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該病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多數患者在兒童期發病,偶爾也出現在成年人中。臨床特點包括進行性痴呆、難治性癲癇和失明等,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治療效果差。
  • 得這個病的人多嗎?在芬蘭,過去 40 年中共有約 400 名患者確診本病。芬蘭境內,嬰兒的發病率為 1 / 2 萬,而少年的發病率為 1 / 2.1 萬。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本病的病因為神經系統遺傳異常,在大部分患者中發現了相關的基因突變(如 CLN1、CLN2 等基因),導致合成的蛋白(如溶酶體酶棕櫚醯蛋白硫脂酶)異常或缺失,引起本病。危險因素為 CLN1 等基因合成的蛋白的異常。
  •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有什麼型別呢?根據發病年齡不同,本病可分為嬰兒型(0~2 歲)、晚期嬰兒型(2~4 歲)、少年型(4~10 歲)、成人型(10~40 歲),還有一種北方癲癇綜合徵(5~10 歲,主要出現在芬蘭北部)。其中,晚期嬰兒型又包含三個變異型別,如芬蘭變異型、非芬蘭變異型和土耳其變異型。
  •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有什麼症狀?症狀多出現在幼兒時期,不同的型別表現稍微有所不同,主要為智力低下、運動障礙、癲癇發作、失明等。
  •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如何治療?目前無有效療法,可以對症治療,如抗癲癇治療、康復治療等。治療關鍵點在於早期發現本病,並積極治療癲癇發作。治療難點在於沒有有效治療方法,大部分患者都在成年前死亡,小部分患者能活到 30 歲左右。
  •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有什麼危害?本病沒有有效治療方法,大部分患者都在成年前死亡,預後極差。
  • 其他:做好產前諮詢,優生優育。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癲癇短暫發作:範圍較小、持續短暫的癲癇發作;
  • 頭顱畸形:較同齡嬰兒小,或停止生長;
  • 身體抖動:肌肉突然出現抖動;
  • 動作不協調:爬行、走路時不穩;
  • 反應遲鈍:時常發呆、呼叫不應、語言減少等;
  • 視力減退:如看不清楚、模糊等。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突然失明;
  • 癲癇持續發作。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

當醫生懷疑是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時,需要詢問詳細的病史,然後進行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腦電圖:是檢視大腦表面電活動的檢查。本病患者多有腦電圖的異常,癲癇發作時常有典型的改變,該檢查具有幫助明確診斷的作用。
  • 酶學檢查:可以幫助發現患者是否有相關蛋白酶的異常,是確診本病的檢查之一。
  • 眼底檢查:直接觀察眼底的病變情況,可能發現色素沉著等,可幫助明確診斷。
  • 電生理檢查:包括視覺誘發電位、視網膜電圖和體感誘發電位。患者的視網膜和神經細胞都有受累,這些電生理檢查都能發現異常,能為確診本病提供證據。
  • 影像學檢查:如頭部 CT、核磁共振等,本病無特異性表現,但多見瀰漫性的腦萎縮。故該結果對診斷疾病有一定的幫助,鑑別其他疾病。
  • SPECT 檢查:是核醫學科的一項顯像技術,通過注射造影劑顯示腦的情況,可以用來鑑別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 遺傳學檢查:大部分患者都有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異常,如果發現了這些遺傳學的異常,提示有可能是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也是一種幫助確診的手段。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了?
  • 出現這些不正常的表現有多久了?
  • 小時候在運動、學習方面怎麼樣?
  • 有沒有出現沒有意識的情況?
  • 身體抽搐過幾次?多久發生一次?每次持續多久?
  • 視力有問題嗎?
  • 家裡有其他人出現類似症狀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這個病能治好嗎?
  • 還能活多久?
  • 這個病能遺傳嗎?
  • 治療的效果怎麼樣?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抗癲癇治療時需注意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乏力、多動、頭暈等,程度較輕。使用肌肉鬆弛藥可能出現心跳過快或過緩、低血壓等。若無法耐受這些不良反應,需到醫院就診處理。
  • 定期複查:患者可每隔 3 個月左右去醫院複查,主要複查腦電圖和頭顱 MRI 等。若癲癇反覆發作,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 飲食:咽喉肌肉麻痺的患者進食時不能說話,避免將食物吸入鼻腔、氣管裡,引起危險。
  • 運動:患者多有動作不協調,行動時容易跌倒、摔傷,應避免運動。患者走路時最好有人看護或者攙扶。
  • 其他:患者多為嬰幼兒,因為運動、視力異常可能帶來一定危險性,日常生活須大人仔細看護,如發現反常情況,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該病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治療,如抗癲癇治療。但這些方式都不能阻止本病的進展,療效都很差。

藥物治療

  • 抗癲癇治療:推薦及時抗癲癇治療,緩解癲癇症狀,減少發作次數。常用藥物為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鹽等。
  • 肌肉鬆弛劑:患者出現肌肉抽筋、僵硬時,可以使用肌肉鬆弛劑來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肌肉鬆弛劑還能減輕睡覺困難、煩躁易怒的症狀。常用藥物為巴氯芬和替扎尼定。

其他治療方法

物理治療:動作不協調、動作遲鈍的患者,可以在專業的機構進行物理治療,通常會輔以器械(如矯形器、輪椅等)治療,可能對維持生活質量有一定幫助。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部分患者癲癇反覆發作,出現失明和痴呆,疾病早期就會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部分患者的癲癇發作次數可能減少,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現不可逆的智力減退、視力喪失,在青年時期死亡。

本病的病因為神經系統遺傳異常。相關基因突變導致合成的蛋白異常或缺失,進而引起一種褐色物質在細胞內沉積,主要在神經細胞和視網膜細胞內,最終表現神經系統受損和視力缺失。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遺傳異常:與本病相關的基因發生突變,如 CLN1 基因、CLN2 基因突變,導致合成蛋白(如溶酶體酶棕櫚醯蛋白硫脂酶)異常,引起了神經細胞的損害,最終引起本病。

哪些人容易患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

有神經系統遺傳異常的人群:合併與本病相關的基因突變,導致合成的蛋白異常或缺失,可能引起本病。

本病的症狀多樣,大部分在幼兒時期出現。不同型別的患者,表現有所不同。大部分的患者都會出現癲癇發作、痴呆、運動障礙、失明等,患兒成長過程中還能見到發育異常(如頭顱畸形等);小部分患者還出現行為和精神異常、感覺障礙(如疼痛、麻木)等。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的常見症狀包括:

  • 嬰兒型:10~18 個月大的患兒表現不明顯,部分患兒在 5 個月後頭顱發育變慢,頭顱變小、畸形。部分患兒出現興奮多動、睡眠減少、肌張力減小(肌肉非常鬆弛)和精細動作非常笨拙,之後會逐漸出現癲癇發作、視力下降、肌肉抽搐抖動等。
  • 晚期嬰兒型:從 2 歲起,患兒出現癲癇的次數開始增多,隨之出現智力發育遲緩,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差,家長可能會覺得比其他同齡孩子“笨”。患兒還出現動作不協調,如走路不穩、活動反應遲鈍、肢體抖動等,還可伴隨視力下降。
  • 少年型: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部分患兒在 10 歲左右已經失明。隨著失明出現的還有智力減退,語言功能下降等,但是患兒偶爾能說出幾句有意義的話,並且可以理解別人的話語。動作不協調更加明顯,步伐短促,肢體彎曲、僵硬,需坐輪椅,但是仍舊可以勉強走路。部分患者情緒易怒,可伴有肢體麻木、疼痛。癲癇和痴呆的表現也更加明顯,大部分患兒在這個階段死亡。
  • 成人型:10 歲以後開始發病,緩慢進展,出現痴呆,如智力逐漸減退、語言減少等,但視力下降不明顯。部分患者會出現精神症狀,如思維混亂、情感淡漠、出現幻覺和幻聽、抑鬱等,類似精神分裂症。還有部分患者出現肢體無力、咽喉肌肉麻痺(說話有鼻音、食物易反流到鼻腔)等。
  • 北方癲癇綜合徵:在芬蘭北部多見,主要為肌陣攣性癲癇,即全身或區域性的肌肉突然地、短暫地收縮(幾秒至 1 分鐘左右),意識清醒。在幼兒時期癲癇發作的次數逐漸增多,持續時間逐漸延長。癲癇發作後幾年出現痴呆和行為異常,視力下降不明顯。這種型別的患者壽命較其他幾種稍微長一些。

神經元蠟樣脂褐質沉積症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本病的併發症也多為臨床表現,如癲癇發作、智力下降、失明、語言障礙,動作不協調時還可能經常摔傷。

  • 癲癇發作
  • 智力下降
  • 失明
  • 語言障礙
  • 摔傷

採取以下措施,可一定程度上預防本類疾病的發生。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產前諮詢:孕期在正規醫療機構做產檢,及早發現有遺傳異常的胎兒,必要時終止妊娠,減少患兒的出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