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結核: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十二指腸結核是消化道結核的一種,常常繼發於肺結核,是由於結核分支桿菌感染十二指腸引起的一種較為罕見的疾病。常由於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容易誤診。
  • 本病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疾病,約 10%~50% 的患者合併有肺結核。多見於 40 歲以下的青壯年,以女性較為多見,約佔胃腸道結核的 8%,居胃腸道結核的第六位。
  • 結核分支桿菌經血液及淋巴管迴圈至十二指腸、反覆吞嚥含有結核分支桿菌痰液、鄰近組織器官結核蔓延等均可導致十二指腸結核的發生。由於胃酸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結核分支桿菌不易在十二指腸生長繁殖,當患者抵抗力明顯下降,同時有大量結核分支桿菌感染時,就可能形成十二指腸結核。
  • 本病可分三種病理型別:
    • 炎性增生型:十二指腸黏膜呈息肉樣或腫塊樣增生,並形成淺潰瘍,並行成瘢痕收縮,與腫大的淋巴結融合,阻塞十二指腸腸腔,形成不全性腸梗阻,甚至完全性腸梗阻。此型較為多見。
    • 潰瘍型:病變位於十二指腸黏膜下層,後累及黏膜,破潰後形成潰瘍,病變周圍常有腫大淋巴結。此型患者結核中毒症狀較為明顯。
    • 潰瘍增生型:潰瘍大,伴纖維增生,同時有瘢痕形成。
  • 本病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十二指腸梗阻為最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痛、嘔吐;其次為消化不良症狀,表現為上腹不適、腹脹等;部分患者可結核中毒症狀,表現為午後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少數患者以消化道出血為首發表現。
  • 早期十二指腸未出現梗阻時,可保守治療,給予抗結核治療;形成腸梗阻的患者經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行手術治療。
  • 反覆嘔吐、消化不良及結核中毒可引起患者消瘦,甚至惡病質;易導致腸腔狹窄出現不全性腸梗阻,甚至完全性腸梗阻;少數患者可出現消化道出血。
  • 由於本病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臨床診斷困難,容易誤診。

當患者出現腹痛、嘔吐、低熱、盜汗等症狀時,請及時就醫。當患者發生大量嘔吐、劇烈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狀時,應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或立即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腸梗阻相關症狀:腹痛、嘔吐、明顯腹脹;
  • 消化不良:腹部不適、腹脹;
  • 結核中毒症狀:低熱、盜汗、乏力、消瘦;
  • 上腹部腫塊。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大量嘔吐;
  • 劇烈腹痛;
  • 嘔血、解黑便。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內科
  • 急診科
  • 傳染科(或結核科)

醫生如何診斷十二指腸結核?

當醫生懷疑是十二指腸結核時,將通常進行詢問既往是否有過結核病史,結合相關症狀,行肺部及腹部查體,在有初步結果後,需要進行肺部影像學、腹部影像學、消化內鏡等檢查,必要時行腹腔鏡檢查。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實驗室檢查:完成血常規、肝腎功能、超敏 C 反應蛋白、血沉、痰或大便結核桿菌塗片、結核γ干擾素釋放試驗,有助於診斷。
  • 結核菌素試驗:又稱 PPD 試驗,通過皮內注射結核菌素,觀察面板注射部位的情況。該試驗對結核病的診斷有參考意義。
  • X 線檢查:對可疑有十二指腸結核患者可進行胸部 X 線檢查,部分患者可發現肺部結核病灶,有助於診斷;同時可進行消化道鋇餐造影檢查,即口服鋇餐造影劑後進行 X 線檢查,可發現腸道病變,如腸腔狹窄、腸道梗阻等。
  • CT 檢查:胸部 CT 可進一步明確肺部病變,部位、性質等,對肺結核的診斷很有幫助;腹腔 CT 檢查也可發現腸腔管壁增厚、腸腔狹窄,腹腔增大淋巴結及腹腔腫塊等。
  • 胃鏡檢查:胃鏡可直觀的看到腸道病變情況,病變部位等,同時可進行內鏡下活檢,取出病變組織行病理檢查及抗酸染色,查詢結核分枝桿菌證據。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
  • 腹痛的部位和特點有哪些?腹痛與進食及嘔吐的關係?嘔吐後是否緩解?進食後,腹痛是否加重?
  • 伴有其他症狀嗎?如腹痛、便祕、低熱、盜汗等。
  • 有嘔血、解黑便嗎?
  • 接觸過結核患者嗎?
  • 既往患過肺結核或其他部位結核嗎?
  • 從事什麼工作?
  • 去其他醫院治療過嗎?治療效果好嗎?
  • 最近體重減輕了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患的什麼病?我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症狀?
  • 確診困難嗎?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會不會傳染給家人或其他人?
  • 治療效果好嗎?費用高嗎?需要治療多久?
  • 藥物副作用大嗎?有哪些危害?
  • 與以前我患的肺結核有關係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手術患者,傷口疼痛是正常現象,注意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滲液、紅腫;術後注意腹腔引流管是否通暢。
  • 使用藥物治療注意事項:由於抗結核藥物有明顯的肝毒性,如出現乏力、面板及眼睛鞏膜發黃等請及時就診;注意有無看東西模糊及四肢感覺異常,如有不適,請及時就診。
  • 術後、用藥複查:每個月需要到醫院複查血常規、血沉、超敏 C 反應蛋白、肝腎功能等,明確有無肝腎損傷,初期每 3 月複查胃鏡,以後定期複查,明確腸道病變有無好轉。
  • 飲食:
    • 手術患者:術後禁食、禁水,肛門排氣後,無出血可進食流質,無渣飲食,如稀飯、牛奶、安素粉、小百肽、或者要素營養製劑。以後逐漸加量,過度到正常飲食。
    • 非手術患者:多吃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如雞蛋、牛奶、瘦肉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色蔬菜、水果等;少吃魚類、豆製品、海鮮等。
  • 運動:
    • 手術患者:術後需要臥床休息,術後 3 天后如無特殊可下床活動。
    • 非手術患者:可適當運動,每週運動至少 3 次,30~60 分鐘為宜,以有氧運動為主。
  • 其他:合併有肺結核患者,需要帶口罩,不能隨地吐痰;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戒菸、戒酒。

由於該疾病早期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導致診斷困難,造成治療不及時。對於無併發症的十二指腸結核患者,可行抗結核治療,應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用藥;對於有不全性腸梗阻患者可行胃腸減壓及對症支援治療;對有完全性腸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十二指腸內瘻時可行手術治療。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症狀,解除梗阻,清除結核,防止併發症。

藥物治療

  • 抗結核藥物:可殺滅結核分支桿菌,達到治癒的目的。常用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鏈黴素等。要早期、聯合、適量、規律、全程使用藥物,短程療法需要 6~9 個月。抗結核藥物有明顯的肝腎損害,需要定期複查肝腎功能。
  • 解痙止痛治療:對於有腹痛的患者,可用阿托品、山莨菪鹼來緩解症狀。
  • 補充電解質:反覆嘔吐、腹瀉的患者,需要補充水電解質,常用的如口服補液鹽等。
  • 輸血治療:對於大出血的患者可輸注紅細胞懸液治療,糾正失血。

手術治療

  • 十二指腸切除術加胃空腸吻合術:對於有完全性腸梗阻、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十二指腸內瘻時,可通過開腹手術將病變的十二指腸切除,並進行吻合,達到治療的目的。術後常規進行抗結核治療。

其他治療方法

  • 胃腸減壓:對於有腸梗阻的患者,可進行胃腸減壓,緩解腸梗阻。即從鼻腔中插入胃管,把胃腸道的消化物及分泌物引流出來。

疾病發展和轉歸

發展和轉歸:該病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和確診手段,早期診斷困難,造成治療不及時。但對壽命影響不大。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者可出現明顯消瘦,影響生活質量和工作,導致勞動能力喪失,且可出現腸梗阻、腸穿孔等併發症。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能夠治癒率,改善生活質量。

十二指腸結核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常繼發於肺結核或全身其他部位的結核病:如結核分支桿菌經血液及淋巴管迴圈至十二指腸、反覆吞嚥含有結核分支桿菌的痰液、鄰近組織器官結核蔓延。

哪些人容易患十二指腸結核?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肺結核患者
  • 肺外結核患者
  • 接觸開放性肺結核患者
  • 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者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該疾病:

  • 艾滋病患者
  • 肺塵病患者
  • 長期應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患者

十二指腸梗阻為最常見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痛、嘔吐;其次為消化不良症狀,表現為上腹不適、腹脹等;部分患者可結核中毒症狀,表現為午後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少數患者可以消化道出血為首發表現。

十二指腸結核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十二指腸結核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腹痛、嘔吐: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由於十二指腸結核導致十二指腸梗阻,出現腹痛、嘔吐,腹痛以中上腹部為主,多在進食後出現上腹飽脹,或疼痛不適,伴有噁心、嘔吐,嘔吐後腹痛緩解。
  • 消化不良:表現為腹部不適,容易出現腹脹,且服用抗酸藥或改善消化的藥物治療無效。
  • 結核中毒症狀:部分患者可出現發熱,表現為低熱,多數患者體溫低於 38℃,午後為主;也表現為盜汗,即睡覺過程中出虛汗;也可出現全身乏力,沒有食慾;消瘦,體重明顯下降。
  • 上消化道出血:少數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為首發表現,嘔吐物中帶血、血凝塊,或出現黑色、褐色嘔吐物;也可表現為黑色柏油樣大便。
  • 上腹部腫塊:少部分患者可觸及上腹部腫塊,容易誤診為腫瘤。

十二指腸結核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十二指腸結核病程遷延反覆導致腸腔狹窄,出現腸梗阻;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出現消瘦;少部分患者可出現消化道出血、穿孔等。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腸梗阻;
  • 消瘦;
  • 十二指腸出血、穿孔;
  • 腸瘻。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的因素:

  • 避免接觸肺結核患者,或帶上口罩;
  • 有肺結核及肺外結核患者需要及時治療;
  • 增強自身抵抗力;
  • 戒菸。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

  • 預防艾滋病感染;
  • 儘量不從事粉塵重的工作,或帶好口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