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是一種少見的血管源性(源自於血管)腫瘤,是一種介於血管瘤(良性腫瘤)和血管肉瘤(惡性腫瘤)之間的低度惡性腫瘤。
  • 好發於青中年,無顯著性別差異,該腫瘤好發於軟組織、肝臟、肺、胸椎、胸膜等部位。如發生在肝臟,女性患者多見。具體發病率不詳。
  • 病因尚不清楚。發生在肝臟的病變可能與口服避孕藥和乙肝病毒感染有關。
  • 可分為單發性及多發性。
  • 本病無明顯特異症狀,發生在不同部位不同器官,有不同的表現,發生在軟組織多為孤立性結節,表現為可觸及的質韌腫物,界限清楚或不清楚,可伴有壓痛及腫脹。發生在肺和肝多為多發性病變,表現為咳嗽、右上腹痛等。
  • 首先手術切除,輔以放療、化療,對無手術機會或因多發性病變而無法手術切除者,多行放療、化療。
  • 本病發病隱匿,診斷困難,且具有一定侵襲性,可發生轉移,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患者生命。
  • 相比於其他臟器而言,發生在肺的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預後差,位於表淺部位的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預後好。針對發生在肝臟的病變,勿口服避孕藥及避免乙肝病毒感染可能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但並不確切。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咳嗽。
  • 疼痛(胸痛、腹痛、骨痛等)。
  • 噁心、嘔吐:提示肝臟可能發生病變。
  • 淺表結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呼吸困難:可能是肺部及胸膜的病變。
  • 咳血:可能為肺病變。

建議就診科室

  • 頭頸外科:頭頸部腫物。
  • 呼吸內科或胸外科:乾咳、胸痛或肺部結節。
  • 肝膽外科:嘔吐、右上腹痛或肝臟結節。
  • 骨科:骨痛。
  • 普外科或腫瘤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

通過詢問患者症狀、進行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後,醫生可能初步疑診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確診有賴於病理檢查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查。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若病變位於淺表部位,觸診可觸及質韌腫物。
  • 超聲:對於發生於四肢等淺表部位的腫物,可明確腫物的部位、數目、大小等。
  • CT:明確腫物位置、數目、大小、邊界等及與臨近組織器官的關係,初步定性。對於肺部及骨組織病變,CT 優於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成像:明確腫物位置、數目、大小、邊界等及與臨近組織器官的關係,初步確定性質。對於軟組織的病變,磁共振成像顯示更清楚。
  • 病理檢查及免疫組織化學檢查:明確診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有發熱?
  • 是否疼痛?疼痛部位、時間和性質如何?
  • 是否咳嗽?是否有痰?
  • 還有其他症狀嗎?
  • 既往曾患哪些疾病?曾患肝炎嗎?
  • 如果是女性,是否有口服避孕藥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此疾病是良性還是惡性?
  • 採取何種治療方案?
  • 治療效果如何?
  • 醫保報銷治療費用嗎?
  • 治療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注意傷口有無感染(紅、腫、熱、痛、溢液),注意保持傷口清潔,注意敷料有無滲血等情況,如有及時聯絡醫務人員。
  • 放療和(或)化療後或期間的注意事項:放療的副作用輕微,接受放療的患者,治療期間遵醫囑,照射部位面板保持清潔,照射部位面板保持清潔、乾燥,面板出現紅斑、灼痛等及時與醫務人員溝通。接受化療的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噁心、嘔吐症狀,請遵醫囑服用相關藥物。患者可能會因骨髓抑制而出現血白細胞、血小板等降低,從而出現感染及出血,應注意保暖、減少探視、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避免創傷,化療後 2~3 周檢查血常規,如有異常請遵醫囑服用相應藥物治療。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遵醫囑服用鎮痛藥。若出現任何不適反應,應及時就醫。
  • 術後、用藥複查:治療後 1 年內應每 3~6 個月到醫院複查 1 次,以後可以適當延長複查時間,主要複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及超聲等專案,評估身體一般情況及腫瘤是否復發。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排氣後可進流食,逐步調整到普通飲食,宜清淡飲食、忌油膩。
    • 若為非手術患者,要保證營養充足,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比如豆類製品、牛肉、雞肉或魚肉等。少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類的食物,比如油炸類食物。不吃刺激性強的食物,如辣椒等。適當吃新鮮的水果,比如蘋果、梨等。患者放療及化療期間應多飲水。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要臥床休息,1 天可下床活動,適當散步即可,直至傷口恢復良好。
    • 若為非手術患者,可以適當運動,避免劇烈運動,散步為主,每次不多於 30 分鐘。
  • 其他:注意休息規律生活、戒菸、限酒,保持積極樂觀心態等。

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首選手術切除,輔以放療、化療。對無手術機會或多發性病變無法手術切除者,多行放療、化療。

藥物治療

  • 化療:利用化療藥物殺死腫瘤細胞,但是也會對正常組織細胞有殺傷作用。可選擇環磷醯胺、卡鉑、長春新鹼、依託泊苷等化療藥物。目前沒有明確推薦的化療方案。
  • 止痛藥物:需要遵醫囑服用,例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目的是止痛。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目的是完整切除腫物,根據腫瘤部位不同,可選擇區域性擴大切除手術。

其他治療方法

放療:利用放射線儘可能殺死腫瘤細胞,同時保護正常組織。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可發生轉移,會危及患者生命。
  • 經過正規手術治療後,患者治癒效果好,因本病少見,目前隨訪患者大部分無復發和轉移,單純接受化療、放療患者治癒效果不佳。

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病因尚不清楚。發生在肝臟的病變可能與口服避孕藥和乙肝病毒感染有關。

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發生在肝臟的病變可能與口服避孕藥和乙肝病毒感染有關。

哪些人容易患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

  • 口服避孕藥。
  • 乙肝病毒感染者。

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無特異性症狀(疾病獨有的症狀),因為可發生在不同組織器官,有不同的特徵表現。如發生在肺,多表現為乾咳或伴胸痛等。如發生在肝臟,多表現為右上腹痛等。影像學(如 CT 或磁共振成像)發現區域性單發性或是多發性腫物。

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乾咳或伴胸痛:為肺部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常見症狀。
  • 右上腹痛:為肝臟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常見症狀。
  • 可觸及的質韌腫物:可伴有壓痛及腫脹,為軟組織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常見症狀。

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上皮樣血管內皮細胞瘤的進展過程,可能發生復發及轉移,危及生命。

常見併發症包括:

轉移相關症狀:發生在不同的組織器官的轉移可表現相應的特徵,例如肺部病變累及胸膜產生胸腔積液可出現呼吸困難,侵及肋骨時可出現區域性骨質破壞,肝臟病變時可有噁心、嘔吐。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注射乙肝疫苗,避免乙肝病毒感染。
  • 不口服避孕藥,選擇其他避孕方式。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