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肉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乳腺肉瘤是指發生在乳腺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乳腺肉瘤按其來源基本上可分為纖維上皮性肉瘤和間葉組織性肉瘤,另外還有混合型惡性腫瘤及淋巴系統來源的惡性腫瘤。乳腺肉瘤與輕微的乳腺脂肪瘤有較大的區分。乳腺中發生的肉瘤,較乳腺癌少見,乳腺肉瘤的惡性程度較高,並可發生早期血行轉移,預後較差,雖在臨床上不多見,但也應重視。

檢查

乳腺肉瘤的惡性程度高,若疑是乳腺肉瘤需要做相應的輔助檢查,目前常見的檢查方式有以下幾種:

1.X線鉬靶片

是診斷乳腺肉瘤的重要輔助手段,可判斷腫瘤邊界和形狀。

2.超聲波檢查

可區分球形實體或囊實性混合影象。

3.血管造影

可行動脈和乳房皮下靜脈造影,可見腫瘤有明顯的血液供應和皮下靜脈擴張。

4.病理學檢查

可判斷腫瘤性質,是確診型別和性質的手段。

診斷

1.無痛性腫塊

常為首發症狀,其特點為腫塊呈浸潤性成長。即使腫塊很小,若累及乳腺懸韌帶時也可引起面板粘連,較大的腫塊可能有面板水腫。

2.乳頭改變

當乳腺的纖維組織和導管系統受病灶的浸潤而縮短,牽拉乳頭,使乳頭偏向腫瘤一側。病變進一步發展可使乳頭扁平、回縮、凹陷,甚至完全陷入乳暈下,看不見乳頭。

3.面板破潰

腫瘤發展到晚期,腫塊長大,可使面板隆起,如血供不足,隨著皮膚髮紅,變薄,可發生破潰。患者常伴疼痛,有時劇痛難忍。

手術是治療葉狀囊肉瘤的主要方法,可區域性切除病灶或整個乳房切除,復發後廣泛切除仍可獲得較好療效,乳腺腫瘤,對肺轉移患者可行肺段、肺葉或全肺切除,可改善生存率,但不能提高無病生存率。通常認為放療在葉狀囊肉瘤的治療中無顯著療效。化療很少有成功的報道,一般不採用術後輔助化療,發生血行轉移時,一般採用姑息化療。

預後

乳腺肉瘤的預後取決於肉瘤的種類及腫瘤細胞的組織分化程度。血管肉瘤的預後最差,約90%的患者於2年內死亡。

1.內分泌失調

雌激素分泌增高引起本病。

2.結婚、生育及哺乳

臨床上發現獨身婦女患乳腺腫瘤較已婚婦女為多,婚後從未生育者其乳腺腫瘤發生率較已生育者亦高,而生育後從未哺乳者或哺乳不正常者的發生率比正常哺乳者高。

3.卵巢功能

乳腺受卵巢激素的調節。雌激素是乳腺發育的基本刺激素,亦是乳腺腫瘤發病的先決條件之一。有人認為,雌酮和雌二醇的異常增加與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腫瘤的發病原因之一,已得到臨床檢查的支援與動物實驗的證明。

臨床表現

乳腺肉瘤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型別:

1.葉狀囊肉瘤

大多屬低度惡性腫瘤,其中少數細胞分化不良,可發生遠處轉移。乳腺葉狀囊肉瘤臨床少見,乳腺葉狀囊肉瘤最常見臨床表現為區域性無痛性腫塊,患者幾乎都因為發現腫塊而就醫,也有少數患者有刺痛或輕度脹痛。在臨床查體時一般可觸及1~3cm腫塊。腫瘤生長一直是緩慢的,但大多數是一向緩慢而近期迅速增大,而腫瘤生長的快慢和良惡性關係不大。瘤體雖然可以很大但與周圍組織及面板無粘連,個別病例可因瘤體巨大使區域性面板變薄、發亮充血,甚至因壓迫而形成潰瘍。乳頭被推移,但很少發生回縮或溢液。少數患者可有腋窩淋巴結腫大,但也通常沒有轉移。

2.間質肉瘤

此瘤與葉狀囊肉瘤在形態上有所不同,無上皮成分,其體積通常較乳腺癌大,平均直徑為6cm。顯微鏡下表現常為多樣性,可為幼稚的乳腺間質成分,如黏液樣、纖維肉瘤或脂肪肉瘤性成分:也可為富於細胞的未分化多形性(梭形細胞和鉅細胞)成分。

3.脂肪肉瘤

極少見,其組織形態和其他的脂肪肉瘤類似。

4.血管肉瘤

極少見,可起源於小葉周圍的毛細血管瘤,其組織形態與毛細血管瘤相似,但有以下特點:腫瘤內毛細血管壁薄,內皮細胞增生明顯,體積大,核染色深。血管生長呈出芽狀,且相互融合。部分割槽細胞呈梭形,排列成實心團狀,不形成管腔。在某些青春期乳腺肥大者,結締組織內的血管可顯著增多、擴張,易誤診為血管肉瘤。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