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腸梗阻綜合徵: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神經性腸梗阻綜合徵又稱謝爾舍米斯基病,由蘇聯醫師謝爾舍米斯基首先描述而命名,其他名稱包括痙攣性腸梗阻、功能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等。神經性腸梗阻可分為麻痺性和痙攣性。麻痺性腸梗阻是由於腸壁肌肉運動受抑制而失去蠕動能力,腸腔內容物不能向下執行,見於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腹膜後出血或感染。痙攣性腸梗阻是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常由於腸腔內外有外傷或炎症,異物等刺激而引效。

檢查

腹部X線透視或攝片檢查,如發現小腸內有氣體和液平面的存在,即為腸內容物通過障礙,提示有腸梗阻的可能,但本病早期可無明顯的腸梗阻的X線徵象,應特別警惕。

診斷

通過詳細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絕大部分診斷不難,在診斷困難時可行腹部X線透視或攝片檢查,如發現小腸內有氣體和液平面的存在,即為腸內容物通過障礙,提示有腸梗阻的可能,但本病早期可無明顯的腸梗阻的X線徵象,應特別警惕。因此,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絕不能單靠X線檢查來確定或否定。

鑑別診斷

慢性腸假性梗阻是一種有腸梗阻的症狀和體徵,但無機械性梗阻證據的綜合徵。

本徵是腸壁神經變性的結果,患者的症狀多始兒童或青春期,少數在30~40歲時才出現病程。通常是急性發作與緩解反覆交替發作時的症狀。與機械性梗阻相似為程度不等的噁心、嘔吐、腸絞痛、腹痛、腹瀉或脂肪瀉,以及腹部壓痛;緩解期可無或只有較輕的症狀,如腹脹等。

慢性腸假性腸梗阻病變可影響到全消化道,或某一孤立的器官,如食管、胃、小腸或結腸等。其中以小腸梗阻的症狀表現最為明顯。如單純累及十二指腸,可表現為巨十二指腸,常有大量嘔吐和體重減輕,易被誤診為腸繫膜上動脈綜合徵。如只累及結腸則主要表現為慢性便祕和反覆糞塊堵塞。有的病例有膀胱排空障礙。

病因治療與對症治療兼顧。對症治療要點是糾正由腸梗阻所致的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失調,進行胃腸減壓,以減輕腹脹,改善梗阻上端腸段的血液迴圈,同時控制感染。中醫中藥、鍼灸治療有一定療效。

1.麻痺性

由於腸壁肌肉運動受抑制而失去蠕動能力,腸腔內容物不能向下執行,見於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腹膜後出血或感染。

2.痙攣性

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常由於腸腔內外有外傷或炎症、異物等刺激而引效。

臨床表現

神經性腸梗阻可分為:

1.麻痺性

由於腸壁肌肉運動受抑制而失去蠕動能力,腸腔內容物不能向下執行,見於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腹膜後出血或感染。

2.痙攣性

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常由於腸腔內外有外傷或炎症,異物等刺激而引效。神經性腸梗阻的腹痛輕微,主要表現為無排便或排氣,嚴重腹脹,可引起呼吸和心跳加快以及少尿。在腸梗阻的早期可無全身症狀,當伴有反覆嘔吐後可產生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麻痺性腸梗阻腸鳴音極度減弱或消失。

併發症

1.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腹膜後出血或感染,嵌頓性外疝或內疝。

2.嵌頓性外疝或內疝。

3.腸扭轉常由於粘連所致。

4.腸外腫瘤或腹塊壓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