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損傷: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韌帶損傷(Ligament Injury)患者都有外傷病史,以青少年多見,且男性明顯多於女性。最常見的是在參加競技體育或體力勞動時,發生的意外傷害。此外,在事故中,由於強大的外力作用,也可能導致受害者發生韌帶損傷。當韌帶發生損傷後,患者的關節往往由於劇烈疼痛而無法行動。若未及時治療,常可導致關節不穩定,動作失控。隨著臨床認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醫生認同積極進行韌帶早期修復的重要性。

  • 韌帶在關節部位與骨骼相連,堅韌而富有彈性,可穩定關節結構,限制關節活動範圍。當參與激烈的競技運動或發生意外事故時,外來強大的暴力作用可能導致韌帶損傷。
  • 韌帶損傷發生時可引起關節劇烈疼痛,無法繼續行動。若未及時治療常可導致關節不穩定、慢性疼痛,最終還可進展為骨關節炎。
  • 如果發生了韌帶損傷的相關症狀,患者應該立刻前往醫院接受診治。
  • 一般情況下,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的臨床體徵和影像學觀察結果,即可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 韌帶損傷較為嚴重的患者必須通過手術才能修復。針對損傷並非特別嚴重的患者可採用保守療法,固定關節,休息靜養,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康復。如果患者希望更好的恢復關節功能,可在理療師的指導下,參加康復訓練。
  • 韌帶損傷剛發生時,患者應儘可能休息靜養,同時採取居家治療措施,緩解疼痛症狀。
  • 韌帶損傷通常是在激烈的競技比賽,或突發事故中發生的意外傷害,難以徹底預防。
  • 平時應強化肌肉鍛鍊和身體柔韌性訓練,並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這樣有助於降低受傷風險。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在意外傷害過程中,發生了韌帶損傷的相關症狀,患者應該立刻前往醫院接受診治。

  • 關節的結構複雜,例如人體膝關節由骨骼、韌帶、肌腱及其他組織共同構成。
  • 患者無法自行評估病情,必須接受影像學檢查,以確定損傷的嚴重程度。
  • 根據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檢查結果,才能更好的開展對症處置。

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韌帶損傷?

  • 首先醫生需要對患者進行體檢,作出初步評估:
    • 檢查關節的腫脹和壓痛情況;
    • 對比患側關節與正常關節是否存在差異;
    • 還會要求患者移動關節,擺出不同的姿勢,以此評估關節的運動範圍和整體功能。
  • 影像學檢查:X 光片、磁共振成像(MRI)。
    • X 光片:無法顯示軟組織的情況,不過有助於鑑別關節是否發生骨折。
    • MRI:利用無線電波和強磁場,對關節軟組織和骨骼進行詳細顯影,是發現韌帶損傷最好的影像學檢查手段。
  • 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可進行關節鏡檢查:關節鏡通過膝關節附近的一個小切口插入。
    • 該裝置自帶光源和視訊頭,可以把患者膝關節的放大影象傳送到顯示器上。
    • 必要時,還可以將手術器械,通過關節鏡或膝蓋部位另外的小切口,深入關節腔內,進行手術治療。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損傷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 當時發生了什麼情況?
  • 是否感到關節內部發生爆裂?
  • 受傷之後關節部位是否腫脹?
  • 該處關節以前是否曾經受過傷?
  • 目前的症狀是持續性加重還是間歇性發作?
  • 目前關節還能動麼?還是感覺被鎖住了無法動彈?
  • 關節移動的時候,感覺症狀加重還是減緩?
  • 是否感覺患處關節受力時,動作無法控制?
  • 是否自己有先行處理過患處?結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韌帶損傷的程度有多嚴重?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關節疼痛會不會自行消退?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是否可以採用保守(手術)方案?
  • 韌帶損傷能否治好?是否會造成關節功能缺陷?
  • 以後還能參加運動或比賽麼?

韌帶損傷剛發生時,患者應儘可能休息靜養,同時採取居家治療措施,緩解疼痛症狀。

  • 冰敷:每過 2 個小時,冰敷損傷關節 15 至 20 分鐘,可緩解疼痛。
  • 抬高膝蓋:若是下肢韌帶受損,在患者臥床時,可以用枕頭墊高雙腳和膝蓋。
  • 下肢韌帶損傷患者還可使用柺杖,以免行動時關節受力。

韌帶損傷較為嚴重的患者必須通過手術才能修復。損傷並非特別嚴重的患者可採用保守療法,固定關節,休息靜養,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康復。如果患者希望更好的恢復關節功能,可在理療師的指導下,參加早期康復訓練。

如何治療韌帶損傷?

  • 對於下列韌帶損傷患者,臨床醫生通常考慮採用早期手術修復方案:
    • 運動員仍希望繼續運動生涯;
    • 關節超過一條韌帶受損,或伴有關節軟骨受損;
    • 患者非常年輕、活躍;
    • 韌帶受損導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正常直立行走。
  • 早期手術修復方案:
    • 移除受損的韌帶,移植一段自體肌腱組織作為替代,將其作為新生韌帶的生長支架;
    • 手術後,待患者的新生韌帶逐步形成,在臨床醫生或理療師的指導下參加康復訓練;
    • 成功的韌帶修復手術結合嚴格的康復訓練,通常可以有效恢復關節的穩定性和功能。運動員在 8~12 個月後一般就可以重返運動場。
  • 保守治療:損傷並不是非常嚴重的患者,醫生一般不會選擇手術治療。
    • 休息靜養:限制受傷關節活動,避免受力。
    • 加壓包紮:使用彈性繃帶對受傷關節進行加壓包紮。
    • 藥物止痛:非處方止痛藥能幫助緩解關節疼痛。
    • 康復訓練:在理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能夠更好的消除疼痛和腫脹,恢復關節的活動能力,逐步增強肌肉力量。

韌帶損傷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韌帶屬於緻密的結締組織,堅韌而富有彈性,與骨骼相連。主要功能是強化關節結構,維護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性,限制其活動範圍。

  • 當遭遇外來強大的暴力作用時,若超出韌帶的承受極限,就會導致韌帶損傷,例如:
    • 參與激烈的競技運動;
    • 發生意外事故。
  • 韌帶損傷按照嚴重程度可分為:
    • 扭傷、拉傷(部分纖維斷裂);
    • 韌帶部分斷裂;
    • 韌帶完全斷裂;
    • 聯合性損傷(韌帶+半月板受損)。
  • 按照韌帶斷裂的部位可以分為:
    • 韌帶纖維斷裂(損傷後癒合過程漫長且強度最差);
    • 韌帶與骨骼連線處斷裂;
    • 韌帶附著處撕脫性骨折(損傷癒合後最為牢固)。

韌帶損傷有哪些症狀?

如果患者發生韌帶損傷,可在關節部位發生以下症狀:

  • 發生損傷的瞬間有種關節爆裂的感覺;
  • 劇烈疼痛,無法繼續活動;
  • 在幾小時內開始腫脹;
  • 關節的活動範圍失去限制;
  • 當負重時,關節部位有失控感。

韌帶損傷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韌帶損傷如果未經治療,可能導致的問題並不僅僅侷限於韌帶,而是影響到整個關節的結構穩定性,及正常的運動功能:

  • 關節不穩定或運動功能失調;
  • 關節部位長期的慢性疼痛;
  • 最終還可進展為骨關節炎。

韌帶損傷通常是在激烈的競技運動,或突發事故中發生的意外傷害,難以徹底預防。不過,進行肌肉強化鍛鍊和身體柔韌性訓練,並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可有助於降低受傷風險:

  • 經常鍛鍊使四肢肌肉足夠強壯;
  • 平時加強自身的柔韌性和協調性訓練;
  • 確保運動鞋大小合適,並有足夠的彈性和支撐;
  • 運動前應充分熱身,運動過程中應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