能力。
  • 其他:症狀出現後及時就診很重要。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在幹活時,逐漸出現腕部痠痛,或手背區域性麻木、疼痛。活動時,該症狀加重,休息之後緩解不明顯。
  • 不明原因的腕背、手背區域性面板的觸覺減退。
  • 發現前臂中、下 1/3 橈側有侷限性壓痛點。按壓片刻,疼痛症狀加重。如果做手腕和手指的精細動作時,那個壓痛點也會疼痛。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平時就有腕背、手背的感覺減退。今天什麼感覺都沒有了,連針扎都不疼。

建議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橈神經感覺支卡壓?

當醫生懷疑是該病時,通常在瞭解相關病史、症狀、體徵的基礎上,進行診斷性神經阻滯,如結果為陽性,可初步診斷,進一步做電生理檢查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診斷性神經阻滯:在區域性,利用麻醉藥物對橈神經感覺支進行阻滯,使患者原有症狀明顯改善。若結果為陽性,說明患者的症狀是由橈神經損傷造成,結合患者病史、症狀和體徵,可初步診斷。
  • 電生理檢查:可發現感覺電位異常,嚴重時可能記錄不到感覺電位,可明確出現了神經損傷,結合其他檢查,進行確診。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您從事什麼職業?
  • 做這一行多久啦?
  • 啥時候出現的症狀,多久啦?
  • 有沒有什麼加重或減輕的因素?
  • 有沒有去醫院看過?
  • 生病了之後,吃過什麼藥物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得的是什麼病?
  • 同事都沒事,我為什麼會得這個病?
  • 多長時間能夠治好?
  • 會復發嗎?
  • 治好了之後還能繼續幹活嗎?
  • 會遺傳嗎?
  • 治療費用貴嗎?
  • 我是異地醫保,能報銷多少?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常規預防感染,手術區域定期換藥。按照醫囑,口服神經營養藥物,開展輔助理療,必要時短期制動(例如患側肢體休息 1-2 個月)。一般預後較好。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按照醫囑服藥,不建議自行購買保健品或藥品。如果出現不良反應,如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或過敏,需要及時就醫。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從流質飲食(如喝牛奶、新鮮果汁等)逐漸過渡到半流質飲食(如麵條,稀飯等),而後普通飲食。手術前後,禁菸酒,建議清淡飲食,少吃回鍋肉、粉蒸肉之類的油膩食物,多吃精瘦肉、五穀雜糧、新鮮果蔬等。
    • 若為普通患者,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低鹽低脂飲食,少吃或不吃醃製食品、發黴變質的食物。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注意休息,在手術切口癒合之前避免活動患肢,之後可循序漸進地活動患肢,如從自己獨立的穿衣服、解釦子,逐漸過渡到自己刷牙、做飯,再到生活自理。
    • 若為普通患者,治療期間不宜劇烈活動(例如籃球、羽毛球等上肢活動多的運動),尤其是患側肢體。
  • 其他:建議患者在治療期間選擇散步、打太極等不太劇烈的運動。

對病史較短、症狀較輕的病人,宜選擇保守治療。對症狀較重或經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可採用外科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鎮痛藥物:如雙氯芬酸鈉,有效緩解神經損傷造成的疼痛、不適。但有潰瘍病史的人不能服用。
  • 神經營養藥物:如甲鈷胺,是營養神經的藥物,促進神經生長修復。
  • 區域性封閉:潑尼鬆龍和利多卡因聯合使用。潑尼鬆龍,具有減少組織破壞、減輕炎症水腫的作用。利多卡因是常用的麻醉藥物,可減輕疼痛。

手術治療

  • 橈神經感覺支鬆解術:最好在顯微鏡下進行,切除橈神經淺支穿出部位增厚的深筋膜,鬆解神經外膜,必要時還要進行神經束間鬆解。
  • 針刀術:能夠鬆解神經與周圍組織的粘連,剝離瘢痕,解除對神經的壓迫和卡壓,重新恢復機體的動態平衡。具有療程短、創傷小、費用低、複發率低的特點。

其他治療方法

  • 熱療:可使區域性血管擴張,血流加快,加快毒素排出。也可減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 光療:面板及表皮下的組織,將吸收的光線能量轉變成熱能,引起血管擴張,血流加速,區域性血迴圈改善,組織營養代謝增強,血液淋巴迴圈加速,促進了組織中異常產物的吸收和消除。
  • 電刺激:阻斷疼痛訊號經脊髓向大腦傳遞,從而緩解頑固的神經性疼痛,使病人恢復身體機能,有效提高生活質量。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橈神經淺支受到反覆摩擦、牽拉,以致水腫、纖維化,導致患者橈神經卡壓症狀進一步加重。病情嚴重者出現患肢功能障礙,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很可能會被辭退工作。
  • 經過正規治療後,絕大部分患者可治癒,生活質量有保證,但注意保養,最好調換工作崗位。

反覆活動腕關節,使得橈神經感覺支受到反覆牽拉、摩擦,致其水腫、纖維化,加上週圍結締組織增生而造成卡壓,從而引起橈神經感覺支卡壓。

橈神經感覺支卡壓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長期、反覆活動腕關節者:其橈神經感覺支最容易受到損傷,並導致卡壓的發生,常見於右手,因為通常情況下右手活動比左手多。
  • 雙側或單側上肢的腫塊,或佔位性病變,如腕背腱鞘囊腫、橈骨近端骨旁脂肪瘤、舟狀骨外生骨疣:這些疾病的共同點是區域性多長出來一塊組織,隨對橈神經淺支形成實物壓迫,從而誘發該病。
  • 外傷或外部擠壓:如外力的撞擊、腕部環狀物(類似於腕帶之類)的壓迫等。

哪些人容易患橈神經感覺支卡壓?

  • 長期、反覆活動腕關節者:諸如木工、紡織工、修理工等。其橈神經感覺支最容易受到損傷,並導致卡壓的發生。
  • 雙側或單側上肢的腫塊,或佔位性病變:這些疾病雖沒有長期、反覆地摩擦橈神經感覺支,卻存在直接的壓迫損傷,在此基礎上發生摩擦,容易導致該病。
  • 外傷或外部擠壓:外力的撞擊以及腕部環狀物的壓迫等。

主要症狀是腕部痠痛,或手背橈側麻木、感覺減退,活動時加重。在前臂橈側遠、中 l / 3 交界處有壓痛點,和患側手握力較以往下降是本病最典型、最主要的症狀。仔細檢視後,會發現腕背橈側和手背區域性的痛覺明顯減退。

橈神經感覺支卡壓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橈神經感覺支卡壓的常見症狀從上至下依次為:

  • 患側前臂橈側遠、中 l / 3 交界處有侷限性壓痛點,稍微按一下就感到放電樣疼痛。當前臂極度旋前或握拳尺偏時(例如,伸直胳膊,用螺絲刀將牆壁上的螺絲擰出來),會感到症狀加重。
  • 患側腕背、手背的大拇指一側,及大拇指、示指和中指靠近示指的半個手指,所對應的指背面板的痛覺均減退。
  • 患側腕部痠痛麻木,手指握力下降,活動時加重。

橈神經感覺支卡壓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患側手功能障礙
  • 橈神經感覺支斷裂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長期反覆活動腕關節者:建議定期放鬆雙上肢,定期做些理療和放鬆身體,可適當運動。有條件者,定期輪換工作崗位。
  • 早期發病時,不能拖延,不要以為只是手腕痠痛而忽略就診。早期發現並及時干預,保守治療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可能就避免一場手術了。
  • 如有雙側或單側上肢的腫塊或佔位性病變,及時就診。
  • 如有外傷或外部擠壓,則避免外力擠壓,如去除腕帶及手錶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