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人的面板或黏膜,引起鱗狀上皮增殖,造成各種疾病的發生。
  • 研究表明,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與地域有關,年齡也是影響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流行的因素,在我國,35~44 歲的女性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感染率最高。但以上統計均不全面、存在偏倚。近年來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及宮頸癌、肛門癌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
  • 直接或間接接觸被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物品,是造成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最主要的原因,如性傳播、觸碰被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汙染的物品等。
  • 目前已知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型別已有 100 餘種,根據其易感部位及致病能力的強弱可分為四大類:Ⅰ面板高危型;Ⅱ 面板低危型;Ⅲ 黏膜高危型;Ⅳ 黏膜低危型。
  • 在主要症狀方面,處在潛伏期及被自身免疫力消除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無明顯症狀,低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面板及黏膜主要表現為各種部位的良性疣,持續的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上皮及黏膜的惡性腫瘤,如宮頸癌、肛門癌、鮑溫病、鱗狀細胞癌,主要表現為上皮及黏膜的腫物、皮損、潰瘍、出血。
  • 對於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導致的面板及黏膜的良性疣,治療以物理治療如冷凍、鐳射,手術切除及區域性藥物治療為主,輔以全身的抗病毒及增強免疫力等治療。如轉為惡性腫瘤,則需行手術治療,輔以術後的放化療。
  •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壽命。
  • 現有預防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疫苗,可以預防特定型別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以此預防大部分宮頸癌的發生,但對於已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的患者沒有作用。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面板表面疣樣物:出現丘疹樣突出於面板表面的腫物,常伴有瘙癢、觸壓痛、皸裂、出血等不適。
  • 生殖器周圍疣樣物:生殖器周圍出現明顯的疣樣贅生物,一般呈簇狀或乳頭狀,質地柔軟,觸碰會出血。
  • 頭頸部黏膜腫物:口腔內可觸及疣樣物,甚至出現呼吸、吞嚥、說話困難及咳嗽等不適。
  • 面板表面有斑塊樣凸起:表面不光滑,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楚。
  • 宮頸接觸性出血:如有同房出血常合併有宮頸病變。
  • 肛門腫物:肛門周圍的小腫物,輕微疼痛,常有瘙癢不適。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

  • 如出現陰道突發的大量出血應及時就醫,以排除宮頸癌的可能。

建議就診科室

  • 面板科
  • 婦科

醫生如何診斷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當醫生懷疑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時,一般先通過問診、視診、觸診來予以診斷,而輔助檢查如免疫電鏡、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核酸雜交技術及內鏡檢查可幫助醫生明確診斷。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通過觀察病灶的大小、顏色、形狀、位置來判斷是否為常見的人乳頭瘤病毒(HPV)病毒感染引起的疣。
  • 觸診:通過觸控病灶表面及按壓來判斷病灶是否光滑及有無壓痛及出血,初步鑑別病灶的良惡性。
  • 免疫電鏡:首先將標本進行染色處理,然後在電鏡下觀察是否存在病毒顆粒,以此來診斷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 PCR 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篩查技術,用刷子刷取宮頸表面的脫落細胞、棉拭子刷取疣體表面的細胞及部分疣體組織均可作為檢測標本,通過 PCR 擴增技術對人乳頭瘤病毒的 DNA 進行檢測並分型。
  • 核酸雜交技術:利用特定的核酸探針來探測標本中是否存在目標人乳頭瘤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DNA)。
  • 內鏡檢查:通過陰道鏡、肛門鏡、尿道鏡、喉鏡及食管鏡對相應部位進行檢查,通過病灶的外觀進行判斷,必要時取材送病理檢測,以判斷病灶的性質及是否存在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出現這些症狀的?
  • 這些腫物有沒有瘙癢、疼痛、出血等不適?
  • 有沒有同房出血?
  • 有沒有冶遊史?
  • 周圍有沒有人有相同的症狀?
  • 有沒有吃免疫抑制類藥物及使用糖皮質激素?
  • 以前有沒有就診治療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什麼治療方法最有效?
  • 這些症狀會一直影響我的生活嗎?
  • 我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嗎?
  • 我的伴侶需要進行檢查嗎?
  • 我需要避免性生活嗎?
  • 我現在可以要孩子嗎?

患有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病人應足量足療程的用藥,定期複查,適當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避免直接的性接觸,減少與周圍人的直接接觸。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治療期間應足量足療程的規範用藥,防止治療不徹底,導致復發。
  • 宮頸感染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女性在排除宮頸病變後,應半年至一年複查,以指導後續治療。
  • 在治療期間應採用避孕套避孕,避免直接的性接觸,同時避免帶有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體液汙染公共環境,家人應做好公用物品的清潔與消毒。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人體後大部分可通過自身的免疫系統消除掉,無須治療。有症狀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現一般採用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的綜合療法。

藥物治療

  • 區域性藥物治療:一般以細胞毒性的藥物為主,如氟尿嘧啶、博萊黴素、維 A 酸等,而碘苷、甲醛等藥物對於特定的疣體也都有一定的療效。
  • 全身藥物治療:全身應用藥物以抗病毒及調節免疫功能,常用藥物為干擾素、胸腺肽、匹多莫德等。
  • 中藥治療:中醫的某些湯劑也能部分治療疣及調節免疫的效果。

手術治療

  • 手術治療:直接行外科手術將病變組織切除。

其他治療

  • 冷凍療法:一般利用液態氮將疣體等病變組織冷凍壞死,從而達到去除疣體的目的。
  • 鐳射及電灼法:通過鐳射及電流的熱能量將病變組織燒焦以達到治療效果。
  • 微波療法:通過微波的熱效應將病灶固化燒死,達到治療的目的。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大部分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通過自身免疫力消除,大多數的疣也可自行消退。但對於有些患者,若不行規範性治療他們的病程會延長,且易復發,小部分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還有可能發生惡變,不僅影響生活質量,還會影響壽命。
  • 接受正規治療後絕大部分患者可被治癒,存在復發風險,治癒後對生活質量及壽命沒有影響。

人是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唯一宿主,當人乳頭瘤病毒通過直接或間接傳播至人的面板或黏膜就會造成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當人本身的免疫系統不足以消除掉病毒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直接接觸:這是造成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最主要原因,如性傳播。
  • 間接接觸:接觸被人乳頭瘤病毒汙染的物品也會導致自身的感染。
  • 垂直傳播: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通過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母體的產道也會受到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
  • 醫源性傳播:在診療過程中,醫務人員防護不當會造成自身的感染;同時醫務人員的操作不當也會造成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

哪些人容易患人乳頭瘤病毒感染?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有不潔性生活史的患者: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傳播與性生活密切相關,如性伴侶過多、初次性生活的年齡過小、有高危性行為等均會大大提高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率。
  • 有不良生活習慣:吸菸、嗜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造成對人乳頭瘤病毒的抵禦力降低。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學齡前兒童:此時期的兒童免疫系統尚不完善,被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後無法通過自身免疫系統清除,易患有尋常疣。
  • 妊娠期婦女:此時期的婦女免疫力低下,易被人乳頭瘤病毒入侵。
  • 免疫功能低下者:人體本身免疫系統存在疾病造成功能低下、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器官移植術後口服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因免疫力差也會造成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高發。

對於處在潛伏期及最終被自身免疫力消除的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臨床上無明顯症狀,低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主要表現為各種部位的良性疣狀物,而持續的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上皮及黏膜的惡性腫瘤,主要表現為上皮及黏膜的異常增生、皮損、潰瘍、出血等。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面板表面的疣狀物,多呈丘疹狀,突出於面板表面,好發於手、足、顏面及頸部,有些伴發瘙癢、觸壓痛、皸裂、出血。
  • 生殖器疣就是我們常說的尖銳溼疣,典型症狀為生殖器周圍簇狀的疣樣贅生物,質軟,有接觸性出血。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長期的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如不及時治療干預會引起惡性腫瘤的發生,如宮頸癌、肛門肛管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等,預後差,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影響壽命。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宮頸癌
  • 肛門肛管癌
  • 頭頸部黏膜惡性腫瘤

目前已有預防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疫苗普及全球,其預防的亞型有限,但可減少大部分宮頸癌的發生,同時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增強免疫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人乳頭瘤病毒的感染。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的因素:

  • 調節生活方式,避免熬夜,規律飲食,適量運動,增強體質,以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 普及性知識,加強性道德建設,避免高危性行為(如性伴侶多而不固定,或缺乏保護的性行為)。
  • 避免接觸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感染的患處及其接觸過的物品。
  • 醫務人員應做好自身防護,便前洗手很重要。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

  • 注射預防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疫苗,現已有二價、四價及九價的疫苗問世,女性在首次性行為之前接種效果最佳,對於已感染人乳頭瘤病毒的患者無治療作用。
  • 符合條件的男性可行包皮環切術,可減少尖銳溼疣的發病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